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27)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27)
1927年2月19日抵京,复赴天津一行。……是日(23日)午,由京归清华。一时抵校。甫入西客厅住室,而送信者踵接。又招赴会,或催事务,不胜忙碌矣。盥息。2至4时,赴招考委员会议,访梅教务长。4时,谒校长,寒晤数语。(P314)4月25日上午回校。下午3—5代朱君毅译校长所撰上外交部呈文节略。内述以本校基金用于投资之办法。(P333)6月2日下午4—7赴评议会,议决校中不即放假。学生欲回家者,仍须归来补考。晚饭后,陈寅恪在此闲谈。赵万里来,寻觅王静安先生。以王先生晨出,至今未归,家人惊疑故也。宓以王先生独赴颐和园,恐即效屈灵均故事。已而侯培厚来报,知王先生已于今日上午10时至11时之间,投颐和园之昆明湖中自尽。痛哉。(P344)晚9时,偕寅恪,及校长、教务长、研究院教授、学生30余人,共乘二汽车,至颐和园,欲抚视王先生尸。而守门者承驻军某连长之命,坚不肯开门。再四交涉,候一小时余,始允校长、教务长及乌守卫长3人入内。宓乃偕余众乘汽车归校。电灯犹未息,已夜12时矣。王先生此次舍身,其为殉清室无疑。大节孤忠,与梁公巨川同一旨趣,若谓虑一身安危,惧为党军或学生所辱,犹为未能知王先生者。盖旬日前,王先生曾与寅恪在宓室中商避难事。宓劝其暑假中独游日本。寅恪劝其移家入京居住,己身亦不必出京。王先生言“我不能走”。一身旅资,才数百元。区区之数,友朋与学校,均可凑集。其云我不能走者,必非缘于经费无着可知也。今王先生既尽节矣,悠悠之口,讥诋责难,或妄相推测,亦只可任之而已,若夫我辈素主维持中国礼教,对于王先生之弃世,只有敬服哀悼已耳。6月3日晨起料理杂务。柳公来书,不受清华之聘。聘书退还。10时见梅教务长。又至寅恪宅中,通梁任公等,谈王静安先生事。知其昨日就义,至为从容。故家人友朋,事前毫无疑虑。旋同梁任公等同见校长,为王先生请恤金事。宓未就座,独先出。遇研究院学生吴其昌等20余人于校门外,遂同步行至颐和园。在门外久坐,候众均到,乃入。至排云殿西之鱼藻轩(为一突出水中之八角形亭)。此即王先生投湖水尽节之所。王先生遗体卧砖地上,覆以破污之芦席。揭席瞻视,衣裳面色如生,至为凄惨。已而清华研究院及大学部学生三四十人,及家族友好,均来集。宓饥甚,乃独至轩后之食堂,进咖啡面包少许。如是直待至下午4时半后,北京检察厅之某检察官始至,仍须解衣检验,并一一询问证人。时天阴欲雨,屡闻雷声。王先生遗体渐胀大,众殊急虑也。5时许,(P345)以前清冠服入殓。而候至晚8时半,柩始运到。宓饥不能忍,乃与戴元龄等四人,在青龙桥镇中一小店内进面食糕饼等。饱餐之后,乃随众送殡,研究院学生执素纸灯以随,直至清华园南二三里之刚果寺。停放既妥,即设祭。宓随同陈寅恪,行拜跪礼。学生等亦踵效之。宓思前年来京,清华学校命宓迎请王先生到此讲学。今甫二载,而送王先生灵榇至此庙中。宓始终襄随其间,亦云惨矣。宓又思宓年已及王先生之三分之二,而学不及先生十之一。王先生忠事清室,宓之身世境遇不同。然宓固愿以维持中国文化道德礼教之精神为己任者,今敢誓于王先生之灵,他年苟不能实行所志,而淟忍以没;或为中国文化道德礼教之敌所逼迫,义无苟全者,则必当效王先生之行事,从容就死。惟王先生实冥鉴之。11时,偕众归校。寝。先是本日下午4时半检验王先生遗体之际,于内衣袋中搜得遗嘱一封。又现银4元余。外书“西院18号 王贞明先生(王先生之第三公子)收启。”遗嘱文如下: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