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23)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23)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23)

  校长钧鉴。窃宓志在研究著述,不乐行政事务,早在洞鉴之中。一年以来,承命办理研究院事,以至诚之心,将就各方,屈己求全,幸无陨越。惟自念学业日荒,著述中辍,殊觉无以对己,亟应改辙,还我初衷。且按照现时情形,研究院主任一职,不过侍应教授,编写文牍,虽非傀儡,俨同机械,纵日夕费时费力,于己有损,于校无益,况……

  由起处至此—段,宓持示庄君。庄君力劝宓删去,径用以下之原文:(P132)

  日昨校务会议二次通过研究院趋向及发展计划,与宓所怀抱之理想,及始初对于研究院之希望,适相反背,已于意见书中详细陈说。若更长此尸位,恐至溺职,且一己之感情亦必甚苦。为此恳准宓下学年卸去研究院主任职务,改任教授。明知职员聘约原只一年,校中下学年来必即委宓续任,而必于此时声请者,为使钧座知宓辞意坚决,早日物色妥当继任之人。在此半年中,宓自当忠于所职,遵承校务会议及教授会议之意旨,依次执行,不妄参加己意。然一俟钧座将继任之人遴选有定,则宓可从早与其人接洽,按步交代,庶下学年研究院各事筹备妥善,不致临时移交,不相衔接也。专此即请日安。

  3—4在校长室,会议萧一山待遇问题。其实此事亦由张仲述作主。到会者惟聆彼发表主张而已。会毕4—5即与校长谈宓辞职事。宓自陈辞意坚决。校长始则挽留。继谓近顷之事,当局应有保护之责,乃使宓吃亏而出于辞职,殊为歉仄,义当挽留。惟若宓以处境困难,不乐勉强,则亦可顺从宓意,许宓辞职。若他日情势有变,校中需宓为助,宓当不厌再出任行政职务也。又谓某方气焰过盛,众皆怨愤,拟即严重警告,或加抑制云云。某方即指张仲述。事势多变,莫可穷究也。宓既与校长谈过,是晚即将辞职之函发出,送达校长。(P133)1月22日,辞职书上后,校长处即来复函,词意含糊,照例挽留。无足重轻也。10—12在教室中与研究院学生谈话。学生对于研究院发展趋向等,概不注意。而惟靳靳于学位及资格之取得。(一)欲以现今之研究院作为正式之大学院,取得毕业文凭。(二)欲于他年应考游美或出洋游学,而以研究院证书即作为毕业文凭,而证明其已有大学毕业资格,可以一体与考或径许升学。(三)欲得学士学位,或更高之硕士学位。彼辈询宓意见,宓当直举所见以告。以为但叙事实,且日后操纵之权,原不在我。我从局外立言,自抒所见,初亦何足重轻,乃不意宓竟以此而触怒于若辈。若辈不察事实之难行、理论之不可,而一若我之意见主张,即足制定未来一切者,遂欲起而攻宓,实为宓之所不及料也。12时半,方用午餐,学生吴其昌来见,宓不及接待(几于无退食之暇)。下午2—3吴其昌复来公事房密谈,始知学生等将有大不利于宓之举。始学生对宓无恶感,及宓前者为赵元任教授年终考试事,宓在茶话会中与学生辩论甚久,晓以应考之理由,而学生遂不满于宓。及日前宓以去就争研究院事,学生对宓感情略好。乃前日与今日两次会谈,学生以诸事询宓意见,宓直举所知以告。而学生遂大愤怒,以宓为固执己见,凡若辈所要求者皆不许,而有反对宓之举动。于今日午饭后集议,议决向宓提出严重之警告书,并要求数事。倘再不允,即明发宣言,攻击宓立即去职云云。吴君之意,劝宓甘言敷衍,一切姑皆允从,以缓和若辈之空气。吴君去后,3—4王庸来,所谈亦同。且以避嫌故,不敢独来见(P134)宓。呜呼,学生之骄横倨傲,于斯已极。为之上者,悉心奉承,已触其怒;若宓直言招怨,复何所怪?宓本不乐以研究院事自累,今因此风潮而得卸仔肩,亦无所吝。惟事之最不幸者,宓方与张仲述等抵敌,业已以力争研究院发展计划之故,践吾《意见书》之所言,上书校长辞职,此故十分光明磊落。今于此时,学生风潮忽起,迫宓去职,不特授张仲述等以隙,证明宓之无能且溺职惹祸,而尤足使众人咸知宓固被学生攻击而去。至宓辞职之真因,磊落光明者,乃全为此所掩,而众皆忘却,或不及见矣。夫研究院创始之日,弊端已见,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然去后犹遗污痕,其事纵小,无殊身败名裂,不能自白,此则宓所最痛心者也。5—6与孟宪承、朱君毅谈。孟君劝宓乘学生风潮未起之时,速向校长辞职,以本学期之终,为一结束。如得请,则学生有所举动,在宓卸任之后,与宓无干矣。宓并可建议于校长,就研究院教授中,公推一人,或委派一人,如赵元任,为研究院名誉主任。宓既已将下年招考之事,均已计划通妥,其他皆零星照例之事务,自无不可脱身而去者矣。朱君则以趋避非当,不如以学生情形,直陈于校长,请示应付机宜。如校中不准宓辞,则当始终如一,协同负责云。宓以朱君之说较善,拟即从之。晚谒校长,未值。10—11学生何士骥来,密报学生今日下午开会情形。及对于宓之恶感。惟据何君所言,若辈似不如吴、王二生所述之激烈。苟以甘言虚词,答复而安慰之,当即可消弭而归无事云。无论如何办法,宓对于清华之办研究院,实不能不谓失望。而今之所谓专治国学、修行立名之士,其行事之不可问,盖有过于新文化之党徒也。(P135)1月23日晨,与卫士生谈,卫君劝应用朱君毅之言,且并可以学生要求情形,直往与张仲述商谈。10时,见庄泽宣。庄君力劝勿辞职,又勿以学生举动陈报校长,而当使校长知宓之辞,全由于意见不合,而非应付困难,被迫而退也。且以庄与张歆海、王祖廉、虞振镛等,将于今日正午宴校长,告讦张仲述。故宓决暂勿以宓之事参入,遂未往见校长。校长来招,亦托故未往见云。(P136)1月24日,下午饭后,庄泽宣来,告宓以昨午宴校长密谈结果。知校长已于前日径直告张仲述,劝其辞职,拟派往欧美游学,藉此下台。校中则逐渐改组,以庄继张云云。夫以张君在校内声势之煊赫,及校长倚畀之隆重,而忽至失和去宠,至于强迫其辞职离校,而此事乃发于俄顷。甚矣,人事之多变,而局势之不可长久也。意者,校长初已决然赴英,乃荐张自代,张无感激之热忱。及校长决留校,张若甚觖望者,此其见弃于校长之真因也。而且反对张氏之人甚众。校长欲去之日,图以全局委张,己则立可脱身;则既不能,今决留,亦遂不得不去张以悦众。斟酌于二者之间,实逼处此。庄君言之如是,实情当亦不甚相远。今当张氏之败退,如庄君等,固甚欣喜,而宓则窃为惊叹而忧戚。宓夙与张氏争持,然感于人事之无常,世情之可畏,故为此耳。(P137)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