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已答之问题(42)

已答之问题(42)

  已答之问题(42)

  第五十六章 有形的能力与无形的能力(The Physical Powers & The Intellectual Powers)

  在人的身体上,有五种外面的能力存在着。哪五种呢?就是一视觉,是用来观察物质形象的;二听觉,是用来听声音的;三嗅觉,是用来嗅各种气味的;四味觉,是用来辨别食物的;五感觉,它是全身都有,用来感触物象的。有了这五种能力,人类才能辨别一切外面的物象。

  上面是指有形的能力而言。但人类还有灵感的能力:所谓灵感的能力是什么呢?就是一想象力;用来认识事物的;二思想,用来反省事物的;三理解力,是用来分析事物的;四记忆,是用来保留人类所思想的、想象的和理解到的。普通的能力,是介于有形的能力与无形的能力之间,将外面五官所感应到的,每个人,都有这外部传达内在的能力。所以名之为普通的能力者,即因是在外面的能力与内在的能力之间司交通的责任,而为内在能力与外面能力所共同有的。

  比如说视觉是外面的能力之一:它看见一朵花,而把这朵花的印象传达到内在的能力——普通的能力——复由此传达到想象的能力,到思想的能力,到理解的能力,到记忆的能力,最后在记忆中就保留住了。

  外部的能力是五种: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感觉,内部的能力也是五种:普通的能力、想象的能力、思想力、理解力和记忆力。

  第五十七章 人类品性不同的原因(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 of Men)

  问:人类的品性分作几种呢?为什么会不同呢?

  答:人类的品性可分为三种:先天的品性、遗传的品性和获得的品性。所谓获得的品性,是指受教育获得的而言。

  说到先天的品性,虽然神的赋予是完全更好的,但自然的品性却有不同的等级,一切的人,他们的品性,在起初都是完善的,但有的比较完善,有的比较恶劣。一切的人,都有智识和能力,可是,有的比较高深,有的比较薄弱,这是很明显的事实。

  例如,有一群孩子:他们生长在同一个家庭,同一个地方,在同一个学校念书,受同一个教师的教育,吃同样的东西,受同样的气候,穿同样的衣服,读同样的读本,结果,有的长于科学,有的能力平平,有的比较迟钝。所以,这是很明显的:在先天的时候,人类的智力便不同了。这种不同不能说他是好坏,只可说他是一种不同的等级。有的居于最高级,有的居于中间之级,有的居于下等之级。匪特人类如此,即就动物、植物、矿物,也莫不有不同的等级,不过它们的生存不同罢了。人类和动物的生存有什么不同呢?他们都是同样的生存着。所不同的,就是等级。人类居于上等地位,动物则居于下等地位。

  遗传的品性的不同,完全由于父母的关系,比如说,父母是强壮的,那么子女也是强壮的,父母是衰弱的,子女也是衰弱的。而且血统亦很有关系:纯粹的血统,无论在人类、动物,或者植物当中,都有良好的遗传。你们看见吗?一个由神经衰弱的父母生下的孩子,他的神经自然也就衰弱了。他便要受痛苦,没有忍耐心,没有决心,也没有强的意志,结果就变成了个性急的人。因为孩子强弱,完全由于父母遗传的。

  除此以外,有些家庭与宗族受了上帝的特殊的赐福,如亚伯拉罕的子孙:都是以色列的先知。就是因为受了上帝的特殊赐福。摩西、基督、默罕穆德、巴孛等。这些先知,都是以色列的显圣。

  所以,先天的遗传虽然是有的,但是如果子孙的品性不像其先人时,那在血统上讲这子孙当然还是属于这一族的,然在心灵方面,他不算是这一族的人了,如克郎(Canaan),后人并不视他为挪亚(Noah)的子孙。

  说到后天那就相差更大了。这后天的关系,便是所谓教育。因为受了教育的缘故,使愚的变为智者,懦弱的变为刚强。即就植物讲也是如此:一枝曲的枝牙,因为受了良好的培养,也能变为直。山上的野果,因为得着肥料,竟由酸味而变为甜,由少数的花而变为多数的花。野蛮的民族,受了教育便进化了,凶猛的野兽,受了训练,也变为和驯了。总之,教育是很重要的。身体的疾病固然容易传染,而灵魂的疾病也很容易传染的。教育便是医治灵病的良药。

  或者有人要说:因为人类的智力不同的缘故,人类的品性也就不同了。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智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的智力,一种是获得的智力。天然的智力,是由上帝赋予的,无论什么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一样完善的,并无丝毫罪孽存在,因为上帝的造人都是同一用意的。不过获得的智力便两样了。有的良好,有的恶劣,完全是环境的关系。我们不能批评人家,说人家先天的品性的优劣,只能说,他的优劣是受了后天的改变。

  造物是没有罪恶的;他是完善的。比如说,当一个婴孩生下来的时候,他是同样的要吃奶、要哭、要怒,总之,婴孩的举动,莫不是一样,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品性的优劣,对于先天并无关系。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到了后来,因了环境的不同,有的多运用凶暴,便成为一个残忍的人;有的多运用温和,便成为一个良好的人。善与恶仿佛两条大路,在于人们自己选择去走而已。往善的路上走,则成为品性良善之人;往恶的路上走,则成为品性恶之人,这是最明显的一个证据了。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