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西方文化与中国前途之关系(3)

西方文化与中国前途之关系(3)

  西方文化与中国前途之关系(3)

  (三)曰拟设研究院。凡事不经研究,决无确见真知,此理前既屡言。学术一端,尤非研究断难幸获。本校有见及此,故蓄意创设此院。国内若无此等研究高深学问机关,断断不能生产专门人才,大都半解一知,所谓袜线才耳。此辈虽多,何补于国?外国无论何事,大都皆有专门家之研究,故其进步,一日千里。中国缺乏此等机关,故虽欲进步,而实有所不能。譬如舟车,外人已由汽而电,而我国仍仗人工。此最易引证之一例。故此院之设,不可一日再缓,推广言之,物质文明,固应研究,他如国家政治机关之组织,财政之整理,统一之方法,裁兵之计划,道路之修筑,工商之改良,凡属与人生有关之问题,何一不在应该研究之中。欧美各国,除政府设立之特殊研究机关而外,以学校或私人名义建立者,不知凡几;而我国对于兹事,漠不关心,无怪乎尹邢相见,自愧弗如也。本校欲将此事小试其端,因于今年暑假,创设一科学教员暑期研究会,以略觇社会之心理果也。未及会期,而报名愿来者,已超过定额之倍。再一核会员之籍贯,几于各省皆有。试一问会员之来路,几有不远数千里之外而来。即此一端,已可见中国人之心理。乐于研究,不惮研究。虽远道跋涉,而仍肯来研究。此种奋发精神,正宜利用之,以为国家之助,岂可令其闭塞湮灭,销归无何有之乡耶?以此观之,中国人之渴慕研究无疑。但研究院之成功,在各高等教育机关,本合作之精神,求文化之事业。不宜抱竞争之念,其目的在解决问题,发明学理,即如此次之科学教员暑期研究会,乃由中华教育改进社、北京协和医学校及清华三大机关,合组而成。只求以相当之地,作相当之研究事业。其所以在清华者,以其地点与设备较他处为宜耳。故他日研究院设立,必借他校之人才,为之提倡。主持教育者,苟不以竞争为怀,而倾心相助,则利国福民之事,可逐渐发生也。以上为本校第三种大计划,关于提倡研究院之大略情形也。

  总之以上三种计划,皆不外欲使赔款之效用,历时较长;与其效用之量,得数更大。三种计划中,除大学及大学基金,可由本校勉力筹措之外,其研究院之基金,似以美国第二次退还赔款充之为宜。盖中国今日之必须输入文化,为决不可免之事。输入文化,而不加以研究,则不能收文化之效果,亦自然之理。而研究机关,必须用款。若不利用美国二次退还赔款,更有何款耶?顾或者曰:国内教育,目下行将破产。盍将此款分与国立大学,暂济燃眉?则应之曰:唯唯否否。二次退款,为敷已微。据报纸所载,仅六百余万耳。分给一十余校,每校所得几何?转瞬之间,咄嗟立尽,对于文化有何影响。日、俄、英赔款,现已退还。其数约在二万万左右,不于此中划出一部,作国立大学基金。而必争此数百万之美国退款,毋乃舍本而逐末耶?稍有知识者,吾知其断断乎不出此也。

  或者又曰:研究院诚不容缓矣。以美款作研究,诚善策矣。然而何不闻他校创议,而独闻清华之晓晓乎?则应之曰,唯唯否否。清华不愿守默守雌,而愿借箸代筹,作此破天荒之举动者,并非将此款据为己有也。其所以愿参末议者,亦非无道。(一)地点之优胜。清华地处西郊,无城市之嚣,无政潮之扰。地基空阔,设备佳良。其图书馆及试验室,与欧美小规模之大学不相上下。此等宜于研究之所,窃恐他处不易求之。清华之地势,最利于研究也。此其一。(二)人事之阅历。清华历年派送学生出洋,迄今十五载。为数不下千人。在美时,入研究院者甚为不少;回国后,在教育界继续研究者亦不乏人。总之,无论在国外国内,皆曾一从事于研究。所有种种艰难之处,譬如老马识途,稍有阅历。故此院如设在清华,又能随时委派在外之学生,作特别之研究调查,以助本国研究院之进步。此种经验与阅历,非他机关一旦所能组织。则清华之人事阅历,最利于研究也。此其二。(三)清华对于第一次之美国退还赔款,保管与分配,匀极得宜,环海内外,信用昭著。如将第二次赔款为研究院基金,归其保管,必能谨慎节用,万万不至虚縻。则清华以对于经济问题向来信实,必大有利益于研究也。此其三。有此三端,故清华愿贡献其幽静之地点,为中国研究事业之造端。然其事业,仍须合海内之人才,集中外之英硕,乃克成之。如今夏之科学教员暑期研究会,乃联合协和医学校、教育改进社而成。本校仅居其内之一成分,他日之研究院亦同此例。苟明此理,则可了然于本校之所以倡议设此院者,乃为美国赔款得最正确而有效力之用途而设,乃为中国教育前途有真实之智识而设,为国家收专门学术之效果而设,为世界文化相沟通而设,非为本校而设也。

  第四章  结论

  总而言之,中国今日不能不输文化。而文化输入不能不加以研究。欲研究必设机关。其机关必须用款。中国今日,当杼轴皆空之际,安得羡余之款,以为讲学之资?然则以美国二次退还赔款,为研究院之用,乃天造地设,无有谓其不合者。此事而能告成,则中国前途无穷之发展,皆自此院启之,否则智识闭塞,教育不进,此院之不成,亦当分任其咎。故此院之成否,乃智识界之关系,中国前途之关系,世界文化之关系,与本校转无绝大关系。盖天下之学术,须天下之学者共任之。本校不过愿贡献其地点与设备,为天下学者研究之集合聚会之所而已。如以为适则用之,如以为不适则去而之他,亦有何害?设一时无更适当之处,则暂用之亦佳。不过以美款作研究之用,则其关系却非常重大,且其目的必须达到。孟子有言: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今日之所谓研究院者,即为中国之蓄艾也。故此院能成,将于中国文化史上,占莫大之功绩。如其不成,则为后世人所怨谤,亦将无以避之。顾亭林曰:“天下兴废,匹夫有责。”今日此事之兴废,亦匹夫有责者。所望:

  识时俊杰,合力助成其事。勿使天下后世之读中国文化史者,笑我辈今日所主张者之无远识也。

  (载1924年11月14日《清华周刊》第326期)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