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仍然记得小时候,那些夏天的夜晚,村里的小孩子坐在古树下,围着老人听故事的情景。记忆中,好像老人们都有一肚子的历史故事:刘邦项羽鸿门宴,曹操刘备三国演义,秦琼尉迟恭说唐,林冲宋江水浒梁山,包龙图展昭三侠五义……当然,讲得最多的,还是我们隆回的魏源—在隆回民间流传的有关魏源的故事,不知有多少,虽然真真假假,难以辨别,但对当时的我来说,这些故事委实在我心里种下了最早的历史爱好因子。
后来上大学,阴差阳错填了法学专业,毕业以后从事企业管理,虽然忙碌,但是忙里偷闲的时候,总是放不下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热情,而在纷繁的中国历史中,我尤其喜欢民国史。因为民国时,中央权威丧失,群雄纷争,逐鹿中原,这和我喜欢的另一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非常类似。尽管无法否认这两个时期的精彩历史都是以人民的苦难和凋零为代价的,但对于像我这样从小喜欢历史的人来说,这两个时期无疑是历史研究的黄金时期,数不清的杀伐、吞并、背叛、权谋、狡诈、豪杰、忠义、英雄……这一切都是精彩和丰富的历史富矿。
考虑到时间限制以及史料的丰富程度,我最终选择了民国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从此开始在工作外的业余时间,搜罗各种资料,研究民国人物,准备从具体的人物着手,一个一个地打捞他们的人生故事—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他们的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总是一个镜鉴。
而注意到戴笠这个人,要从我写作《军统魔王毛人凤》说起。毛人凤与戴笠是同乡兼同学,两人具有许多相似点,经过戴笠的引荐,才走向高升之路,最后竟然飞黄腾达,接替戴笠,成为军统大佬。由于两个人的这种关系,我在写作毛人凤的时候,不可避免要涉及许多有关戴笠的材料,有关戴笠的生平史料,也陆陆续续收集了不少。因此,再接着写作一本有关戴笠的书,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小时候坐在村头听故事的情境,又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放出来。当年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信以为真的“历史”,在长大了见识多了之后才知道,其实都是“故事”。取材于历史的小说,利用高超的文学手法将历史史实串成逻辑清晰、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似乎比正儿八经的历史更加亲民,更能流传多年,广为传颂。因此我在写作这两部传记小说时,不仅在历史事实方面务求准确,还设置了许多悬疑情节,使之读来悬念迭出,欲罢不能。
也正因为如此,有几句话,在这里不得不提出来说说:
首先,虽然我在写作过程中,尽力保证搜集到的材料真实可信,大部分史料都有出处,但本书的写作体裁是历史小说,因此读者大可将之作为休闲消遣的读物看待,如果要做研究,引用书中涉及的史实则需要进行更为认真细致的查证。
其次,对于本书主人公戴笠,也必须说明的是,虽然戴笠可以算是民国情报界少有的天才,他无师自通,一手建立起军统这样庞大的情报机关,在抗日战争时期其敌后谍报工作以及中美情报合作对于战争的胜利做出过贡献。但是,不可忽略的一点是,由于戴笠顽固地站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最终成为执行南京国民政府反共反人民政策的刽子手,许许多多的进步民主人士和共产党员牺牲在他一手缔造的军统“魔窟”中。
正反两面,功臣和魔王,汇集于戴笠一身,正如章士钊先生在戴笠死后所送的挽联中所写:“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虽然作品写完以后,预先看过的友人都觉得本书写得客观生动,但真实情况怎样,还是等读者看完之后做出自己的评价吧!
作者
2013年3月于长沙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