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二章 曹云祥的早期经历(1)
第二章 曹云祥的早期经历(1)
圣约翰的高材生
曹云祥的少年时代,是这样度过的:“幼随父子实先生居于苏州,少颖慧异常儿,与诸兄负笈梵王渡圣约翰学堂(即圣约翰大学)时,即深为师长所器重” 。曹云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以前的经历,我们很难查到。我们知道他1892年入学,1900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那时候他的表兄颜惠庆正好从美国回来,已经在该校担任教职。
圣约翰大学是美国圣公会在中国设立的教会学校之一,创建于1879年,原名圣约翰书院,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创办,1877年4月14日破土动工,9月1日开学招入第一期学生。办学初期设西学、国学和神学三门,用当时提倡的国语(就是现在的普通话)和上海方言授课,1879年,施约瑟主教将1865年设立的培雅书院、1866年设立的度恩书院合并进圣约翰书院,设在上海梵王渡。圣公会会长颜永京(颜惠庆的父亲,曹云祥的舅舅)主持校务,教师多是美英传教士。
1881年,英语老师卜舫济牧师(F. L. Hawks Pott),开始全部用英语授课,据说这是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学校。1888年颜永京辞去校长职务,只担任教学任务,由汤森代理校务。继由卜舫济任校长,时间长达52年,对圣约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从曹云祥入学的1892年起,学校正式开设大学课程,并且将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学科教授。1896年,卜舫济写信给圣公会差会部,建议在圣约翰书院增设大学部,学校形成文理科、医科、神学科及预科的教学格局,文理科学制3年,医科收医预科毕业生,学制4年,神学科收文理科毕业生,学制3年。圣公会差会部批准了卜舫济的建议。办成大学的圣约翰是当时上海惟一的高等学府,对东南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1905年,学校成为正式的大学,并在美国华盛顿州注册,大学设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神学院四所大学学院及一所附属预科学校,成为获得美国政府认可的在华教会学校。此时的圣约翰已经初具规模,拥有一座1884年由美国纽约的克拉克逊女士巨额资助兴建的教堂,后经重建成为该校礼堂兼圣公会教堂,1894年还建了一座以创办人名字命名的中国式教学楼“怀施堂”,1903年用庚子赔款建起了“思颜堂”(以纪念第二任校长颜永京)。
1881年圣约翰书院正式设置英文部以后,学生入学要收费,每月付墨银(墨西哥银洋)8圆。许多富家子弟纷纷前来求学。然而由于各方面的急需,单靠英文部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从1884年起圣约翰书院把预科改为半天学英文、半天学中文,并扩大了招生名额。
1899年,圣约翰书院共有大学生27名,全部为男生。其中教徒学生和非教徒学生的比例为1比3,非教徒学生多为富家子弟,要缴学费120圆墨银,教徒学生可享受减免费待遇。曹云祥因为父亲曹子实是基督徒,而且舅舅颜永京又担任过该校校长,所以很可能是减免学费的。
卜舫济作为圣约翰书院的设计师和经营者,曾访问乡村私塾,到葡萄牙都城浏览举行乡试的贡院。中西教育的差异,使他深受刺激。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主要是训练记忆力,使学生耗费巨大的精力专注本国古代经书,对外部世界和自然科学却一无所知。由于科举涉及的知识过于狭窄和专门,完全忽视了数学和科学的研究。考生的聪明才智未能被引入对本人和国家最有价值的渠道。中国在许多世纪中的发明能力处于休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与延续近千年的科举教育的片面性有关。由于了解中国科举教育的弊端,卜舫济的圣约翰书院就大反其道,不是培养“考生”,而是汇集中外人才,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学旨专长的人才。在卜舫济主持校政期间,圣约翰书院将英语列为教学的首位,将体育运动引入校园生活,使学生有融合中西的知识素养,以体魄强健为荣的新观念,彻底抛弃旧式文人的隐士形象。在教学中,圣约翰书院注重教导学生观察、实验和独立思考,使学生接受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尽管卜舫济本人不是学理科的,但他在初期花费许多时间亲自讲授化学、物理、天文学、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带领学生进入屡屡发生爆炸的实验室。 曹云祥和同学们在这样的学校里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