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8)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8)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8)

  “教务长出走”

  1925年至1926年,《清华年报》刊载《清华历史》一文,称曹云祥时期的清华学校为“改革时期”,谓“自曹云祥任校长,张彭春主教务以来,清华教育宗旨一时刷新。提倡中西学并重,改良课程及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创办大学及研究院,校貌与校风为之一变”。 文中提到张彭春,可谓是清华时期的曹云祥命运转折点上一个重要人物。

  经张伯苓举荐,张彭春于1923年秋来校任教务长,协助筹备清华大学部,很快便成为课程改革委员会的主力。1924年10月,受曹云祥委托,张彭春主持形成了《清华大学之工作及组织纲要》。这些工作受到时评的肯定:“这两三年来因有曹校长、张教务长与教职员之锐意改革,大体上清华学校确已向正当方向进行。其中最可注意的有张氏建议之三个重要政策:一是学校与游学蚀完全划分,停招旧制之留美预备班。二是建立新校,完全以在本国造就本国领袖人才为目的。三是游美学额之给予,完全公之全国各大学之毕业生,以公开考试定之。这三条政策,我们认为是清华学校最切中时代需要之改革。”

  对于张彭春这个人,曹云祥原是十分信任的。在张彭春眼中,曹云祥也是个干事的校长。根据他平日的观察,曹云祥有理想,有能力,肯不断学习,增长学识与思想;能重用行政人才,是一位敢于尝试各种新实验的领导者。曹云祥赞美美国社会,但亦不是全盘西化论者,表示中国应创造自己的制度,不能跟着美国走。当清华遭到外界破坏性的攻击,特别是当上海美国大学俱乐部对清华提出严厉批评之时,曹云祥亲自写了答辩书,声称对方所指并未触及清华的根本问题,同时提出了清华改革的四个要点:一要改组董事会,二要改办大学,三要审定教育方针及长期预算,四要提高学生程度及选派优秀人才出洋选修。

  曹云祥原本以为,张彭春初来乍到,对清华的了解还需要一些时日。但从史料上来看,张彭春1923年7月初到职,仅仅9个月的工夫,便草拟出课程改革的若干意见,并在1923年11月1日曹云祥主持的教职员会议上获得通过。张彭春的能干,曹云祥没理由不高兴,但张彭春对清华几有全盘否定的看法,有一次竟在会上当着曹云祥本人的面批评他。张的态度变化,以及他身上陡增的骄横之气,让曹云祥有几分吃惊。不久,曹云祥从他与梅贻琦的接触上找出了关联性。对清华校史相当熟悉的邢军纪说:

  ……张彭春来清华,两手空空,形单影只,就像是曹云祥聘来的管家或账房先生,曹云祥看中的就是他这身世清白的背景,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没有人际纠葛,这样他好掌控,就像一个提线木偶,除了他手中的线绳外,倘若其身再有许多丝丝缕缕,那还怎么能指挥得动?张彭春刚来学校的日子里,他确实是孤独的,这让曹云祥好高兴。但过了一些日子,他发现了一个人总往张彭春那里跑,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个他认为是木头人的梅贻琦。

  曹云祥和梅贻琦的关系在开始时候,也还算不错。1924年5月,曹与梅等人还一起组建了“中国科学教员促进研究会”,梅贻琦任管理部书记。 邢军纪分析说:

  ……曹云祥一到清华园,在自己事先设计的人际关系图纸上,是应该有梅贻琦的位置的。他早知梅的慧名,而且依照他的习惯,他也想在教员队伍中寻找一个德高望重而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在他的权力坐标上成为一个可资掌控又可相援的支点。曹云祥是一个新学旧学西学国学混在一起使用的人,他在美国熟知自由和民主为何物,但在国内,他又熟知中国国情,即使是一个教学单位,他也使用权力场上的古老套路。而那个民主和自由,却在他的权力推进的过程中,又往往忘得一干二净。但是,与梅贻琦的几番接触,曹却发现盛名之下的梅贻琦,实在是一个点拨不透的人。曹云祥深知礼贤下士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曹云祥在清华园里既是成功的管理者,同时也颇受一些师生的拥戴。这其中原委,除了他确实有值得称颂的美德之外,也含有以上为官智慧的元素。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