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愁花不愁,计划不周要发愁。”
这是宋子文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长后常说的一句话。
当年宋的这句话是有所指的,所指就是蒋介石。
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后,曾经还有一个重要举措准备实施。这也是在他心中酝 酿多时的,即准备建立“国家预算制度”。他曾说过,一个国家和一个家庭过日子 是一样的。家庭没有计算,日子就难过;同样,国家没有预算就要乱套。
此时的蒋介石正策划于密室,调兵遣将以筹措第二次北伐。依据惯例,大军未 动粮草先行,要大举出兵就要有军费作保障。实际上蒋介石的这次北伐,是在宋子 文及其国民政府财政没有财政预算的情况下进行的。
那一天,蒋介石把他的财政部长宋子文唤到自己的官邸里,告知说他打算马上 出兵二次北伐,命令宋子文立即着手筹措军费,不能有误。
宋子文一听就犯愁:“这……这可没有预算啊?这么多钱不是随时说拿就能拿 出来的。”
蒋介石却说:“我不管你预算不预算,我也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反正, 必须保证我的军费开支。”
当时在场的宋美龄见哥哥子文一时为难,又担心老蒋发火,立时出面调解并对 宋子文说:“你是银行行长,印发一批政府公债不就有了!”
“看来,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只能如此了。”宋子文道。
“要以大局为重,就这样办吧!”蒋介石下了逐客令。
于是,意见归意见,但钱还要筹。此时的宋子文只好采取高压政策,说是“强 迫”也好,”说是“刮民”也好,他要求上海资本家从腰包里掏钱。
有一天,宋子文在上海召集了某些金融巨子开会,要求众位“体恤时艰,与政 府同心同德,共赴国难”;但当场诸位皆认为政府无信誉,所借之款弄不好就是 “小卒过河,有去无回”,所以纷纷拒绝再借。结果,会议不欢而散。
会后宋子文向蒋介石汇报。闻报蒋虽不悦,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吩咐宋子文 道:“你把那些有钱的大户,统统给我召到南京来,我要训话。”
宋子文也只能点头称是并马上去办。
第3天,宋子文将上海的20多名商业及金融巨子请到南京蒋介石的官邸。于是蒋 介石开始高一腔低一腔地训话,大意是政府急于北伐,急需军费。我派宋部长去上 海向你们筹款,你们居然说长道短,实在不像话。说着说着,蒋的话题竟转到“反 共”上,声音也随之大了起来:
“须知今日不仅有‘共匪’蔓延,就是上海潜伏的‘共匪’也不在少数。你们 如果不肯帮助政府解决困难,一旦上海共产党暴动,政府又如何能帮助你们呢?你 们先反省反省吧。”讲完蒋介石掉头就走,并且走之不回了。
于是不免一时冷场,众人又不敢擅自散去。
当时人们等了又等,半天过去了,饭都开过了,实在是等的无奈时,宋子文走 了进来。人们纷纷责问是怎么回事,宋子文一时也难答复。最后还是一个“识时务 者”提醒大家说:“政府出兵既有困难,我等体念中央难处,愿回去限期筹足政府 所需借款吧。”
当下大家同声赞同。
宋子文马上将此情况告诉了蒋介石,蒋这才下令“散会”,众人也如“放风” 一般顿时散了。
一来一往,再二再三,很快就弄得宋子文与工商界矛盾加深,同时也引起了人 们对政府的日益不满。
为此,宋子文不得不考虑,要尽快实行中央财政预算制度。
1928年6月,来自各地的百余名工商界代表聚集上海大华饭店,南京政府财政会 议在此如期召开。
宋子文主持会议,并作财经报告。
他首先报告了形势,并对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刻的检讨。他讲北伐期间,为了筹 措应急军费,政府不得不采取了一些强制政策,比如迫使大家出钱买公债并因此引 起大家不满,遗留问题也比较大。对此,政府包括他本人在内应作深刻反省,并向 大家表示歉意。
宋子文讲到此时,站起向大家鞠躬。顿时,场内响起一阵理解的掌声。
接着,他针对当时财政中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
“任何政策的制定,都要通过人民。否则,任何一个政府都得不到人民的信任。 高压政策,抑或强制政策,只能加剧政府与部属的关系紧张,只能管一时一事。作 为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应该搞财政预算方案,从宏观加以控制。应该量 体裁衣,力所能及。在军费方面应该加以限制并依据我们的财力所及。我认为每年 度的军费开支以不突破1.92亿元为好。军队限员应为50万人。否则我们财政负担不 起,必重蹈以往高压的覆辙。”
宋子文讲到这里,台下又响起一阵更热烈的掌声。
宋子文的这个建议作为一个重要提案,得到了与会的银行家、商人及工业资本 家的支持;并获大会通过,旋即上报南京政府批准执行。
当时在宋子文的领导下,大会成立了5个专门常务委员会,以便在会议结束后继 续工作,促使会议提案的尽快实施。其中虞洽卿领导成立的国民裁军促成会,在宋 子文的支持下,通电南京军事委员会和当时在北京的四个集团军司令:即蒋介石、 阎锡山、李宗仁和冯玉祥,强烈要求裁军和限制军费开支。
据说在北京的蒋介石当天接到通电,甚为不解地随手丢在一边,并骂道:“娘 希匹,这虞洽卿搞什么玩艺儿!生怕我抢了他钱袋似的。老子不在前方打仗,哪里 还有你的钱袋!”
不久,阎锡山找到蒋介石,问蒋收没收到虞洽卿的电报。蒋佯装不知道,故意 问阎是怎么回事,实际试探阎锡山对此事的反映。
阎锡山当然是反对了。
要说宋子文乃是书呆子文官一个,此时还在率领一班人连轴转地修改有关“中 央预算和限制军费”的提案,以争取在南京财经会议后,正式提交国民党政府批准 通过呢。
当年7月下旬,当蒋介石回到南京时,宋子文的这个方案立刻遭到了包括蒋介石 在内的多数人的反对。于是该方案搁浅。宋子文不肯就此罢休。紧接着,在这一年 8月南京政府召开的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他再次提出了 “中央预算和限制军费”的提案。当时,宋子文激动地说:
“北伐期间,为了筹措军费,我们财政部已将全部重要税收都作了抵押。因此, 除非迅速采用统一税收和预算计划,形势很难扭转。中国金融将很快面临破产。因 此,我们提出的中央预算和限制军费的提案是有一定理由的。”
宋子文这番讲话分量颇重,终于得到了与会者的支持。
当下蒋介石也只好顺水推舟。为此,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不得不批准了“统一 财政,确定预算”的提案。会后成立了国家预算委员会和中央财政整理委员会,并 由宋子文领导,以便早日统一国家财政。这时,宋子文才松了口气。
然而宋子文高兴得太早了。事实并非他想得那么简单,由于当时的南京政府尚 属军政府,军人掌权军事就要放在首位,故而不愿压缩军费。再加上地方新军阀各 自为政,我行我素,不予配合。宋子文的上述提案虽获批准,却实行不了,最终流 于形式,成为废纸一张。这令宋子文好生伤心。
尽管当时宋子文挖空心思,百般筹财,甚而被人称之为“摇钱树”。但是蒋介 石的军费开支却是个“无底洞”,张口就要,永远也填不满。致使南京政府的财政 赤字越来越大,包袱愈背愈重。为填补巨额赤字,唯一办法就是靠借债生存。南京 政府收入中的借贷部分,1927年6月最高时达48.6%,最低时是1932年7月的16.8 %。当时,由于南京政府承担了以前历届政府所欠的外债且国内政权尚不稳固,因 而在国际上缺乏信誉,一时很难借到外债。无奈之下,只有举借内债了。仅1927年 至1931年5年间,南京政府内债就发行了25种之多,合计10.058亿元。
可以说,蒋宋矛盾由来已久,原因则主要在他们当家理财的指导思想不同。
宋子文深知,若再采取过去那种强制政策,向上海和江浙财阀们筹款,已无力 行通;此次便用了与这些财阀合作的办法发行公债,即以公债和库债大打折扣出售 给银行家;也就是将债券在正式发行前抵押给银行,由银行预付债券票面值的50% 现金。如上海钱业公会所属钱庄,从1928年3月至1931年3月在13笔交易中,以1562 万元的预付金,购得3060万元的债券。待债券正式发行后,或者直接投放上海证券 交易所;或者存在银行,由这些银行根据市场价格议定最后出售价。由于有利可图, 当时银行家们都愿意做这宗买卖。特别是蒋。宋、孔等几大家族,他们既掌握南京 政府的财政大权,又控制着全国的金融业并且信息灵通。所以他们既可以通过国家 政权发行公债,又可以通过银行垄断公债的经营,从转手中获取巨额利润。例如宋 子良、宋蔼龄等人创办的七星公司,就是利用蒋、宋、孔三大家族的关系,参与债 券投资活动,从中获取暴利。应该说,蒋氏政权的腐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据统计,从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的南京政府由于发动中原大战和对红军的 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军费年年有增无减,所以时称“南京政府视发行公债如家 常便饭……宋子文上台后,南京政府发行公债其唯一用途,就是供蒋介石穷兵黩武 之用。”而宋子文则把财政收入“一部分充当军饷,一部分购买枪械,一部分收买 军队,一部分则落到蒋介石和宋子文的私囊。”
从1928年至1933年,宋子文在筹款理财方面为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作出了巨大贡 献。蒋介石在新军阀混战特别是中原大战中,之所以能击败众多对手,取得全面胜 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宋子文筹措的巨额军费作后盾。当时,宋子文的理财 筹
款本领,在南京政府中一再显露。也正因为如此,蒋介石对宋子文特别器重, 并委以重任。蒋介石不仅把全国财政经济大权交给他,而且几乎把南京政府军事以 外的其他权力也交给他负责或由他参与决策管理。于是宋子文成了蒋介石的左膀右 臂--这期间他身兼数职,主要有国民政府委员、行政院副院长、代院长、国民党 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防会议成员、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特 别外交委员会副会长、全国经济委员会以及财政监理委员会、外交委员会、预算委 员会、禁烟委员会、首都建设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国军编造委 员会委员等等。蒋介石之所以如此重用宋子文,在当时可能一方面看中了他的才干, 一方面也是对宋家的报答。
因此,他们之间既争斗又利用,既有政治又有亲情。当政治和亲情最初“结婚” 的时候,彼此的关系是进步的;当二者兼容的时候,即是政治融有亲情、亲情融有 政治时,就要走下坡路的,亦是腐败的开始;当二者相替代的时候,即政治取代亲 情、亲情取代政治亦即“离婚”的时候,这个政权就要灭亡了。这个过程,其实正 是蒋家王朝当年所走过的历程。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