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四章 高标准创建国学研究院(11)

第四章 高标准创建国学研究院(11)

  第四章 高标准创建国学研究院(11)

  赵元任是陈寅恪的哈佛老友,钦佩他的学问,他们常一道讨论音韵训诂等语言方面的学术问题,关系亲密无间。当时,赵元任夫妇的同事、熟人郝更生、高梓夫妇认识一位出身名门的唐筼女士。唐筼生于1898年,字晓莹,广西灌阳籍的客家人,清朝署理台湾巡抚唐景忠的孙女。早年父亲去世,和母亲居住于天津,幼读书于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在金陵女子学校、上海体育专科学校毕业,曾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体育教师。移居上海,与母亲同住,在一家学校教书。

  唐筼是高梓的干姐,赵元任夫妇见唐筼性情和顺,是贤妻良母型女子,与陈寅恪的年岁相当,能诗善文,国学基础扎实,两人很相配,就商量着做媒。于是,郝更生夫人便把自己的干姐姐介绍给陈寅恪,成就了一段美姻缘。

  郝更生,江苏淮安人,原名郝延浚,幼时顽皮溺水,死而复生,故改名更生。早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后感于中国人体格易弱,遭外人讥笑,转而就读于美国春田大学专攻体育。学成回国后,在清华学校担任体育副教授。郝更生的夫人高梓,出身名门。原籍安徽,寄籍江苏南通,肄业于上海女青年会体育部。1926年两人正式订婚。1929年2月6日在北京举行婚礼。婚礼之日,众多友人前来祝贺。他们的好友徐志摩特地用三张宣纸,写了一幅长篇累牍的结婚贺词。徐志摩与新婚夫妇彼此十分熟悉,开惯了玩笑,因此贺词写得诙谐幽默,令人捧腹。还有一位天津的音乐家朋友叫杜庭修,专程从天津赶到北京参加婚礼,他送了一幅自撰自写的贺联。上联为:两位体育名家,两体合为一体;下联为:一件结婚大事,结婚不许离婚。上下联对仗工整,全是实话,可实在不雅,似有恶作剧的味道。贺联高高挂起,众人读了哈哈大笑。郝更生非常难堪,急忙叫人把贺联撤下。

  关于陈寅恪被推荐到清华任教的经过,流传最广的就是“梁曹对”的故事。陈寅恪的弟子陈哲三转引兰孟博的回忆说:“粱先生推荐陈寅恪先生,曹说:‘他是那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 ,也不是博士。’又问:‘他有没有著作?’粱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先生生气了,说:‘我粱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好吧,你不请,就让他在国外吧!”接着粱先生提出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几位名教授对陈先生的推举。曹一听,既然外国人都推崇,就请。’”

  1970年4月,蓝文征发表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始末》 ,文中言及:“梁先生以陈寅恪先生于欧洲诸国语文及梵文、巴利文、蒙、藏、满文等修养极深,提请校方聘为导师,时陈先生正在欧洲,明年五月始到校。”至此,有关梁启超推荐陈寅恪一说的来源应归于一处了,都是出自蓝文征。但是蓝文征1927年入学时,国学院已经开办两年了。他对国学院开办之初的情况,并不了解,应是从教授和同学们的传说中了解到的。而40多年后的1970年,蓝文征教授已经年逾花甲,再把当年的所闻讲给学生,陈哲三用文学色彩记述的其师所讲清华国学院遗闻,史实的可靠性不能不引起怀疑。

  现在据《吴宓日记》及《清华周刊》等资料考察清华学校聘任陈寅恪的过程。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