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曹校长归后谈

曹校长归后谈

  曹校长归后谈

  曹校长已于十一月二十四日返校,记者于次日往访。现时所告知者录于下:

  余(校长自称,以下照此)自开学后,即匆匆离校,至今始返;见校中各事进行顺利,学子安业,余甚欣喜。此次南下,为长沙雅礼大学校长就职事;该校董事会会长不能亲临,余为该校之副董事长,屡承电请,实不能不有此一行。况余为清华学校校长,主持此种盛会,不但个人,即学校方面亦有荣焉,此本校董事会所以允许有此行也。

  闭户造车,焉能合辙?故余乘此次之便,决定长沙事毕后,转道由上海而返,借此调查教育情形及清华旧同学情形。盖恐不知他处之情形,或有夜郎自大、不思改进之弊也。此次见闻甚多,不负余之初志,对校,对旧同学,及对学生均有益也。

  乘京汉车南下时,该路正忙于运兵,因此火车常常误时,但未发生任何阻碍。余在长沙,停留五日。此五日中,九次讲演,九次赴筵。在此种聚会之中,得与名人及教育家相谈,获益不少。余所参观之学校,最满意者为今夏留学同学胡毅君父亲所办之明德学校;有二十余年之成绩,所送清华学生,有二十多名,概已毕业赴美,可见教导有方。该校教员之忠于所事,师生间感情之好,实所罕见。联络清华师生间之感情,乃余之夙愿,现亦正在进行中;见此不能不有所感,并给余极大之助力。

  离长沙后,即至武昌。该地国立、教会及私立等学校中,私立学校之精神实为最佳。国立及省立学校,因政治情形及经济关系,进行甚难,武昌师范,竟至停办。该地余所参观之学校,中华大学实为最佳。

  余到各地,甚注意清华同学种种情形;盖清华各地同学,实少合作及组织力;并有许多失业之清华同学,不得不稍事调查,借此或能与彼等介绍职业。余此次抵武汉时,悉该地有十余位清华同学,曾函知相聚,相见后之结果,为组织汉口清华同学支会。能使各地清华同学有组织,扩大团体精神,余之愿也。况余与旧同学谈时,得知彼等做事之情形及经验等等;对于将来指导学生之择业,亦有助焉。余遇清华旧同学,每告以清华现状及将来之计划,彼等知之甚喜。以余观察所得,一般旧同学对于母校,却很注意;惜乏互通声息之法,及不常常集会,未免稍有隔膜耳;将来同学会完全组织完成后,清华精神大可发扬也。

  尝有人云清华回国同学中能者甚少,实是无据之论。若余无此次之旅行,不知各地同学实形如何,亦难申辩,但此次曾参观大冶铁矿,该矿之重要职务,可说都在清华回国同学之手中;湖北水泥厂,亦是一清华同学在内主持。大冶之行,固得惊奇之经验;但见清华同学有如此之成绩,实深欣喜。余每至一处,若有清华同学在该处做事者,余必问彼等之成绩及阅历,并探问谋事机会。以便告诸将回国之学生。

  又有一班资格极老之清华同学,彼等只认为留美学务处所派送之学生,而不说是清华的旧同学;经余与彼等声说始了解。及告知清华之现状与将来计划,则更欣喜,都恨何知之晚矣。

  余在湖北所参观之学校中,最使余所钦佩者,即为中华大学,该大学因经济关系,设备不周。但看该校之物理试验,因无力购买精美之仪器,遂以自制之仪器代之;而诸生实习,孜孜不倦,实对于学问有深趣。又该校之篮球场,远逊于吾校;但对于练习,非常热心;精神之好,真可使人羡慕。余甚希望清华诸生,不负此种设置完备之学校也。

  余路遇一四川学者,彼亦调查教育状况,邀余往四川调查;余因那时上海方面战事正浓,恐不能前往,不妨有此一行,借增见闻。余先抵宜昌,该地有一学校竟为兵所占住,不能上课,学界之苦况可知。在宜昌稍停,即乘轮至重庆。两岸均有驻兵;闻彼等野蛮异常,每放抢作乐。故船上之职员,均见而避之;余因不知此种情形,仍立在甲板上远眺。及船长告余,始避入舱内;彼虽赞余无知之勇敢,然亦危矣。重庆城内,私立学校之精神亦较国立及公立之学校为佳。总之:国立或公立,教会及私立学校,等等,互相比较,终以教会学校为最佳,盖因经费充足;私立学校次之,盖因办事热心;国立或公立则欠佳,此因政局之变迁,每每波及;经费支绌,不易办事,无怪精神之下不好也。清华乃是最有幸运之学校;办理完善,理所当然;否则何以对国人!故余此次参观各校,见其所长,无不留意,期或可采纳也。

  离重庆后,即取道汉口至沪。到沪后最不快意之事,即为第一商业学校亦为兵所占住。该校校长赵师复先生,亦为清华同学,邀余前往演说。开会时丘八先生拉胡琴,唱京调,学校亦无法阻止,各地之兵,竟横行如是,殊可浩叹!因此余数年来所提倡之国民军事教育,愈觉不可缓。国民为保护自己之安全起见,亦当有此觉悟。闻东南大学,亦已有兵操。余在沪时,极力担保及劝告组织商团,等等。盖因受疮之后,悔未能未雨绸缪,甚愿行亡羊补牢之计;遂乘机劝进,曾与上海商会总干事晤谈二小时之久,借知江浙战后情形。闻闸北南市及租界上皆有商团或保卫队之设矣。上海一隅,清华同学在该地就事者约有百余人。同学会开欢迎会时,到会者二十七人;闻此次到会者能达此数,已是创举云。上海学校林立,可资借镜者甚多;余与该地教育家相谈甚为满意。不幸北京留美同学会将开年会,电催返京。故不克参观南洋同济等学校,殊深怅怅!时因津浦车不通,遂坐海轮北上。船上旅客甚多,几无舱位。至威海卫时,又遇大风,几葬鱼腹。在该海港停一日半后,始复开行。到天津后,知京奉路无客车。幸在轮船上遇一英人,彼有一汽车在津,遂与彼同坐汽车至京。但沿路常为兵所阻,竟有开枪示威二次,强迫搭车者。英人亦无法,只能听彼等加入;遂八人挤在一车中而行。余观兵士情形,实是可怜;足几走破矣,尚须奉命步行至京,亦无怪彼等之强迫行动,实出于不得已耳。临别时,英人赠彼等以香烟,彼等报以五粒子弹,作为纪念;余亦得一粒。此次因津至京,在路**行八小时,真叹行路之难。

  此次游历各地,余甚注意各校之课程,尤注意中文课程,期或能有所补益于吾校。并在各地访问名师,结果甚佳。余极思清华办国文专科,造就极好之人才,以应各地之需求。

  湖南人民,忠诚而有毅力,余实钦佩,四川物产丰富;自该处顺流而下,直至上海,四千五百里肥沃之地,真使人见之油然而生爱国之心。四川桐油,乃是特产;而现在此种出产,用途甚广。余已带回一百粒种子,预备交农事试验场试种。将来收效,获益亦不浅也。

  将来清华大学成后,商科决不宜设于北京。余此次南下,曾关心校址之所在地。汉口商场,发达甚快,专言内地之贸易,该处实为中心点,上海则内外贸易之场。此二处似较优胜。

  余离校之前,曾有人对余言时局不靖,校中不宜无统治之人。但余深信有完好之组织。各机关能有负责之人,并互相联络;则即无统治之人,亦能维持该组织之进行。及余归后,见校中各事进行顺利无阻,知现有之组织将可达到余理想中之完好组织也。学校前途,实堪庆幸。

  记者因校长昨日始返校,校中情形,恐未深悉,也故未询及,遂即辞出。

  (载1924年11月28日《清华周刊》328期)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