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五章 用世界眼光办教育(2)

第五章 用世界眼光办教育(2)

  第五章 用世界眼光办教育(2)

  参加留国的学生程瀛元说:“以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所及,敢说是件极有利的事情。得些办事经验,受些社会训练,学习中国学问。”

  1925年,徐永煐发表《留国论》,归纳出洋前留国一年五个好处:其一,留国可以研究学问,包括国学、国文、国情等;其二,“可以为人格上动的修养,学生环境,养成吾人之人格者也。社会环境,消磨吾人之人格者也”。“清华卒业,不遽赴美继续其学生生活,而留国一年以动其心,忍其性焉,其犹黑铁之出清水,而再锻炼于烈火乎”?其三,可以练习办事;其四,“联络社会以资服务之臂助与参考”,因为“留国期内,吾人之地位,与学成归国者异,不不求,社会领袖,乐于周旋”;其五,可以结交校外朋友打破“大清华主义”。文中强调:

  留国可以结交校外朋友打破大清华主义。中国之乱,乱于无主义之部落的党派过多。以至消极方面,不能合作;积极方面,互相排夺。清华学生,在国内处孤独之环境,在国外占优胜之势力。如是者十余年之久,遂养成夜郎自大,舍清华以外更无人之观念。将来入社会中,清华之势力而大乎,则互相援引,排斥异己,以事垄断;非国家之福也。清华之势力而微乎,则外人气味既不能投,遂以为受外人之排挤,强者为无谓之忿抗,弱者徒局促以待毙,可笑可怜:非一己之利也。使于出校赴美之间,留国一年,斯时无求用之亟,无饭碗之累,平心静气,一察国中人士,他学校学生,是否皆出清华之下?择其善者而试近之,视其有无一交之价值,有无合作之可能。更一察彼我之间,气味不相投之处,果我是而彼非乎?抑彼是而我非乎?抑两者皆是或两者皆非而无计较之必要乎?如是而后,大清华主义而以自私自利垄断霸占为目的者,未有不打破者也。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一要保持其人格,二要排去其骄气。

  梅贻宝、潘大逵、程瀛元、徐永煐都是留国者,而得失徐永煐各半。

  重视职业教育

  20世纪初,中国就开始对职业教育有所关注。1917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简称职教社),蔡元培、穆藕初等担任议事部(权力机关)议事员,黄炎培任办理部(行使权力机关)主任。为了传播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法,需要有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职教会于1918年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穆藕初任校董会主席。中华职业学校随即成为我国近代创办职校之先河,此后全国各类职业学校相继应运而生。1921年,职教社发起成立了全国职业学校联合会。职教会分别在上海、江苏等地设立职业指导所,从事职业教育培训、职业咨询、职业介绍、法律咨询等业务,还开办了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中华职业补习学校等。

  据刘湛恩、潘文安《十年来之中国职业指导》说:

  职业指导一名词,流行于中国,不过十年,倡导最先最力者,在学校,为北京清华学校;在研究机关,为本社。继起响应者,则上海青年会,与沪宁及各地之学校。兹摄要述之:民国五年,清华学校校长周寄梅先生,为指导学生择业起见,遂有职业演讲的举动。延聘名人及专家,到校讲演者甚多,如王正廷之“职业教育”,伍朝枢之“法政”,董显光之“新闻学”,梁启超之文学,王健之“制革”等等。周君并令学生各写个人志愿,以觇趋向,为确定学科之标准。嗣后周君去职,职业指导,虽未积极进行,但清华同学之在美者,俱惑择学择业之重要。历次同学会年报,无期不有关于择业之文字。民国九年年报,有美国高等教育之调查;十年年报,有择业意见汇刊。民国九年,清华教务长王文显先生,率领学生赴美。并考察美国职业指导情形,除搜集各种关于学校的统计,测验的资料,及其他参考材料外,有征求留美清华学生关于择业意见答案的汇刊。此书刊行以后,不但清华学生,于择业上得到良好的帮助,即全国各地青年之择业无定者,有此亦得一条光明之路。研究职业指导者,用为参考资料者甚多。民国十一年,现任广东中山大学教育院长庄泽宣博士,就清华教授,对于职业指导有极详细之计划,主张学生于赴美一二年前,对于择业,当作有系统之研究,应定职业指导为必修科,希望各种专门学校,得有大概的观念,以便确定个人职业之准备。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