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10 月30 日。
一架银灰色的飞机从淮海上空飞过。这是蒋介石的总统专机。此刻、蒋介石正襟危坐,双目紧闭,眉头紧锁。
几天前,蒋介石连续接到徐州剿总刘峙的几封告急电。刘峙大肆叫嚷:
“徐州会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捉襟见肘的蒋介石,只得急令驻守郑州的孙元良兵团开赴徐州宿县地区,加强徐州、蚌埠间的兵力,以固守徐州、浦口间的津浦路,以掩护其统治中心——南京。
南京。蒋介石官邸会议室。
华丽的大厅里坐满了陆海空三军首脑人物、高级幕僚。
墙上挂着大地图。东北、华北、西北、郑州、徐州、武汉..地图上插满了色彩不同的小旗,标明敌我双方态势。东北:长春,沈阳,锦州已成孤岛。华北:有北平,天津,张家口,太原一线的零星点线。西北仅有西安一隅。
身材矮小的中将作战厅厅长郭汝瑰说:“共军中原、华东两大主力东徙南下,虎视徐州。徐州之战一触即发。”
诸将领纷纷发表意见。
蒋介石的眼光从众人身上一一掠过,然后停留在杜聿明身上。杜聿明避开蒋介石的目光,恭顺地垂下了眼帘,等待着蒋介石发话。
蒋介石:“我们并没有垮台,也没有到垮台的时候,更不要作垮台的打算。我们的人还没有死绝。”接着,他宣布,“徐州剿总仍由刘峙主持,杜聿明南下,与刘峙共同指挥徐蚌会战。”
接着,郭汝瑰宣布新拟定的作战计划。他清清嗓子,说道:“按照总统的指示,我们决定进一步集中兵力于徐蚌之间,收缩两翼,沿津浦路两侧进行攻势防御,改变目前以徐州为中心的‘一点两线’的守备态势,以便在徐州、蚌埠一带伺机与共军决战。”
顾祝同站起来:“总统,我立即去徐州,直接传达总统的命令。”
蒋介石:“你前去,我也要去。”然后加重语气说道,“徐蚌为首都门户,党国存亡,在此一举,是否能免于崩溃,就看今后这三个月了!”
河北西柏坡。
毛泽东一连几天没合眼了。这时周恩来拿着电报走了进来。
“主席,这是粟裕的电报!”周恩来说。
毛泽东接过电报仔细看起来,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毛泽东笑道:“粟裕建议举行淮海战役,有战略头脑。恩来,我们和朱老总、少奇、弼时同志开个会,商量一下。”
10 月26 日。毛泽东批准了粟裕关于淮海战役的计划。
毛泽东在《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指出:
“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怕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曹八集、嶧县、枣庄、临城、韩庄、沭阳、邳县、郯城、台儿庄、临沂等地。”第二阶段“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第三阶段准备在淮阴、淮安方向作战。为达到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应以一半以上的兵力担任牵制、阻击和歼灭援敌的任务,并从北面威逼徐州,使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不敢以全力东援。
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淮海战役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歼灭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是决战阶段。
经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鉴于南线决战已十分有利,决定由邓小平、刘泊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领导和指挥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与蒋介石最大的战略集团进行大规模的决战。并责成指挥中原、华东、华北三大解放区全力组织支援。”
顿时,整个淮南地区都处于大战的前夕。广大的土地上,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支援前线的人民大军,车水马龙,人如潮涌。一场大决战的帷幕即将拉开。
淮海战役打响后,徐州地区的蒋军,像一群受伤的野兽,来回直窜。孙元良兵团刚跑到宿县以南,又想回头增援徐州。北上和南逃的敌人,乱哄哄地聚集在津浦路上。
此时,刘伯承正奔驰在通往淮海前线的路上。
为把黄维兵团拖住,刘伯承、邓子恢、李达率二纵、六纵及地方部队,在桐柏山区进行艰苦转战。11 月1 日,蒋介石感觉到徐州方面吃紧,急调黄维兵团在确山地区集结,准备经阜阳、蒙城东援。刘伯承当即调整部署,以六纵并指挥陕南部队四个团与一纵之二十旅等,经由西平、驻马店中间地区,侧击、尾击敌人。
作战室里。刘伯承、李达等人正在研究敌情。
李达:“师长,对付蒋介石的‘长蛇阵’,你是很有办法的,现在老蒋摆了个‘十字架’,你打算怎么对付?”
刘伯承指着墙上的敌我态势,说:“你们仔细看看,蒋介石这回摆的还是他那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死蛇阵’,只不过稍微变了点形:以徐州为界,扭起了蛇腰。我看啦,我们也用不着去想什么新办法,我们还是用我们的老办法;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置之死地而后生。”
说完,刘伯承拿起一根教鞭,指着地图继续说道:“军委的意图,是首先歼灭黄伯韬,这就是‘夹其额’。我们把黄维拖进了桐伯山,使其不能东顾,这就是揪住了蛇的尾巴。至于蛇腰嘛,就是它的徐蚌线了,腰的要害部位在哪儿呢?宿县。”
刘伯承用教鞭敲敲地图上标明宿县的小圆圈,放下教鞭,接着道:“我们应该建议军委和陈老总、邓政委,相机攻取宿县,掐断蒋介石的‘蛇腰’。”
李达等钦佩地点点头,表示同意。
刘伯承当即起草了电报。
这一天,是11 月3 日,离淮海战役全面发起还有三天。
西柏坡。
大战在即,毛泽东一连几天都不曾合眼。
几天来,毛泽东一直在看淮海地区的地图。地图上,宿县已被毛泽东画了个大大的红圈。周恩来推开房门,毛泽东也未觉察到。
11 月10 日,毛泽东电示陈、邓:
你们主力是否已达宿县附近,并开始向宿县攻击?
你们务须不顾一切,集中四个纵队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等部,切断徐蚌路。华野三个两纵亦应用于攻击徐宿段,至要至盼。①陈毅在中野指挥所看完毛泽东的电报,开怀大笑:“主席现在要是有时间下围棋,一定赢。本来嘛,老蒋只有徐蚌线这唯一的补给线,该在这里补手棋。他不补,我们当然就当仁不让,在这个要害部位打入了。主席和军委的这着棋好!我完全赞成。”
邓小平看完电报,一连几天绷得紧紧的脸上也露出笑容。把电报递给站在一旁的陈赓,对陈毅说:“我不懂棋,但从打牌的角度说,这副牌我们差一个赢墩,怎么得到这个赢墩呢?按照主席和军委的打法,就是挤牌,让敌人首尾不能相顾,挤掉蒋介石的赢张。看来,这副牌我们又赢定了。”
陈赓高兴地说:“老总,看来你得啃刘峙这根骨头了!”
邓小平:“彻底消灭了刘峙集团,你们俩再比谁会啃骨头。陈赓,你负责组织黄口阻击邱兵团的部队撤下来,稍作准备,轻装快速,立即向宿县进发。”
陈赓响亮地回答:“是!”立即跑出指挥所。
宿县,位于徐州、蚌埠之间。又称“南徐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城墙保持完好,城墙上城垛高耸,远远望去,在淮北平原上显得气势雄伟。
环城有一条宽十米、水深两米的护城河、城墙,护城河成了宿县守军的最坚固的屏障。
陈赓领受任务后,即以第四纵队二十二旅迂回堵击孙元良兵团;以第十一旅、第十三旅分两路向符离集、李庄车站出击;第十旅进至李三集、李小棂地区,以分割围歼的战术手段歼灭该敌。第四纵队各旅在攻占上述各地的战斗中,切断了津浦铁路,歼敌后尾第四十七军军部及第一二二师三千四百多人。11 月13 日,陈赓接到刘、陈、邓指示,立即带领第四纵队沿津浦线向徐州急进。沿路所向披糜。
14 日,陈赓各部直扑宿县城下,一举攻破宿县。
攻击宿县至徐州一线的行动,是淮海战役的重要一步。黄伯韬、邱清泉等四个兵团被关在宿县大门以内。另两个兵团被关在大门以外。这就打中了敌人的要害,卡住了敌人的咽喉。
南京。蒋介石官邸。
蒋介石在他富丽堂皇的屋子里不安地踱步。
这时顾祝同走进来,报告说:“13、14、15 日三天,夹沟、宿县、固镇等相继失守。”
蒋介石一听,本来严肃的面孔更加阴沉了。宿县失守,徐蚌交通被切断,出乎他的意料,不禁怒气冲天。他宣布“夺回宿县,命令黄维火速向宿县推进”。
顾祝同立刻起身说:“我亲自去徐州。”
蒋介石:“好,救出黄伯韬,全局就会主动..我不相信三个兵团九个军夺不回宿县,我要在这里击破刘伯承。”
然而,一切都晚了。陈质已完成了对宿县的包围,全歼宿县守敌。这对歼灭黄伯韬兵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1 月22 日,黄伯韬兵团五个军十个师共十二万人马被华野全部歼灭。
黄伯韬兵团被歼,使敌人“一点两线”的防御计划破灭。徐州“剿共”
和蒋介石最高统帅部一片惊慌,上下埋怨,互相指责,又一筹莫展。而此时,毛泽东设计的淮海战役就要进入第二阶段了。主要打击目标就是黄维兵团。
战马奔腾,人声嘈杂,炮声隆隆。广播里播出新闻:“新华社11 月24日电:在我中原野战军配合下,我华东野战军在全歼黄伯韬兵团后,挥兵西进,包围徐州,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
黎明,大地升腾着薄雾。
黄维十二兵团奉令挥戈驰援。这个兵团是这年9 月间刚刚成立的。为对付共军,蒋介石决定采取兵团战术,使我军“吞不下”,“啃不动”,以此挽回其惨败的局势。这个兵团下辖四个军及第四快速纵队,全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号称国民党的“精锐”。其第十八军,全部美械装备,乃陈诚一手培植,号称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一向为蒋介石担负战场重要任务,是蒋介石的宠儿。徐州吃紧,黄伯韬被围,黄维兵团仓促挥戈东援。
黄维跳下车,身披大衣,手插在衣袋里,迈着大步走向涡河边,眼望着前方。心想:“刘伯承的几支游击队怎奈何我?这次看他逃到哪里去!他已经处在我们三个兵团的夹击之中!”想到这,他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随后,他命令其部下杨伯涛:“迅速架桥。”
黄维绷着脸站在涡河岸边,监督架桥工作。很快,桥就架好了。黄维下令:“用炮火掩护渡河。”
炮兵阵地上大炮轰鸣。黄维的部队从桥上源源不断地跑步通过。
十八军军长杨伯涛看了前边情况之后提醒黄维:“我看形势不对,过去,刘伯承和陈毅是各自为战,现在他们联璧。我军如入无人之境,会不会中刘邓的诱军之计?”
黄维不理,伸手从大衣口袋里掏出电报给杨伯涛,冷冷他说:“南京命令,总统亲谕,向宿县急进。”
黄维仍然豪威无比,认为十二万铁军威风凛凛,谁能阻挡!
黄维已占领赵集,离南平集只有三十里路了。
南坪集,一片平野,地形开阔,便于机械化部队和大兵团的展开。它的背后就是浍河。一道古老的坚固的石桥横跨在浍河上。公路通过石桥伸向宿县。黄维要争夺这座石桥。陈赓率第四、第九纵队担负起挡头阵、坚守南坪集的重任。
此时陈赓手里共七个旅,十八个团的兵力。而黄维兵团则有四个军、十一个师、三十三个团,兵力总数达十二万人。
这个任务是陈赓争来的。在中野纵队以上干部会议上,陈赓建议:“四纵背靠浍水,在南坪集对黄维摆开阻击阵势。背水作战敌人无法包围我们,而敌人过河必须夺桥,南坪集只有一座坦克能过的桥,可利用敌人夺桥予以重大杀伤。”
说到这里,陈赓请求道:“让我回部队指挥吧,黄维是我的老同学,在军校时,黄维打架就不是我的对手,战场上也不会是我的对手!”
“陈赓这个建议很好,就由四纵守南坪集,时间暂定为三天。”刘伯承高兴地说。
陈赓带着参谋部的人骑马来到南坪集。他决定将黄维继续诱至淝河、浍河间歼灭。
从总前委开会回来,陈赓立即向各旅旅长传达了会议精神。他说:“现在淮海战场总的形势是:北线黄伯韬兵团行将就歼,社聿明直接率领的邱清泉等三个兵团紧缩徐州,黄维兵团急于北援徐州,正沿着宿蒙大道赶来。四纵的任务是正面阻击黄维兵团,不许它向徐州靠拢。并利用黄维兵团急进的企图,诱敌深入到浍河以南对我军有利的地区,创造战机,歼灭敌人。四纵留少量部队在罗集一线迟滞敌人前进,主力转移到浍河一线阻击敌人。”
陈赓转向担负固守南坪集一线阻击任务的十一旅旅长说;“你们旅的防御正面从大王庙、南坪集到东坪集约三十里。要想挡住敌人的强大进攻,必须在三十里的正面上实行重点防御,在南坪集形成强大的拳头。你们要以主力在这里扼守三昼夜。”
这时,有人小声嘀咕,说“万一敌人从别处迁回过去怎么办?”
陈赓听了,说:“黄维这个人,不是打仗的科班军人,是办教育的,书生气十足。他为人死板,不像蒋介石别的将领那样狡猾。这次黄维接到要他东援的命令时,正在大洪山扫荡。如果他狡猾一点,看到我们这里部队这样多,就会往东向李延年靠拢,那样就会对他稍好一些;往北径直驰援徐州,危险就大。原来设想他可能先往东进,然后再往北去。因他缺乏实战经验,直奔浍河而来。黄维这人是我的同学,他重视书本知识,不会打破常规,若不首先进攻南坪集,而去进攻别的地方,在他看来,是有违‘兵法’的。你们大可放心,他一定会经过南坪集的!”
南坪集地形开阔,无险可守,地形有利于敌人。鉴于此,陈赓命令十一旅将阵地推进到南坪集以南数百米的田野上。在正面构成以班、排为单位的集团工事,以减少炮火杀伤,增强独立作战能力。待敌步兵冲到阵地前沿,即突然开火,给敌人以重大杀伤。
陈赓一直留在南坪集,密切注视着前线战况。
21 日,黄维以十军在左,十四军在右,十八军在中,八十五军随后,在第四纵队快速掩护下,摆开一个庞大的阵势向南坪集进攻。敌人轮番攻击我军各个阵地,不停发起冲锋,全都被打了回去。最后敌人集中兵力攻击我左翼突击阵地,一连攻了十几次,工事打平了,排长负伤了,三个班长都牺牲了,战场上杀声震天动地,英勇的战士们奋勇抗击。
陈赓注视着前沿阵地战斗。听到猛烈的炮火轰击,他焦的不安地在指挥所来回走动。心想:这样的轰击,部队伤亡一定很大。
南坪集这场阻击战打得异常激烈。镇子里许多房屋被夷为平地。整整激战了一天,敌军付出惨重代价,始终未能攻入南坪集。
秋雨连绵,洒落在淮海大地上。黄维身披雨衣,站在高地上,用望远镜向前方观察。前方便是南坪集,那里炮火连天,战斗正烈。
站在黄维身边的参谋长,感慨万端:唉,刘伯承这一着可把我们整苦了!
眼看我们十二兵团就要进到宿县,和徐州的邱、李、孙诸兵团汇合了,他偏在中间给放了个子儿,叫你进退两难..
黄维气恼地放下了望远镜:“再拉两个师上去!我就不信小小的南坪集就这么难啃!”
总前委指挥所。
刘伯承、陈毅两位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俯身看着地图。
陈毅:“现在就在宿县拿黄维开刀,黄维想夺路前进,三路之中他的处境最不利。利用黄维急于打到宿县的心理,我们放弃浍河,吸引十八军过浍河。用四、九两个纵队,把十八军截在浍河以北,给他分割开,然后以一、二、三、六、十一,共五个纵队吃他浍河南边的三个军。”
邓小平说:“问问陈赓。”他接过话筒,“陈赓吗?我是小平。”
话筒里传来陈赓的声音:“我是陈赓,敌人猛攻一天,阵地一度被突破,我们发动反击,现在阵地已经夺回。”
邓小平:“问候南坪集阻击部队。他们给十八军以迎头痛击,伤亡怎样?”
陈赓说:“一个连剩下八个人,包括连长在内。他们不下阵地,要坚持到底。”
邓小平:“北面部队陆续赶来。看来黄维四个军一个快速纵队,紧紧地抱在一起,不易割裂。准备放十八军过浍河,然后由你纵和九纵把他留在河北..”
陈赓:“我同意总前委意见。”
邓小平放下话筒说:“定下来了,陈赓同意。”
于是总前委向中央军委发出电报。
23 日夜间,陈赓率部主动撤出南坪集阵地。黄维错误地认为解放军已被击退,让十八军全部进入浍河北岸,十四军在南坪集东南地区集结,第十军与解放军交战。
24 日上午,黄维兵团主力军第十八军过了浍河,进入陈赓所预设的囊形阵地后,黄维才觉察上了圈套。
黄维不安地来回踱着。
杨伯涛说:“我们所处的情况非常恶劣,共军布下天罗地网,有意放弃浍河诱我深入。我们已入了圈套。依我看,趁东南还没发现敌人,立即向固镇靠拢,与李延年联合起来再往北打。”
军长们纷纷同意这一意见。
黄维的心里乱糟糟的。蒋介石命令攻取宿县(此时宿县已被我军占领),打通徐蚌,可眼下根本不可能。怎么办?他觉得杨伯涛的意见不无道理,但又与蒋介石的命令相违背。黄维背着手,在屋里踱来踱去。终于,他下狠心似的站住了,说:“命令已渡过浍河的十八军、八十五军迅速撤回浍河南岸,第十军掩护第十八军,第十四军掩护兵团部依次撤退,部队到双堆集地区集结。立即行动!”
黄维的部署不可谓不周密。但情势已不等待,第十八军和第十军已和解放军展开激战。第十四军和第八十五军本可及早离开战场,但黄维谨小慎微,使我中野部队得以顺浍河横插而来,截住第十四军的后路。
总前委指挥部。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正焦急地注视着前方战场的动静。
这时电话里传来陈赓的声音:“黄维跑了!”
陈毅听后下令:“出击!”
王近山带着他的部队来了一个大包抄,从敌人后尾插上来,他们是从千里以外的汉水边上尾追黄维来到宿县的。
一时喊声、命令声、杀声、枪声、几十万人马的叫声,混在一起,震天动地。
就在黄维准备行动时,中野主力乘其动摇不定之际,从东、南、西三面全线向敌展开猛烈的攻击,迫使敌人钻进以双堆集为中心,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的包围圈里。陈赓率
部从南坪集到东平集一线强渡浍河,全线向敌追击。把敌人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位于双堆集地区南端的中野六纵、十一纵队,封闭了东南方向敌人去路。侥幸漏脱在包围圈外的敌第四十九师拼命南逃,被六纵队跟踪尾追,于26 日夜在大营集一带歼灭。
一夜惊吓,黄维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报告南京。
南京,官邸会议室。
蒋介石正召集陆、海、空三军首脑人物高级幕僚开会。
蒋介石正得意于他的决策:南北对进,夺取宿县,打通徐、蚌交通。他站在地图前,脸上出现了难得的笑容:“这就形成对共军的夹击之势。我们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变被动为主动。”
顾祝同接到黄维的电报,大惊失色。顾祝同用颤抖的双手要把电报交给蒋介石。
作战厅厅长郭汝瑰走上来,接过电报看了一下,轻声地、谨慎地对蒋介石说:“黄维兵团忽于24 日十六时,向固镇方向转进,被共军包围于双堆集地区..”
蒋介石一听就气炸了:“胡说,娘稀皮,不可能..”刚才得意的神情一扫而光。
蒋介石问:“共军谁守的南坪集?”
副官答:“陈赓。”
一阵难堪的沉默。
见蒋介石怒气稍息,郭汝瑰谨慎地说:“总座宽心,黄维不是万不得已,绝不敢擅自行动..”
过了好一会,蒋介石才说道:“命令徐州和蚌埠方面不惜一切代价向宿县猛攻,命令黄维以他本身的力量,向东南突围,命令空军配合作战。”
说完,懊恼地走出会议室。
此时,蒋介石真可谓焦头烂额,束手无策。怎么办?黄维十一个师,装备精良,向来称为主力兵团;难道束手待缚吗?
双堆集,是个有百来户人家的平原集镇,因两个古老的土堆而得名。平谷堆、尖谷堆两堆相隔二三里。
黄维令部队集结于双堆集地区。清晨,他驱车转了一圈。
看着黄维满脸愁容的样子,他手下一名副官走过来说:“司令,双堆集可是大吉呀!”不知是为了套近乎,还是为了安慰黄维。
黄维望着他,大惑不解。
“司令,我会拆字。依我看,司令不必焦虑,历来大将出师,每多讲究地理征兆,就凭双堆集这三个字,我们就会逢凶化吉。”
“此话怎讲?”黄维问。
“双堆集,‘堆’者,十一佳也;‘集’,十八佳也;而双呢,佳又佳也!合起来就是十一师佳,十八师佳,岂不是上上大吉么?”
黄维听了,不觉心里一动。可不是么,他的部队的战斗力应该是很强的,特别是十八军,锐气未减,只要一鼓作气,拼他个鱼死网破,就不信不能突破共军的包围。黄维想到这,气色又好了起来,走路的脚也有劲了。
黄维狠了狠心,传令各部:“休整一天,27 日上午全线出击,一举突围!” 黎明时分。总前委指挥部,屋里屋外都传送着喜讯。
王近山正在电话里向总前委报告喜讯。邓小平给自己点燃了一支香烟,露出了笑容。陈毅司令员摘下挂在墙壁上的军用水壶,给邓小平、刘伯承,也给自己满上了一杯白兰地。
刘伯承兴奋地说:“黄维这十二万兵马,被围在二十里长,十五里宽的地段上,这极好算帐,平均每五百米长宽的地段上,就有四百多敌人官兵,任何一炮下去,都要伤着敌人!”他用浓重乡音幽默地说,“真是十五个驼子困觉——七拱八翘地挤在一起喽!”
邓小平:“黄维兵团,是白崇禧的精锐之师,号称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我倒要看看他守着这两个砂谷堆,怎么样攻如猛虎,动如脱兔?”
陈毅:“消灭黄维兵团,这是淮海战场上承前启后关键的一仗!”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白兰地。
11 月27 日,黄维组织力量突围一天,没有得逞。晚上,他召集高级将领共同商讨办法。会上,黄维拍着八十五军一一○师师长廖运周的肩膀说:
“老弟,你看怎么办?”
此时,廖运周已和我军取得联系,准备起义。于是说:“同意明天用四个师突围的计划,我师自告奋勇打头阵!”
黄维一听高兴地连声称赞:“还是老弟有办法!”说着顺手拿起一杯白兰地,对廖说:“老同学,这瓶白兰地藏了好久,一直没舍得喝,现在我敬你一杯,预祝你取得胜利。”
这一夜,黄维在不安中度过。共军攻势有增无减,外围村庄相继丢失。
黄维走出掩蔽部,大雾茫茫。黄维不安地不停看表。这时,廖运周来了报告:“突围成功!”
黄维高兴地宣布开始突围。此时是清晨七时。
廖运周率一一○师,在八驾飞机“掩护”下,排成了四路纵队,按照解放军指定地点,来到中原野战军的阵地,举行了光荣的起义。
蒙在鼓里的黄维,看一一○师已突围成功,立即命令十八军十一师、一一八师、十军的十八师,在坦克、大炮、飞机的掩护下跟进。
可是迎接敌人的是一片密集的机关枪和子弹。
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一下愣住了。连忙与黄维通话:“我的右翼不是廖运周..”
黄维用报话机呼叫廖运周,半天没有回音。气得他把话筒摔到了地上。
黄维绝望地说:“报告南京,廖运周师哗变!”
廖运周起义,黄维兵团已经动摇了军心。同一天,解放军向黄维兵团发布了广播讲话,黄维军心更加动摇。连续五天突围不成,黄维不得不调整防御部署,采取环形防御,等待徐州、蚌埠蒋军的增援。他以十八军守双堆集及其南北的平谷堆、尖谷堆纵深阵地;八十五军守前后周圈、大王庄地区,向西防御;十四军守沈庄、李围子、杨围子地区,向东防御;十军守东西马围子一线,向北向南防御。兵团部位于双堆集以北的小马庄,并在双堆集东北构筑临时机场,便于进行空中补
此时,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司令杜聿明从南京开会回徐州,途中飞机经过双堆集上空时,杜聿明通过报话机与黄维通话,告诉他说:蒋介石决定徐州主力南进,蚌埠援军向北攻,南北夹击,打通徐蚌间津浦路,援救黄维。之后,蒋介石又给黄维发来同样内容的电报。
可此时,蒋介石已是捉襟见时,根本无兵可调。黄维屡向蒋求救无望,不禁又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他只有严密布防,以飞机、大炮为掩护,拼命突围一条路了。
前线作战室。
陈赓正拿着电话向刘伯承报告前线战况。
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陈赓冷静地分析了双方的情况。看到黄维已构筑了环形防御阵地,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而我方进攻地形开阔,在压不住敌火力的情况下,单凭勇敢,靠血肉之躯,无论如何抵挡不住对手的强大火力网。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停下来扎扎实实地搞近迫作业和火力准备。
陈赓将这一想法上报刘、邓、陈。
“你们在前面了解情况,就按你们的意见办!”听了陈赓的汇报和意见,刘伯承说。
陈赓的意见得到同意,接着,中野全军推广近迫作业。
陈毅连夜打电话给陈赓:“就照你的意见办,你的意见是对的,从现在起要推广你的经验。12 月5 日发起全线总攻。” 邓小平后来在总结歼灭黄维兵团作战经验时,也充分肯定近迫作业的效用。他说:“我们的工事迫近敌人愈近,就愈易奏效和减少伤亡。”
近迫作业,主要是在夜间进行。战士们先要匍匐前进。分段挖卧式单人掩体,并以此为掩护向前后挖交通壕。不仅工程浩大,还需严格的技术要求。
陈虚为此亲临前沿阵地视察,加强具体指导。
每到晚上,战士们便以夜色为掩护,排成一路,蛇形前进,当离敌人六七十米时,便一齐卧倒,开始挖土。眨眼间便挖成了许多卧式散兵坑,再从卧式挖成跪式、立式,互相打通,连成一线,配以掩体、防空洞,构成完整的进攻阵地,从四面八方一齐逼近敌人。
敌第八军军长杨伯涛见此,十分忧虑地说:“共军夜挖工事,一夜推进几十米,甚至一两百米。我们这点地盘,哪经得住他们这样没日没夜地蚕食呀!”
黄维兵团防御阵地日益缩小,解放军天天逼近!
杨伯涛说的是实话。对于黄维兵团防御阵地的日益缩小,双堆集的老百姓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们说:“黄维来到双堆集,先当区长,后当乡长,再后变成了村长。”
到12 月2 日,敌人被压缩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纵横十里的地区,粮食柴草极端缺乏,空中补给无法解决,其大部分已被我打得残缺不全,黄维三十三个团,已被歼十六个。全团被歼及起义的达三万人,十一个师中只有十八军的第十一师尚完整,能机动的突击力量只剩下七八个团。我军发起总攻、全歼敌人的条件成熟了。
黄昏,一辆吉普车行进在路上。
车里坐着刘伯承、陈毅。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就要进入最后阶段了,他们驱车来到了前线。
陈赓带着旅长、团长、营长出来迎接。把司令们接到一个团的掩蔽部里。
刘伯承、陈毅、陈赓这三位南昌起义的名将,在淮海前线聚会了。
刘伯承感慨地说:“从南昌起义到今天二十一年了!”
陈毅:“那时是打响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今天则是和蒋介石进行决战。”
陈赓举起茶杯遗憾地说:“可惜没有酒,让我们以水代酒,举杯预祝我们的胜利吧!”
三个茶杯碰在一起。
听说首长们来到了前线,干部战士都争相来看司令员们。小小的团掩蔽部里,一时挤满了人群。
陈赓提议:“为了淮海前线英雄战士干杯!”大家举起茶杯,一饮而尽。
一会儿,司令员们来到最前边的交通沟里。
陈赓说:“这里离敌人前沿只有五十米。”他们走过步兵冲锋出发地,走过火力掩护阵地,看到了炸药发射筒。
然后刘、陈二位司令员与陈赓及其他同志道别,又驱车回到前委指挥部。
临走时,陈毅拍着陈赓的肩膀说:“待我们决战胜利,再与君痛饮一番。
那时,我在南京请客。”
刘伯承说:“看来我们得给黄维写信,敦促他投降,那会减少许多伤亡。”
“对,是应该写封信给他了!”众人赞同。
第二天,一名俘虏给黄维送去了一封信。黄维打开信封,拿出被揉皱了的纸团,只见上面写着:
黄维将军:现在你所属的四个军,业已大部被歼..你的整个兵团全部被歼,只是几天的事。而你所希望的援兵孙元良兵团业已全歼,李延年兵团被我军阻击,尚在八十里外..你身为兵团司令,应当爱惜部属的生命,立即放下武器,不再让你的官兵作无谓的牺牲..
读罢信,黄维的心一阵紧缩。心想:看来这是最后通牒,共军要发动最后攻势了。
总前委指挥部,聚满了各纵队司令员。
刘伯承正在主持会议。
邓小平走到桌子跟前,说:“黄维拒绝放下武器,企图顽抗到底。杜聿明三个兵团往南攻,李延年两个兵团向北进,另两个军已从汉口出动挥戈驰援。鉴于敌情,总前委命令:于12 月6 日30 分,开始全线对黄维兵团的总攻击。陈赓指挥中野四、九、十一纵队和豫皖苏独立旅为东集团,首先消灭双堆集以东的李围子、杨围子、沈庄之敌;陈锡联指挥中野一纵、三纵华野十三纵为西集团,歼灭双堆集以北、以西之马庄、三官庙等处之敌。王近山指挥中野六纵、华野七纵、陕南十二旅为南集团,歼灭双堆集以南之敌。攻击重点首先放在东集团,使敌人防御体系迅速瓦解,攻占并控制上述地区,然后攻击双堆集,全歼敌人。总攻发起后,应连续攻击。各部队不惜以最大的牺牲保证完成任务,对于临阵动摇,贻误战机者,各级首长有执行严格纪律之权。”
会议结束。各纵队司令员纷纷与首长们握手道别,然后回到前线。
决战的时刻就要到来了。这是一场殊死的大搏斗。
12 月6 日,寒风阵阵。
总攻开始了。陈赓的第一仗,是攻取李围子。
陈赓令十旅、十一旅和炮三团协同攻击。他亲自来到十旅二十八团三营的前沿阵地指挥战斗。这里离敌人只有四十米。同志们担心他的安全,劝他离开战壕,但他若无其事,亲切地与战士们交谈,仔细地检查炸药抛射筒。
战士们看到冒着敌人炮火来到战壕的司令员,深受鼓舞,斗志倍增。
经过九十分钟激战,李围子守敌一个师部、两个整团全部被歼。
接着,陈赓指挥部队开始攻打张围子。
8 日,开始攻打沈庄。对手是十四军八十五师。
经两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八十五师师部及其两个团。陈赓部伤亡不到二十人,活捉八十五师师长。
10 日,又发起对杨围子的攻击。战斗开始前,陈赓亲自到前沿检查准备情况,制订周密的作战部署。
战士们连夜在飞机轰炸和敌人火力下挖着交通沟,突击队安全地进入到敌人面前三十米的地方,静静地等待着出击命令。
上百门炮口向着杨围子,成排炮弹落到敌人阵地上,整个杨围子变成了一片火海。炮射之后,步兵出击,各路突击队全部冲进村内。敌人溃乱了,集团工事大部被我军占领。敌人纷纷逃向西南。五支突击队从三面交叉冲击,在西南角会合。敌人阵地全被占领。
敌人早已吓破了胆。他们见到解放军,或跪下求绕,或自动缴械。有的甚至喊道:“欢迎解放军,你们不来,我们就困死了,谢谢你们救了我们!”
这时十四军军长熊绶春,躲在一个深洞里,一颗子弹打进去,打穿了他的左肋,一头栽下。
敌副参谋长跑出洞口时,也被击中。参谋长梁岱被俘,他已经是第二次当俘虏了。十几天之前,我军渡过浍河向南出击时,梁岱即被俘。当时他说是八十五师师部书记。过了两天,这个书记忽然提起愿意为我们到沈庄八十五师去送劝降信。陈赓当时没有识破其真实身份,就派他去送“劝降信”。
谁知他一去不复返,直到攻打杨围子,他又一次被俘。
12 月11 日夜,战士们从杨围子押出第一批俘虏军官。在几名高级军官之中,大家一眼就发现了那个送信的书记,此刻他完全变了,面貌修整,穿着崭新的高级军官服,手里提着皮包,这时他才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原来他就是十四军参谋长梁岱。
他走进政治部,看到陈赓,尴尬地说:“我已经是第二次进这屋子了!”
然后他从皮包里掏出了十四军的花名册,说:“请贵军参考,我们全军的军官名单都在这里了!”说完,头又低垂了下去。
事后,梁岱曾经谈到我军对杨围子进攻的情景。“解放军采取近迫作业掘壕前进的壕沟战术,每晚前进几十米,壕沟挖到一村,就消灭一村。面对这种情况,谁也想不出对付的办法来。各级指挥官只好蜷缩在掩蔽部里,面面相觑。军部所在地杨围子,也已成了前线,村前不远就是解放军掘进的壕沟,夜间咳嗽声都可相闻..”
至12 月11 日,我军全歼十四军。黄维兵团东侧的外壳已被剥光。敌人空投场和双堆集核心阵地都已落入我军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内。敌人末日就要来了。最后只剩下残存的第十八军、第十军被压缩在东西不过三里的狭长地带。
这时,中原野战军司令刘伯承和陈毅,发出“敦促黄维立即投降书”。
黄维拒绝投降。
12 月13 日夜,最后的决战时刻到来了。陈赓指挥四纵十旅、十三旅攻击敌人最后的核心阵地。黄维十分震惊,当我军攻入阵地时,他派出督战队,宣布凡后退者格杀勿论。15 日黄昏,黄维像热锅上的蚂蚁,带着几个残兵败将惊恐万状地从兵团部走出来,登上坦克,后边跟着乱哄哄的拥挤的步兵,拼命向西南逃去。
我攻击部队撒开大网,向四面发起了冲锋,顿时大炮轰鸣,山摇地动。
黄维的坦克猛然煞住,坦克抛锚了。黄维跳出坦克向西落荒而逃。
当天二十四时,黄维及其副司令官均被我活捉。
在黄维等乘坦克突围时,根本没通知十八军军长杨伯涛。杨闻讯大惊,急忙和师长冲杀,试图混在督战队中冲出包围圈,但已晚了。杨伯涛举目四顾,都是解放军,他绝望地向一条小河走去,一走走到河心,走到彼岸。他伸手摸枪,枪也不在了。他只有徒手就擒。解放军将他带走了。
至此,黄维兵团全部被歼。
双堆集。灯火辉煌。
解放军战士们押解着成群结队的俘虏,抬着各式各样的胜利品,拉着笨重的大炮。双堆集和东西马庄,成了胜利品展览场:几十门大炮,几百辆美造汽车和坦克装甲车。战士们欢呼着清扫战场。
胜利的喜悦是空前的!
附近的村民们、民兵们也赶来了。人们欢呼着,笑着,闹着,胜利了,经过二十几天的殊死搏斗,终于大获全胜了!
第二天拂晓,陈赓带领参谋、警卫人员,乘坐刚缴获的美造吉普车,来到战场,看着满地的敌人尸体,看着欢欣鼓舞的战士们,欣慰地露出了笑脸。
几十天的疲劳不觉烟消云散。
在淮海战场上,陈赓一直领导部队自觉地挑重担,他常对四纵各旅长讲:
“我们应当自觉地多担当重任,啃骨头的仗要自己承担,吃肉的仗叫别人打。”的确,陈赓领导的四纵和九纵担当起了啃骨头的任务。正是有了这种啃硬骨头的精神,所以才能胜利完成歼灭黄维集团的攻坚任务。
陈赓四纵得到了刘、邓的高度赞扬。
南京。总统府。
黄维兵团在双堆集被全歼的消息传到了南京,举座皆惊。蒋介石用手哆嗦地翻看着前线战报。屋里顾祝同、何应钦禁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突然,蒋介石脸色铁青,破口大骂:“陈赓!又是你陈赓!我没有这个学生,我没有这种不肖之徒!黄埔叛逆!”
黄维的问题,几乎熬干了他的心血,可是想尽办法也未能挽救败局,真没想到败得这样惨!他的十二兵团全军覆没!黄维被俘!
这时胡琏进来,狼狈不堪。他是那天同黄维一起坐战车逃跑的,可黄维被俘,他有幸逃脱。全军覆没,只身逃回,他羞愧万状,见到蒋介石,他头都不敢抬起来。
蒋介石未等他解释,劈头就问:“为什么不听我的命令,在飞机掩护下白天突围?”
胡琏:“尖谷堆丢失,共军控制了制高点。”
蒋介石:“为什么不把尖谷堆夺下来?十八军是我的主力胡琏:“十二兵团已困守二十多天,饥寒交迫,四次争夺尖谷堆,他们已没有力量夺回阵地..”顿了一下,他抬起头,望着蒋介石,说:“学生有责,请校长责备。”
蒋介石一听,转过脸来说:“你就任十二兵团司令官,组建新的兵团,到国防部去商讨细则。”
胡琏点头应许,退下。
蒋介石余怒未歇,口中仍在骂着:“陈赓,黄埔叛逆!”
前总指挥部。
刘伯承正召集他的将领们紧张而又信心百倍地讨论着下一步的战斗。粟裕、陈赓、陈锡联、周希汉、王近山等一一落坐。
刘伯承:“该吃的,我们都吃掉了。人家说共产党打仗是半夜吃桃子,专拣软的捏。这回我们就专门挑硬核桃。黄伯韬、黄维、胡琏、邱清泉,个个都是硬核桃,国民党的强将。淮海战场上,国民党是动了真格的..”说着,刘伯承望着陈虚,说:“陈赓,你和杜聿明是同学,你说,杜聿明是啥子套路?”
陈赓:“依我看,杜聿明是想与黄维会师。现在黄维兵团已被歼灭,杜聿明自身难保了。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一举全歼被包围之敌。”
刘伯承:“我们先向中央发报报告战绩,听候中央指示。”
此时,在华东、中原战场上,蒋介石的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已被全歼,杜聿明集团又被我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孤立无援,已成了瓮中之鳖。在华北战场上,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从全国战局出发,中央军委对淮海前线总委作出如下指示:“从即日起,两个星期内对包围的杜聿明匪部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以便蒋介石在华北战场不能立即下决心海运平津之敌南逃。”
与此同时,毛泽东给淮海前线司令部写了一篇《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淮海前线总前委,当即把毛泽东的这篇《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通过解放军前沿阵地向被围的杜聿明所部官兵广播。同时在各个阵地前沿普遍开展火线劝降工作。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不愿为蒋介石卖命的蒋军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开始成排成班,后来发展到整连、整营的官兵,纷纷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
寒风呼啸,大雪纷飞。
杜聿明的士兵在交通沟里、地堡里、露天掩体里,冻得浑身哆嗦。一片充满绝望情绪的凄惨景象。
1 月6 日,华野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杜聿明企图突围未成。经过四天激战,杜聿明集团被全歼。
情急中杜聿明带着副官、卫士十三人,先向西走出村庄,再转向东北,钻进壕沟里隐蔽起来。副官给他剃去小胡子,换上普通士兵的的服装。解放军大队过去后,他们继续向东北走了二十多里。天亮时,被一个老乡发现,老乡连忙将见到的情形向华野部队报告。华野立即派出人员俘虏了他们。
杜聿明一行被带到俘虏营,杜自称是“军需处长”,其副官假称是“随军记者”。
接着解放军与俘虏开始了一场有趣的谈话。
“你是哪个单位的,担任什么职务,叫什么名字?”
“我是十三兵团的,任军需处长,名叫高文明。”
“高文明?这个名字倒不错!十三兵团有几大处,请你把各处长的名字写下来!”
杜聿明一急了,发抖的手,只写了几个字就写不下去了。
“可否让我休息一下再谈?”
“也好,只要坦白交待,我们会宽大处理!只是战犯杜聿明除外!”
可到黄昏,杜聿明趁着看守他的哨兵离开之机,用一块砖头砸破自己的额头,弄得满脸是血,躺在地上装死,企图蒙混过关。
解放军某部政治部主任闻此,立即将他送到卫生处去,一面叫人把那个“随军记者”带来,厉声责问:“高文明究竟是什么人?你自己又是什么人?
老实交待?”
在严词责问下,这位“记者”吓瘫了,连声说:“他是杜..杜长官!
小的是他的随从副官,请求长官饶命!”
国民党中央委员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他的“军需处长”的西洋镜被揭穿了。
南京。蒋介石官邸会议室。
蒋介石气得浑身发抖。完了,他的将领,杜聿明被俘,黄维被俘,黄伯韬被打死,邱清泉被打死..完了,他的将和兵都完了。蒋介石一声长叹。
杜聿明全军覆没。南京震惊。
蒋介石的心一阵紧缩,泪水充盈了眼眶。
顾祝同走上来扶住他,轻声说:“用‘和谈’拖住共产党,容我们缓过气来,立即着手在江南编练新的兵团..”
蒋介石在顾祝同的搀扶下,走出官邸会议室。
淮海战役的胜利,预示着蒋家王朝的末日将要来临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