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作品集

《宋氏家族全传》4.总理遗嘱:“革命尚未成功”

  1925年3月11日下午,孙中山先生病情恶化。

  但此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宋庆龄还年轻,今后的日子还很长……他特地把 何香凝喊来,把宋庆龄托嘱给她,并千叮咛万嘱咐地交待:他死后要“善视孙夫人”, “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说着说着孙中山舌头硬了,话也讲不清楚了。何香凝 立时表示:“先生,我亲近先生20多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不测,我们当尽力保 护夫人及先生遗族。我虽然知识能力都很薄弱,但是总算能够亲受总理三民主义的 教诲,我有一分力量,必定尽力宣传。” 此时,宋庆龄在旁悲声欲绝。孙中山含泪 望着何香凝,握着她的手说:“那么,我很感谢你。”

  当即孙中山由泪流满面的宋庆龄托着手,在三个遗嘱文件上签了字--这个最 后的行动,是因为不愿宋庆龄过分伤心而一再被推迟的。

  孙中山先生的家事遗嘱全文是:

  余国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 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他的政治遗嘱全文是: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 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 《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 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当时孙中山先生致苏联遗书的全文是: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 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产与 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以古代 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 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 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 之人。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 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我深信你们政府亦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 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 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为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谨以 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3月11日下午,已只能听到孙中山说一些单词。4点半时他唤“亲爱的”,是叫 宋庆龄;6点半时他唤“精卫”,是指他当时的亲密追随者汪精卫。

  弥留之际,孙中山先生关于国事最后的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1925年3月12日晨,孙中山先生的心脏停止跳动,享年59岁。他没有留下万贯家产, 留下的只是未竟的事业和不可估量的精神财产,并使宋庆龄终身受用不尽。

  英年逝夫,当时宋庆龄还只有32岁。这无疑对庆龄是个莫大的打击。况且宋庆 龄又是一个执著、感情专一的人,致使她的悲痛延续好长时间后,终于理智清醒, 面对现实,继续先生遗志,把自己“奉为”先生形象的化身,一言一行代表先生, 重新塑造先生在国民中之形象。

  当年丈夫的遗体经防腐处理后入殓、移灵于香山碧云寺之后,宋庆龄便回到了 上海寓所居住,除了其间去过两次南京。南京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且孙中山 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地方,所以他的陵墓将修建在那里。宋庆龄当时的南京之行的目 的就是为此。第一次,选墓地由胡汉民、郭汉章陪同。这其中有段故事值得在此一 叙:

  孙中山的陵地选择在南京紫金山南坡,归葬紫金山亦是孙中山先生多年的夙愿。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谢职,由日理万机的大总统变为一个自由人,当时他欲 轻松一下,便与卫队长郭汉章、秘书长胡汉民等去紫金山打猎。一行人经明孝陵至 半山寺,忽见一只喜鹊飞过来。孙中山先生急忙举枪射击,因喜鹊飞远而未中。枪 声响处,几只野鸡受惊飞起,他调转枪口,“砰” 的一声,其中一只中弹,歪歪斜 斜向下栽落,大家追赶过去,在土地庙旁寻到野鸡。此时孙中山先生提议休息片刻, 他信步向山上走去,至现在的中山陵墓室处,停下来眺望四方,显得极有兴致。过 了一会,孙中山对跟随在后面的胡汉民、郭汉章说:“你们看,这里有山有水,气 象雄伟,较明孝陵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洪武皇帝为什么不葬在这里呢?” 胡汉民 接口道:“是呀,此处前有照,后有靠,风水特好,称得上一方大好墓地。”孙中 山先生点头笑着说:“我将来死后能葬在这里,也就心满意足了。”胡汉民当即说: “先生怎么想到这上面来了。”

  13年后的今天,孙中山先生当初的笑谈,竟成遗言而变成现实。1929年6月1日, 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安葬在这里。

  第二次宋庆龄来南京,则是为了中山陵工程的开工典礼而来。两次南京之行, 也表现了宋庆龄对孙中山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情感。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后人。当年的国 共合作在孙中山逝世后的几个月,势如破竹,飞速发展。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空前 昂扬,特别是在上海、青岛、福州等地的帝国主义国家开办的工厂里,工人们为了 反对资方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纷纷揭竿而起。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及民众2000多人在租界区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 威。英帝国主义吓破了胆,竟命令巡捕开枪屠杀群众,从而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 卅惨案”。但帝国主义的血腥屠杀,更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上海市民当即展 开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与帝国主义英勇搏斗,并继而 席卷全国各地。

  宋庆龄对此义愤填膺。她在对上海《民国日报》记者发表谈话中热情地赞颂群 众的爱国反帝斗争,指出:“此次惨剧,简单言之,实为英日强权对于中国革命精 神之压迫,中国人民能一致起而反抗英捕房之暴行,在上海此实为第一次”;也是 “中国30年来依赖外力之一大觉悟,关系国家与民族前途至大。”她强调只有加强 民族团结和提高人民的爱国主义觉悟,才能抵抗帝国主义之压迫,求得中国民族之 独立解放,切“不可信外人挑拨之辞,因惧被诬赤化,遂弃国亦不爱也”。当时她 号召群众把此次运动作为贯彻孙中山未竟之志的一次实践:“凡中国国民皆当负此 救国重任。中国国民党党员,尤当努力以竟其领袖未竟之志。最近学生、工人与市 民之爱国运动中,处处可见孙先生之精神,故孙先生精神实未尝死。吾人应共起奋 斗,为民族争独立,为人权争保障。外间对学生主张打倒帝国主义颇有误会,不知 此即孙先生40年革命目的之一。”

  接着宋庆龄在对记者的谈话中,还发表了对运动有指导性的意见,她主张“对 外当以言论唤起世界各国之人民主张公道”;“对内当一方团结各界,坚持到底, 同时大规模向各省募捐款项,援助失业之工人;一方宜趁此时唤起全国之民族精神, 为长时期之奋斗,务达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之目的。”“此次奋斗,不可专赖一界 或一阶级,如商界政界之类,而当合工商学各界之全力应付之。”

  宋庆龄当时的谈话颇有见地。这是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独立发表指导运动意 见的开端,表现出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政治家的领导才能。她所提出的开展运动的 意见,例如团结各界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到底,长期斗争,以及反对调和和 中立等,不少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相吻合。她甚至预见到中国大资产阶级 和执政当局对革命运动的政治态度:“中国当局之政府,就其历史与近事及能力视 之,皆不可靠。寓居租界之富绅巨商,平素居领袖社会之地位者,因有所畏忌,皆 不敢多言,亦难望其主张公道。”

  不仅如此,宋庆龄还积极地投身到“五卅” 运动的实际斗争中,大力开展宣传 和援助活动。同年6月5日,她应邀参加联合会的一次会议。会上,她以一位主要发 言人在引用孙中山遗嘱中“积40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 这 句话后,她接着说:“帝国主义正骑在我们脖子上,我们还不该起来吗?虽然我们 的领袖已不在了,我们民众已经起来了!” 宋庆龄讲到这里,含着眼泪说:“中山 先生的精神不死,我们必须反抗!妇女们进行募捐,不仅为了支援南方的罢工,也 为了帮助上海本市的流离失所的工人。” 接着,宋庆龄帮助组织了一个特别的团体 “上海救济五卅惨案失业工人联合会”,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不久,广州传来了噩耗。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所在地 途径门廊中为刺客的子弹射中。从20世纪初期流亡日本时开始,廖仲恺就一直是孙 中山最亲密的同伴之一。对宋庆龄来说,他同他的坚强的妻子何香凝,无论在私交 上或是在政治上,都是她和孙中山感情最深的挚友。并且廖氏夫妇都是她同孙中山 结合的支持者和见证人。尤其是在看护孙中山的那些最后的日子里,何香凝给了她 巨大的精神力量。

  所有这些都更激起了宋庆龄的愤慨和反抗,她在给廖夫人何香凝的唁电中说:

  惊闻仲恺先生哀耗,元良猝丧,吾党损失甚巨,实深痛切……但先生为党牺牲, 精神尚在,吾辈宜勉承先志……务希各同志扶助本党,积极进行,万勿因此挫折……

  实际情况正是这样。当时在广州,参加廖仲恺追悼大会和葬礼的工人、农民、 学生和城市贫民等共达15万人,会后并举行了游行。这是自5个月前孙中山逝世以来,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群众行动,人们在对一位领导人的哀悼中表示了继承遗志的 决心。这也是国民党左派对右派一次有力的反击。

  宋庆龄在那封唁电中曾说到“本拟赴粤亲致祭奠,惟因事所羁,不克如愿。” 实际上,当时她不但事忙,而且身体也不好,有空时常到她母亲处休息一下。彼时, 她还没有从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沉重打击和压力下完全恢复过来,而与此事有关的工 作还得继续去做--她多次去南京视察拟议中的中山陵址,尽管不断有新的政治任 务接踵而来。

  当时,宋庆龄还不顾病体,应邀赶赴北京参加6月30日在天安门前举行的反帝群 众大会,以纪念“五卅惨案”和“沙基惨案”中死难烈士。那天她直接从火车站赶 到会场,登上大会主席台,同大会主持人和一些特邀外宾站在一起。但她的身体实 在太虚弱了,不能亲自讲话,只能委托当时一位妇女领袖刘清扬代她向到会群众表 示歉意。据目击者回忆,当天她身着花边素服,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当时她的 到场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宋庆龄也为之大受感动。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