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我和刘晓庆:不得不说的故事 > 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

  高兴归高兴,事情还是要做。经过再三的思考,我们还是也定拍摄《大清炮队》,当时叫《中国炮队》。我们觉得,《中国炮队》这个剧本,不论是故事本身,还是故事里蕴涵的深刻意义都是很不错的,而且里面的女主角也很合适刘晓庆。综合了几个方面的因素,我们又开始了新的一轮运作。

  那时的电影制作方式已经有些活跃,允许各种各样的合作。为了筹集资金,我们又一次来到了深圳。那时的深圳依旧是改革开放的先锋,许多内地办不成的事,在那里似乎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于是,在《芙蓉镇》的拍摄间隙,我和刘晓庆两人来到了特区。

  到深圳的那天晚上,找不到深圳影业公司的人。原来,珠江电影制片厂正和香港的一些电影机构举办一个电影展,把国外和香港比较卖座的,艺术价值也相对较高的影片拿到国内来放。当时,这件事在全国还办不到,只能在深圳,利用特区的特殊政策,使国内的电影工作者们能够看到最新的国外影片,了解国外电影生产的行情。

  说起来这不能不算是一种悲哀,一个电影工作者,却没有及时了解世界电影发展的机会,连国外的平常老百姓都可以看到的电影,中国的导演和编剧们却只能在一两年之后才能看到。那些经过一些人删剪得支离破碎的影片,还美其名曰“参考片”,我们的电影希望在世界上争得一席之地,可是,我们这些电影工作者都连考察国外同行的作品的机会都没有。

  中国的有些观众也很讨厌。记得有人在看了法国电影展以后,曾写信说要“救救孩子”。可是,谁又让你带孩子看这些影片了?难道大人们理解的世界和孩子们一样吗?难道让大人们了解的问题也一定要让孩子们了解吗?如果中华民族的所有的文化都要求能让孩子理解的话,那么,这个民族的文化水平不就永远都是孩子的水平吗?客观地讲,在人生发展的不同的阶段,人们所理解和关注的问题确实不同。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人们自身的感情世界,随着年龄的推移,会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阶段性。不是“救救孩子”的问题,而是不要疏忽自己对孩子如何监护的问题。

  其实,我非常赞成扫黄。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我深知,在某些年龄段,有些事情让孩子知道得过多,是会给他们带来伤害的。可是,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这个就回避那些成年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完善一种制度,既让正常的艺术作品可以公之于众,又能保护那些孩子不受伤害。“救救孩子”,不是要求我们自己去面对那个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要让孩子们理解的灾难。

  有一天,中国电影也应该建立一种等级制度。我十分赞同“少儿不宜”的提法,这样可以把那些孩子们还接受不了的问题留到他们成人之后再去考虑,再去接受。也许有很多人不赞同这个观点,就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人都不赞成我们看外国人的电影一样,但是,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他们不赞成就停止了向前的发展。我始终相信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我想,我们千万不要做那种看见女人旗袍里露出的大腿就呜呼哀哉的老太爷!虽然我们也常常感叹后辈失去了我们当年的很多优秀品质,可是,不要忘了,小孩子也会在某一天成为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在那里宣讲着被更小的孩子们视为金科玉律的警世名言……

  世界从来不会因为某些人的不喜欢而改变。

  在深圳的事情也很简单,我们把剧本交给了深圳影业公司的经理,剩下的事情只有两个字——等待。

  在深圳,事情进行得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顺利,我们按照深圳影业公司的意见修改了剧本,但好像仍旧不能令他们满意。

  《中国炮队》是一个非常有思想内涵的剧本,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歌颂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平民百姓抵御外族侵略的英雄气概。

  正在我为这部影片左右为难的时候,又是我尊敬的师长,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孙长城同志伸出了友谊的手,他用他那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我们所要表现的主题的深远意义,最终使《中国炮队》进入了拍摄的程序。

  刘晓庆回上海继续《芙蓉镇》的拍摄,我则和摄制组的主创人员一起,开始四处采景,准备拍摄工作。

  现在回想起来,刘晓庆那时好像表现出了一种回《芙蓉镇》剧组的急迫,可是我当时一点也没有感觉,一丝一毫都没有。我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未来的新片上,力争把《中国炮队》拍成一部好片子,这种愿望需要我投入更大的精力和心血,使我根本无暇顾及那些情感变化的蛛丝马迹,也可能,我在这方面确实很迟钝吧!

  那些日子,在我面前的是中国的历史,中国近代惨遭列强凌辱的历史,一百年落后挨打的历史,是那些在海岸线上时隐时现的曾经抵御过外族侵略的残破的炮台:虎门、定海、淤沪、温州、厦门、威海、烟台、刘公岛、大沾口、营口、大连……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出影片当时的历史环境,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沿着这些炮台去采外景。

  面对着这些炮台的残垣断壁,每一个中国人都避免不了地会让自己的心情渐渐地沉重起来,你会不由得想像着当年那曾经在这些炮台上弥漫的战火硝烟和那些在硝烟里慢慢倒下的中国军人。因为我曾经是一个军人,我曾经下决心以身殉国、报效民族。我和那些在硝烟中倒下的战士们一样,都是一个兵,我可以站在一个士兵的角度去揣摩那些消失在战火中的无名氏们的心情。

  每每走上这些炮台,我都会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流血。也许;我们的人民中有那么一些多愁善感的人,我仅仅是他们中的一个吧。

  那些炮台都被炸毁了,中国的海岸线上所有的炮台都被炸毁而且,还不允许我们中国的军队驻扎在我们自己的海岸线上!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