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秘密的激情:查尔斯与卡米拉 > 02、孤苦伶仃20年

02、孤苦伶仃20年

  查尔斯目送卡米拉迈着小男孩的步伐远去,觉得胸口有什么东西要挣破、绽放出来。他听到了自己的心跳……那颗心不再重如铁石;它像小鸟一样在雀跃,在体内膨胀,几乎让他不胜负荷。好了,在这世上,他不再是孤单一人了。

  打记事起,孤独就常与查尔斯为伴。自从1948年11月14日21时14分,医生的产钳把他捏到世上,他就成了王国里最孤单的孩子。他独自一人在白金汉宫几百名侍仆的簇拥下长大,又独自一人在寄宿学校的集体宿舍里艰难地学习怎样生活。幸好,他有一位年轻美貌的妈妈,一位英俊的爸爸,他们的形象印在大布列颠明信片上。然而,他要与4500万英国子民及英联邦地区的无数侨民分享这个妈妈和爸爸。最初的几个生日,他都是与苏格兰阿姨梅布尔·安德森面面相觑地度过的。这阿姨强壮有力,给人以安全感,是所有女管家里的“劳斯莱斯”。哪个小男孩不盼着过生日呢?他就不。他讨厌生日:生日比其他所有日子都可恨,它残酷地让他意识到,他和别人不一样。

  多年来,他过着孤儿般的生活。四岁的那天,他乖乖地坐在玛格丽特姨妈和摩姆王祖母之间,亲眼目睹了母后加冕的情景。女王的车队穿行在伦敦街头,英俊的菲力普戴着两角帽,他身边的伊丽莎白显得那么柔弱。在中世纪持戟武士的护送下,八匹灰色骏马拉着华丽的四轮车,镀着金色神话的车身,环绕在奇形怪状、大腹便便的海神之中,美得让人难以置信。这些,查尔斯没能见到,但他参加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加冕仪式。在王室的包厢里,弱小的男孩被眼前的场面吓呆了——这就是他将要面对的生活。那天,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可以在禁宫内摄影,这在英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摄像镜头长时间地停留在王储身上——自从外祖父死后,这小男孩已成为科思沃尔公爵。在镜头里,两个仙女套着王冠,披着毛皮披风,珠光宝气地夹着一位面颊丰满,作沉思状的孩子。这乖孩子凸起的额上梳着漂亮的分头。这是查尔斯最清楚的记忆:王室的理发师把他的头发理得极短,又用发膏将它们贴在额上,让他很难受。下面的唱诗班在音乐与焚香之中一路行来,一大群装扮庸俗的老妇人在他妈妈周围忙得团团转。她们先为女王除去衣服。红绒镶金的华丽袍服下,人们看到她里面穿的是简单的亚麻长衣。“妈妈干嘛穿长睡衣呢?”,查尔斯问外祖母。女王换上金色长袍,在王位上就座,手中接过递来的两根镀金长棍——一根是金权杖,上面镶着世上最大的钻石,另一根则是正义之手。它们是王权的象征。当坎特伯雷大主教用力挥舞着圣·爱德华王冠向她走近,要给她戴在头上时,查尔斯担心妈妈会撑不起如此沉重的王冠,看到高级教士立刻为她摘了下来,小家伙才长吁了一口气。然后,妈妈威严地走进教堂大殿,身后六位陪伴王后的贵妇,吃力地掀起她猩红色的沉重拖襟。仪式远未结束。有人说这是一场婚礼。查尔斯当时还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他几次扯着外祖母的长手套要她解释,但真正为他解释明白的,却是他今后的人生。

  不久,他就在宫殿阳台上,对身上饰满羽毛的母后行了平生第一个军礼。他看见身穿军礼服的妈妈骑在马上检阅军队,而后面几步外,爸爸正和座下那匹被军乐声吓得不敢前进的顽马较劲斗力……此后,生活中的一切都变了。

  有一件事查尔斯并不清楚,但在整个童年中他都隐隐感受到它并为之痛苦,加冕事件毁掉了他父母幸福的夫妻生活。13岁时,伊丽莎白疯狂地爱上一位18岁的褐发男子,他高大、削瘦、肌肉发达,美得让人倾倒。他就是菲力普,一个王子,但这个王子却黯淡无光、穷困潦倒、饱经流放。他出身丹麦,有一个很不英国化的名字:斯彻莱斯维格.霍尔斯坦.森德尔伯格.格拉克斯伯格。他父亲安德烈王子是当年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第七子。母亲四岁时双耳失聪,她就是爱莉丝·德·巴顿伯格——一个1915年在蒙特巴顿被英国化的名字。1922年土耳其人侵,他们举家逃离希腊时,菲力普还是个婴儿,睡在爸爸背上装橘子的柳条筐里。整整九年间,他们在巴黎郊外借到房子,靠别人的施舍苟且偷生。而后,年幼的菲力普被送到英国,在殷富的外祖母家完成了学业。他叔父路易·蒙特巴顿勋爵,即“狄克叔叔”,把他送进皇家海军,并介绍给伊丽莎白。当时菲力普所有的财产仅是一身制服和几件破衣服,但伊丽莎白爱上了他。她要他,最终也得到了他。对此,他父母虽不以为然,却正中秋克叔叔下怀。菲力普取得了英国国籍,改姓蒙特巴顿。1947年11月20日,他们结婚了。战后的英国诸物匮乏,未来的伊丽莎白女王和其他大不列颠公民一样,只有在结婚时才能领到额外的布料制作礼服。当时的人们无煤取暖,靠着国家计划分发的几克面包和猪膘勉强存活。伦敦郊外,每年冬天都有几百人被有毒烟雾熏死,而伊丽莎白的罗曼史却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子民们阴冷的人生。

  伊丽莎白21岁。这美丽的女子深爱着她的海军军官。菲力普已变得粗野无礼。他曾对密友形容她“躺在床上,全身都长满了浓密的毛”。他出海时,她抓住一切机会到中转站与他相会。然而乔治六世的早逝结束了这种无忧的生活。25岁的伊丽莎白被卷进宫内事务。枢密院集会,批准她继承王权,而就在她主持下的第一次官方仪式中,菲力普被挡驾在朝廷之外。朝夕之间,菲力普从受宠的丈夫,变成了女王的附庸。他必须走在女王四步之后,随她进门时口中还要嘟囔:“请原谅,女王陛下。”公众生活中,他一文不名;私生活里,他也觉得自己不再像个男人了。

  而他全家已离开原来舒适的居所,搬进了坟墓一般的白金汉宫。宫里千门万户,穿堂风凉,千米长廊上,红毯挂墙最初,菲力普还想给保守陈腐的宫里带来点现代感,却遭到权臣们的极大反感。愤懑与绝望之后,他断然出走,去外面一些不那么贵族的床上,克服自卑,证明自己是个男人。

  查尔斯和妹妹上了白金汉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就像旅馆一样整洁而实用。白天的房间布置成黄色,夜里的卧室是淡蓝色的。生活重新开始,单调乏味如铁路列车时刻表:7点9起床,8点钟洗澡,8:45吃早饭,10点钟在公园散步,12点空吃午饭,然后一直午睡到下午4:30,喝茶、洗澡、睡觉……五岁生日前不久,有一块黑板和一张斜面课桌出现在幼儿园的黄色房间里,有一个人走进了他的生活:卡特琳·皮伯尔斯她又名米普茜,是小王子的小学老师,负责教他基本的算术。阅读和写作知识。这样,功课代替了展间的散步,如果没有外事活动,女王会偶尔在他洗澡或喝茶时过来看他一眼。她对王子并非漠不关心,王子的保姆和老师都经过全面细致的培训,可惜,这些培训并不能在夜深人静时使心情沉重的他得到爱抚。查尔斯小小年纪,已学会如何将巨大的忧愁深深隐藏起来。

  查尔斯忘不了五岁那年的漫长冬天。11月份那个青绿色的午后,在梅布尔、米普茜和恼人的妹妹安妮的陪伴下,他忧郁地吹灭了五支蜡烛。爸爸妈妈远在“桑德里汉姆”,九天后,将远渡重洋,去十个英联邦国家做为期六个月的旅行——这本是两年前的旅行计划,后因乔治六世的逝世而不了了之。在自修室的一个地球仪上,小家伙日复一日地划出爸爸妈妈的旅行进程,也划出了自己孤孤单单的一条心灵轨迹。

  然而,此时的他毕竟只是个忧郁乖巧的孩子,幼儿园的经历和他此后面临的生活相比,简直就是天堂。在教育方面,菲力普亲王是家中的权威:国家机密,女王对他莫讳如深,但对于孩子的教育,她却盲从他的原则。他们都坚持认为,查尔斯应该像“普通”孩子一样成长——至少,应该像英国上流社会的其他孩子一样成长;他应该进他爸爸进过的那种学校,正是这种学校锻造出他爸爸那种恶劣的性情。但是,正像几年后查尔斯对高登斯通的一个同学所说的那样:“一个小男孩,每次买三明治时,都会在掏出的硬币上看到他妈妈的头像;他要邮一封信,那头像也同样印在邮票上;他走到那儿,都有警察跟着……这样一个孩子,怎能把他看成‘普通人’呢?”

  对那头像,查尔斯刻骨铭心。在心灵深处,他还能隐隐看到自己第一次人校的情形:一个倍受惊吓的小男孩,足登白鞋,披着绒毛大衣,在他8岁生日前的一周,由老师领着,迈进了希尔豪斯预备学校的门槛。这学校离王宫只有5分钟的路。此后的每天早上,都有一辆“劳斯莱斯”送他过来;车上的司机身披饰带,学校校长托什德太太亲自出迎,费利特街头多少摄影师窥伺在侧……还有比这更“普通”的吗?每次洗澡,都带着一个班的人马,到白金汉宫的专门游泳池去沐浴,以避免公共浴室的龙蛇混杂,这样的男孩也算是“普通”的吗?对这个柔弱、敏感、极有教养的小男孩来说,希尔豪斯学校无异于11年梦魇的前奏。“礼貌谦恭”是未来国王必要的品德之一,王室教育中的“彬彬有礼”早在他脑海里根深蒂固。但是,课间的操场上,白热化的比赛中,你怎能想像一个孩子总是“彬彬有礼”地对人说:“请问,您能让我玩玩这个球吗?”在同学眼里,他像个火星人。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白金汉宫深院高墙中的孤独过后,查尔斯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在同龄人中离群索居。

  谢天谢地。第一个冬季,因感冒久治不愈,他切除了扁桃体,苦难时光便因此稍减。切下的扁桃体放在一个大口玻璃瓶里。次年春天,他走到哪儿,就把这珍贵的扁桃体虔诚地带到哪儿。可惜,开学后,他就不得不和这个瓶子分开,因为新的苦难等着他:寄宿学校的时代到了。这回,他装成“普通人”的时间,由一天的几个小时,变成了夜以继日,甚至星期天也不得解脱。不到九岁的王储认命了。他只有和以前一样,打起精神,准备迎接生命中最悲惨的几年,并尽力做得最好。

  一扇扇窗子后面,都贴着无数好奇的脸;铁栅栏的入口处,挤满了围观者:小学生、记者、摄影师……这是1957年9月的一天。小家伙在女王和亲王的带领下,身穿阔条法兰绒上衣,系着彩色条纹的领带,和其他孩子一样来到希姆学校。希姆学校在伯克郡,距伦敦历英里。1930年,就是这所学校接纳了希腊的菲力普,当时他也是九岁,还不大会讲英语。希姆学校被称为“勋爵的摇篮”——当年,被流放的小王子就在这里成了地道的大不列颠公民。27年弹指而过,现在,菲力普一一女王的丈夫,爱丁堡的公爵——要如法炮制儿子的性格。在他眼里,儿子是慵懒的。他要把儿子培养成谨慎、有礼、含蓄的男子汉国王,要他具备自己心目中体现男子魅力和王室尊严的一切条件,这是他日夜牵挂的事。菲力普的顽念得到了女王的默许,而查尔斯只有乖乖的听话……这孩子有着敏感的直觉,他马上就预感到了等待自己的生活。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下,他的皮革旅行箱被卸下,那上面镶着金光闪闪的字:“HRH查尔斯王子”。①这个头发理得乱七八糟的胖男孩正支着一对扇风耳朵,在妈妈身边对摄影师们摆姿势。他很勇敢地做了个鬼脸,咧开的嘴里牙齿残缺不全。然后大家去看宿舍。那里并排摆着八张小铁床,床上铺着硬草席。女王像家庭妇女一样说了一句:“至少,查尔斯不会在上面乱蹦乱跳。”就和亲王离开学校,到远方履行他们神圣的义务去了。查尔斯双眼含泪,打开行李,整理崭新的制服,并把长毛绒的玩具狗熊置于床头——未来的苦难中,这是他惟一的伴侣。

  ①HRH:英文“His Royal Highness”的简写,意为“王子殿下”。——译者注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在这漫长的五年中,他勇敢而孤独地扮演着别人强加给他的角色:“普通人”。男孩子的学校里严酷无情,礼貌、谦虚、谨慎,这些品质在那里值不了几个钱,尽管那儿也有出身上流社会家庭的孩子……“无辜”和“早熟”在查尔斯身上奇怪的结合,打动了周围的成年人——除了他爸爸。他被孤立在一个无形却又不可逾越的圈子里,忍受着和他一样大的顽童们对他别有用心的冷漠或充满讽刺的尊重,从无怨言。别的孩子在他周围成群结伙,对着他冷笑,更使他感受到孤独的份量有多重。每日,他喝下麦片粥,例行地检查自己的手和耳朵是否干净,然后去做数学题——这门功课他从未领先过。板球比赛中,他勇敢地为本队效力。混战中,当伙伴们不怀好意地把他压在最下面时,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大不列颠草地上呛人的滋味。别人骂他“肥肥”、“小胖墩”,他只笑笑,胖胖的脸颊下垂着,显得稚气未脱。同学们咯咯笑着把写他的文章在他背后传来传去,他连眼都不眨一下——那些报纸有说不完的话,王子的一言一行都能给它们以灵感。王子的学校组织远游,这些报纸就埋伏在他们必经之路上——光第一学期,写他的文章就至少有68篇!为了自我安慰,也为了坚定自己王室的使命,他背下了莎士比亚戏剧的大段独白。那天,妈妈生了个弟弟,叫安德鲁。学校校长亲自登上戏台,宣布这件举国关注的大事。而就在这个戏台上,查尔斯刚刚声情并茂地扮演过格洛斯特公爵,未来的理查德三世。

  一切都让九岁的小家伙不胜负荷,而苦难不止于此:6月的一个星期六,全校师生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帝国和加的夫联邦比赛的闭幕式。女王的演讲像铅块一样压在查尔斯的心头:“这场赛事历经一年,这一年对威尔士王朝来说值得纪念。我决定用特殊的方式庆祝这个时刻,并希望会给所有威尔士人民和我自己带来快乐。就在今天,我宣布我的儿子查尔斯为威尔士的王子。等他长大,我将在卡尔那翁向诸位介绍他。”欢声雷动,庆贺声嘈杂一片。查尔斯窘得满脸通红。他是那天惟一不快乐的人。他隐隐感到,这是他在君主制宝座上作出的第一次悲怆的牺牲。他知道,就像迦太基人拥戴他们的上帝巴尔,英国人拥戴了一位乳臭未干的小孩为王。当晚,查尔斯——威尔士的第对位王子、切斯特公爵、科思沃尔公爵——流着泪睡去。自从跨入希姆学校的大门,他每晚都流泪。梦中,他看到巴尔摩拉荒芜的大草原。短暂的童年,美丽的夏天,一去不返的天堂……他用枕头压住自己的哽咽。一个男子汉尚且不哭,一个国王怎么能哭呢?

  五年的寄宿学校生活之后,小王子从乖孩子变成了一个胖胖的,有点呆头呆脑的少年。循规蹈矩的步伐,一本正经的穿着,是年轻人受过一流教育的的标志。照片上的查尔斯,谦逊而阴郁,那神情仿佛为自己的存在感到抱歉,又像在讥讽世人。在希姆学校里,他不仅学到了英国文学,也从不列颠历史中了解到自己家族走过的轨迹。大不列颠公民的生活举步维艰,王子对这种“真实的人生”毫无概念,却对人类的本性,历史,和他自己的使命心知肚明。长长的暑假里,他在巴尔摩拉找到了生命中最大的乐趣:大自然。大自然中有野性,有温柔,有冷漠,有母性,美丽得让人窒息。它经常粗野,偶尔残酷,却永远不可或缺。大自然中没有谎言。在苏格兰的大草原上,查尔斯骑马、散步。无限真实的空间里,没有句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查尔斯与大自然的感情日久渐深,无以言传。这种真实的情感填补了他久被压抑的心灵,鼓励他接受艰难的命运。

  他还有更大的不幸。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目光和蔼、脸颊浑圆,下巴虚肿——这些都足以引起父王的不满,甚至使他发火。在巴尔摩拉或桑德里汉姆,菲力普利用一切机会当众斥责、嘲弄他,经常在饭桌上当着客人的面把他说得眼泪汪汪。他似乎把全部的宽容都留给了安妮,这小姑娘生来胆大妄为,天不怕地不怕。

  幸好在生机勃勃的王国里,有的是专为懦弱的年轻人磨练意志的学校。埃顿和哈洛学校只是培养典型绅士的地方,它们都不适合查尔斯。菲力普知道一所更好的:高登斯通学校。它位于苏格兰西北的海岸。这是所理想的学校,由德国人创办,崇尚平均主义和柏拉图主义。在这里,一切社会壁垒都被打破,学校的惟一目的,是用独有的体制,塑造完美的男子汉性格——尽管学费比埃顿学校还高。校长罗贝尔·陈是汉思博士的弟子,一只眼睛是玻璃的,可任意拆装。那可畏的目光常投向最不经意的角落,给纭纭众生尤其是女人们带来极大的恐怖。他的毕生信念只有一个:逼学生参加剧烈而严格的露天运动,在筋疲力竭中远离社会弊端的危害。

  高登斯通学校至今还在。因特网上有它的地址。1972年,它成为男女混合学校。今天的高登斯通包括迈德俱乐部的美国校区,其面积大于重建后的本部。1962年4月的一个有风的早晨,查尔斯进了这所学校。父亲走在前面,后面跟着甩不掉的保镖。查尔斯明白,自己的监禁生活开始了。他犯了什么错?答案他自己清楚得很。时时处处,他都忘不了自己不幸的出身:英国王位的继承人,未来的查尔斯三世。

  从13岁到18岁。在查尔斯的脑海中,这漫长的五年像一团乱糟糟的糨糊,一片痛苦的迷雾。只有片段的记忆,如针刺在心,不能忘却。首先是噪音。海岸线上风吹不止,不远的航天基地日夜有飞机的轰鸣。然而,最是纠绕不去的,却是学校的钟声。那讨厌的钟声带着刺痛,像间发的牙疼,标点着苦役犯单调的生活:起床、雾中晨跑、冷水浴、早饭、功课、味同嚼蜡的午餐、田间的越路障、急行军……直到今天,每当黄昏的钟声袭来,他仍感到焦虑不安。

  最艰苦的还不是严格的制度。1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习惯一切:一年四季穿短裤;在泥地里长途跋涉;以黑香肠和羊胃果腹;用蓖麻油代替泻药;数九寒冬睡觉时窗门大开,第二天早起时被子成了霜雪覆盖的裹尸布……这都是小意思。查尔斯不能适应的只有一件事:威尔士王子的身份使他成了王权的化身,不可侵犯,金枝玉叶,与人为远,这是他的不幸。

  在汉恩博士美丽的理想中,高登斯通的法则应该是“弱肉强食”。学生们分住七间阁楼,这些特制的建筑极其简陋,散布在校园各处。查尔斯住在“风车楼”,宿舍里有14个男孩。“风车楼”名副其实,里面散发着使人作呕的霉臭和青春期男孩子身上虚无缥缈、无法言传的怪味,难闻如腐烂的老兔。查尔斯生来与温柔的女性为伴,在祖母和保姆的裙下长大,对他来说,这气味意味着不幸和野兽般的绝望。“我们住的不是房子,简直是地地道道的原始部落!”有着同样经历的作家威廉·布瓦如是说。夜里,舍监的脚步声远去,匪帮就开始猖獗。他们的头儿殴打最小的,勒索最弱的。整个宿舍都充满了恐怖。在人社仪式中,新来的学生有的被掐得流血,有的被关在脏衣筐或浸在冷水浴中,一呆就是几个小时。

  这些折磨,查尔斯本可轻而易举地忍受下来。可惜同是新生,他却得不到相同的待遇。学生们早被警告:不准戏弄威尔士王子,违者即刻开除。于是,老生们对他的折磨就少了些粗暴,多了些巧妙。人校第一天,他就感到自己又被那个无形的圈子封闭起来。这圈子他熟捻已久,它像魔鬼一般将他与世隔绝。从宿舍到教室有几百米,清晨或傍晚,学生们说说笑笑,闹闹哄哄地走去走来,他却子然独行,仿佛被隔离的鼠疫患者。没有人敢和他讲话,因为这样立即会被跟踪在后的三十几个小捣蛋骂成拍马之徒。橄榄球比赛上是与王储建立“关系”的好时机,大家争着把他打翻在地,让他摔个狗啃泥。一个同学回忆,说战斗过后,他呆立在场,“鼻青脸肿,一蹶不振,就像滑铁卢战后拿破仑手下沮丧的老兵。”他的扇风耳朵是所有嘲笑的靶心。早饭桌上,他“不幸”得到一罐额外的罗伯森果酱,以改善伙食,果酱上面贴着标签:“女王陛下特许”。这总要在食堂里引起普遍的嘲笑:“妈妈同意了!”最难熬的,还是在夜里:查尔斯的鼾声成为别人戏弄他的现成借口。1964年4月的一个阴郁的星期天,他给父母写信诉苦:

  “这儿的黑夜就像是地狱。我总是彻夜难眠。宿舍里的家伙真是卑鄙!主啊,他们太可怕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世上还有那么卑鄙的人。一整夜,他们到处扔拖鞋,用枕头向我狂轰滥炸;他们在宿舍里奔跑,使劲儿撞我,然后转身就逃,弄得四邻不安。昨晚绝对是地狱……我真想回家。这个讨厌的破地方!”

  六年的地狱生活足以使一个人的性格定型。在高登斯通学校,查尔斯没有学到父亲希望灌输给他的集体主义精神,却学会了如何自保,如何在点点滴滴的幸福中苟且偷生:上音乐课、做陶瓷器、在学校的海船上散步、欣赏苏格兰连绵起伏的山峦——薄雾笼罩下,那山峦一望无际,摩苦海湾的浪涛,终日拍打陡峻挺拔的峭壁。在澳大利亚的那个美妙的学期,他在灌木丛林里搭设帐篷,与袋鼠、巨蚁结伴而居。这种探险者的震撼,他没齿难忘。在地球的另一端,皇族身份对澳大利亚同学来讲不那么惊世骇俗,他脱掉了王室的标签,第一次尝到自身得到赏识的乐趣。

  和苏格兰漫长的炼狱生活相比,大学时代显得惬意多了。剑桥留给查尔斯的回忆甚至是愉快的。三年间,在特立尼蒂学院内外,经常闪现他穿着灯心绒衣的身影——后面当然跟着甩不掉的警务。他以极大热情投身到历史学和人类学中去,并继对音乐的痴迷之后,爱上了文学——王室爱狗、爱马甚于热爱文艺,这使他自小与音乐、文学无缘接触。路茜娅·桑塔·克露兹是特立尼蒂学院教师巴特尔勋爵的女助手,她给了查尔斯第一次女性的友谊。如果不是王室威严的权力在不远处等着他,他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威尔士的王子。授权仪式将在他对岁生日前的夏天如期举行。为迎接这一日的到来,他不得不在威尔士本土的大学里度过难捱的半学期,认真学习没有元音、天书一般的威尔士语。

  大学期间,查尔斯在现实中站稳脚跟,并开始放眼世界。他的童年犹如监狱,世上翻天覆地的动荡传到他耳里,早就变得哑然无声——日常的琐事与烦恼结成一团浓雾,将远方的噪音层层削减,雾中的儿童和少年浑听不见历史的喧嚣。不足对年间,高墙外多少星移斗转……大不列颠帝国烟消云散;法国先失印度支那,再失阿尔及利亚;柏林被一堵屈辱的墙分成两半;俄罗斯军队开进布达佩斯,12年后,又人布拉格;北越在炸弹底下呻吟;1968年5月,法国的戴高乐政坛失意,拱手让权。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历史的巨人销声匿迹:斯大林、肯尼迪,还有离查尔斯最近的丘吉尔——1965年1月的一个阴冷的早晨,人们几乎用王室的葬礼送他人士为安。明星自苍穹中隐去:鲍里斯·维昂、海明威、梦露……历史后浪推前浪:披头士乐队在利物浦忧郁的城镇中奇迹般崛起,让整个英国随它颤动;避孕药羞羞答答地问世;第一批嬉皮士在加利福尼亚出现;人造卫星环绕地球;人类飞向宇宙;集成电路的发明,七年后,又出现了第一台便携式计算器……西方世界突飞猛进,大不列颠却落在了后面。失去了帝国地位的英国尚未找到自己的角色,她摇摆在工党和保守党之间,两次被“共同体市场”拒之门外。在停滞与发展的游戏中,英国货币顽固地贬值,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局势日趋紧张。北爱尔兰面临内战威胁,苏格兰和威尔士的自治主义分子也不断制造着混乱……

  1969年7月1日,在加的夫的卡尔那翁城中,到处是维护王室安全的警察。连日来,他们已接到15次施放炸弹的警告。当天早晨,两名恐怖分子试图引爆雷管,不料自己被那催命机器炸得四分五裂。而在城堡院内,时间仿佛停顿——玛格丽特公主的丈夫、斯诺当勋爵把布景弄得光怪陆离,好让英国广播电台的摄像机有的放矢。有两亿观众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授权仪式。查尔斯穿着军礼服,大盖帽下的脸有点浮肿。左手紧攥着军刀把柄。城堡院内,有人捧来一个难看的塑料托盘,上面盖着塑料顶盖。查尔斯迎上前去,他光着头,身体僵硬,手背在后面,青年人的长发平贴在额上。他妈妈一身浅黄衣服,戴一顶妇女小帽,将王冠戴到他的头上。观礼者有一身青衣,戴了顶大帽子的王太后,一身绿衣的安妮,一身珊瑚色衣服的玛格丽特。查尔斯披着白鼬皮大衣,双手握在女王的手套里,一边冒汗,一边发表中世纪的誓言:“我,查尔斯,威尔士王子,在此宣誓。我将全心全意忠于您,用我的诚实和荣誉为您效力;为保护您,我与所有人斗争,至死不渝。”军乐和威尔士语演讲过后,他到城外和集结已久的群众会面。伊丽莎白挥舞着儿子的手,庄严地把他推向人民。查尔斯腼腆地笑着,笨拙地挥舞右手。菲力普谨慎地站在几步之外。

  威尔士王子从此名正言顺了。他是个善良的年轻人,头发梳理得很整齐,又直又低,像所有英国小伙子一样。仪式过后,他第一次在电视上接受了采访。他显得很年轻,四肢长,躯干短;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已在考虑未来了。他天真地解释说:

  “从我的角度讲,有朝一日,我娶的女人可能成为英国王后。我将认真寻找能胜任这一角色的人,因为,她是你们大家的众望所归。她该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子。”

  在遇到那个与众不同的女子之前,年轻的王子有一大摊事要做。在剑桥的最后一年,他开始执行自己的官方使命:四周时间,他出访澳大利亚、日本、香港和新西兰。而这并不影响他在1970年6月出色地拿到高等学历。这在王室家族历史还尚无先例——查尔斯是第一位拿到此项文凭的王储。现在,他只希望能有一点时间,真正地生活一次……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