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与曹校长谈话记

与曹校长谈话记

  与曹校长谈话记

  ?斋务处与德育指导部暂时不能合并

  ?将来斋务处与德育指导部之变更

  ?休学制度之真意

  ?对于清华学生道德之批评

  四月十二日下午三时记者谒访校长于其办公室。

  关于斋务与德育问题,约谈二时余。兹将所谈之要点略记于下:

  问:现在的斋务处与德育指导部,原则上,实际上有无不同之点?若是大同小异,为何这两机关不合并?

  答:人生第一根本就是道德,因为人们的见解不同,道德观念也不同。各种道德观念中最可靠的而最普遍的,大约可做四类:(一)哲学家的人生观;(二)耶教;(三)儒教;(四)佛教。这四个都有一番道理,都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可以仿学的。前一种,哲学家的人生观,还可以说是太复杂、太费事,我们为时力所限,不能个个皆成哲学家,然而耶、儒、释三教,的确是很实用、很可靠,我们至少应该在这后三种中挑出一个做我们的模范和目标施行,到人生方面去。德育指导部的意义,成就是把世上所谓“好”的,用各种方法,贡献给同学,请同学随意挑一个最好的去实行。

  所以德育指导部,绝不是单提倡耶教、儒教或佛教,而把这几种的精华同世上的真理“和盘托出”,请同学采择。斋务处的性质,是一种Routine Work:某学生应该受罚,就给他相当的刑罚;某学生应该得奖,就给他相当的奖品。这样奖善罚恶是机械的,按照章程的。而德育指导部则不然,它与学生是处朋友的地位,温和地用种种方法劝导同学,使同学觉得指导部和蔼可亲,喜欢听它的教训。由此可见,斋务处好像夏天的太阳,能够使学生“畏”;德育指导部好像冬天的太阳,能够使学生“爱”。这两机关不同之点就在此!原则上既是不同,应用上自然也不同,所以斋务处与德育指导部暂时不能合并。

  问:这两机关研究何时才合并?现在的教育指导部主任与斋务长是否校长所说未合并时期中的理想人物?

  答:现在的时代是过渡的时代。现在的清华是过渡的清华。现在的清华学生是过渡的清华学生。学校方面还没有最好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体育,学生方面,也在过渡于涡里,没有到一定的道德程度。我(校长自称,下仿此)现在正用种种方法,来试验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是最宜于促进学生的德育——兵操咧,童子军咧,职业指导部咧,都是为这目的而设。斋务处与德育指导部不过是种种方法的一二罢了。到底哪一个最适宜,而应该永久的存在,在此试验时期内自然不能断说。但我理想的方法,是废止斋务处;大学学生由教职员或校外品行高尚的组织一个会,专门为学生指导;中学生用Tutor System,一个Tutor管,一二十个学生,师生之间,常有劝教的机会,“宽猛并施”,使学生看待师长,如同父兄一般,没有什么忌讳的余地;师长也能够洞悉学生的需要,不致发生误解和“隔靴抓痒”的弊病。

  问:从前校中行顾问制,这制度与Tutor System有什么分别?

  答:Tutor System并不是容易办的,这制度盛行在英国;他们选品行端正、学识优美的,专门做年轻学生的Tutor。我们从前的顾问,大半没有这个资格,与学生也没有极诚实的接触,所以不相同。至于现在的斋务处,我希望他天天能够多与学生接触,使学生不至于害怕他,而反要觉得亲热,德育指导部也能够将各种道德观念,尽量地表示,教学生采择,劝学生为善。我也希望这两机关能够慢慢地进步,过了这“过渡时代”而至理想的境域。

  问:休学制度的动机是什么?是否合于教育原理?

  答:人们在快乐的时候,总是糊里糊涂,偷安过日,不晓刻苦做正当的事。休学是给这种人一个打击,使他们知道苦楚,有心做好,(校长言至此,举一很长的某君休学事做一个例,因为太私人(Personal)的原故,暂不发表,同学有欲知道这里真相的,记者愿和他解明校长休他学的真意义。)所以休学也可说是一种刺激。

  问:人的道德的表现,大约有二种,一是动的,一是静的。动的表现譬如在学校或社会里活动,他的道德的好坏,很容易在他做事、活动的时候,流露出来。静的表现,譬如在家里或幽静的地方,过“无为”的生活。既然很少与人接触,做事,那自然也很难观察他道德的好坏。休学的学生,从“动”的生活到“静”上面去。学校方面,能够说他的德育在休学期内已经有进步么?

  答:休学并不使学生完全失望,是给他一个警戒,若是他能够做好,学校就有一线希望,使他回校,这就是学校远远地监督他。所以休学比退学好;不致使休学的学生有绝望心,一发悲观堕落下去。况且家庭是个小组织,在这小组织里,若是不知道如何做兄弟、做儿子,那更不能与社会上的人相处。休学是使学生,再从头做起,从小的团体,做到大。

  问:据校长的意思,是否先“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答:是的。

  问:校长对于清华学生道德的批评如何?

  答:清华学生道德的缺点,总而言之,学生聚合各小团体,在大团体中,没有合作的精神。我尝听见某某人上了台,某某派把他推翻。这现象——用卑鄙的手段,实行小团体的意气——是最坏的。大家应该改过。外国的政党手段很高尚的(Noble),应该仿效。

  问:此外还有别的批评没有?

  答:其余的大半是青年的通病,不容我多述。但是人的道德,极难看得出来——今天所谓善人难保明天不是坏人——德育问题,非常的难解决。我现在花了许多的心思,来用种种方法,试验看,哪一种最适宜。我希望你们能够知道,我一番的苦心。

  校长言至此已五时许。记者乃向其致谢告别。(翰)

  (载1924年4月18日《清华周刊》第310期)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