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31)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31)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31)

  教授会主席曹校长庆五先生台鉴。按照本校《组织大纲》第三章第九条评议会职权第一第四第六项之明文,此次留美预备部高三高二级提前出洋问题,在校内,自应先交评议会讨论决定。乃此事发生之始,未经评议会正式讨论,即由校长与部中直接商办。其后因大学部学生反对,及在校教授表示意见,评议会遂于7月18日开会,通过议决案三条。旋外交总长,为决定此事,特邀各评议员至外交部会议。方谓部令一下,校长自必召集评议会,共商妥善办法。乃顷闻外交部批令已于8月5日送到校中,校长立即呈复,该项部令及呈文底稿,(某等)至今均未得见。是(某等)于评议会之职权,已不能执行。自愧有亏职守,实无以对送举(某等)之教授会,只有立即辞职。自本日起,所有评议员一切职务,某等概不负责。为此具函奉达。请即以(某等)辞职之事实及理由,早日报告教授会为荷。此请公安。

  评议员戴超 杨光弼 吴宓 赵元任 陈福田 赵学海

  同启 8月10日(P386)

  8月9日,顾泰来函告,探得日前外部致清华训令,乃谓新旧学生争执之不当,命校长“切实查复核办”。此指惩戒学生而言,乃另一部令。宓已闻之。非8月5日之部令也。下午1时,得顾泰来电话告知,本日正午,外交总次长已与美国公使会商决定,高三高二两级,均着于明年一同出洋云云。(即函《大公报》登载。粘存。)此事可谓告一结束,即电梅君知之。与姑母商,如旧制生来泄忿,即走津沪以避之。晚8时,访梅贻琦于东椿树胡同14号韩宅。(电话南局950。)梅述昨与曹校长谈话情形。曹伪饰支吾,毫无诚意。昨曾劝各评议员勿辞职,而各评议员则仍坚执召集教授会之办法云。梅并拟坚辞教(P387)务长,以示与曹校长不合作之意。先是本日下午3时,曹校长曾电话约宓回校时即往一谈。俾可解释日前之误会云云。宓答以回校之期未定。8月11日下午2时,接王绍曾由校中来电话,谓校长约教务长及各评议员,于12日上午10时半,在其宅中谈话。(关于旧制两级出洋事)请宓到场云云。宓答以恐未必能到。宓即与梅贻琦电谈。梅谓此会万不可到,免堕校长术中。又谓外交部对清华学生出洋事,虽经如前决定,但尚未以部令公布云云。(P388)8月12日夕,接到校中通告,15日开教授会。校长宣布部令,及教务长评议员辞职事云。8月14日访赵元任、梅贻琦,始得见本月10日外交部指令全文(载《晨报》)。是日,王静安先生安葬。11时,偕梅贻琦及赵元任夫人,各乘人力车,至刚果寺(成府附近)随同送殡。时雨不止,宓等乘人力车行。至校东七间房茔地安葬。坟以水泥土造成,上覆石条。柩入土,雨益剧。遇杨宗翰。祭奠既毕,众遂散归。时下午2时也,雨犹不止。梅贻琦邀宓至其宅中午膳。(P389)8月15日下午3—5赴教授会议。校长报告高三、高二提前出洋事之经过,并以8月10日外文部指令印发。(另粘存。)讨论结果,校长引咎屈服。当场通过议决案,嗣后校长应遵守《组织大纲》。重要事件,必经评议会正式议决后,按照执行云云。于是教务长及各评议员遂复职。是日会中,宓曾二次发言,并指出上学期校长违反评议会之决议,而擅行放假之事。嗣后宓发言当更审慎。(一)发言必有确切之目的,毋言多而乱。(二)发言意欲其坚强,词欲其和婉。则人重我之言,而无懈可击。亦不妄伤感情,此正道也。8月16日上午10时,赴评议会,直至下午2时半后始毕。偕诸人至校长宅中午餐。遇客曰吴文利(炳辉。新会)。4时归室中。4—5朱定山来。宓劝其勿以攻诋校长之函登《周刊》。晚7—9写评议会记录。宓列席评议会,兼任司写纪录,费时甚多。且使事务萦心,大有妨于学问。长此碌碌,必至终生无成。然辞之又不可得脱,奈何!(P390)9月6日晚,朱彬元来。陈寅恪来。又刘盼遂来,谈至10时后,始去。校长送通告来,征求意见。似校长对于追收学费之事,又有异心,希图纵容学生,或暗与吴作民等勾结,而倾陷梅与评议会诸人。校中危乱,方兴而未已也。9月7日晨,朱君毅来谈。上午10时,赴大礼堂,行开学礼。11时半散。校长召开评议会,意在为学生道地,仍欲免收学费。而评议员诸君异常坚持原定办法,谓必追收学费。12时半午餐。下午1—2上课,而大学部学生多不来上课,即其上课之二三人,亦未缴学费,未领得上课证。意在与校中违抗,将来未知如何也。夕,陈寅恪来。晚与同至南院,访梅教务长于赵元任宅,欲与商谈校事。而梅、赵等方叉麻雀又吃蟹,只得径返。(P401)晚,10时至11时访朱君毅。偕访戴超、赵学海等,共谈校事。相与愤慨嗟息,盖此次诸教职员之意,只欲扶助校长,一振乾纲,重整纪律,而立规矩;使校章得行,事事不受恶劣学生之号令。已定极妥之办法,上下一心。又有外交部之后援,力主严办。乃校长独具肺肝,只虑教职员得占势力。又以前此高三高二出洋未成,为教职员所阻,未成。今欲利用大学部学生,推倒教授会及评议会,以为报复而快于心。为计实左。迩日教授会议决,校令煌煌,迫收学费。而校长乃暗中竭力与学生联络,听命于恶劣之学生吴作民等,仰其鼻息,自甘屈辱。校令不许为未交费生开饭,而校长乃出资请学生吃饭。倒行逆施,矛盾已极。虽与校长极亲厚之人,近二三日来,竭力谏劝,亦均不省。在校长固有众叛亲离,位置难保之势。而在学校,则大局益坏。失却整顿收束之良机会。此则至可痛惜者耳。是日雷从敏又函请助学费40余元。宓因(一)**人终无感恩之心。(二)查校籍《借款册》中,无雷生名。彼所云已向校中假得50元者,实无其事。出言不实。遂即复函,拒之。(P402)9月14日下午3时至5时,钢和泰男爵来访,时宓方与Jameson弈。陪导往访王文显及曹校长。宓又访陈寅恪。(P405)10月6日下午4—7赴评议会。知外交总长已颁定改组本校董事会章程,并已聘定新董事梁任公等数人。从此本校前途又多变化。我辈寄身学校以读书适志者,又不免将受影响矣。近者深感学校中之营营逐逐,不特有伤清德,抑且无补实利。但当静居安命,以俟其自然变化可耳。(P416)10月22日9—10翻译课未上。朱友渔电话来,约往演讲(详后)。宓即允之。下午访诸熟友,均不遇。阅《清华周刊》,仍有讥辱宓之词,无可奈何。(P425)11月2日下午5—6访Winter谈,并用茶点。晚7—8,访陈寅恪,谈校事。寅恪力主梁任公来长校,远胜于曹;并谓他日可望设编译部,以宓总其事云。宓则坚抱悲观,恐梁来而党徒遍布,趋奉者成群。而我辈之有一定宗旨及身分者,仍不能受知于当局耳。11月3日上午9—10招刘盼遂来谈。告以(一)评议会无取消研究院意,不必攻击机关。(二)张(孟劬)、黄(晦闻)二先生,品德高尚,并无来清华之意。曹校长如提其名,亦系偶闻宓言。幸勿攻击及于二先生,致(P430)损二先生清名盛德云云。刘领之。刘及吴其昌,盖力主以梁长校者,其行事亦有但求成功,不计手段之嫌。呜呼难哉!(P431)11月7日下午5—7赴评议会。曹、梁相斗之局,愈益暴露,而以是日会中所谈者观之,则朱君毅之诱使学生王省写信,实多可疑之点。欲盖弥彰,实不能取信于人也。11月8日上午9—10唐得源来。又杨汝金来。而叶企孙函招,乃于11—12往其宅中相见。叶主不助曹,而推梅为校长,以梁为董事长。姑静待之。是日研究院学生吴其昌等,揭示油印备件,攻讦曹、朱勾通,破坏研究院等情。并来函致评议会申诉。下午2—3乃赴图书馆,以该函交戴转曹,并略谈此事收束办法。3—4上课。5—6朱君毅来,嘱为向陈寅恪疏解,免学生攻之急。(P432)晚7—9胡牧来。唐钺来。寅恪亦来。宓出王省留别朱君毅函,略为进说。而寅恪怒甚(是日曾向曹发怒一次),谓非朱或曹去职离校不可。旋各散去。宓即走告朱君毅。11月9日晨8—9招吴其昌来谈。宓劝其和平。即为梁任公身分名誉计,亦不当有所举动为人借口。吴谓梁或就董事长。至校长一职,决不就云。宓又劝其毋为已甚,告以朱启事之大意。吴谓激烈和平,均有法对待云云。10—11朱君毅来。宓又赴其室中,知朱意忽改,不用昨所撰者,而另撰启事,即刻油印分送并登报,措词坚强。并诋斥吴其昌等。薛天汉、章寅亦在座。宓又切劝一次(劝其仍用昨撰启事),不听。下午5时,访Winter,而校长招至其宅中。至,则朱君毅与王省在。又评议员及教授十一二人。王省述写信之经过。朱当众再三询问,王省均力言朱未尝唆使彼写信。原信纯出彼之手笔,拟引咎退学云云。6时,研究院学生戴家祥到会。以尖刻锐利之词驳诘王省。王省又自承《世界日报》中之宣言,纯出己意、并未受研究院同学胁迫。以一切罪过,尽归己身,引咎不遑云。7时后,散。朱君毅邀宓及赵学海至小桥食社便宴。毕,9—10访陈寅恪,而王省适在。戴家祥旋亦至。王省对陈、戴又自承适间会中所言非真,谓朱曾诱彼写信,并曾改信中文字。惟今午3—4遇朱(P433)校外,立谈于野。朱自言即将身败名裂,失职去位,要王省自承其事,以免朱受祸。故王省自愿担当一切,以脱朱于罪云云。陈、戴当痛责王省之不合理,谓如曹某、朱某,应尽揭其隐,不必为之讳云云。王省意又似动。宓窃观此事,朱受曹命,唆使王省写信,事诚有之。惟未必如彼方所传之甚。而吴其昌等利用此机,力肆攻击,又强迫王省各种行事,亦大非是。寅恪但以摧恶助贤自豪,而意气感情,实嫌纵恣,非其平日冷静之态。宓处此局中,虽无直接关系,但感(一)世局之繁复,人情之险诈。(二)意气感情之易致鸱张。真正之道学克己工夫,见之实行者,殊不易得也。晚,接黄中定(上海)来电文云:“闻内子病,恐缺校课,即日北返。中定。”即以原电转送当事人处理云。11月10日下午4—7赴教授会议。研究院学生散发戴家祥所撰昨夕校长宅中会谈纪录。王省又致函教授会,言前者所作之函,非出本心,乃由朱君毅所指使。又昨日在校长宅中为朱洗刷之言,亦本于朱之所要求云云。此函当场宣读。此函未到以前,陈寅恪曾演说,言阴谋既破,今要求校长及朱君毅速即辞职云云。朱君毅亦作极犀利流畅之演说,言昨日校长宅中之会,王省已明白供认朱丝毫无嫌疑。经诸评议员及教授当场证明。今后不再问此事云云。众讨论久之。宓报告昨晚在寅恪宅中闻王省所谈之语。谓王省一再反复,其言殊难为据。调查追究,实不易行云云。此会卒无结果而散。陆懋德谓此局急宜调解,长此争持,两败俱伤。曹既去职,梁亦不得长校。当局必委奉派之人为校长。而教育部且谋收管清华学校。故前途殊于本校及诸教职员不利云云。此实中肯之论也。(P434)11月11日上午9—11朱君毅招,至其室中。盖朱精神痛苦萎顿,卧床未起。与宓谈现处之境及此事关系。双目红肿,泪随声下。盖校长已示意令其辞职,谓此局正如去年春之王祖廉等,非牺牲此君,不足以平息风潮云云。顾朱又自言为无辜受累。在他人观之,则此案情形正如民国二年宋教仁之死。曹校长为袁项城、朱为赵秉钧、洪述祖。王省为应夔丞、武世英。至个中实在情形,终不易明。宓见朱情形,甚悯之。然彼终不以毛女士事为己之咎,毫无自悔自责之言。宓谓若论及毛女士公案,则宓之受苦吃亏,实理所应当者矣。(P435)11月12日晚7—8陈寅恪招往。谈次,知曹校长即将去职。现正进行举荐梅贻琦以教务长暂代理校长,以求迅速解决,藉免觊觎而安校内之人心。已由寅恪函梁任公转荐梅于外交总长王荫泰。如梁尚犹豫,则拟宓赴津面谒梁劝说云云。近顷之事,寅恪乃成为发纵指示之中心人物云。(P436)11月14日寅恪谓非通梵、藏等文,不能明中国文字之源流音义,不能读《尔雅》及《说文》云。(P437)11月15日晚,7—8访陈寅恪。知校事日内当有部令解决。11月16日晚7—8又9—10,两访陈寅恪。知校事仍未发表,而暗斗日烈。校长为固位计,运动张学良为奥援,诬研究院学生为乱党。而研究院学生,则分谒外交及教育总长,诉说种种,将成为内应外合之局,黜校长职,并查办云。宓闻之悚然。盖人心机诈横暴,于今为极。凡事每越出本题,以全力外援,为辛辣凶惨之报复斗争。校事尚其小者。我辈处此时世,如麟与蛇居,如羊在虎群,真觉栗栗自危,可无忧生之嗟哉?(P439)11月17日下午4—6赴评议会。校长又欲鼓动学生,要求(一)提前出洋。(二)免收学费。重翻前案,惟恐校之不乱。哀哉!(P440)12月4日下午,叶企孙来。知外交部昨有部令到校,派朱鹤翔等三员来查办彼案云云。晚7—8访陈寅恪。12月5日,前日在城中函张季鸾,谓以季鸾之政治,与宓之文学,若同编撰一报,则珠联璧合,声光讵可限量。而乃为境所限,不能合作,各人所经营之事业,均留缺憾。宁不可伤也乎?夕赵万里来,知外交部委员三人,今日已来校。将校长、研究院学生及王省,分别传见查询。至朱君毅则避匿云。(P447)12月9日,下午2—4时谒梁任公于意租界西马路25号宅。(乘电车至法国桥下,步行,不远即至。)宓述寅恪意。请梁用力,俾速易校长。梁允即函吴贯因言于外长。宓又与谢国祯谈。(P449)12月12日下午2—4赴西洋文学系委员会。4—6在Winter室中茶叙。是日外交部委员三人,二次来校查案。5时顷,欲见宓,派校役四出找宓。至Winter室中,共来二三次。宓托言不在此间,不往见。甚矣,此间荆棘风波之多也。(P450)12月13日下午2—3访戴超于图书馆,询外交部委员查办情形。戴主张校长易人后,仍维持教授治校之制度。(P451)12月30日3时,接赵元任电话,促回校。谓本日评议会有关于元首之主要问题,望速归。宓诺之,而以已在寓中请客,且心境悲观,回校恐不易措置,遂失信于赵君,留京未归。(P459)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