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印象慈禧
妇孺皆知的慈禧太后,在人们印象中历来是一个祸国殃民、狠毒凶残、腐化保守的一代妖后、恶女人形象。
近年来,这种形象在影视剧中开始软化和模糊。最初是被施以漫画式的喜剧、闹剧色彩,后来渐渐进展到探索“妖后”的人性与女性。
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后抬入镶黄旗),父惠征,曾任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入宫,时年十八岁,封兰贵人。四年封懿嫔。六年生同治,晋懿妃。七年封懿贵妃。十一年,同治即位,尊其为圣母皇太后,上尊号慈禧,时年二十七岁。曾于同治、光绪两朝三次垂帘听政,扶立光绪帝载湉和宣统帝溥仪两个小皇帝,是为晚清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22日病故,卒年七十四岁。翌年葬入清东陵定陵。
妇孺皆知的慈禧太后,在人们印象中历来是一个祸国殃民、狠毒凶残、腐化保守的一代妖后、恶女人形象。
近年来,这种形象在影视剧中开始软化和模糊。最初是被施以漫画式的喜剧、闹剧色彩,后来渐渐进展到探索“妖后”的人性与女性。
《少女慈禧》是较早的一部从女权主义立场出发,重新审视慈禧的电视剧。其主题曲一唱三叹,反复描摹一个女人君临天下的得意与失落、欣喜与悲哀,荡气回肠。如下:
巾帼历次胜男儿,男女代代对峙。曾否推测过明天举世,重由弱质再把持?倾国事迹数褒姒,临政唐朝武氏,问两者相比较何所似?男儿尽忠难变志。曾记否几许往事,凤踞高处玉龙失意,坐在帘后细把凤声转,屠龙正是她下旨。可笑是八尺昂藏,朝圣论尽国事。或者当初也曾经想过,孱孱弱质难展翅。
从女权主义立场审视慈禧,外国早有先例。I?T?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慈禧太后》中称:“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人,在世界历史上也绝无仅有”。“她不仅统治了大清帝国”,“推迟了大清帝国的灭亡,还把中国政治家们所能想到的某些改革措施也付诸实践了。和满族的其他妇女相比,她可谓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和其他民族的妇女相比,她同样毫不逊色。就性格的坚强和能力而言,她和任何人相比都不差。我们不由自主地钦佩这个女人,她小时候在家里帮母亲干杂活,后来被选入宫做了贵人。她是一个皇帝的生母、一个皇帝的妻子。她立了一个皇帝,她还废了一个皇帝,她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而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一个妇女没有任何权力的国度。说她是19世纪后半叶最了不起的女人,这不算是夸张吧?”
2003年4月,电视剧《走向共和》热播。该剧于慈禧,宣称旨在将慈禧“还原为一个女人,一个政治家”。其编剧在接受采访时热切地连称慈禧“是一个政治家,而且是一个优秀(出色)的政治家”,“是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老太太”。 “她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巩固和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她阴险也好,残暴也好,**也好,都是为了这个”,“就国内的治理而言,她的官场之道、政治手腕等等是非常出色的”,她爱好昆曲、京剧,“这种爱好使当时的民间艺术得以发展,京剧实际上是从她手里走向鼎盛时期的”。
与之同时,新加坡上演了一部为慈禧翻案的西洋音乐剧《慈禧太后》(Forbidden City-Portrait of An Empress)。该剧作者兼制作人李迪文接受采访时强调,《走向共和》与《慈禧太后》都涉及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前者将慈禧描绘成政治人物,而在他眼中,慈禧更多的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人。他关心的是作为母亲和妻子,慈禧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她真的那么无情无义” ?
而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南方都市报》载文指出:一个不清楚世界政治格局、只知道用阴险、残暴、**的政治手腕来维护统治(最后还是统治不下去了)的统治者,不能称为政治家,更不能称为“出色”和“优秀”的政治家,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政客”。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房德邻说,慈禧确实是“女政治家”,但政治家也有好坏之分。《走向共和》的审片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撰文道:慈禧太后掌权长达四十八年之久。大体而言,她精通统治之术,关心的主要是自己的权力。对洋务派,她容忍,特别是对李鸿章更是重用有加。但同时,她又严防任何个人、政治派别的势力过大。剧作家魏明伦认为,慈禧误国已是公论,“把慈禧作为一个立体的人写出她的复杂处不是不可以,但她哪里是个政治家?她没做过什么对国家有利的事。她误国、愚昧、腐朽,这点没有争议。”
对此,又有人表示反对。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刘学昭认为,历史上的慈禧执掌国家大权长达四十七年,三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手腕不可能办到。慈禧身上有顺应历史潮流的一面,她有推行新政的想法,也考虑过立宪;且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喜欢法国女装、高跟鞋和化妆品。她在1903年不顾很多人上书阻止,废除了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科举制度,推行西方“新学”,这些均有史可查。但慈禧的文化程度不高、见识有限,导致她的许多决策失误,且新政、立宪都以不损害个人利益及统治为目的,带着浓厚的个人权欲,“精于治术而昧于世界大势”是慈禧给中国带来一系列灾难的根本原因,慈禧执政前期擅弄权术、精于内斗,后期不知外情、外交能力差,以致造成丧权辱国的下场。《走向共和》审片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说,过去一讲到慈禧就是祸国殃民、卖国贼、妖后,这种认识就像**批评的——好的就是绝对的好,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实际上慈禧也搞过改革。慈禧在义和团运动结束后搞了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过去说这是欺骗,说迫于形势是对的,说欺骗实际上说不过去。
争论一直存在。
网上流传过一篇半真半假半戏谑的文章,内容如下:
慈禧太后的伟大与光荣
一、早年协助咸丰皇帝处理国事,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是咸丰年间政策方针的实际制定者。开创了同光中兴的基础。同光中兴实际上就是慈禧中兴,在当时内忧外患情形之下,实为中国数千年来之异彩。
二、智擒肃顺,内除权臣,维护了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擒肃顺意义重大,当中体现的大智大勇、艰难曲折,实在超过康熙,更说明太后的过人之处。
三、兴办洋务,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这个重大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四、英明决策,平定西北,收复新疆,千秋功业,莫此为甚矣。伟哉太后!壮哉太后!以当时的情势能做出这个决策,并能够贯彻始终,太英明了、太伟大了。当时朝廷的两条路线斗争十分激烈,全靠太后定策庙堂,顶住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的干扰和反对,挽救了中国,挽救了大清。
五、1906年下禁缠足令,开中国解放妇女之先河。
六、勇于并敢于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反抗外国侵略,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七、平捻乱、白莲教乱。
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一起抓,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并重。在太后的大力支持下,为体现同光中兴的伟大成就,建设了颐和园这一文化瑰宝,留存后世。后来有人攻讦说是挪用海军经费,这是推托战败责任的说法。历史证明,这个“挪用”是完全正确的,唯一的错误就是“挪用”得还不够。因为历史证明,即使再投入十倍的军费,依然改变不了被打败的命运。当时不“挪用”,结果只会是黄海海底多一艘残骸,而颐和园就不会有了。大家说,是要一艘残骸,还是要颐和园呢?
九、甲午战败责任主要在李鸿章,当时以李鸿章为首形成了一个势力集团,他们欺骗太后,把持了海军的建设和指挥大权,历史证明这是一帮祸国殃民的坏蛋。历史证明,内部的敌人比外部的敌人更可怕、危害更大。警惕啊,善良的人们!
十、还有很多很多。
也许有人说,太后**,太后卖国,我们说那些指责有很多是没有证据的,有很多是夸大的,还有很多是别人做的事情也安在了太后的头上。但是应该承认,太后也有她的局限性,太后也是人嘛!我们说她伟大,绝不是指她的错误和不足而言的,看问题要全面,评价一个人也要全面,太后的功绩是主要的,占七分;错误是次要的,占三分。在今天这个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如何正确对待太后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真的希望你能多活五百年。
众说纷纭。
商家也乘势齐上。一时间,慈禧太后几乎进入出镜率最高的人物行列。网上有一则短文戏谑道:
某公司推出一种时间机器,能让古人显现荧屏回答问题。各朝各代人物竞相露面,出现率最高的是清代的慈禧太后。史学者向她询问垂帘详情;影视界向她打听宫闱隐秘;美食家向她了解御膳品名;化妆师向她索要养颜方剂……一拨人谈罢一拨人继续,荧屏上打出“即日起有偿提供信息”。老太婆一本万利做起生意,以秒计价,一律收取外币。虽说陵墓被盗一空,可于今她又有了大宗积蓄。
不少人给弄糊涂了。他们突然发现,原本自认为熟悉的慈禧太后再次变成了面目皆非的陌生人,需要重新认识了。
“玉座珠帘五十春,临朝三度抱冲人。”原来慈禧,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