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聂荣臻传

一〇六

  林彪还告诉傅作义:今后并愿吸收他做工作,例如参加华北或将来的联合政府工作,等等。听了林彪的话,傅作义一再表示,他的行为不是为了个人,是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南京曾几次派飞机来接他,他都没走。此时,聂荣臻又进一步向傅作义解释了共产党的民主政策:“我们的民主是对百分之九十的人民主,而对百分之十的反动阶级、反动分子,则实行专政,而不可对一切人实行民主,但我们的民主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①在座的叶剑英对傅作义愿意积极帮助解放军接管北平的态度,表示了钦佩之意。他们边吃边谈,气氛极为融洽。邓宝珊高兴地说:“我们的心与你们完全一样,只不过我们不是共产党员而已。”这次宴请后,傅作义的情绪有所好转。

  ①1949年2月12日林、聂关于与傅谈话内容向中央军委的报告,原件存军委档案馆。

  2月11日,傅作义在家中回请了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人。为了稳定傅作义的情绪,这次对绥远问题只作了一般交谈。

  通过双方互相宴请,感情上有了进一步的沟通,这无疑对解决绥远问题起了促进作用。

  2月19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就解决归绥、大同、榆林三处问题向中央军委建议,将在绥远的傅作义部改编为一个军(以后实际上改编成一个兵团),由人民解放军派出各级政治工作人员,其部队、干部及眷属与解放军同类人员同等待遇。建议得到中央军委批准。

  2月22日,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邓宝珊将军时,提出绥远问题冈”以用“绥远方式”解决。当傅作义询问什么叫“绥远方式”时,毛泽东解释说:就是不用打仗来解决绥远问题。解放军与董其武部队之间先划条和平线,互不侵犯,把铁路接通,贸易搞起来,然后看董其武将军认为方便的时候宣布起义。毛泽东为绥远问题的暂时划界分治,定了基调。

  3月,中共中央决定贺龙、李井泉参与绥远问题谈判。3月23日,林彪、贺龙、聂荣臻、李井泉、陶铸约请傅作义、邓宝珊、周北峰到北京饭店协商解决绥远问题。会上,解放军方面表示,遵照中共中央决定,绥远暂时维持现状,并组织小型委员会,具体协商划界、交通、金融、贸易等问题。傅作义方面表示同意。经商定,解放军方面代表为李井泉、张友渔、潘纪文;傅作义方面代表为王克竣周北峰、阎又文。不久,林彪、贺龙、李井泉等因另有任务,会谈由聂荣臻、薄一波负责。

  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双方代表作了几次反复协商,互有让步,解放军则做了多方面的让步。3月27、29日,聂荣臻、薄一波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两次提到:“关于划界,经我方让步,商定自武川北之乌兰花(四子王旗)、陶卜齐、白塔……直到托县请水河之间的喇嘛湾,划一界线,停止冲突……喇嘛湾一地,傅方颇有不愿放弃之意,我们意见,如傅方坚不让步,我方可以不要。”关于交通,平绥路在统一管理的原则下,傅方的运费可斟酌减免,如有盈余,还可按里程比例分给傅方红利。双方自由贸易,可互免出入口税,互设贸易机构,但严禁违禁品(如鸦片烟)贸易。在金融方面,为照顾傅方,人民银行准备酌量收兑傅方的金元券。关于派联络机构,解放军方面提出设到师以上部队,傅方坚持不接受,于是做了让步,拟只在归绥设联络处。国民党派遣到董其武部的特务分子由傅方送走等等。以后按照这个方案,在文字上几经斟酌,达成绥远分治协议。经毛泽东批准后,6月8日双方在《绥远和平协议》上签字,协议生效。

  在双方协商期间,人民解放军于4月20日开始对封建军阀阎锡山的老巢太原,发起第二阶段总攻。24日凌晨5时,1300多门火炮齐轰太原城。上午10时,总攻结束,歼灭阎锡山部8.4万人,太原宣告解放。此时,地处平绥、同蒲两条铁路干线交汇处的晋北重镇大同,虽然早已是一座孤城,但固守在城里的国民党军正在加固工事,负隅顽抗。他们凭借较强的实力和坚固的工事,妄图与城外的解放军部队抗衡。针对大同国民党军的情况,城外的解放军部队在聂荣臻、薄一波的直接领导下,坚决按照中央军委对大同实行“围而不打”的战略方针,对城内国民党军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

  4月29日,大同城内国民党军派代表与解放军正式谈判。这一天,守城的国民党军1.3万人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编,大同获得解放。接着,5月5日,解放军又乘势攻占了安阳,歼国民党军1.5万余人。当天下午,新乡国民党军2万余人被迫全部投诚。至此,华北地区全部解放。在当时情况下解放军这样做,应该说是做了很大让步的。正因为如此,在解放军部队中有些同志产生了急躁情绪,认为“绥远方式”吃亏,又太麻烦,太不干脆。聂荣臻、薄一波根据中央意图,一再要求解放军方面的代表一定要耐心会谈,能让步的地方可以让步,力求“绥远方式”取得胜利。4月18日,聂荣臻在华北军区直属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绥远谈判问题上的急躁情绪,是与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不一致的。“不明了这样的斗争方式,更便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敌人……这不是由于我们力量小,而正是由于我们的力量已是强大的。”

  绥远和平协议达成以后,斗争并没有结束。国民党当局千方百计诱迫董其武率部西撤,以便继续控制。董其武进行了抵制。但董其武的部下,情况很复杂,有的坚持顽固立场,有的受阎锡山拉拢,进行破坏,使协议的执行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预定6月底公布协议的计划未能实现,按预定日期进驻归绥的解放军代表被阻挡而折返。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于7月14日给毛泽东写了封长信,提出了解决绥远问题的意见。7月16日,毛泽东在聂荣臻、薄一波陪同下,接见了傅作义、邓宝珊。毛泽东表示傅作义的意见很中肯,就按傅的意见办。

  7月18日,解放军方面派出的工作委员会抵达归绥,但受到董其武某些部属的百般抵制,个别工作人员甚至还因遭受特务分子的袭击而牺牲,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协议只是一纸空文。至7月24日,工作委员会的大部分人员被迫撤出归绥。与此同时,董其武部有些小部队也不断向解放军防区袭击骚扰。对此,聂荣臻、薄一波于7月30日电示绥远军区司令员姚喆等人,解放军宜一方面提高警惕,如敌来袭,坚决还击,并记录在案;另一方面又要忍耐,不要主动出击,尽量避免事端,以利于和平解决绥远问题。

  鉴于阻力大、困难多,毛泽东决心让傅作义出面解决绥远问题。毛泽东说:“绥远起义后,不用军管方式,可设军政委员会,由宜生先生(指傅作义)任主席。”①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很快宣布成立了绥远军政委员会,傅作义为主任,邓宝珊与解放军代表高克林为副主任。聂荣臻遵照毛泽东的意图,对傅作义的归绥之行作了精心安排。他专门指示华北军区拨了一列铁甲列车,内挂一节软卧车厢,并派一个营的兵力护卫。薄一波也亲自打电话通知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拨出现大洋15万元,作为傅作义此行的活动经费。傅作义也从他原来部队积蓄的奋斗基金里拿出现大洋5万元,将这20万元带到绥远,准备慰问那里的部队官兵。8月20日,中共绥蒙区委城工部部长潘纪文代表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陪同傅作义、邓宝珊等启程赴归绥。那天,聂荣臻和薄一波亲自到西直门车站送行。

  ①《傅作义传略》,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第274页。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