致儿子的信(1)
致儿子的信(1)
1771年,写作于特怀福德镇,圣阿萨夫教堂主教家
我亲爱的儿子:
我一向喜好收集有关祖辈的逸闻趣事,即使是一些细小的事情。你也许还能记得你和我一起在英国的时候,我曾经遍访家族中的老人,为此跋山涉水的情景。我想你也许很愿意了解我的生活经历,对此你还不太熟悉,我目前正在乡村隐居,估计将有一个星期的空闲日子,于是我便安心坐下来,将我的身世写下来。此外,我这样做还另有一些想法。我出身于贫寒卑微之家庭,现在却生活富裕,并且在世界上还享有一定的声樱
承蒙上帝的祝福,我至今一帆风顺,事事顺利,这是我立身处世之道的成功。后辈子孙也许乐意知道这些方法,因为其中一些处境或许与他们相似,值得他们仿效。
每当我回想起自己一生的成功,有时候我不禁会说,如果能让我再选择一次生活的话,我将乐意再过上一遍相同的生活,只要求像一个作家那样,再版时能够纠正第一版的某些错误。当然,除了改正错误之外,我还要使一生中不幸的经历转化得更顺利一些。不过,即使这个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我还是愿意原原本本地重过一遍。由于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只有回忆是最接近重演的了。为了能将回忆久远地保留下来,就需要把它加以记录。
所以,我将和一般老人们一样来讲述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我这样做还为了不使听者感到厌倦,即便是那些因为尊敬老人才来听我的话的人。因为我自己已经写了出来,看不看就是他们的事情了。并且我还得自己承认,(即使我否认,人们也不会相信的),写自传还能够大大满足我的虚荣心。老实说,我时常帖或者读到人们说“我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话之后,接下来就开始了长篇大论的自吹自擂。不论他们自己是多么自以为是,大多数人还是不喜欢别人的自我吹嘘。
但是,我对这种虚荣心总是很宽容的,无论在什么地方。这是由于我相信这种自我表现对他们和周围的人都很有益处。所以,如果一个人把虚荣心当作他生活的慰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不足为怪的。
我的一位伯父,他也同样喜欢收集家族的珍闻轶事。一次,他交给我一些关于我们祖先事情的笔记,我从中才知道,我们家族在诺桑普顿郡的爱克顿教区已经居住了300多年,在这以前居住了多久,他也不清楚了,大概是从他们采用“富兰克林”这个姓的时候开始的。因为,在那个时候英国各地人们都采用自己的姓氏。在此之前,“富兰克林”这个名称是指一个人民阶层,他们有30英亩的自由领地,并且以打铁为副业。我们家族一直保持着打铁这一行业,一直到我这位伯父的时候为止。家里的规矩是最大的儿子都学打铁,伯父和我的父亲也遵照传统让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学铁匠。我还查阅了爱克顿教区的户口登记册,其中只记录了1555年以后的出生、婚嫁和丧葬的情况,这个教区已经没有那以前的户籍册了。从那个户籍册里,我了解到自己原来是五世以来小儿子的小儿子。我的祖父汤姆斯原先住在爱克顿,他生于1598年,一直在那里居住到老年,到他不能从事劳动的时候才搬到他儿子约翰的家里。约翰的家在牛津郡班布雷村,他是一个印染匠,就是我父亲的师傅。我的祖父就在那里死了,也葬在那里。1758年,我们还去看了他的墓碑。他的大儿子汤姆斯住在爱克顿的老房子里,这份田产后来留给他的独养女儿。这个女儿的丈夫是一个威灵堡人,名叫费雪。她们后来又把这份田产卖给伊斯德先生,此人如今还是那里的庄园主。我祖父有4个儿子长大**:汤姆斯、约翰、本杰明和约瑟。现在,我手头没有任何材料,不过我要把还记得的都给你写出来。如果我搜集的材料在我离家后还保存完好的话,你将会从中看到更详细的记录。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