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绪论(10)

绪论(10)

  绪论(10)

  1925年5月,大学部正式成立,并开始招生。这年共招收大学普通科一年级学生(称新制生)132人,报到者有93人,这便是清华大学历史上的第一级学生。清华学校大学部“以在国内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才为目的,不为出洋游学之预备”为办学方针。1926年起规定学制4年,大学部改成四年一贯制正规大学。1926年大学部共设17个系,其中已开出课程的有11个系:国文学系、西洋文学系、历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教育心理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农业学系和工程学系。暂未开出课程的有6个系:哲学系、社会学系、东方语言学系、数学系、体育学系和音乐系。至此,清华改办大学的初步框架形成。

  清华大学名称第一次出现的时间,不知道在什么文件里会发现。颜惠庆提到1915年3月9日,华盛顿寄来成立清华大学的方案。 当然,那时候根本没有实施清华大学的建校具体方案。我发现的材料,是清华大学自己的文件,包括杂志上公开发表的。1923年1月29日,《清华周刊》记者采访胡适先生,胡适提出清华学校改办大学的思路是对的。因为留学制度是不经济的。曹云祥的“十八年计划”也于1923年2月以前提交外交部请求批准。

  清华大学名称的出现,据笔者所见是1923年形成的《清华大学总纲》,里面提到:“清华大学教育应特别奖励创造学力、个人研究、及应付中国实际状况及需要之能力。”而后1924年10月21日至22日,经过筹备大学委员会通过的《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报告草案:清华大学之工作及组织纲要》,正式提出清华大学之工作及组织纲要的问题,对研究院教员、职员等级及资格、招收新生等问题都涉及到了。

  1924年秋季开学之后,曹云祥就指派了两种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种曰联席会议,第二种曰分组会议。分组会议分四组:课程及计划组,教职员待遇组,招考新生组,派美游学官费组。会议平均每周一次,一次二三个小时。联席会议于1924年12月16日召开第一次正式会议,以后每逢星期二开会,到1925年2月中旬,增加到每星期两次(星期二、星期五),到3月6日结束,总共开会12次。讨论内容为课程与计划、招考新生、教职员待遇、研究院和大学课程,派美游学官费问题未及讨论。 稍后,清华教授陈懋德在《未来清华大学之新精神》中,提到社会渴望之清华大学究竟采用何种制度的问题。 张锐发文《清华大学与男**校》 和《现在在校学生对于清华大学应负之责任》 ,讨论招生制度与在校生责任感的问题。

  3月13日,《清华周刊》第339期集中发表多篇讨论清华学校改大学的文章,其中蔡竞平发表了《筹备大学略史》和《毕业同学应积极参与大学计划》两文,后文指出清华改办大学,已经由讨论到实行阶段了,学校对改办大学后该如何处理在校的学生问题,最后获得一致意见,教职员会议通过“两头制”办法:大学是大学,清华学校是清华学校,该留学的还留学。

  而后是陆懋德的文章《中国人对于旧有的大学的想象》,认为周代大学已经存在,在天子京师者曰辟雍,在诸侯之国者为泮宫。辟雍其形如圆璧,而以流水壅之;泮宫其形如半月,即辟雍之半。而其用圆形、用流水者,实所以像教化由中央流向四方之意也。辟雍、泮宫均无外墙,凡有讲论,公民环而观之,与希腊古代公民会议无异。其他文章有《关于清华大学的管见一束》,谈到清华大学应该采用学期制,应该以完人教育为目标,授人以广博的为人的道理,使人受本国文化的涵养,并具历史的眼光、哲学的态度、审美的能力,了解人生的价值。还有《大学问题杂谈》一文,讨论涉及清华学校与清华大学同时存在时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认为清华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学校,专以预备留学为目的;清华大学是1925年开始的一个正式的大学,以造就各种领袖人才为目的。

  稍后,庄泽宣的《筹办清华大学专门科文理类意见书》说:“清华大学,筹备经年,今普通科及研究院均已开办矣。” 陈桢《清华大学的第二种事业》 ,杜钢百《北京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发展意见书》 ,曹云祥《清华大学将来之发展》 ,发文都以“清华大学”称呼议论。其时,清华大学的学生们也是以清华大学来称谓自己的身份的,如《清华周刊》就刊登过清华大学第二级级会主席的《来函照登(一)》。第二级就是1926年入学的学生们,他们有自己的级训,后来经总务会议改为级箴。 ,吴景超《关于清华大学文科课程的商榷》,对留美同学已经正式使用“清华大学”的名称。

  当然,当时也有概念模糊的提法,在《附录一:清华大学部及研究院第一届与第二届录取新生省籍及母校之分配与比较》 中就是如此。这个清华大学部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如此说来,曹云祥掌校期间,清华学校确实已经升格为清华大学了。

  但是,到罗家伦在1928年就任清华大学校长,发表著名的演讲《学术独立与新清华》,即就职典礼时的演讲里,却没有照顾到以前清华大学已经存在的事实。他说:1928年“国民政府于收复旧京以后,首先把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 。显然,罗家伦的这种错误认识,对后来的影响很大。其实名称的不同在于:罗家伦以前的清华大学是外交部部立的大学;罗家伦掌校的清华大学,是改为教育部主管的国立大学。其本质是一样的,罗家伦的掌校基本上是延续曹云祥的思路进行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说曹云祥是清华之父。而曹云祥如何创建现代意义上的清华大学,则详见下文。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