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四章 高标准创建国学研究院(13)

第四章 高标准创建国学研究院(13)

  第四章 高标准创建国学研究院(13)

  据《张彭春论教育与戏剧艺术》 所载附录:

  1925年2月8日,曹云祥与吴宓谈国学研究院事宜,2月13日,张彭春与曹云祥、吴宓商谈聘陈寅恪一事,取得共识,只是薪酬未定。3月20日,按照大学章程,选出大学校务会:曹云祥、张彭春、庄泽宣、吴宓、王祖廉、全绍文、梅贻琦、余日宣、郑兰藩、王文显,组成临时校务会,直至9月正式产生。4月中旬,校务会选举职员,曹云祥任主席,张彭春副主席,王酌清任书记。4月29日,曹云祥批复聘请陈寅恪事。4月,蔡元培、颜惠庆、胡适、范源濂、曹云祥、张彭春等等,发起成立图书馆协会,希望通过充分利用图书馆,开发民智。5月正式成立大学部,决定7月开始从上海、广州、武昌、北京招生,第一批总共招收193名学生,从此取消了把全部学生送到美国留学的制度,8月29日,吴宓在工字厅宴请曹云祥夫妇、曹霖生夫妇、王祖廉夫妇,还有李冈及赵学海。

  孙敦恒《清华国学院的师生情谊》 把“梁曹对”的时间锁定在1925年4月,这也恰巧暴露出“梁曹对”之说,并不符合当时已经聘定陈寅恪的事实。因为曹云祥于2月就决定聘陈寅恪,并且发出聘请的电报了,只是还未收到陈寅恪的应聘函。而梁启超也可以从各种渠道包括吴宓那里,知道学校已经聘陈寅恪。退一步说,梁启超即使不知道学校已决定聘陈寅恪,梁启超再向曹云祥推荐的时候,曹云祥也会告知他学校已发电聘任。再者,在吴宓推荐陈寅恪之前,如果梁启超就与曹云祥谈过聘任陈寅恪的事,并得首肯,当吴宓推荐陈时,吴也就不会说“费尽气力”了。据此甚至可以推断,所谓的“梁曹对”根本就是杜撰出来的莫须有之说。

  综观清华国学研究院创立之初延聘导师的情况,河北大学教授吴洪成如此评价:20世纪20年代学术活动范围较窄,学者数量有限,学术制度刚创立,掌握一定学术权力的人在选聘过程中就有相当机动余地,其品格、眼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员的质量。而透过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员聘任运作,可以看到,当年的学者们的确不辱其学术使命。清华国学研究院,在20世纪推动以西方现代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学术(国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创建范式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与它所订立的研究宗旨和用人标准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当时,近代意义的中国学术社会刚刚产生,与蔡元培改造北大一样,建制选人不可避免须循“伯乐相马”相召。从聘任过程中可以看到,由于学术界人数有限,学者间的推荐和学者出身的掌校负责人的认同,在这里所发挥的协同作用。

  寻出国学之魂

  在积极聘任优秀导师的同时,国学研究院的各项工作也于同期展开。1925年4月23日,吴宓同王国维、梁启超一起商定了研究院的招生考题,从5月初开始审查报名考生资格。6月15日,曹云祥正式批准研究院教职员名单。

  教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

  讲师:李济。

  助教:陆维钊、梁廷灿、章明煌。

  主任:吴宓。

  事务员:卫士生。

  助理员:周光午。

  当时,王国维和梁启超于1925年5月到校,赵元任、李济1925年秋季开学时到校。“陈(寅恪)先生以游欧兴浓,至十五年三月始来校授课” 。

  除了“四大导师”外,研究院还聘了一名讲师李济;两名助教,即赵万里和浦江清。赵万里是浙江海宁人,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算是吴宓的学生,任赵元任的助教;浦江清毕业于东南大学西文系,正宗是吴宓的弟子,任陈寅恪的助教。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