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我和刘晓庆:不得不说的故事 > (3)

(3)

  “这个我懂,不就是幻听、幻视吗?可当时我真的看得很清楚,而且我是在一种非常正常的状态下。又不是在黑夜,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像去改变视网膜上的感觉?”

  我的朋友依然列举出一系列科学的道理来给我解释,但我却不这样想。

  即使那仅仅是我的幻觉,我也知道,他们在注视着我。正是他们的这种注视,迫使我尽快地开始了《中国炮队》的拍摄。

  我们选择营口炮台作我们的拍摄基地,这个沿海所有炮台里保存比较完整的营口炮台,是清代著名将领左宗棠守卫的,他也没有进行什么激烈的战斗,只是向日军开了几炮就撤离了。这些清代的炮台,这一百年屈辱的历史,在每个中国军人心中的分量会越来越重……

  《中国炮队》导演阐述

  我的一点思絮。

  这里是大沽口炮台。营口炮台,刘公岛北洋水师提督衙门之黄泥山炮台,乍浦天女宫炮台……中国近代的战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地方。

  我深深地不安了,不知是昔日先人英灵的呼唤,还是在列祖列宗面前的一种忐忑的愧感,久久地冲击着我的心肺。

  久违了,我的先人。圣地,你没有丰碑,没有鲜花和歌声没有祭坛,甚至没有怨言……和那些修整一新、香烟紊绕的庙宇相比,你太冷清了,太荒凉了。

  我给你们下跪,我真想嚎喝大哭,为了我们的祖宗,为了我们的同辈……

  我们按照历史资料建起了清朝的营垒,树起了清朝的绿营大旗。当海风扯起绿营大旗,旗上的黄龙在咸潮的空气里张牙舞爪地奔腾的时候,我的心里好像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安慰。

  说真的,谁也想不到,《中国炮队》的命运并不比《无情的情人》好多少。

  首先,它在拍摄的难度上就增加了不少。虽然营口炮台还保留着原来炮台的骨架,但是真是拍起戏来,离剧本的要求就差了很远,外壕上一些日本人搭的钢铁工事要拆除,四周遍地丛生的芦苇要清理,中心炮台的坡道也要重新修建……最难办的是,在大炼钢铁的年代,炮台的中央盖了几个不伦不类的房子,样子很难看却是钢筋水泥的。根据当时的史料,炮台的外面还应该有一个几米宽,两米多深的水壕,如今也荡然无存了。

  所有的这一切,都要我们一件一件地去做。幸好中共营口市委的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很支持,调来了很多人替我们搭坡道、挖水壕……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就在我们准备开拍的时候,厂里来人视察,带来了一个上面对这部戏审查的意见。

  说起来,人要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不知为什么,这部戏和一本书联系起来。

  台湾的一个作家柏杨,写过一本《丑陋的中国人》。不好意思地说,在当时我还无幸拜读这本“巨著”,可是,这并不妨碍有些人把我们的《中国炮队》说成《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的翻版。

  他们还谈到了故事里的一个情节,就是当清军反击英军的时候,天上出现了月食,按照中国古老的刁俗,士兵们都停止了战斗,从隐蔽的地方站了出来,边敲鼓边呐喊:别让天狗把月亮吃了。这是寓言性的东西,意义很深刻,可是那些人却命令我们必须改掉。于是,这个情节就出现在另一个著名影片的结尾,而我们却失去了首先使用它的权利,人家大大方方地把它拿走了。“意见是非常明确的,态度也是很坚决的:必须停机改本!”

  没有办法,我们只好蹲在外景地,让那些来自湿润南国的同志,可怜巴巴地在东北的营口陪我过着那漫长的到处是风沙的春天。

  恰巧这个时候,刘晓庆要去法国参加一个外事活动,我把她送走了。本想亲自到北京送她上飞机,可是,我在负责一个摄制组,而且大家的情绪本来就很不稳定,气可鼓而不可泄,在这种时候,我再陪自己的爱人离开,无疑对大家的情绪是一个打击。这样,在我们之间依依惜别的情绪里,又多了几分悲怆的感觉我想,为大丈夫的事业舍去儿女情长吧。

  刘晓庆还是和以往一样,在车窗里拼命地向我挥着手,明显还在念叨着什么。我虽然听不见她都说了些什么,但能猜得出来,她在叮咛我一些注意事项。那一刻,我还很感动。

  后来才知道,她是和姜某一起去法国的,而且是根据姜某去法国拍《花轿泪》的时间安排的这次行程。

  咳!真是个傻老爷们!当时她心里不会愿意我到北京送她的。那样的话,我一到机场,就会发现是两个人一起去,这无疑会使她难堪、紧张。

  当时我竟然还很感动!不能不说,刘晓庆是一个很好的演员。也许,当时她的心里也存在着不少歉疚之情吧!正是因为这种歉疚,使那时依依惜别的感情显得那样真挚。感情这东西,有许多时候连自己都说不清楚,我这个外人又怎么能说出刘晓庆当时的内心感受呢?反正,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一个人知道了。

  送走了刘晓庆,我和珠影厂的王副厂长一起研究剧本的走向,删掉了不少好戏,删得我们的编剧心疼得直跺脚,直嚎牙花子。

  剧本终于改成了,但是已没有时间分镜头,只好按照当时香港流行的办法——现场分镜头。这样虽然给各个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却能抢出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因为依照军委的命令,配合我们拍戏的将近一个师的部队已经来厂,我们没有办法再等了,只能仓促上阵。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在那个经历了大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炮台上,在那个驻扎过清朝军队、国民党的军队、日本人的军队以及我们自己的人民解放军的炮台上,我们点起了狼烟。

  族旗猎猎,海风阵阵,近一个师的兵力被部署在到处是没膝的滩涂上,战士们非常准时地集合在出发地域,信号弹腾空升起,镜头前面的火焰飞舞了起来。

  汪厂长亲自带着一台机器在另一侧拍摄大场面,主角度就在我的身边,炮响了,一个个炸药包在滩涂上爆炸了,身穿英军战服的战士们呐喊着队海滩上冲了过来……

  机器开始转动了……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