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大同教之在中国(2)

大同教之在中国(2)

  大同教之在中国(2)

  教育在大同教中的地位

  大同教的十二大原则之一为教育之普及。因为一个人若没有知识,即无异禽兽,而无知者必不免迷信、贫穷与自利。大同教提倡以教育与劳动谋经济之自立。

  大同教徒的儿女受教育的机会必须是平等的,因为就女子而论,她们是将来的母亲,要担任儿女教育的责任,所以她们的教育是应与男子绝对平等的。这种态度本是很正确的,不过独为大同教所重视,亦足见其在文化进步中,为一开明的宗教。不仅此也,在大同教的社会中,有切实的办法,以谋普遍教育之实现,并不是空口提倡这个原则,而将实行的责任诿诸不负责的官吏和公众的身上去。其办法如下:

  所有大同教徒既都受过教育,学得一种职业,有谋生的能力,在经济上讲,当然是人人能自立,能担负他们儿女的教育费用。但是或者有意外的事件发生,不幸的儿童失去入学的机会时,于是他们就由公家教养,因为在这种社会中,平素储集得有公款,这种公款完全是由捐助得来的。中国的人民不识字的,占百分之九十。就是中国想实行义务教育,也没有这种能力。而且教育的目的,不仅在造就青年,使其能有谋生的能力,还有一个更高超的动机,就是要发展人类的灵性,使其能反映造物者的荣光。欲使教育迅速而有效地普遍起来,那就再没有比大同教的计划更佳了。

  新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的旧制度,是造成了生产过剩、失业,以及财富分配之不均。为纠正这种主义的弊病起见,有人主张实行合理化的,有人主张利润之平均分配的,有人主张**的。还有人以为阶级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更有主张国家资本主义,政府管理一切生产事业,以谋利益之平均分配。

  按照大同教义的原则,新的经济制度是建筑在剩余财富的自动的均分上。这种制度是容易发生效力的,因为在一个大同教的社会中,人人受有教育,人人有谋生的技能,少数不幸的人民与孩童是容易由公众扶助的。由各人自动的捐助或由各人的遗产中划出一部分以充公,以作此种扶助事业的经费。所有大同教徒都是要将他们的遗产分成七部分的,如果有几部分没有合法的承继人,即尽数归公。在普通的情形中,扶助许多无教育与穷苦的人民,本来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在一个大同教的社会中,真正不幸的与失业的人是极其少数,所以容易由公众扶助,以达到财富之平均分配,人人无饥寒之忧。

  世界和平

  虽然大同教徒不干预政治,然而他们相信用组织的方法,以促进世界的和平,如国际联盟、国际法庭与国际警察等。战争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的扩张、经济侵略与爱国偏见,但是大同教的原则,如普及教育,新经济制度,与对于人类一体之信仰,就能将这些战争的原因消除了。

  世界各国竞相扩充军备,每年支出占其收入三分之二以上的费用。中国年来耗于无益的内战上的钱财,已达四万万,因此建设方面,是一点成绩也没有,民生日益疲惫。这样看起来,我们就可以知道全世界为什么要感受经济的不景气了。所以人是与他自己作敌。“爱国者不足为荣,要以爱同类为荣。”有一个中国学者讲,单是这一句话就可以证明大同教的创始者,是第一流的先知者。

  同声的赞同

  在这种非常的时期中,著者得着许多机会,与朋友讨论大同教理。此种谈话,极饶兴趣,兹特约略提述如下:

  陈铭枢将军为国民政府行政院之代理院长,他说:“中国现时极需要这种主义,因为这种主义不仅无害,且极为有益。”一个中国学者与教育家讲:“这种主义包含许多基本的真理,所以我们应该细心的去研究,因为在这里面,可以找到人类解放的大道。”

  一个中国商人,最近曾经作环球之游,他讲:“这主义的原则是极其广博,而同时又很简明,所以定能普遍传布。”

  另一个务实际的商人讲:“没有哪本书能够如爱斯猛博士所著《新时代之大同教》之能使我满意。”

  一个热诚的佛教徒讲:“大同教提倡的世界和平与人类团结的原则,为人类进步必由之路。”

  一个中国回教教士讲,“大同教是实行所有以前先知者的教训”,他并索阅关于大同教的书籍,以资研究其中真理。

  一个中国基督教的牧师讲,“由大同教所宣示的真理看起来,可以知道它驾乎现代一切其他宗教之上。”所以他在《新时代之大同教》一书上,特撰序言一篇。

  一个中国青年会的秘书,指导学生部的事务,他讲,“这种宗教是极合需要的,因为学生是在找寻真理。”

  翻译

  爱斯猛博士所著之《新时代之大同教》,中文本早已印出来了,篇首的英文序,是经沙基芬迪,认可了的,他并把这篇序交下期的《大同教世界》中发表。接着《新时代之大同教》一书,就是《亚卜图博爱之箴言》的出版,这是亚氏在巴黎的演说辞,也是由英文本译出的。《笃信之道》亦已译完,现正在付印中。《教理问答》已译完一部,不久亦可付印。

  除了上述的几种书以外,尚有小册子数种,即我自己著的《对于大同教之贡献》,上下两册,沙基芬迪所著的《世界之趋势》,与由博氏及亚氏之格言所辑录之《至大之和平》,以上各书分寄国内外各处,现已接到不少回信,均表示赞成。此后我们当继续努力,总期这种教义能在中国普遍的传布。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