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成龙传 > 第六回 翰祥慧眼识真才 《金瓶双艳》露头角

第六回 翰祥慧眼识真才 《金瓶双艳》露头角

  天无绝人之路。成龙的干面包还未吃完,又被富豪公司聘用,成为该公司影片《小偷斗大贼》的武打演员。这部片子,拍竣上映,亦没有激起多大波澜。成龙只是片中的一个配角,自然更不会因为这部影片而有多少改变。

  也许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本身就是平淡的,它寂寂而生,又默默而去,但它的过程却使人们的生活平添了色彩和故事。

  成龙看得透这一点,他向来不是多愁善感、自命不凡的人。开拍新戏,导演选中他,他就高兴,他对帮助过他的人充满感激。

  惟一令他不安的是那种被称为“理想”的东西,成龙学戏出身,自幼师傅耳提面命的理想都是当名角。他自幼吃苦练功,就是为了这一目标而活着。眼下他已成人,自立于社会,他的路在何方?这是这位嘻嘻哈哈、爱凑热闹、会寻开心的18岁的小伙子深埋心底的心事。他远离父母,无牵无挂,有一身功夫,有一身力气,就是要干一番大事的。他生来似乎就为了这一目标。这一深埋内心的理想,是成龙好学、敬业、不断提升自我的原动力。

  在电影圈混了两年时间了,无人嬉闹也不蒙头大睡的时候,成龙也认真地想过自己的成败得失。

  电影圈不乏一些幸运儿,他们一夜成名,大红大紫,名声得来之快之容易,令他们自身都难以想象和接受。成龙自然也羡慕他们的好运气,但他知道,他不能跟他们相比,他没有这份运气。

  成龙站起来,玻璃窗上立即映现出了一个大脑袋、长发、线条粗犷的威猛头像。

  成龙对窗自照,觉得自己长相既不英俊,也没有过人的气质,真是那种“在别人面前晃千次也晃不出印象来的人”。

  既然不是那种天生很幸运、很抢眼、走到哪儿都会被人认出说“是他!就是他!”的人,成龙便很有自知之明,他的事业和未来,都要靠努力搏命去获得。

  在电影圈里混了两年了,他的经历也告诉他,他不是那种无缘无故得人青睐、招人厚爱的角色。从小时候师傅引荐在影片中饰些小角色到现在的做龙虎武师,从来没有哪一次因为侥幸而走运,他的成绩总是与付出成正比的。于是,成龙格外地认真和卖力,甚至于拼命。他觉得只有如此,才能弥补自身没有优厚先天条件的不足。他成为影坛巨星后,常说他的成功得自于他的苦干和实力。

  研究人才成功规律的专家认为,成功人士中,非智力因素——即后天的条件,包括志向、毅力、努力等,占的比重要比智力因素——先天条件,如智力、天赋、才能大得多。

  成龙便是这种“知耻而后勇”的奋斗者。他早年的这段艰苦奋斗经历,对于他日后健全人格和艰韧意志的形成大有裨益。成龙在讲究凭几分机遇的影圈,坚信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朴素道理,默默地、顽强地撞击着成功的大门,在快乐的外表下埋藏着执着的事业之心。

  他不菲薄小角色。他做龙虎武师,即使饰演一个先打先死的小角色,他也绝不惜力,拍危险动作时,总是实打实地真干。导演见这个替身演员如此投入和卖命,不禁留意地多看他两眼,心说:这个长得不怎么样的武师还不错。有了这个印象,导演在拍新片或武师不够用时,总会想到他:“元龙呢?叫他来补最后一个试试看。”成龙因此能不断地在影片中饰演小角色。

  多少年后,成龙仍记忆犹新地忆起导演说的这句话,“元龙呢?叫他来补最后一个试试看!”这句当时给了他饭碗的话,令他高兴,也令他辛酸。他是个胸有大志的人,在高兴导演能想到他之余,又不禁辛酸:你看,我只不过是候补最后一个那类人。这句话最令他明白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他励志自勉:只有靠自己努力苦干才能成大牌、当明星。

  1972年金秋,又一个诱人的机会向在影圈当“茄喱啡”(粤语,跑龙套)的成龙频递秋波。此番“邵氏”的王牌大导演李翰祥准备开拍一部取材于古典禁书《金瓶梅》的影片,片名很诱人,叫《金瓶双艳》。此片不以武功见长,但声名赫赫的李大导演眼光独到,他看中了成龙的机灵活泼,邀他出演片中郓哥一角。郓哥虽是配角,却是片中穿针引线的重要人物,因而戏分颇重。

  成龙与李大导演正式签约之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向名导演合掌致谢道:“多谢关照,我一定尽全力演好戏!”大导演微笑着只颔首不语。

  李翰祥自60年代初与“邵氏”的老板邵逸夫分手,自己自立山头10来年之后,于1972年1月重返“邵氏”,归于旧老板麾下,自然有一番苦衷。他拍片卖力,希望重现辉煌。

  成龙拍戏历来认真,此次得此良机,更是珍惜。在这部影片中,成龙的戏路有了拓展,他不再是过去影片中那个赤膊上阵的武师,而显露了他俏皮幽默的潜质。这是他后来成为天王巨星的主要戏路,也是他性格中最具魅力与特点的成分,成龙因此而得以另辟蹊径,成为与号称功夫片“影帝”的李小龙比肩而立的武打巨星。但在此片中只是初露端倪,便浅尝辄止了。

  《金瓶双艳》很快杀青公映。此片虽没有后来李翰祥导演的大制作《大军阀》那样的轰动效果,但反响也不俗。大公司名导演的影片,在崇尚名人效应的影剧业中,就是上座的保证。成龙的表现也不俗。他将郓哥演得生动活泼、机灵可爱,显露了他的喜剧天分和好演员的潜质。他对角色把握准确并发挥自如,加上了自己富于谐趣性的创造,使人物趣味盎然,妙趣横生。

  影片公映后,郓哥每一出现,便特别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碰到郓哥耍奸使计或巧妙化解难题时,观众席上更是反响热烈,笑声不断。成龙投入和精采的表演,令这个“配角”小人物频频出彩,郓哥成了一个引人注目、逗人喜爱的角色。

  这自然得感谢李翰祥的慧眼独具。李大导演提拔和奖掖了无数新人。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反串梁山伯的凌波,一炮而红,星运由此发端。在《大军阀》中任主演的许冠文,更是他力排众议“挖”出的人才,许冠文自该片脱颖而出,成为香港影坛的一匹“黑马”、新一代的“天皇巨星”。

  李翰祥善于识英雄于草莽,发现人潜在的某种特质。许冠文未入影坛前,是当时香港的当红的电视明星、节目主持人,注重衣着外表,是个风流倜傥的“新潮青年”。李翰祥却从他偶然一次脱下近视眼镜时,发现了他因视线模糊而茫然四顾中,透出的憨态与凶狠霸气,从而认定20世纪30年代刚愎自用而又笑料百出的“大军阀”韩复榘非他莫属。

  成龙在《金瓶双艳》中演的虽非主角,但这个戏分不轻的角色,使他有机会展示了他风趣幽默的喜剧天分和把握人物的表演才能。

  注重票房价值的香港电影界的导演,自然非常重视观众的反映。亲入电影院了解民情,是他们了解市场的方法之一。“邵氏”的大老板邵逸夫在七旬高龄后仍亲入影院看电影,了解观众反响。观众的欢迎和热情,足以使影界的人士对这位初出茅庐的无名武师另眼相看。即使不了解观众的喜好,单从影片看,成龙的表演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因而,演出了《金瓶双艳》之后,成龙在影圈中渐渐为人所关注,开始崭露头角了。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