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骁勇善战:崔可夫 > 第十章 “死亡谷”

第十章 “死亡谷”

  统兵愿战乌克兰,奇兵巧用敌胆寒;无愧“近卫”军称号,军民同庆解倒悬。

  第62 集团军取得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胜利后,最高统帅部为表彰它在这场战役中的卓越战功,授予其“近卫”称号,并将其改编为近卫第8 集团军,调入西南方面军编成内,驻扎在阿赫图巴河一带。最高统帅部考虑到推广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战斗经验的需要,将原属第62 集团军的一些富有战斗经验的部队分散到了各军团,因此,只有古里耶夫将军指挥的近卫第39 师、索科洛夫将军指挥的近卫第74 师、巴秋克将军指挥的近卫第79 师等3 个师编入了近卫第8 集团军,格列博夫将军指挥的近卫步兵第27 师、弗拉基米罗夫将军指挥的近卫第88 师、马卡连科指挥的近卫第82 师代替已调往其它集团军的几个师,补入近卫第8 集团军。新补的各师都参加过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有着优良的战斗传统和丰富的进攻经验。

  改编后的近卫第8 集团军司令部的领导成员有很大调整。崔可夫的战友、第62 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古罗夫耀升中将军衔,调离了崔可夫集团军,任南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古罗夫是个意志坚强、非常冷静的人,在斯大林格勒数月的血战中与崔可夫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崔可夫在回忆起送别古罗夫的往事时说:“送走自己的同志和战友,我们仿佛很孤单,我经常想念他。”1943 年8 月,古罗夫不幸牺牲,这一消息令崔可夫非常痛心,他说:“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分享全面胜利的喜悦了。

  我们将永远怀念库兹马·阿基莫维奇·古罗夫……”原集团军参谋长克雷洛夫调任第21 集团军司令员,许多人都认识他,也非常喜欢和尊重他,崔可夫也与大家一样。他说:“我心里明白,任命我的战友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定,然而感情上却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我含着眼泪,真想延长分别的时刻,多看他几眼,多听听他的声音。”古罗夫、克雷洛夫走后,弗拉基米罗夫接替了克雷洛夫集团军参谋长的职务,原近卫步兵第39 师政委切尔内绍夫上校接任古罗夫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

  弗拉基米罗夫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熟悉司令部的业务工作。切尔内绍夫曾参加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崔可夫很了解他,对他的评价是:“胜格平静,很勇敢,我非常尊重他。”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补充了大量人员、武器装备,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

  1943 年3 月底,近卫第8 集团军奉最高统帅部之命,调往北顿涅茨河的库皮扬斯克和斯瓦托沃地域继续休整。进入4 月,倾盆大雨冲掉了地上的积雪,山谷里洪水奔腾,河溪泛滥,北顿涅茨河的水也溢出岸外。乌克兰的气候变幻莫测。昨天暴风雪还在席卷大地,而今天田野上却飘荡着浅蓝色的雾气。在温暖的大地上,青草已开始发绿,稀疏的冬麦已开始卷苗。苏军的反攻也犹如这勃勃春光,不断发展。

  4 月18 日,斯大林、朱可夫签署命令,要求崔可夫利用战役间歇,使各近卫兵团作好实施进攻和突破敌防御地带的准备,并详细研究诸兵种协同、近战、夜战、反坦克等进攻作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为了掌握在机动作战中指挥部队的新鲜经验,崔可夫与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了大将、近卫第1 集团军司令库兹涅佐夫上将、坦克第3 集团军司令员雷巴尔科将军、坦克第6 集团军司令员哈里托诺夫将军等高级指挥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瓦杜丁详细介绍了1942 年11 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大反攻中突破德军顿河防线、推进到北顿涅茨河的经验,他说:“我们决不能低估敌人的力量,也不能夸大我军的胜利。”库兹涅佐夫、哈里托诺夫提请崔可夫特别注意,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血战后出现了害怕被包围、害怕苏军坦克前出到其后方的心理。崔可夫从这些谈话中获益匪浅,他对在新的战斗环境中实施新的战役战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投入新的大规模战斗作了准备。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惨败后,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但一向狂妄的德军统帅部仍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德军统帅部在全面分析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后,天真地认为库尔斯克突出部是改善帝国内部困境,防止法西斯集团分崩离析,再度夺取战略主动权,扭转战局的福源之地,是德军最理想的进攻出发地。德军精心策划之后,拟订了代号为“堡垒”的进攻计划,希特勒于1943年4 月15 日发布第6 号命令,德军的进攻企图是:自北面奥廖尔和南面别尔哥罗德向库尔斯克突出部根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攻占库尔斯克,尔后向西南方面军后方突击。

  为了确保实施这一战役,德军集中了“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第9 、第2 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群所属坦克第4 集团军、“凯姆普夫”战役集群,共50 个师,另外约有20 个师准备在突击集团翼侧行动,第4 、第6 航空队进行空中支援。德军为了保证突击成功,给突击集群装备了大量“虎”式、“豹”式坦克及“斐迪南”强击火炮,准备依靠这些新式武器重新夺得主动权。

  但是,整个苏德战场上的兵力对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苏军最高统帅部在察觉德军企图后,立即指示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转入暂时的有组织的防御,粉碎德军的进攻企图。相邻的几个方面军则应转入不停的进攻,使希特勒统帅部无法加强库尔斯克方向的部队。具体任务是:西南方面军向巴尔文科沃发展进攻;南方方面军从马特维耶夫一库尔于地域向西、向斯大林诺(顿涅茨克)、继而向梅利托皮尔进攻;布良斯克方面军向奥廖尔进攻;西方面军向卡拉切夫进攻。

  7 月2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根据多方周密侦察,向库尔斯克前线各个参战部队发出通报:德军可能在7 月3 日至6 日发动攻势。7 月4 日,一名被俘的德军和一个潜逃过来的人供认,德军将在7 月5 日凌晨开始进攻。

  1943 年7 月5 日2 点20 分,苏联的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什方面军先发制人,在德军动手之前实施了强大的炮火反准备。当时,万炮齐鸣,震天动地,德军丧魂失魄,损失惨重,完全乱了阵脚。德军被迫推迟两个半小时才干7 月5 日晨发动进攻。

  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发动大规模进攻后,7 月7 日,西南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电召崔可夫和近卫第1 集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传达了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意图——利用希特勒主力部队被牵制在库尔斯克附近的机会,向顿巴斯发动进攻。近卫第1 、第8 集团军的任务是:强渡北顿涅茨河,协同正从米乌斯河向斯大林诺进攻的南方面军的部队,突破巴尔文科沃地域之敌在红军城的防御;歼灭敌顿巴斯集团,并前出至第聂伯河。

  经周密计划,两集团军进攻时将各遣3 个军、各配属1 个突破炮兵师、1 个混成航空兵军和2 —3 个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步兵第33 军将加强给近卫第8 集团军,以增强突击力。鲁西亚诺夫将军的近卫机械化第1 军和普希金将军的坦克第23 军为方面军的第二梯队。

  崔可夫是第一次参与指挥这样大规模的进攻,在进攻前的最后几个小时里,崔可夫仍一遍又一遍地审核着整个作战计划的每一个细节。

  激烈的战斗就要开始了,部队的突击能不能达成突然性呢?进攻的部队会不会因半点纸漏,露出蛛丝马迹呢?敌军的炮兵阵地和火力分布的具体情况怎么样?一切都是未知数!考虑到北顿涅茨河地域地形复杂,不利于战斗侦察,崔可夫决定不进行战斗侦察以达成突击的突然性。这样,崔可夫只能凭借手中仅有的一张根据各部队积累的资料绘制而成的敌军防御工事图,在对敌情、特别是敌军炮兵阵地、火力点的分布情况均未准确查明的情况下对敌发动进攻了。

  崔可夫从防御工事图上发现,德军从3 月下旬开始在北顿涅茨河河岸构筑了两道阵地,每道阵地均挖有两道堑壕,堑壕由半人深的胸墙和掩蔽部构成,且覆有强度不同的顶盖,并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壕连接,其前沿布有防坦克、防步兵雷场。堑壕和交通壕纵深达2000 余米,防步兵障碍物纵深长1500米。掩蔽部和土屋式掩体每平方公里有9 个。在纵深、制高点、居民点和森林边缘,筑有自成系统的环形防御和相互间保持火力联系的支撑点及抵抗枢纽部。敌人的火力密度很高,每平方公里地面的平均密度:土木发射点达4 个,内设有重机枪发射阵地、露天机枪阵地13 个。还有一些火力点设在冬季战斗中被击毁的坦克下面及步兵装甲防盾板下。许多火力点对北顿涅茨河水面可构成斜射。

  从查明的情况看,敌军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已在北顿涅茨河筑有坚固的防御阵地,又有天然屏障可以依靠,易守难攻,因此,近卫第8 集团军必须作好打硬仗的准备。

  7 月17 日4 点50 分,北顿涅茨河右岸掀起一排排尘柱,一团团黑烟腾空而起,近卫第8 、第1 集团军在经过长达90 分钟的航空人力准备和炮火准备之后,对敌军阵地发起了猛攻。

  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军事委员会委员热尔托夫中将对处于主突方向上的近卫第8 集团军的战况十分关注,他们赶在炮火准备之前就来到了集团军观察所。战斗开始后,敌军防御阵地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天空中太阳还没升起,但朝霞映红了整个草原,与地面的火海交相辉映,尤为壮观。

  大地在颤抖,浓烟在弥漫。此时,近卫第8 集团军的先遣营利用烟幕的掩护,登上大舢般,如猛虎下山一样向对岸的敌人猛扑过去。第一批舢版急速靠岸后,苏军战士迅速登上岸基,发起了迅猛的短促急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第一道堑壕,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炮兵部队见先遣营抢占第一阵地得手,立即将航空火力和炮兵火力转而压向敌人的防御纵深。步炮密切协同,到上午8 时,各先遣营占领了第一、第二道堑壕,为掩护后续部队渡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先遣营的掩护下,近卫第8 集团军迅速架设了舟桥,为大炮、坦克架设了临时渡口,主力部队准备渡河作战。但是,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先遣部队在向敌军纵深推进时,由于集团军炮兵无法对进攻部队实施有力的支援,敌人航空兵又加强了对渡口的突击,进攻部队的弹药越来越缺乏,这大大迟滞了先遣部队的进攻速度,主力部队因渡口被封锁没能及时投入战斗。原来拟定的进攻计划全部落空,崔可夫受领的任务,一项也没有完成。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敌人在伤亡惨重之后仍然力挫近卫第8 集团军呢?

  是不是敌人派来增援部队,加强了对近卫第8 集团军的防御?崔可夫决定立即审讯刚刚抓获的敌人,了解敌人的最新动向。

  被俘的德军军官证实了崔可夫的猜想,近卫第8 集团军之所以未能在夺占第一、二道堑壕后迅速扩大战果,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德军在苏军进攻前5 天,就已探悉西南方面军发动进攻的计划,井得知了苏军突击的大概方向。因此,近卫第8 集团军的进攻并没能达到设想的突然性;第二,德军在获悉西南方面军将向顿巴斯方向发起突击以后,为了保住顿巴斯,希特勒命令暂时停止对库尔斯克弧形地带的进攻,指示曼施但因从哈尔科夫、奥廖尔附近调兵增援顿巴斯。曼施坦因派出6 个师,其中有5 个是装备有加强兵器的坦克师,包括敌军坦克第17 师和党卫军“海盗”师等精锐部队,配置在近卫第8 集团军进攻的地段,建立了纵深梯次防御。

  德军的行动表明,苏军牵制德军的目的已经取得成效,这大大减轻了瓦杜丁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和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的压力,但近卫第8 、第1 集团军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7 月18 日,近卫第8 集团军仍然未取得大的战果。近卫步兵第29 军虽数次发起攻击,均遭敌军密集火力阻击;近卫步兵第28 军的渡河任务由于敌军航空兵的频繁轰炸也没能完成;只有巴秋克少将指挥的近卫步兵第79 师成功地渡过了北顿涅茨河,并在班诺夫斯科那一普里希布地域集结。近卫步兵第88 师已在渡河地域集结,但还没来得及组织渡河;魏因鲁布的坦克集群也未能按规定时间渡过北顿涅茨河,待渡过北顿涅茨河时,已失去扩大战果的良机,崔可夫只好命令其原地待命,暂缓投入战斗。步兵第33 军行动果断、坚决,取得一定战果,占领了博戈罗季奇诺那、维斯拉山口和锡多罗沃居民点,但当面之敌不断得到加强,其抵抗也越来越顽强。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此时的战斗极为激烈。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为了进一步减缓这两个方面军的压力,命令近卫第1 、第8 集团军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对敌人发起不间断的进攻,尽最大努力牵制更多的敌人。

  崔可夫根据大本营的指示,向各兵团重新部署了任务。7 月19 日,近卫第8 集团军与敌军遭遇,虽顽强奋战,仍未能取得任何进展。是日10 时,敌人在实施了猛烈的炮火急袭和航空轰炸之后,一个步兵团在48 辆坦克的掩护下,从卡缅卡方向,另一个步兵团在50 辆坦克的掩护下,从苏哈亚卡缅卡方向,向N ·A ·马卡连科的近卫第82 师的右翼发起疯狂反扑,迅速楔入近卫第82 师的战斗队形,德国步兵紧跟在“虎”式重型坦克和轻型坦克及各种自行火炮之后,肆无忌惮地向前猛冲。近卫第8 集团军的战士们冷静、机智,故意将敌坦克放近,然后利用敌军坦克投掷手榴弹、燃烧弹,攻击侧面装甲,并用防坦克枪不停射击,炮兵也实施直接瞄准射击,诸种兵器一齐上阵,打乱了敌人的进攻队形,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7 月20 日,巴秋克的近卫第79 师占领了戈拉亚多利纳镇,即秃山谷,遭到加强有迫击炮的敌坦克第17 师的反扑。为了打破敌军坦克的楔形攻势,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近卫第79 师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戈拉亚多利纳镇的许多建筑物几经易手,许多房屋在坦克和炮火的攻击下,成为一片废墟,敌我双方损失惨重,戈拉亚多利纳一时成为“死亡之谷”。

  德军在戈拉亚多利纳镇周围损失坦克30 辆,丢下几百具尸体。近卫第79 师也蒙受严重损失,许多在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有幸生还的人,在这里也倒下去了,英勇的尼古拉·菲利波维奇·巴秋克师长在这块土地上光荣献身。

  崔可夫把巴秋克将军的尸体安葬在顿涅茨的阿尔乔姆纪念碑附近。

  战斗一直在激烈进行着,近卫第8 集团军虽然顽强奋战,一边反击敌人的反扑,一边艰难地扩展登陆场,但仍然未能达到预想战果。近卫第8 集团军已精疲力竭,而且由于敌人的航空兵破坏了渡口,弹药供应也十分困难,装备消耗殆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崔可夫不得不请求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同意他暂时停止进攻。马利诺夫斯基本人也无法作出决定,他在征得统帅部大本营代表华西列夫斯基同意后,最后同意了崔可夫的请求,让近卫第8 集团军暂停进攻,就地构筑工事。

  西南方面军对北顿涅茨河的形势十分忧虑,为进一步加强攻击力,马利诺夫斯基决定将已精疲力竭、损失严重的近卫第8 集团军暂时撤至第二梯队,由第6 、第12 集团军接替近卫第8 集团军的阵地,准备在北顿涅茨河右岸的登陆场发动一轮新的进攻,仍将主要突击方向选在近卫第8 集团军过去进攻的正面地段上。

  在与德军的第一轮较量失利后,崔可夫为了借鉴学习兄弟部队实施进攻的经验,请求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予这两个集团军组织实施进攻的全过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华西列夫斯基同意了崔可夫的请求。第6 、第12 集团军组成第一梯队对敌人实施突击。拥有近200 辆坦克的近卫机械化第1 军和拥有220 辆坦克的坦克第23 军,以及由巴拉诺夫将军指挥的近卫骑兵第:军组成第二梯队,待第6 、第12 集团军攻至维基诺、多尔格尼科那、克拉斯诺波利那一线时,迅速投入战斗,扩展突破口。

  战斗行将开始时,崔可夫选中了近卫机械化第1 军的指挥观察所,观察着战斗的发展进程,这里正处在第6 集团军进攻地带的中心,从这里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第6、第12 集团军进攻的整个地带。

  第6 、第12 集团军的进攻于8 月17 日拂晓开始。炮兵的第一次齐射相当有威力。崔可夫说:“这样稠密的火力,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在敌人的堑壕上,烟尘滚滚,连泥土都直竖起来了。一片片的泥块还没落下,旁边又掀起一大片。”但是,苏军的炮火很快就稀落了。经过炮火准备后,第6 、第12 集团军向敌军阵地发动了猛攻。苏军的炮弹已撒向了第二道防线,德军的机枪、大炮从牢固的工事里向第6、第12 集团军的部队实施了歼灭性射击,苏军的炮兵没能压制住德军的火器。第6 集团军经过长达8 个小时的激战,在付出重大损失后才向前推进了仅1 —2 公里。第二天,进攻再度受挫。

  崔可夫与波扎尔斯基将军、古里耶夫和福卡诺夫将军一直处在第6 集团军实施进攻的中心,观察第6 集团军的进攻。崔可夫一直在苦苦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第6 集团军的进攻为什么没能取得预想的发展,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

  崔可夫对3 个集团军接连遭受的失败作了认真分析,认为,苏军在北顿涅茨河的失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进攻没有达成突然性,犯了兵家之大忌。

  近卫第8 集团军虽然力图达成进攻的突然性,以出其不意,克敌制胜,但并没有达到这一目的。8 月17 日,第6 、第12 集团军在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是从已经占领的登陆场发起的,德军已经预料到苏军将会投入生力部队从这里发动进攻,扩大战果,甚至预测到苏军将沿着对德军威胁最大的巴尔文科沃向南突击。更为严重的是,第6 、第12 集团军进抵北顿涅茨河与近卫第8 集团军换防,实际上把苏军进攻的大体时间也告诉了敌人;沿袭进攻开始时实施炮火准备的进攻模式则在很大程度上完全暴露了苏军进攻的具体时间。这样,敌人就可以组织起有准备的防御,在第6 、第12 集团军实施炮火准备时,他们可以迅速撤回牢固的掩体,养精蓄锐,待第6 、第12 集团军实施进攻、苏军炮火撤向第二道防线时,又从牢固的工事里钻出来,用机枪、大炮等火力对苏军实施歼灭性打击。

  崔可夫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立即拟订了实施机动、改变突击方向,以达成进攻突然性的新的进攻计划。

  第6 、第12 集团军进攻受挫后,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十分焦虑。

  指示崔可夫迅速率领近卫第8 集团军进入第6 、第12 集团军之间的接合部。

  崔可夫认为,把经过一番苦战后尚未做好进攻准备的近卫第8 集团军投入到曾两次进攻受挫的地域,准备发起新的进攻无疑是错误的。集团军亟需休整。

  华西列夫斯基感觉到了崔可夫的疑虑。华西列夫斯基认为,从全局的角度看,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战斗正成胶着状态,苏军在哈尔科夫的进攻也十分激烈。西南方面军的任务是:尽最大努力把敌军从哈尔科夫附近吸引过来。哪怕是几个师也好,即使吸引不过来,也不能让曼施但因从我们的正面地段上抽走任何部队。华西列卡斯基对崔可夫说:

  “如果您能牵制住德军1 —2 个坦克师,这将是您对歼灭南方之敌的最大贡献。”崔可夫表示同意华西列夫斯基的看法,但反对采取硬拼硬打的战术。崔可夫认为应放弃对近卫第8 集团军正面的整个地带实施分散突击的计划,主张把“突击集中在一个狭窄的地段上,楔入德军防御纵深约8 —10 公里,为机械化军投入战斗创造条件”。崔可夫非常有信心他说:“如果突击成功的话,将已准备了一个多月的鲁西亚诺夫的近卫机械化第1 军投入突破口。在突破地段上,大炮的数量是足够的,但是,实施炮火准备的炮弹相差甚远……

  然后,只要炮兵、步兵、航空兵密切协同,机械化军及时投入战斗,就能够弥补我们的许多不足。”马利诺夫斯基接受了崔可夫的建议。近卫第8 集团军的任务是:近卫步兵第29 军迅速夺取苏利戈夫卡和多尔格尼科那两个居民点,近卫第28 军应尽速占领多尔格尼科那南边的林区。近卫机械第1 军待近卫步兵第28、第29军占领预定地域后投入战斗。

  离总攻时间还有10 多个小时,马利诺夫斯基来到崔可夫的指挥所。两人沿集团军驻地走了一圈,详细察看了各部队的准备情况。部队的战斗情绪很高,打败敌人的决心也很大。各部队召开了党的会议,许多官兵参加了如何完成进攻任务的讨论,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无愧于近卫军人这一光荣称号”。马利诺夫斯基相信:崔可夫的这支部队能完成进攻任务。但是各部队面临的困难也很多,尤其是炮兵,炮弹严重不足,122 毫米炮弹仅够实施炮火准备,不能用于支援战斗。

  进攻已迫在眉睫,崔可夫仍担心近卫第8 集团军的进攻能不能达成突然性,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这是夺取胜利的关键。崔可夫在选择突击方向时仍选在曾两度受挫的地域。崔可夫认为,首先,德军不会料到苏军在两次大规模进攻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发动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其次,近卫第8 集团军成功地完成了隐蔽地进入出发阵地的第一步计划,使德军以为,在登陆场,苏军在连连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投入新的集团军,没有实施大规模突击的能力;最后,在这一地域发动进攻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敌军火力配置情况已经完全暴露,且受损严重,容易实施火力压制,想到这一切,崔可夫更坚定了取胜的信心。

  进攻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空军第17 集团军司令员苏杰茨将军为了使自己的部队能最大程度地支援近卫第8 集团军的进攻,把所有指挥通讯器材都搬到崔可夫设在17.4 高地的指挥所来了。

  8 月22 日拂晓,天边泛出了一线鱼白,随着崔可夫的一声令下,蓄势以待的大炮开火了,苏杰茨将军派出的强击机中队也疾如闪电般扑向敌军阵地,德军阵地陷入一片火海,许多坚固的掩体、堑壕被摧毁。稍后,炮兵以徐进弹幕向敌纵深射击,近卫步兵第28、第29 军趁势发起猛攻,坦克,自行火炮也卷入战斗,以直接瞄准射击支援步兵作战。德军完全没有料到苏军会在连续两次受挫后再度发起攻击,被打得措手不及,战斗队形十分混乱。

  近卫第8 集团军各部队见时机有利,迅速向前逼进,很快占领了敌人的第一、第二、第三道堑壕,并向多尔格尼科那村、马扎诺夫卡村发展进攻。近卫第8 集团军的胜利,使西南方面军在浴血奋战一个多月后赢得了第一场胜利。

  马利诺夫斯基见初战告捷,急令鲁西亚诺夫将军迅速将机械化第1 军投入战斗,沿土路向多尔格尼科那村以南、多尔吉亚尔和巴尔文科沃发展进攻。

  为了确保部队完成方面军规定的任务,马利诺夫斯基电告方面军装甲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司令员沃洛赫中将立即赶赴机械化第1 军的进攻地域,检查鲁西亚诺夫军投入战斗的情况。

  多尔格尼科那的战斗十分激烈,德军已被赶出了马扎诺夫卡,机械化军投入战斗的大门已被打开。但是,机械化军的坦克部队并没有出现!

  正在崔可夫指挥所的马利诺夫斯基、崔可夫焦急万分,与沃洛赫中将又未能取得联系。如果延误了战机,德军就会封住已打开的大门,近卫第8 集团军取得的初期战果将化为乌有。马利诺夫斯基看了看旁边的崔可夫,焦虑他说:“你亲自去一趟,让他们投入战斗,他们是怎么搞的,是在打瞌睡吗?”崔可夫匆匆走出指挥所,穿过树林,来到机械化军的进攻出发阵地,此时,沃洛赫中将已中弹身亡,而机械化军还在缓缓地进入出发阵地。没有做好投入战斗的准备。崔可夫向鲁西亚诺夫说明了情况,请他立即将部队投入战斗。但是,鲁西亚诺夫并不相信近卫第8 集团军已突破德军的防御。为机械化军投入战斗创造了条件。

  战机稍纵即逝,由于机械化军迟迟未投入战斗,扩大缺口,使德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他们将毗邻地段的兵力迅速调入突破口。并用远程重炮不断轰击苏军后方通往前线的道路,堵住了纵深达10 公里、正面宽约8 公里的突破口,而且还做好了迎击苏军第二梯队的准备。

  崔可夫见机械化军投入战斗的良机已失,立即向马利诺夫斯基做了汇报,并且采取果断措施,将炮兵阵地前移,靠拢进攻部队。马利诺夫斯基见扩大战果的计划无法实现,只好下令第6 、第12 集团军于第二天协同崔可夫集团军再行发起进攻,并严令鲁西亚诺夫必须于次日清晨投入战斗。

  第二天清晨,经过短暂的炮火准备后,崔可夫的近卫第8 集团军再次发起进攻,很快肃清了多尔格尼科那村的敌人,前出到该村以南的西部林缘。

  鲁西亚诺夫吸取了前一天的教训,在清晨以密集队形发起攻击。但是,坦克翻过多尔格尼科那村以南的242.9 高地之后,立刻陷入了德军的埋伏。德军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一齐开火,对苏军坦克实施了直接瞄准射击,苏军坦克损失严重。在这场埋伏战中,德军第一次使用了防坦克鱼雷,鱼雷威力很大,可以将坦克撕裂成几大块钢铁。

  很显然,德军在一夜间调来了新的预备队,使受威胁的地段得到了加强。

  敌人将顿巴斯的全部兵力投入战斗,简直是用尸体堵住通往巴尔文科沃的突破口。西南方面军的进攻牵制了德军大量兵力,为草原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取得胜利创造了条件,而且还为全部解放顿巴斯及其整个南方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曼施但因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8 月22 日显然是关键的一天。敌人在顿巴斯重新向我们发起进攻,尽管第6 集团军顶住了敌人带威胁性的突破,但它已没有力量重新恢复态势。在坦克第1 集团军的地段上,敌人发动的新的强大攻势虽已受阻,然而,集团军也已精疲力竭。”由于西南方面军突破成功,8 月23 日,草原方面军突到哈尔科夫市郊后,在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协同下攻占了哈尔科夫,为解放左岸乌克兰并为前出到第聂伯河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胜利结束了库尔斯克会战,打破了德军企图重新夺取战略主动权和再次进攻莫斯科的计划。此后,德军统帅部不得不放弃进攻战略,只能采取防御战略。

  “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但因急急忙忙地飞往文尼察希特勒的战地大本营,向希特勒明确提出,“唯一的抉择是,要么迅速给我们增派新的部队,至少得要12 个师,同时从其他无战事的地段抽调部队来替换已被削弱的部队;要么放弃顿巴斯,以腾出集团军群正面上的兵力。”然而,此时的希特勒已不可能再给“南方”集团军群抽调12 个师了。这正是:摧枯拉朽战机捉,德寇如今岂奈何。同仇敌汽天不共,跃马北顿涅茨河。欲知崔可夫如何统兵直捣顿巴斯,且听下章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