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劝告她的娇憨的小朋友们,要珍惜这种神圣无边的感情:“你们有这个经验么?我往往有爱世上其他物事胜过母亲的时候,为着兄弟朋友,为着花鸟虫鱼,甚至于为着一本书一件衣服,和母亲违拗争执。当时只弄娇痴,就是母亲,也未曾介意,如今病榻上寸寸回想,使我有无限的惊悔。小朋友!为着我,你们自此留心,只有母亲是真爱你的,她的劝诫,句句有天大的理由,花鸟虫鱼的爱是暂时的,母亲的爱是永远的!时至今日,我偶然觉悟到,因着母亲,使我承认了世间一切其他的爱,又冷淡了世间一切其他的爱。”①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冰心虽然已经二十三岁了,却是生平第一次远离开母亲的怀抱。这种小鸟首次单独远飞的处境,使她童心复来。在她专门写给小朋友们看的那篇散文《山中杂记——遥寄小朋友》里,她就这样写着:“山中的生活,是没有人理的。……正是童心乘时再现的时候,从前的爱好,都拿来重温一遍。”“病中不必装大人,自然不妨重做小孩子!”童心复来的冰心,也格外地留恋倚靠母亲膝下的情景。所以,当她病愈之后,于1924年的夏天,应K教授之邀,住进一个消夏别墅之后,得知有一个年仅五岁的小男孩阿历,对她这个离开了母亲的东方姑娘很同情,悄悄地对自己的母亲说:“看那个姑娘多可怜啊!没有她母亲相伴,自己睡在大树下的小屋里!”①冰心听说此事之后,竟然“默默相感,微笑中几乎落下泪来”。③
--------
①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一》
年轻的冰心有一颗爱美的心。在冰心看来,只有大自然的美,才是美的极致。
青山赢得了这个海的女儿的爱恋。她爱看青青的松树和白雪,她爱闻松枝和松子的清香,她爱听树叶的微语和小鸟的歌唱,她喜爱踏在树林的枯叶上散步,喜欢独自与青松及白雪相伴。她甚至愿意终身生活在这幽静的森林之中。
在歌颂母爱的同时,冰心也在纵情地歌颂大自然。她要赞美朝霞,她要赞美月夜,她要赞美雨珠和雪花,她要赞美云朵和星辰,她要赞美鲜花和绿草,她要赞美青山和海洋,她要赞美大自然母亲养育出来的一切神奇而又美妙的孩子。心认为:“世界上最难忘的是自然之美……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上去,这人便是天之骄子。”①
她这样写到她所居住的青山:“青山真有美极的时候。2月7日,正是五天风雪之后,万株树上,都结上一层冰壳。早起极光明的朝阳从东方捧出,照得这些冰树玉枝,寒光激射。下楼微步雪林中曲折行来,偶然回顾,一身自冰玉丛中穿过。小楼一角,隐隐看见我的帘幕。虽然一般的高处不胜寒,因此琼楼玉宇,竟在人间,而非天上。”②
她把沙穰比作自己的乳母,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九》中,她这样比喻沙穰和她之间的关系:“她(指沙穰——笔者注)是单纯真朴,她和我结的是护持调理的因缘,仿佛说来,如同我的乳母。我对她之情,深不及母亲,柔不及朋友,但也有另一种自然的感念。”
她既爱沙穰的青山,又爱无边的大海。请看,她是用了怎样聪慧的想象和别致的语言,来描写、比较她所深爱的“海”与“山”的: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凝神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从天边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着岩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③
海是蓝色灰色的,山是黄色绿色的。拿颜色来比,山也比海不过,蓝色灰色含着庄严淡远的意味,黄色绿色都未免浅显小方一些,固然我们常以黄色为至尊,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但皇帝称为“天子”,天比皇帝还尊贵,而天却是蓝色的。④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九》
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六》
③④冰心:《山中杂记》
而最为难得的是,她在这里的生活,每天都很清闲自在,既不受人打扰,也无功课要做。“完全来与‘自然’相对,以读书,凝想,赏明月,看朝霞为日课。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寂,皓月中天,悠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我纵欲修心养性,哪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百忙中为我求安息。造物者!我对你安能不感谢?”①她可以自由自在地思念亲人,怀念故乡,观赏风景,偶尔也与女病友们(都是外国女孩子)嬉笑游戏。
想要动笔写作的时候,还可以用“流水行云的写作态度”,“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②就这样闲适而又从容自在地写作出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象《寄小读者》二十九封通讯中的不少篇章,《山中杂记》,《往事(二)》,等等,以及短篇小说——《悟》,《六一姐》,《别后》,等等。冰心认为:正是这种流水行云的写作态度,是她一生中所未曾经历过的,因而也是最值得留恋的,所以她说:“沙穰最可纪念处也在此!”③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一》
②③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九》
1924年1月,面对着美丽的青山,冰心写出了短篇小说《悟》。茅盾先生称这篇小说是三年前发表的那篇小说《超人》的“姐妹篇或补充”①。
--------
①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作品中的人物之一钟梧,也是一个患有厌世症的人,可以说是《超人》中的何彬在精神上的病友。他因为自己生活经历的坎坷——五岁丧母,十三岁丧父,颠沛流离,半工半读,受够了苦,而没有一个亲他爱他的人,使他看透了社会和人生,因而形成了他的厌世主义的人生哲学。他觉得“世界是盲触的,人类都石块般的在其中颠簸,往深里说,竟是个剑林刀雨的世界!不知有多少青年,被这纷落的刀剑,刺透了心胸,血肉模糊的死亡呻吟在地上。”他对人类的私心,和某些人物为人品质上的弱点,更是看得入木三分,十分极端,他说:“提起人类,不知我要迸出若干血泪!制度已定,阶级已深,自私和自利,不惜以各种卑污的手段,或个人,或团体,或国家,向着这目的鼓励奔走。种种虚伪,种种残忍,‘当面输心背面笑,翻手作云覆手雨’,什么互助,什么同情,这一切我都参透了!”在钟梧的眼睛里,人生没有别的,只有痛苦,只有眼泪。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