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传记 >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解放后,我母亲由于年老体衰(患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及白内障),没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只在家料理家务,读大字线装古书,借以消遣。她是上海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但由于多病,未曾去开过会。生活上多蒙国家照顾,她始终铭记在心。
我抄录了陈衡粹和任以书二位女士来信的部分内容,陈衡哲解放后的生活也都一目了然。
几十年来,《小雨点》不见再版;绝大部分现代文学作品选集也未选其作品,读者看不到至今仍然晶莹透明的《小雨点》。1995年“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文库”之一《女性的地平线》(阎纯德主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才选了她的《洛绮思的问题》。但不管怎样,《小雨点》的价值是存在的,陈衡哲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也是可以论定的。
陈衡哲作为作家,她的创作并不丰富,只有短篇小说集《小雨点》(1928年,新月书店出版)、《西风》(1933年,商务印书馆),及上下两卷《衡哲散文集》(1938年,开明书店出版;199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英文著作几册,如《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及其他小册子,共约一百五十余万言,写成而未发表的诗文小说,也约有一百万字,后者大抵都是抗战期间在流亡中写成的。另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社会科学著作《西洋史》(上下册;1925—1926年)、《文艺复兴小史》(1926年)、《欧洲文艺复兴史》(1930年)等。
陈衡哲以白话从事文学创作,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作家之一。当文学革命蓬勃兴起的时候,“首先响应拿起笔写小说的作家最先是鲁迅,第二个就是陈衡哲。她实是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女作家。”(司马长风著《中国新文学史·中卷》)实际上,她发表白话小说,比鲁迅还早一年。胡适在《小雨点·胡序》里说:“当我们还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陈衡哲)却已开始用白话做文学了。《一日》(1917年刊于《留美学生季报》),便是文学革命讨论初期的最早的作品。《小雨点》也是《新青年 》时期最早的创作的一篇。民国六年以后,莎菲也作了不少的白话诗。我们试想那时期新文学运动的状况,试想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创作——《狂人日记》——是何时发表的,试想当时有意作白话文学的人怎样稀少,便可以了解莎菲的这几篇小说在新文学运动史上的地位了。”当然,她的作品的影响力,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陈衡哲发表作品甚早,她到美国后即开始写作诗和散文,后又写小说,主要刊登在《留美学生季报》、《新青年》、《努力周报》、《独立评论》、《东方杂志》、《现代评论》等刊物上。1916年,《留美学生季报》的主笔任叔永收到她的两首五绝:
月
初月曳轻云,笑隐寒林里;
不知好容光,已映清溪水。
风
夜间闻敲窗,起视月如水;
万叶正乱飞,鸣飙落松子。
他觉得自己在新大陆发现了新诗人。他把诗抄寄胡适,令猜出自何人手笔。胡适答道:
两诗绝妙!《风》诗我三人(任、杨及我)若用气力尚能为之;
《月》诗则绝非我辈寻常蹊径。……足下有此情思,无此聪明;杏
佛有此聪明,无此细腻,…以适之逻辑度之,此新诗人其陈女士
手!(胡适《留学日记》)
由此可见她不同凡俗的才气和情致。接着,陈衡哲便闯入了胡适、任叔永、杨杏佛、梅光迪、胡先驌等一群文人之中,她的创作才华,也便在这新的天地里展现出奇异的姿容。1918年,她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新诗《人家说我发了痴》(第五卷第三期)和短篇小说《老夫妻》(第五卷第四期)。以后又相继发表了其他文字。
短篇小说集《小雨点》是从她1917年至1926年的作品中选出来的,共收《小雨点》、《一日》、《波儿》、《老夫妻》、《巫峡里的一个女子》、《孟哥哥》、《西风》、《洛绮思的问题》、《运河与扬子江》、《一支扣针的故事》等十篇,初版时前有《胡序》、《任序》和《自序》。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