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西方文化与中国前途之关系(1)
西方文化与中国前途之关系(1)
斯篇系曹校长暑假中所作,分中、英文二种。以印刷不多,故流行未广;同学多有未能人手一册之叹。兹特借周刊载出。凡关心于清华前途之发展,美国二次庚款之用途,及西方文化之输入者,均不可不读此文。英文者有附表数张,中文者则无;今亦译出,附印于后,俾阅者得窥全豹焉。
英附识
第一章 绪言
我国当周秦以前,无所谓由外输入之文化也。孔子与释迦,其所生时代,虽相去不远,然因出川之阻隔,彼此各行其道。学术思想,几如被喜马拉雅山脉隔断,未尝相闻问焉。自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白马驮经。外来之佛教,始流传于中土,是为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互相接触之第一界线。迄至于今,千有余年。儒之与佛,渐相融和。士民安之,亦几忘其为外来品矣。此中国承受第一种之外国文化,已过去之历史也。交通既频,地球缩小,延至唐时,复有景教流行中国之事。于是第二种之外国文化,又微露其端焉。但当时影响甚微,世人亦不注意。至明清之间,复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挟其天文、地理、几何、历算诸术偕宗教以俱来。而我国之徐光启、李之藻辈,相率悦而习之,并翻译其书籍。于是第二种之外国文化,始渐为世人所称道,然是时士大夫之心目中,以为西人之所知者,不过天文历算而已,然从兹以后,步徐李之后尘者,渐不乏人。迄至今日,于算学界中,犹存有中法、西法之两名词,即当日之成绩品也。但此不过学术中之一部,西人自由传之,中人自由受之,未尝列诸学校,定为专科也。洪杨乱后,沪局译书。延请英国传兰雅等。广译西洋科学及制造书籍,于是化电声光种种名词,始喧传于人口,嗜新者流趋之若鹜,已而游学之议纷起。晚清之时,留日学生已逾万数,而自费留学欧美者,亦几无时无之。群趋欧化,如醉如狂。即本校亦在此潮流之中建设,是为本国文化与第二种外国文化相接触最亲密之第二界线。而第二种之外国文化,亦如风驰云骤,卷地而来之时也。而最近数十年来之政界、学界、军界种种最大改革,遂无不以此种文化为根据。时至今日,虽欲谓之为未尝输入文化,殆不可矣。然而还视我国现状,其果承受此等文化,而能一一融洽否耶?且其所输入之文化,果皆西人精华,而非徒具形式否耶?是不能不生疑问。若徒具形式,而无精神,则植诸中华断不能得完全之美果。准斯以谈,则吾人今日所汲汲者,不在输入文化,而在将所输入之文化,如何融和,如何承受,令其有实用于国家。然则吾人今日之责任,比输文化时期更繁杂,而且重大。欲其融和承受,而无不妥善。此事决非少数之人所能武断,亦非苟简手续所能成功。则研究之问题,须继输入之问题而起,乃势所必至。理有固然也。但以本校绵力,安能肩此重任。最适宜之办法,则莫如以美国第二次退还庚子赔款,为研究院之基金是矣。凡事须有正确之研究,然后乃有真正之效果,补助于国民。西方各国,莫不循此先例。此事与中国之前途,有非常重要之关系。凡关心中国文化之士,不可不三致意也。
第二章 中国受输入文化之影响及其应改良之方法
中国受外来之文化,佛教而外,厥唯西学,前章已略述矣。佛学之输入,已成过去之事实,且渐与儒学融洽,无甚问题发生。而西学之输入为何如乎?方当输入之初,学者急不暇择,竹头木屑,并蓄兼收。既输入后,与中国数千年历史上之旧风俗、旧习惯,是否龃龉不合,不暇问也。甚有至令守旧之士,一闻新学二字,而疾首蹙额者,是岂西方之文化与东方人士之心理,有不能适合者耶?抑亦传达者之未得其道也?譬诸饮食,本美物也;咀嚼融化,足以长养百骸,否则适为腹中之块。今日之所谓新文化者,是否类是也耶?准斯以谈,则研究改良之事,殆已刻不容缓。然而果恃何术,以为改良之工具,则仍非特设机关,如吾前说所称之研究院焉不可矣。凡事须经研究,然后乃有真理发明。学术之事,更属不可忽略,否则盲人瞎马。夜半深池,其不致贻误也几希。孟子所谓“以其昏昏,决不能使人之昭昭”也。吾所欲设之研究院,即本斯义。无论何种学术,皆须先明其研究之法,然后用之以研究中国问题。凡对于国计民生,有直接关系,或对于世界文化,有间接影响者,皆广集通才详加研究。待其明白解决,不但国家真得学术之用,即东西两文明之真相,亦可因之而表明。如此而犹有视新文化如腹中之块者,恐无是情也。吾料自有此院之后,数十年来中西隔阂之病,新旧相訾之状,可以悉数捐除。即将来中国无穷之发展,亦于此植其基焉。且也,此院一日不设,则国内大学毕业之士,如无力远赴欧美,即无从得有研究最高学问之机。此中所湮没之人才,已不知其凡几。此院一设,则不特欲研究高尚学术者,不必远赴欧美,而学成致用,且更合于中国之国情。即西人之欲研究中国学术者,亦可于此间得相当之机会,化散漫为坚实,变粗浅为精深。一转移间,数善皆备。催促学术进步之法,盖未有妙于此者。想邦人君子,谅必表同情也。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