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战争论

一一九

  第三章 进攻和防御在战略范围的比较

  首先我们又要提出一个问题:在战略上有利于取得成果的因素是什么?正如以前说过的那样,在战略范围是不存在胜利这个概念的。所谓战略的成果,一方面是指为战术胜利做好有效的准备(这种准备越好,战斗中的胜利就越有把握) ,另一方面是指利用战术上已取得的胜利。会战胜利以后,战略能够通过各种安排使会战的胜利产生的效果越多,它能够从基础被会战动摇了的敌军那里夺取的战利品越多,对于那些在会战中费尽力量也只能一点一点取得的东西,它能够大批大批地取得的越多,它的成果就越大。能导致这种成果或使这种成果容易取得的主要条件,也就是在战略上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下述几个:(1) 地利;(2)出敌不意(或者是通过进行真正的奇袭造成出敌意,或者通过在一定的地点出敌意外地配置大量的军队造成出敌不意);(3)多面攻击;( 上述三个因素同在战术上的三个因素是相同的。)(4)战区通过要塞及其一切附属设施所产生的有利作用;(5)民众的支持;(6)对巨大的精神力量的利用。

  那么,这些因素对进攻和防御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防御者占有地利,进攻者具有进行奇袭的有利条件,这在战略范围和在战术范围都是一样的。但是应该指出,奇袭这个手段在战略范围比在战术范围有效得多和重要得多。在战术范围,奇袭很少能发展成为大的胜利,但在战略范围,通过奇袭一举结束整个战争的情况却是不少的。不过也得指出,采用这个手段是以敌人犯了重大的、决定性的、中亨申错误为前提的。因此,奇袭这个手段并不能在天平上为进攻的一端加上很大的砝码。

  在一定地点配置优势兵力造成出敌不意,这又同战术上的情况非常相似。如果防御者把兵力分割配置在自己战区的若干接近地上,那么进攻者显然就有以全部兵力打击敌人军队的一部分的有利条件。

  但是,新的防御艺术已采用了另一种行动方法,这就在不知不觉中确定了与此不同的防御原则。只要防御者没有被敌人利用未设防的道路奔向重要的仓库(或补给站) 和未作准备的要塞或首都的顾虑,他就没有任何理由分割自己的兵力,即使防御者存在这种顾虑,他也应该到进攻者选定的道路上去迎击敌人,否则他就会失去退路。因为,如果进攻者选择的不是防御者所在的道路而是另一条道路,防御者也可以在几天以后用全部兵力在进攻者选择的道路上找到敌人。在大多数场合,防御者甚至可以确信他一定会荣幸地受到进攻者的拜访。而且,如果进攻者不得不分割兵力前进( 因为给养关系,分割兵力往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防御者显然还处于有利地位,能够以自己的全部兵力打击敌人军队的一部分。

  在战略范围,翼侧攻击和背后攻击涉及到战区的背后和侧面,因此,它们的性质就大大改变了。

  (1)火力夹击不存在了,因为从战区的一端不可能射击到另一端;(2) 被迂回者对于失去退路的恐惧小得多了,因为在战略范围内,空间不象在战术范围那样容易被人封锁;(3)在战略范围,由于空间较大,内线(即较短的路线) 的效果增大,这对抵抗多面攻击极为有利;(4)交通线非常脆弱是一个新的因素,那就是说交通线一被切断影响就很大。

  在战略范围内,由于空间较大,通常只有掌握主动的一方,即进攻的一方才能进行包围(即多面攻击) ;防御者不能象在战术范围那样,在行动过程中对包围者进行反包围,因为他的军队的配置既不可能有与此相应的纵深,也不可能那样隐蔽。当然这都是事物的性质决定的。但是,既然包围不能带来什么利益,那么,尽管进行包围是容易的,这对进攻者又有什么好处呢?因此,如果不是因为包围攻击对交通线还有些影响的话,在战略范围也许根本就不会把它作为一个能导致胜利的因素了。不过,这个因素在最初的时刻,即在进攻者和防御者开始接触,但还保持原来的部署的时候,很少能起很大的作用。在战局进程中,当进攻者在敌国国土上逐渐成了防御者,这个因素才起很大的作用。这时,新的防御者的交通线变得脆弱了,原来的防御者就能够作为进攻者来利用这个弱点了。但是,这种进攻的优越性总的说来不能算作是进攻本身的优越性,因为它实际上是从防御本身的较高关系中产生的,谁还不明白这一点呢I第四个因素,即战区的有利作用,自然是在防御一方。

  当进攻的军队发起了一次战局,他们当然也就离开了自己的战区,并因此受到削弱,也就是说,他们把要塞和各种仓库留在后方了。他们需要通过的作战地区越大,他们受到的削弱就越厉害( 因为要行军和派出守备部队) ,而防御者的军队则仍然保持着同各方面的联系,这就是说,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要塞,不会受到什么削弱,而且离自己的人员补充和物资补给基地较近。

  第五个因素,即民众的支持,这并不是在每一次防御中都能得到的,因为有的防御战局可能是在敌人的国土上进行的,但是这一因素终究是从防御的概念中产生出来的,而且在大多数场合,防御都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此外,这里所说的民众支持主要是( 但并不完全是)指民军和民众武装的作用,同时也是指所遇到的各种阻力较小,人员补充和物资补给基地都比较近,补充和补给来源比较丰富等情况。

  1812年的战局使我们象通过放大镜一样清楚地看出第三个和第四个因素中提出的那些手段的效果,渡过涅曼河的是五十万人,而参加博罗迪诺会战的只有十二万人,到达莫斯科的就更少了。

  我们可以说,这次巨大的战局的效果很大,俄国人即使不继而进行反攻,也可以在长时期内不致遭到新的侵犯。当然,除瑞典以外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同俄国的情况相似,但是这个因素仍然是起作用的,只不过是作用的大小有所不同罢了。

  对第四个和第五个因素还需要作一点说明,有利于防御的这两个因素在真正的防御中,也就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防御中才能发挥作用,当在敌国国土上进行防御,而且防御同进攻行动交织在一起时,它们的作用就会有所减弱。当我们考虑到这一情况时,我们将会发现这两个因素大致象上述第三个因素一样,又会对进攻产生一种新的不利。因为,正如防御不是单纯由抵御因素构成的一样,进攻也不是完全由积极因素构成的,甚至一切不能直接导致媾和的进攻,都不得不以防御告终。

  既然在进攻中出现的一切防御因素都由于具有进攻的性质,也就是由于它们是属于进攻的而受到削弱,那就不能不认为这一点是进攻的普遍弱点。

  这并不是无谓的诡辩,相反地,一切进攻的主要弱点正在这里,因此在制定一切战略进攻计划时必须一开始就特别注意这一点,也就是特别注意进攻后接踵而来的防御。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战局计划》一篇中详细研究。

  巨大的精神力量,有时象真正的酵素似的渗透在战争的各个要素中,因而在一定的情况下统帅能够利用它们来增强自己的力量。应该认为,防御者同进攻者一样,也拥有这些精神力量;尽管有些精神力量,如造成敌军的混乱和恐惧,在进攻中起的作用特别显著,但它们通常只在决定性打击以后才出现,因而,对决定性打击本身很少能起重大作用。

  至此,我们认为已充分论证了防御是比进攻强的一种作战形式这一论点。但是,还剩下一个一直没有谈到的小因素需要提一下,这就是勇气,即军队由于意识到自己是进攻者而感到自己占有优势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它很快就会湮没在军队由于胜利或失败、由于指挥官的才干或无能而产生的更普遍更强烈的感情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