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聂荣臻回忆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

  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我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

  江津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地方,紧靠着长江,离重庆也近,自然风光很秀丽。吴滩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川东小镇。

  在江津,聂姓是个大家族,到我这一辈,按家谱排是“荣”字辈,所以给我取名荣臻。我出生的时候,家庭已经破落了。从我记事时候起,打下深深烙印的,不是家乡的山水风光,孩提时代的欢乐,而是日月的艰辛,农村的动荡和农民生活的苦难。

  我的父亲聂仕先,因度日艰难,每天除了干活的辛劳,就是为家庭生计发愁,留给我的印象是老诚持重,沉默寡言。母亲唐氏,是个典型的旧式妇女。她把自己的精力和感情,全部用于操持家务,抚养我和妹妹上。年幼的妹妹,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从小呆在家里。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一些,但一家人感情融洽,相处得很好。

  我到上学年龄的时候,正处于辛亥革命酝酿时期。国家政治上的激烈动荡,各种社会思潮的日益活跃,各派政治力量的争斗,新学与旧学的交替和斗争,所有这些,都以辛亥革命为标志,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封建社会正在瓦解,民主主义正在兴起。中国社会的这一变动,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堂政治课。

  由于家庭困难,父母把我送到外祖父家读私塾。外祖父家距我们家不远,是当地比较富有的一个地主家庭。教私塾的,是一位前清秀才,整日里摇头晃脑,咬文嚼字,教的都是四书五经、之乎者也一类的东西,沉闷得很。但在外祖父家,也有难得的乐趣。那时,我三舅在重庆法政学校读书,法政学校当时是重庆的最高学府。他经常回家,一回来,就带来许多社会消息。舅父的亲戚朋友,有的是共和党,思想倾向保守,有的是国民党,当时比较激进。他们碰在一起,常常争论各种问题。我虽然年纪很小,不懂政治,但觉得他们的争论很有趣,对城里来的消息也感到新奇。尽管搞不清共和党是怎么一回事儿,国民党又是怎么一回事,这也无所谓,但已模模糊糊地觉得社会正在发生变化。就这样,政治需要变革的想法,不知不觉地闯进我年幼的心灵之中。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不时向四川卷来。清王朝政府对四川的统治摇摇欲坠,整个四川处在辛亥革命的前夜。由于四川的富饶,清政府不甘心放过这块肥肉,加上四川又是西南政治经济中心,它要统治西南,必须控制四川。但是,清政府又深感鞭长莫及,因为四川交通不便,它与外界的主要通道是靠长江,运兵进川和运物资出川,全凭着长江。除长江之外,就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了。同时,四川人民富有反抗精神,对清王朝的统治并不买帐,不断掀起各种斗争。因此,清政府对四川人民是又气又恨,统治手段特别残酷。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清朝的官员扬言,“你们四川人想中状元,除非是石头开花马生角”,可见对四川人厌恨之深。可是,四川人还是争了一口气,有个叫骆成骧的四川人,考中了清朝最后一科状元。这个人辛亥革命前就在成都办高等学堂,热心教育事业。四川人都觉得骆成骧给四川出了气,争了光,把他中状元的事情传为佳话,说什么“骆”字拆开是“马”字和“各”字,“角”和“各”在我们四川是谐音,也就说成是马真的生了角了。

  以后,我听到的就是“保路”运动,这个运动在四川闹得最为轰轰烈烈。清王朝为了侵吞四川民间为办铁路而筹集的巨款,竟然宣布四川的铁路由民办收归国有。这样一来,四川人民对清王朝的愤恨,就象火山一样迸发了,各地纷纷成立了“保路同志会”。那阵子,一天几个消息,一会儿听说捉了赵尔丰,一会儿又听说捉了端方,以后又听到把这两个家伙先后处决的消息。当我们听到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心里真是痛快极了!

  在这伟大变革的日子里,我们大家再也无心读那些“之乎者也”了,整天在一起议论这些激动人心的大事,老师也不怎么管。在当地,我们最关心的是“同志军”围攻合江。合江知县黄炳燮,凭借合江城三面濒江,城墙坚固,只有西门是陆路出入口,而这里又是高岗,在当时条件下,确实易守难攻。他坚守合江,拒不投降,同志军汇集各路民军几万人,围攻合江几十天,从九月下旬一直打到十二月初,黄炳燮才觉得大势已去,出城投降。但到后来,合江又落到云南军阀手里。

  辛亥革命胜利后,老式的私塾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逐渐被新式学校所代替。我也进入新式学校读书,知识面逐渐开阔起来。虽然还学文言文,但白话文越来越多,此外还增加了数学、历史、地理等课程,使我懂得了许多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小学毕业后,我考入江津县立中学(即现在的江津第一中学)读书。这所中学设在江津县城,是本世纪初创办的。那时的学制为四年,规模比较大,有好几百人,学生都是住宿生。我进校的时候已经是第八班(即第八届)的学生了。

  中学时代,我已十八九岁。在这里,我一面读书,吸收文化科学知识,一面从当时国内国外所发生的许多重大事变中,不断地思考,寻求真理,摸索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

  辛亥革命带着先天的软弱性。革命胜利不久,袁世凯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复辟称帝,接着就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和反对军阀混战,对我的思想触动最大。

  江津中学订有各种各样的报纸刊物,包括《新青年》这样的进步刊物。另外,四川虽然交通闭塞,但电报还是通的,各种消息通过电讯传到四川,这些消息又在报刊上广泛传播。我们这些青年人经常在一起议论时弊,抒发爱国热忱。

  签订二十一条以后,大量日本货流入中国,也源源不断地流进四川。处在长江边上的江津县城,商业比较发达,所有百货商店摆的几乎都是日本货。这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反感。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正值寒假前夕,同学们气愤已极,先是三三两两慷慨激昂地议论,后来就自发地在校园里集合游行,高呼口号,强烈抗议。

  寒假中,由我们江津学生联合会出面,通知大家利用假期到各地演讲,宣传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号召同胞们起来,打倒汉奸卖国贼,共赴国难。我在寒假中回到家乡,与别的同学一起,组织了一个宣传组,曾到各处作过几次演讲。我演讲时特别激动,不管人家听懂听不懂,把我所知道的事情一口气诉说了一通,还获得了一阵阵掌声。这是我参加政治活动的开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