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上将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将军对于我国读者来说,也许并不陌生。大明星乔治·斯科特主演的电影《巴顿将军》,把这位叱咤风云的虎将形象表演得有声有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那么,历史上的巴顿将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在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多大作用呢?他在美军历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占有什么地位呢?
对于这些问题,细心的读者在读完本书后便不难得到答案。
本书是一部生动的人物传记,分28章进行叙述。第1—4章,叙述了巴顿的青少年时代,重点介绍了他成长的社会和家庭背景。成长的道路、军人性格的形成和军旅生涯的开端。第5—10章,叙述了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巴顿的活动情况。突出介绍了他由美军“第一坦克手”到担任装甲兵师长所经历的曲折坎坷的历程。第11—27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叙述了巴顿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非战场上纵横驰骋、大展宏图的辉煌历史。第28章,是本书的画龙点睛之笔,通过前面的描述,对巴顿的治军和作战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以使读者对他的一生有个全面的认识。
本书是国内撰写的全面介绍和评述巴顿的首部著作,无论在内容、观点和史料运用上,还是在写作风格和文字技巧上,笔者自认为都有不问于外国作者之处。在叙述巴顿成长道路时,既肯定其个人奋斗的主观因素,又突出介绍他成长的社会和家庭背景,坚持了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在对其历史评价上,既承认巴顿在各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又不讳言他侵略墨西哥、镇压“补偿金大进军”的事实以及**、蔑视普通民众的反动立场。在描述其军事业绩时,既承认他是美军中能征善战、无坚不摧的一员虎将和超凡的战术家,又不否认他缺乏战略眼光,以及对联盟战略的肤浅认识等。在文风上,既尝试用文学笔调写出一部形象生动、可读性强的作品,又尊重史实,并对其中的大量细节进行认真的考证和查实,以免以讹传讹,谬误流传。
一言以蔽之,笔者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分析法,力图写出一部科学性、艺术性和启喻性相结合的传记作品。尽管如此,由于时间紧迫,水平有限,书中不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希望学术界的同仁和广大读者提出意见和指正。
刘文涛 柯春桥
1993年8月29日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