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16)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16)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16)

  张彭春谨上。

  1926年2月4日,张彭春离开了清华。张在学生中也有一定威望,学生们听说此事,连开大会要校方挽留。学生以为是吴宓暗中作祟排挤张彭春,纷纷前来质问吴宓。吴宓对张彭春既打又捧,说:“张教务长刚愎自用,又精明强干,虽不是让人仰慕的道德君子,却也不是令人不齿的庸俗书生。”又说:“张教务长的离职是大部分教职员工的要求,是校长最后拍的板。”学生们听此话后把矛头指向校长和其他“倒张”分子。他们召开大会,将“倒张”分子按其情节轻重、品节高下分成三等:一是元凶三人,机要部主任王祖廉、大学专门部主任庄泽宣、学监部主任徐志诚;二是次凶五人,课外作业部主任全绍文等;三是陪凶三人,张歆海、钱端升和吴宓。将吴宓排在最末一位,说明学生不会加害于他。随后,学生包围校长官邸,要求校长:(一)迎回张仲述;(二)开除王、庄、徐三个主任;(三)裁员减政。校长一一答应后,他们才离去。不久,又包围王、庄、徐等人的住宅,肆意辱骂,逼他们辞职。吴宓那天晚上幸好在城里姑母家中,没受到冲击。学生们以为校长怕他们了,所以决定于2月21日晚用暴力驱逐校长。贺麟、陈铨和张荫麟向吴宓告密,吴宓马上去报告曹云祥。曹云祥叫人以最快的速度写出布告:(一)让王祖廉、徐志诚辞职;(二)让庄泽宣度假半年,撤消机要部和课外作业部。这样风暴才没有暴发。 事后,清华学生李忍涛批评说,风潮的决定者不是校长,不是教务长,而在董事会。教务长和徐志诚、庄泽宣、王祖廉三位的去留都要董事会决定的。

  随后,曹云祥召开全体教职员工大会,报告张彭春去职原因、经过及善后办法。决定执行“教授治校制度”,由他和梅贻琦、钱端升、孟宪承、戴超、陈达及吴宓组成“宪法”起草委员会,制定各类校规。

  令吴宓感到难堪的是,1926年3月6日,“宪法”委员会通过了《清华学校组织大纲》,大纲决定研究院满一年后,不再续办,研究生和导师分散到各系。研究院学生闻讯哗然,并将矛头指向了吴宓,研究院学生会干事杜纲百、吴其昌年轻气盛,又因事关切身利益,撰公文、发宣言,语多不逊。吴宓不得不辞去研究院主任一职。其实,在校务会议上,取消研究院,在各系设研究教授及研究生,虽是钱端升之意,吴宓也是“甚赞成”的。他的解释是“力顾大局”,“以身作则(裁并机关)”,“将研究院主任之职位取消”(1926年3月6日日记)。吴宓去职后,曹云祥亲主研究院工作,后由新任教务长梅贻琦接管。研究院共招学生四期,于1929年结束。吴宓先调任西洋文学系教授并代系主任,不久也因人事问题,辞去主任,专任教授。吴令华评价吴宓:学贯中西,勇于任事,为人仗义,执著坦率,又多情善感,性情中人也。一个大学者,好教授,杰出的诗人。他对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亦不乏可取之卓见。可惜意气太盛,襟袍难开,时也,命也?其晚年的凄惨境遇尤令人酸鼻,不忍复述。

  《组织大纲》从理论上给研究院划上了句号。但研究院学生批评吴宓作为主任,没有尽到保全研究院的责任,吴宓自毁研究院,而他们则成了牺牲品。曹云祥看到吴宓的辞职信,安慰并挽留他。吴宓又写信,说:“务恳即日命令布告,准宓辞职。”又说:“此后宓若专任教授,而仍兼支为主任时之薪金,于心有愧。故并恳钧座将宓薪金酌量减少。”校长批准通告如下:研究院主任吴宓,函请辞职,立意坚决,应即照准。所有研究院主任职务,暂由本校长兼理。派侯培厚先生帮同接洽事务。吴宓先生专任教授。吴宓于几天之内迅速将研究院的各种文件、各类事务移交给侯。一年的研究院大业以轰轰烈烈开始,而以非正常的方式扯上了帐幕。吴宓自己用两句诗来概括道:“一载苦周旋,世情相排抵。”(《荷花池畔行吟》)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