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传记纪实小说

首页 > 名人传记 > 飞去的诗人-徐志摩传

一七

  §1.(十七)

  新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欧格敦给志摩写了一封信,说刚刚与(第二个妻子)多拉·布莱克结了婚的贝特兰·罗素就要回国了,并将应邀到新学会演说。志摩接信大为惊讶,因为早些时候他从报纸上看到,罗素在中国访问讲学,得了严重的支气管炎,一病不起,已不能接见记者。那位吃了闭门羹的日本记者发出电讯,断言贝特兰,罗素已在中国逝世。接着,一个教会杂志郑重其事地刊出罗素去世的讣告,并以这样的一句话作为结语:“传教士仍读到贝特兰·罗素先生死去的消息将会松一口气,从而得到赦免。”这两则消息使志摩万分悲痛,他为罗素的早逝而哀悼,为自己始终未能见到这位“二十世纪的伏尔泰”而遗憾。洒泪之余,他还写了一篇思念的哀辞。

  欧格敦的来信使志摩兴奋莫名。他马上提笔给罗素写信:

  

  罗素先生:欧格敦先生把尊址赐告,但未悉此信能否顺利到达。您到伦敦后要是能回复一信以便安排一个大家会面的时间,我将感激不尽。自到英国后我就一直渴望找机会见您。我愿在此向您表示我的热忱,并祝蜜月旅行愉快!

  徐志摩1921年10月18日

  于剑桥王家学院

  一个星期后,志摩已坐在罗素家客厅的沙发上了。

  “罗素先生,我写过一篇哀悼您的文字。您如果感兴趣,我以后寄来给您看。”

  “我已经得到过阅读自己讣告的快乐,”罗素说,“如今倘能再读到您给我写的悼辞,那真是人间少有的福份了!”

  志摩开怀大笑。“从欧格敦先生那里得到您的消息和地址,再加上您新婚的喜讯,我真是快乐得要发疯。”

  “你是要发疯,我是已经发了疯。——中国,这个迷人的国家;多拉·布莱克,这个迷人的新娘。”

  多拉·布莱克坐在罗素身边的沙发扶手上,她微微一笑:

  “你早就是一个疯子了。”

  罗素点燃了一支香烟——他的烟瘾特大——把烟盒递给志摩,志摩也取了一支抽起来。

  “罗素先生,您很喜爱中国?”

  “是的。中国,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人民的勤劳、耐苦以及杰出的智慧。中国人的思维力和表现力是罕有的。他们能在艰困的逆境里顽强地生活下去,但是他们心里却很明白。至少中国的读书人是如此。中国历代的皇帝都实行愚民政策,但是中国人却实行愚君政策。他们的俯首顺从是假的。我看最终受蒙蔽的不是臣民而是君王。”

  “您的洞察力真是令人钦佩,罗素先生,”罗素的深刻见解使志摩深为折服,“您在中国只呆了一年,可是您对中国的了解却远远胜过许多中国的读书人。留给您最佳印象的是哪一个城市?

  罗素不假思索地说:“北京。北京太美了,我感到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

  “是吗!”志摩欣喜地惊呼:“您的看法呢?亲爱的夫人?”

  “在这一点上,我和贝特兰的看法一样,”多拉说,“可我们并不是常常一致的。”

  “你们的看法太使我高兴了。我也喜爱北京。但是,我不知道她打动你们二位英国人的是什么。”

  “是她的庄严和古朴。北京的气候是美的,建筑是美的,风土人情是美的,连市集、一些简陋的游艺场所也是美的。”

  “罗素先生,您的旅行印象如何?那里的革命根使我神往。”

  罗素没有答话,沉思地喷出一口浓烟。过了一会,他说,“俄国使我失望。”

  “为什么?”志摩非常诧异。

  “他们的政府是公正的。”罗素说,“但是我发觉他们有一个封闭的暴虐的官僚制度,正以严酷的手段牢牢地控制着他们的人民。”

  “不!”多拉突然以尖利的声音叫喊起来,“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他们推翻了封建帝制,取消了剥削阶级,政权掌握在工农手里,这个是正义的,进步的?目前的专政是形势的必需。新生的政权成立不久,她是稚嫩的,她不能不严厉地对待敌对分子……”

  “别激动,亲爱的!”罗素温和地笑笑:“最使我不能容忍的是苏俄政权对自由所持的那种否定态度。”

  “你应当看到他们的工业、商业国有化的伟大政策,看到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看到全国性的免费医疗制度。”

  “看到了,看到了!夫人!我看到了你所看到的东西,你却没有看到我所看到的东西。”

  志摩看到自己的问话引起了夫妻两人的争论,感到有点不安。

  对于俄国的问题,他还没有更深一层的看法,他要亲自看一看才能确立自己的观点。

  他马上说:“罗素先生,您打算回到三一学院继续讲课吗?”

  “不。我辞职了。”

  “为什么?”志摩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他知道,剑桥大学好不容易才恢复了对罗素的任命。

  “我怕我的第二次结婚会在学院里引起嘲笑,并使我的朋友们因此而为难,”罗素坦率地说,“那些当权的先生们认为我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是一种伤风败俗的行为。”

  “啊,在这一点上,英国人的思想竟跟守旧的中国人一模一样!”志摩感慨地大声说道。接着,他说:“恕我冒昧,罗素先生,”他又转向多拉·布莱克、‘亲爱的夫人,我能否知道罗素先生为什么跟阿鲁丝·伯尔萨斯·史密斯女上离婚?据我所知,当初他们的爱情也是十分动人的。”

  “没关系,亲爱的朋友。我愿意告诉你我的一切。多拉不会介意的,因为这些她早已知道。——的确,我和阿鲁丝最初的生活是很愉快的;但是,我们一起生活了八年以后,有一天,我骑自行车外出时,突然感到自己不再爱她了。就是这样。”罗素摊摊手,耸耸肩膀说,“究竟是什么引起的,我也说不清楚。不过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我再也不爱她了。”

  “后来呢?”

  “后来我就离开了家。我没有办法。阿鲁丝不同意离婚,我只好逃走。”

  “您感到道义上有不安吗?”

  “不。”罗素明确地说,“我感到,没有了爱情——不管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婚姻关系就应该结束。否则,人将在痛苦中生活一辈子。这将是扼杀智慧和创造力的一剂最毒的药。”

  想到幼仪和自己的婚姻,志摩轻轻地喟叹一声,痛苦地低下了

  头。睿智而敏感的罗素看出了志摩的心事,“徐先生,你似乎也有类似的心情?”

  “是的……我有一个妻子,但是我从来没有爱过她。我们的结合完全是父母的意愿。在结婚前,我甚至于连见都没有见到过她。”

  “多荒唐!多不幸!”罗索说着,向多拉看了一眼。“现在你的夫人呢?”

  “她在英国。跟我住在一起。”

  “她爱你吗?”

  “谈不上。我们中国妇女一向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她是一个温厚的人,但个性很强。”

  “你有了真正的爱情吗?”

  “有。”

  “那么,我说,你应该同你的夫人离婚,去追求你的真正爱情。”

  “您是这样想的吗?”

  “是的。”

  “您呢?夫人?”

  “是的,我也这样认为。”

  “但是我摆脱不了道义上的欠负感。我是中国人。在中国人看来,一个妇女一旦被丈夫丢弃就要落到了最悲惨的境地。”

  “这是因为中国妇女还没有取得真正的独立地位。”罗素伸手弹掉烟灰,然后望着志摩,“她在经济生活上必须依赖你?”

  “不。她门庭显赫,家里很有钱。”

  “你应该丢弃它。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应该做到的是平等地分开。”

  “怎样才能做到呢?”

  “设法和她在对爱情自由的看法上取得一致。”

  志摩的情绪在剧烈地波动着。罗素的话引起了他的共鸣。

  接着,他们又谈到了罗素的几本著作,但志摩已是心不在焉了。他的心飞到徽音的身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