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三章 从清华学校到清华大学(35)
第三章 从清华学校到清华大学(35)
a.政客色彩。中国的教育界已被一般滥政客玷污得不成样子了。清华的校长一职,实万万不可落在政客手里。有人常说“现在非有大商贾大政客的本领不敢当校长”。我们清华要一雪此言,要使一个有学问有道德又无政客色彩的人来当校长,庶可免“教阀”“学阀”的讥评,不致使清华卷入政治的漩涡。
b.宗教色彩。我们并不是绝对不要信教的人当新校长,不过宗教色彩太浓,或者他过去的生涯是在服务教会,办教会教育的人,我们不愿意他来清华查经布道。因为清华素被外间误认为教会学校,正宜逐渐洗刷,不可来一色彩浓厚的教徒校长,以增外间的误会。还有,清华过去十余年,所造成的教徒已不少了,我们实不欲一误再误。当此全国一致反对教会教育,运动收回教权的时候,当此全校一致反对教会化的校风的时候,我们提出此点,自信是出诸本心,毫无偏见。
c买办色彩。我们认定清华是一学术机关,不是吃饭机关,清华的目的是荟萃东西文化,不是做买卖。清华美国化太利害,清华买办化太利害,清华所造出的买办太多,所以清华不需要买办色彩浓厚的新校长。简言之,记者希望清华的新校长是个学者,不是个洋买办。
以上四端谓为新校长人选之先决问题可,谓为根本问题可,谓为最低限度之要求亦可。此外如新校长是否名人,与清华或外交部有无密切关系等都是无关大体的小问题。只要能够合于记者所提出的四个标准,是名人我们当然欢迎,不是名人,我们也一样地欢迎;与清华与外交部无关的人固好,与清华与外交部有关的人也未尝不好。总之,我们解决新校长人选问题,应该时时把下列三原则放在心上:
一、我们要使清华发展,不是使清华退步。
二、我们要提高清华的地位,不是要降低清华的地位。
三、我们必须认定清华是学术机关,不是吃饭机关,宗教机关,政治机关,或位置外交部闲散部员的机关。
清华之能否发展,清华地位之能否提高,清华是否能成立一独立的学术机关,都以新校长是否得人为关键。所以记者不得不以最诚恳的态度向下列各方面提出种种之希望:
一、希望外交部当局对于清华的新校长,第一须为事择人,不可为人择事。第二须尊重教职员学生之意见,免惹起不相干的纠葛。第三须从速改组董事会。二、希望曹校长在未离开清华以前,勿忘“萧何举曹参以自代”的故事,“元直走马荐诸葛”的美谈。记者认为曹先生对于清华之功绩,一半在过去三四年之工作,一半在帮助清华得一好的新校长和改组与解决新校长问题有连带关系的董事会。不然,则曹先生对于清华的责任和义务,算不得完成。
记者的这篇《我们所需要的新校长》,实际上就是以曹云祥在清华的业绩为基调而写出的,文中所反对者,亦是曹云祥在任职时努力克服的。在曹云祥看来,办教育就要有世界眼光。学生教育的目标在于三方面,其一是本人责任,其二为对国家的责任,其三是对于全人类的责任。对于本人的责任,当然要考虑,但是不能自私自利。曹云祥引出一个传说:从前金山有个和尚,对南下的乾隆说:“长江中来来往往的船,只有两只,一只为名,一只为利。”只重视名利是不行的。所以他主张学生要解决好名利观。人的工作不应以名利为目标。对国家的责任,当然要记住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认为,对于全人类的责任更加深远。“若无相当之训练,往往不愿负此重任。而惟利是图之人,且以负此责任为上当之事。我中国家庭制度极好,且习惯甚深,兄弟姐妹务须互相帮助,互相合作。若照此制度习惯,对待人类,则世界大同,似非甚难之事。” 世界大同的思想是巴哈伊教的主要思想之一,用世界眼光办教育,是曹云祥借鉴巴哈伊教思想的结果。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