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 十五、淤泥之底

十五、淤泥之底

  回首前半生,失败多于成功,失意甚于得意。是悲伤?还是绝望?满含报国热血的曹操,不懂得官场规则,又不肯跟当权派妥协,平添了数倍痛苦。身处乱世,想要报国无望,不如退而自修,完善自我,做一支深埋在淤泥之底的莲藕。当朝廷再希望他去黄巾军暴乱频繁的东郡任职时,他断然拒绝,决意再回谯郡。黄巾军之火呈燎原态势,谯郡随处可见难民。百姓生活困顿,现实情况又怎能令他如意?太学培养他作“帝之辅弼,国之栋梁”,但路在何方?

  无可奈何又归田

  曹嵩的信件送到谯郡:原本准备取代他的位置的张温,已经被逼买官太尉,他如今又能当大司农。要曹操放心,那件贪腐之事已经过去。

  诏书又送到谯郡,还盖着皇帝刘宏和尚书令的大印: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看来东郡作为大汉九州之一的首府,农民暴动闹得那么厉害,离洛阳那么近,没个合适的人去坐镇,确实不行。张让也不希望整天有来自东郡的镇压农民起义求救急件。

  为了能请曹操去东郡当太守,张让可是费了大劲,竟然将曹嵩官复原职。曹操没那心思想那些没用的,他不吃张让拐弯抹角那一套!

  曹操正忙着监督工人建造谯东宅院,比起赵忠在老家建的豪宅,简直既没技术又没品味。不过不要紧,那座从不缺少谴责的偌大庄园,早晚会是他曹操的。曹操看都不看前来送公文的差人。去东郡的结果又能怎么样?北部尉、顿丘令、济南相,只要张让在,不都在他们的股掌之间玩弄吗?

  曹操连公文都没看,公差僵持着,要曹操签收公文。

  曹操只好打发公差,回去就说我病得连毛笔都提不起来了。

  当差的看曹操心意已决,只得回去复命。

  曹嵩正为张温被逼掏钱买官喜不自禁。可曹操拒不上任,张让恼羞成怒。张让找曹嵩谈话,拐了七个弯,曹嵩还是不明白,张让只好直说,他要曹嵩再回大司农府,是要将那些混杂在国库中的货物供出来,挑拣好的拉回家去。

  曹嵩这回没那么傻,他将混杂在国库内的赃物,全部登记造册,并入国家财产。争取在离任前,做一本明白账。如果张让想要,那就是私拿国财了。

  曹嵩是前半辈子穷于贪赃毁誉,这几年忙着修漏补洞。连他自己都觉得很讽刺。

  曹操远在谯郡,皇甫嵩、袁绍、张邈、胡母班等好友间信件不断,朝中大事能窥见一斑。各地黄巾军势头锐减,太监、皇帝、和百官又开始倾轧,谁也不服谁。

  曹操遵照诺言,尽量多给皇甫嵩写信。皇甫嵩决不白收每一封信,用每信必回的方式驱散寂寞,鼓励曹操多给他写信。师生二人在信中说说各自的生活之外,更多则讨论军事问题。学生乐于提问,先生乐意回答。袁绍也偶尔有信来,他告诉曹操,京城买官闹得更烈,刚花了一千万钱的叔父袁隗被迫辞去司徒一职,给后面的买官者让路。大将军何进被张让、赵忠等打压得够呛,兵权被剥夺殆尽,差不多只留一名号而已。他对世事感到绝望,已经辞官在洛阳隐居。

  凡此种种,更让曹操坚定再等二十年的决心。在谯郡过“春风吹绿树,夏日开紫桐,秋来射狐兔,冬雪拥火炉”的稼蔷生活。

  谯郡地属沛国管辖,原先的沛相王吉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伤疤,已经平复。曹洪当到沛国相府管辖盐铁的位置,算是家底殷实。夏侯渊后来也带着妻子丁香和三个儿子到了荥阳尉任上。夏侯惇在更远的扬州府当差,管理农田和水利。

  谯郡地处平原,谯郡以东五十里还是平原,偶尔有高出一截的土坡,都被当作山丘称呼。

  谯东处涡河西岸,和桥玄的老家梁郡商丘只一河之隔。涡河又迎回了她的儿子,曹操单人快马过河远赴商丘,买上米酒和烧鸡,祭拜昔日知己。给桥玄的儿子桥羽家带去足够十年资用的钱财和一些礼物,算是对得起桥玄当年以妻、子相托给他的真情。

  谯东絮絮叨叨的生活,却让曹操感到如此亲切。早晨太阳升起他就起床,晚上太阳落山,他就睡觉。每天读书、注释,自得其乐。

  他在涡河边住了很久,想了很多,接下来的几年,所学、所思,奠定了他未来一生的轨迹。从涡河出发,远赴江海,为东汉统一大业历经千辛万苦,实践太学训词。

  曹操愤怒辞官,对朝廷和皇帝绝望,也有对父亲犯下贪腐重罪的追悔。曹操十分怀念有桥玄、郑玄的大学生活,蔡邕任总长的那几年快乐、充实、积极、忙碌的学习时光。

  记得临回谯郡,去太学门口转了一圈。蔡邕当年主持刻凿的石经仍在,只是前来勘误的学子和士子们不见了踪影。朝政如此,谁还有心治学?石刻上的灰尘和雨水痕迹,是否在怀念流落江海至今音讯全无的蔡邕?

  曹操又站在刻有“帝之辅弼,国之栋梁”的巨石前伫立良久。官场就像宏伟浩荡的洛阳城,住在城外的人为了能住进城内,努力学习,拉关系走后门。一旦住进城内,才能体会其间种种弊端,又不得不往城外走。

  曹操叹息:别了,我的太学。别了,京都的记忆。

  谯东涡河岸边,曹操端坐在刚修好的新屋内,轩窗投进阳光,却没能给他温暖。三十年人生如同一梦。

  身处谯东,心怀忧愤,怎能平静?

  曹操轻轻吟诵张衡的《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难道就像赋中所说的活下去?

  仗义疏财败家子

  曹操做官多次,失败多次,却“官瘾”未减,痴心未改。

  他数次前往难民聚集的谯郡城中问礼巷北端的老子祠,那里曾经是孔子数次向老子请教如何“得道”的地方。如今成为难民聚集地。曹操大概又忘了曹嵩痛心疾首的责骂,决定出手相助。这次可不是跟曹嵩借钱,而是直接将曹嵩和曹腾父子连续接力挣下的家业,拿出去白白送人。

  曹操拿出两千亩地,召集谯郡无产业、无田亩的致贫农民和县城失业者二百余户。将田地分给他们耕种,不收租税、减免利息、婚丧嫁娶发放抚恤。出资开办学校、孤残院。使得老有所养、少有所学。

  他一下子拿出两千亩地,接到曹操从谯郡寄来信件的曹嵩,恨得直在邹氏和丁蕙面前连骂:败家子!败家子!我怎么生了这么个败家子!真是老天报应!他这是白送送得上瘾!去拿绳子来,我要上吊!

  没人给他拿绳子。邹氏怎么劝慰,都难以让曹嵩掩饰伤心。虽说人的一生从来就不一帆风顺,可曹操带给他的打击是否太过多了些?曹嵩不得不无奈地坚信,曹操是他前生的债主,这世找上了门。照这么下去,等他将来归天时,恐怕连给他买棺材的钱都不会留下。他本来想给曹操写一封断绝父子关系的信,可一想到自己曾经带给曹操的打击,突然心怀愧疚,放弃打算。

  曹操如此这般,在正妻丁蕙心中形象更糟。至今为止,他不是个好儿子,更不是个好丈夫,绝对不是个好父亲。他通过所谓的爱百姓,就是想达到名声累积。他只爱他自己。

  曹操毕竟是归隐之人,原则上不跟谯郡豪强过不去。可不断有前来找他诉苦伸冤的穷苦人。曹操即使再冷漠不见,也禁不起穷苦人的哀号恳求。问明情况写竹简让他们去找谁,往往简到冤解。

  再有,谯郡长吏遇到搬不动的大户犯事,也来找曹操商量。一方父母官,很多地方给予曹操照顾和体谅。曹操再想要隐居,也得帮长官们的忙。

  一两年下来,在曹操的努力下,谯郡境内肃清,民众祥和。即使有想要作恶的豪强们,也不值得为一些蝇头小利得罪民众心目中的靠山。如此一来,曹操虽然想要像莲藕那样深埋淤泥之底,必须还要像莲藕那样长着叶子在水面撑着,忙碌着。

  每天读书时间也就是早晌饭之前,这样能帮助曹操书本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得到更多更深刻的心得体会。

  曹操这段时间的生活经历,与后来隐居在徐无山的田畴非常相似。曹操对田畴钟爱有加,数次要嘉奖他。田畴就是不领情,令曹操懊恼不已。还是夏侯惇从中斡旋,曹操才放了他回徐无山,继续做他的“蓚村令”。

  人都是有感情动物,尤其是最下层的老百姓最懂得感恩。他们的报恩点很低,有时候只是一饭之德。

  以后的若干年中,曹操还总是记起这段时间的闲居岁月:渔人送来鱼虾,农民送来上好的柴火,那些得到免费土地耕种的人们送来最好的粮食,送各种新鲜的菜蔬、瓜果……他们来了甚至不用打招呼,悄悄地把东西往曹家厨房门口一放就离开。他们对待曹操,像父母对待儿女那般无私和虔诚。

  他们对曹操的感激之情都隐含在了一瓜一豆之间。以至于后来曹操起兵,谯郡父老义无反顾地将膝下儿郎送到曹操身边,追随曹操,为大汉江山统一做出巨大牺牲。

  父亲战死,就送儿子,儿子战死,还有儿子的兄弟。

  谯郡男子们前赴后继跟随曹操上战场,导致公元202年,曹操回到谯郡,路上看不到像样的成年男子。老的不能下地干活,小的还不满十岁。谯郡遍地都是孤儿、寡妇。曹操站在地头,伤心泪落,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那一次,曹操发布生命中第一份《军谯令》,全文如下: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百姓的所要是多少?只需活下去。百姓的付出可以有多少?全部……包括他们的生命!

  当然,曹操也在日后使用他的职权,为家乡寡居妇女干出从数万开挖睢阳渠的民工中“拉郎配”的浪漫事。拉来的“郎”生的第一个男丁,一定要随战死的前夫姓氏,以继烈士香火。这是后话。

  桥玄说过“谁要对不起老百姓,谁就是天底下最不称职的官员。他们辜负了父老乡亲对他们的信任”。

  偶而也会有朋友来拜访,家人来住几天,有家仆的忠心忙碌,由渔人、樵人、农人构成的乡村画面,月夜对话、酒后高歌、三五聚会时的朗诵、在野外做自助饭食、打猎、采蘑菇、挖野菜、观看夜空中似礼花绽放的流星。第二天便聚集很多民众,诸位以为灾异会出现。幸好曹操在第一次当议郎时闲得无聊跟其他议郎们研究过《星象》,还能胡乱说几句。百姓们必须得到曹操耐心的解释,才能放心散开。

  如今的曹操并没有第一次回到谯郡那么郁闷、颓废,对社会和皇帝充满绝望。而是整天忙于家长里短,过着乱世之外的桃园生活。

  外地百姓听说谯郡出了个曹操,还有免费土地耕种,托家携口奔赴而来。谯郡周边流民增多,曹操又拿出一千亩土地安顿一百户前来投靠的百姓。

  曹嵩知道后,一连骂了好几天败家子。这次不是气得要上吊自杀,而是想要跟他断绝父子关系,剥夺他擅自做主的权利。

  曹操需要管理三百户人家的大小事务,生活变得更忙。看来自己天生就不是莲藕,没有藏在淤泥中过日子的造化。他还想拿出更多的田亩来供给流民免费耕种,曹嵩一封信写到谯郡,责问曹操凭什么拿他和祖父积攒下来的家业送人。

  他想想也是,自己没有资格处置祖父和父亲的家业,至少父亲还在世,不能太过分。于是停止放田,改用其他方法帮助百姓,比如收购农资和手工业产品等。

  他虽然赋闲在家,无名无实,却俨然成了一方长官。

  如果能有机会为百姓做事,又何必在乎虚名闲衔?

  半生如今成追忆

  再忙的人,也有孤独的时候。无论人们有多辉煌的人生旅程,生命的潜在意义只有孤独。在这样的严冬,孤独更如春花,再次开满心头。曹操看着窗口射进寒月的冷辉,火盆里跳动着噼啪作响的火苗。这样的长夜,有大量的时间,让他在记忆里搜索:

  扶祖父棺椁回乡路上的飞雪;

  开满谯郡的紫色泡桐花;

  奔跑在阳光下的洛阳大街小巷,招猫斗狗的无知岁月;

  大学入学那天的祭祀仪式;

  学习驾驶马车,连人带车全部落水;

  攀爬城墙,重重地摔下去;

  “百工”课上的种种失误;

  毕业表演时车轮突然飞去;

  洛阳北部尉三条腿椅子让他仰面摔倒;

  顿丘黄河决口,百姓对天绝望的嚎哭;

  他和数百名乡人堵在决口浪涛里;

  战场上挖坑埋藏无辜受到杀戮的百姓;

  太学独木桥边雕刻在石头上的八个大字;

  桥玄在独木桥上跟他说过的话;

  郑玄来到太学时,全体师生下跪;

  蔡邕抚琴;

  段颎站在城头指挥演习;

  许劭的月旦评;

  何颙给他的“壮游报告”写下的评语;

  济南国一座座被推倒的活人祠庙,百姓拍手称快;

  济北老百姓沿黄河南岸将他的船送出数十里;

  从冀州回军路上的大雪纷飞;

  顿丘城内和百姓一起在月光下欢乐;

  数次给皇甫嵩下跪;

  父亲讲述他贪污经历时的哭泣;

  皇帝一把握住他满是冻疮和血口的手,令他顿觉温暖;

  ……

  想了不知多久,火苗渐熄,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回首往昔好似白驹过隙,已经三十三岁,生命差不多及半。如今却只能留下没有希望的后半生,未来将往何处去?

  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是这样概括他的心境的“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再等二十年,官场是不是能发展到他想要的样子?

  不知道。

  虽说要等二十年,待江湖清净,再出来做官为民。可究竟还要等多久?也许是今生无尽的等待,就这样颓废终老。他永远无法忘记,也一直被折磨着的是荒芜的田地,废弃的村庄,灾难深重的家国,饱受苦难的百姓一双双凄苦的眼神和一张张哭泣的脸庞。

  从出生到如今,回头望望,虽然努力进取,但最终都遭到失败,是命运使然,还是命中注定?是个性决定命运,还是现实里容不下像他这样的人?

  回首篇章,追寻字里行间,将如何总结是什么样特殊的社会和家庭帮助曹操完成了自我塑造?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和能人志士练就了不一样的曹操?是儿时谯郡的生活给了他无限的想象自由,还是少年时期的放荡生活,抑或是青年时代的严格教育?壮游时体会到的民生困苦还是求职后的艰辛?要说对他性格成长的关键,还是无情的战争、艰难的军旅、加上圣人典籍的遗训,贤才大儒的点拨功不可没。还有限制他成长的曹节、张让等人的肆意打击?这其中恐怕最缺少不了的,是祖父曹腾用自己的经历对他的启蒙,和曹嵩一直以来对他不离不弃的无尽父爱。虽然这种父爱更多时候体现得霸道,没有道理,甚至是灾难和毁灭。毕竟,面对父母之爱,谁也无法选择。社会和学校、贤哲还是误人子弟之师,更是如同抓阄,充满偶然。

  在曹操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是主角。是他和桥玄、蔡邕、皇甫嵩等配角共同成就了千古仅有的,唯一的——曹操。

  从他出生到成长,从太学生到辅弼微臣,无论是灾难还是喜悦,都没有停止对他的锻造。在他的人生旅途上,还会碰到塑造和改变他的重要人物,他们如同星光,照亮他人生漫长的暗夜。

  在日后的岁月里,曹操还没等够二十年,更没等来张让和赵忠死亡,就等到外族悍然入侵。西北战事频起,边民遭到无情杀戮。黄巾军战火再次爆发,国家处于危难。董卓进京,撤换皇帝,迁都长安,朝廷流亡,王命不达,八方割据,大汉帝国如同得了肺痨的病人,吐尽最后的鲜血,行进在濒死挣扎的路上。曹操本想成为治世能臣、国家栋梁,却陷入无官可做,无世可治的更大绝望。

  朝政荒废、军阀混战、百姓置身于水火、黄巾军暴动需要平定等艰难浩劫,等待着时刻准备为帝国牺牲的普天之下的学子们去抛头颅,洒热血。

  曹操再次奔赴洛阳,官封典军校尉,希望跟中军校尉袁绍等共讨西北诸郡顽贼,还大汉太平天下。

  正如曹节说过,天下不是他一手创立,不能按照他想要的方式发展。他所能做到的就是继承,无论是好的、坏的,还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曹操将有机会打破混乱的旧纲常,按照他想要的方式,建立一套全新的社会体系。糟糕的是他需要面临一个国不是国、家不是家的混乱时代。幸运的是,他可以在拯救大汉帝国的同时,一手创立一个他和大多数人想要的新秩序。可以消除不好的,打击坏的,建立公平、理想的大同社会。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没多少人能有这样的机会。

  曹操的人生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继“治世能臣”梦碎之后,迎接即将到来的乱世。他毅然横刀跨马,征战天下,为大汉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历经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困苦,多少番生死较量,浴血奋战,最终成为帝国大厦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的乱世英雄。他将用尽他的毕生,实现他在太学入学仪式上的承诺——

  “吾愿尽吾之毕生,成帝之辅弼,为国之栋梁”。

  (全文完)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