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聂荣臻回忆录

九六

  §艰苦的一九四二年

  一九四二年,在日本侵略军加紧“扫荡”、“蚕食”和全面进攻的情况下,晋察冀边区在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经济生活方面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

  日本侵略军在一九四一年秋季大“扫荡”中,疯狂地实行“三光”政策,对山区根据地的破坏和摧残是极为严重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为维持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对我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更加疯狂的掠夺。华北是其掠夺的重点,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自然是其重点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一九四二年头四个月中,他们就从华北抓走青壮年多达四十二万人。这年十一月,又令华北大汉奸王揖唐,在各地抢粮二千万担。正是为支持其太平洋战争,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根据地,接连发动了第四、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

  不仅对冀中,而且对冀东、平西、平北和北岳区的其他许多地方,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复“扫荡”,使各根据地的面积显著缩小,制造了许多无人区。敌人所到之处,房屋被烧,庄稼被毁,村庄抢掠一空,只剩一些残垣断壁。一九四二年,边区又发生了罕见的大旱灾。所有这一切,都给我们造成了空前的困难。人民群众吃的、住的都发生了严重问题,许多地方的群众吃树皮、树叶。不少青壮年被敌人抓走,大量牲畜农具遭敌破坏,许多土地荒芜,生产大幅度下降。部队食粮不足,油盐菜蔬缺乏,不得不以黑豆、麦麸充饥。一个时期,疟疾、痢疾、回归热等多种疾病在边区许多地方蔓延流行,不少部队发生了夜盲症,各种药品和生活日用品也十分短缺。

  困难是严重的,而且日甚一日。但是,在党中央正确方针的指引下,在边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根据地的军民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倒,大家斗志昂扬,紧密地团结一致,向困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这一时期,党中央对敌后抗战连续发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央指出,目前形势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敌我斗争更加剧烈的阶段,我们的总方针应当是坚持长期的斗争,要采取一切斗争方式(从激烈的武装斗争到敌占区革命的两面政权)同敌人周旋,力争保存自己的实力(不但是武装实力,而且是群众实力),以待有利时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我们的总方针仍旧是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准备将来反攻。目前一年内,中心任务是积蓄力量,恢复元气。对敌伪以政治攻势为主,游击战争为辅。如敌人进行“扫荡”,应坚决反抗。为利于坚持长期战争,准备将来反攻,要坚决实行精兵简政,节省民力,休整兵力,训练干部和发展经济。加强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的建设。中央还号召在敌后的全体同志,咬紧牙关,度过今后两年最困难的阶段。

  对困难的形势,我们是有所准备的。当一九四一年秋季反“扫荡”结束,严重的困难刚一出现,晋察冀分局和军区就对边区军民进行了爱护根据地、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教育。一九四二年,当困难愈来愈严重的时候,我们根据中央的指示,一方面抓紧反“扫荡”斗争,另一方面又大力动员和组织干部战士,利用战斗空隙,帮助群众重整家园。为解决住房问题,帮助群众因陋就简,盖了一些茅草棚。在农业生产方面,适时地开展抢种抢收运动,能种什么就种什么,能收的积极抢收,尽量做到颗粒归仓。机关部队普遍制定了节约粮食计划,所有脱产人员,除伤病员外每人每天节约一至二两粮食。夏装由每人两套改为一套,棉衣能拆洗重穿的就不发新的,尽量减轻群众的负担,同时还拨出一部分军粮救济缺衣少穿的群众。

  为了节约经费,一张纸一个信封都要正反两面用。医院里的纱布经过洗涤消毒后反复使用。没有炕席,各部队和机关自己动手打草帘子。为了节省民力,边区政府制定了《晋察冀边区抗战勤务动员办法》,规定只有县团级以上的机关才有权动员民力。机关、部队一般都自己背粮食、打柴、背煤。有的部队,还时常出去一百多里,通过敌人封锁线,到沟外甚至冀中平原上去背粮、背布,一旦同敌遭遇,就边打边走,许多同志为此流血牺牲。

  为了与疾病作斗争,我们还发动大家,广泛采集中草药,自力更生制作了许多简单的医疗器械,满足了战时的需要。为度过难关,我们还组织边区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最紧张的农忙季节,机关、部队、学校都停止工作,突击生产。男女老少,甚至连医院里的许多伤病员,都到地里劳动。那年春天,久旱无雨,都是靠担水播种。除支援群众生产外,军区还要求部队平均每人生产五十斤粮食,一百斤菜,并且规定不能占用群众的土地和增加人民负担,完全靠自己开荒解决。边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为我们战胜困难,创造了条件。

  在最艰苦的岁月里,边区军民团结、官兵团结的光荣传统,经受了考验,得到新的发展。一九四二年边区财政会议期间,研究部队给养供应问题时,我曾作过一次发言。我讲到,部队给养困难,但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困难,为了度过难关,部队要想方设法减轻人民的负担。讲到这里,我想起了老百姓三五成群捋树叶、剥树皮的情形,想起了被饥饿折磨的孩子,细长的身子顶着个大脑袋,出外讨饭的场面。讲着讲着,心中一酸,再也讲不下去了。

  平时大家都说我是一个“能够控制感情的人”,但是,那一次,我怎么也控制不住,流了泪,许多同志也流了泪。会场上,一片哽咽声。边区政府的同志讲,一定要保证部队的供应,我们的部队要打仗啊!战士们饿着肚子怎么行呢!那个时候,军民之间就是这样的紧密团结,同舟共济!几十年后回想起这些事来,心里还感到热乎乎的。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八路军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他们更加热爱人民,更加英勇作战,处处维护群众利益。同样,人民群众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军队,宁肯自己少吃,打下粮食也要先交公粮。边区的广大妇女克服重重困难,一针一线地给部队赶做了大批军鞋。军爱民,民拥军的佳话,到处传诵。

  一九四二年春天,青黄不接,群众和部队都发生了粮荒。入春后,杨树、榆树长出了嫩叶,老百姓就把树叶当成了主要的食粮。我们部队有的伙食单位请示能不能采集树叶,我曾要求军区政治部为此发了训令,部队所有饮食单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要把它留给群众吃。全边区部队严格执行这个训令,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

  广大群众得知这个训令后,很激动。他们找到军区,找到边区政府,找到我,要求收回训令,说得十分恳切。群众说,抗战以前,我们穷人没有吃树叶的权利,因为,山上的树,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不准穷人捋树叶。八路军来了,实行了减租减息,穷人才能上山捋树叶了。可是,眼下闹饥荒,为我们争得民主权利的八路军,自己却不能上山捋树叶,这怎么行呢!我向群众解释我军的纪律,同时告诉他们,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

  在我们军队内部,各级领导也更加关心、爱护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各级干部带头参加生产自救。为了保证战士健康,军政首长亲自管理伙食。在严重的困难面前,共产党员们把战场上“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精神,变成了“劳动在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和感动了全体同志。这对克服当时的困难,起了巨大的作用。

  根据地军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我们战胜一九四二年的严重困难,提供了保证,创造了条件。到后来,许多部队已能做到不用买菜,每人每日平均可以吃到三钱盐、二钱油。这在当时是很不简单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