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五章 用世界眼光办教育(8)

第五章 用世界眼光办教育(8)

  第五章 用世界眼光办教育(8)

  组织大纲的制定及尔后清华长期的治校体制,无不体现着曹云祥“教授治校”的理念。说他是清华教授治校制度的奠基者,毫不为过。

  造就中国领袖人才

  据说,曹云祥有句名言:“有德无才称为愚鲁,有才无德称为邪慝”, 主张培养学生要注意德才兼备。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领袖人才。因而曹云祥确定了清华大学成就领袖人才的培养目标,希望将来的清华“成为万国留学生的关键,派送学生留学各国,游美者可至欧洲,游欧者再登新大陆,然后清华可以供给学生最高深最完美的留学机会,而二三十年之周年纪念日,我们就许可以听见各国留学生的各国语言!有德文,有法文,有英文……而清华的精神成为万国留学生精神的总汇,也就是中国的领导”。

  1923年4月13日,张彭春提出清华的目标是培养领袖人才,此意见和曹云祥在耶鲁大学所经验的一致,得到了他的肯定和认同。这年9月,在教职员会议第三次常会上,明确了“清华希望成一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学校”的目标。曹云祥还在1925年4月17日发表《领袖人才之养成》,从态度、言语、礼仪、机变、乐观、公正、纲纪、义务、团体、爱国、知人等方面,详细分析真领袖人才必须具备的资格。

  文章指出,清华学校之所以“岌岌变更学制,提高程度,添设大学部,研究院”,其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青年学子,成就领袖人才,以供我国之需求”。对于领袖人才的养成,曹云祥提出要具备这样的资格:态度、言语、礼仪、机变、乐观、公正、纲纪、义务、团体、爱国、知人。

  曹云祥又把人才分为四类:“第一类,天赋之才,精明强干,随机应变,善于治人。是天然之领袖人才,不可多得者也。第二类,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者。此类之人,全凭研究阅历造成。苟学所得,必举一反三,触类而旁通。有知过必改之能,而无再蹈覆辙之弊。乐人之有建议,取彼所长,补我所短,使一己之才具益臻完善。此类领袖人才最占多数。第三类,无决断之力,先见之明,机变之才。少常识而不能体贴人心。此类人才,有在上者督率指导之,使逐渐改良,尚可成为领袖人才。第四类,才有所长,而无充分之智慧,往往性情常变,态度傲慢,手段强霸,或猜忌阴险。此类人才最易败事。”其中,“第四类无领袖资格,第二三类俱可养成领袖人才。第一类虽天赋聪明,然一人之知识有限,断不敌多数领袖之智识,故亦不宜自满而须琢磨精进也”。所以,领袖人才的养成,重在“多学”。而学不止读书一端,除读书而外,还要多课外作业,多与人交,多运动。靠课外作业,“逐渐养成乐观、公正、纲纪、义务、团体、爱国之心”。多与人交,“逐渐养成态度、言语、礼仪、机变,与知人知己之智慧”。“多运动可以强健身体,活泼精神,以备他日之为社会服务”。

  在曹云祥的这种思想指导之下,清华学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提倡和鼓励学生组织各种社团,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包括对外交涉、召开各种中英文的演说辩论会、开运动会和娱乐活动、请名人演讲(如梁启超、李大钊、陈毅、蔡元培、胡适等)、编杂志、出级刊等。学校的目的是以学生团体活动为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组织、办事能力,以便适应将来可能担任的领袖的重任。几十年之后,曹云祥设想造就领袖人才的目标已经实现,清华的毕业生已经在国家领导岗位上承担重要的领导责任。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