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作品集

《孔氏家族全传》3.“铭贤”轶事之二

  孔祥熙此次荣归故里,来铭贤学校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计划增设大学预科并付 诸实践,新扩建了许多教室和办公楼。等到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即将开学时,还出现 了一个小插曲,使“孔夫人”或“宋师母”同时成为一位执掌教鞭的“良师”。

  当时开学在即,可原来应聘的一位美国欧柏林大学的教师突然变卦,表示不能 来中国任教了。这样一来,使铭贤学校原来就感到不足的师资力量,更显紧张。再 续聘其他教师已经没有时间了。怎么办?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为何不请 现成的老师--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校长夫人出来任教?”就这样宋蔼 龄这位年轻的女子拿起教鞭走上讲台,主讲英语,同时指导卫生和环境卫生课。当 时在太谷这样落后的县城里,传统的看法是年轻女子不配占据“先生”这个神圣的 受人尊敬的席位,况且这里的学生有的年龄还超过了宋蔼龄。但是宋蔼龄以高雅的 风度和女人特有的勇气博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师母”。为 了表示对“师母”的敬意,大家特意集资买了一个金手镯赠给宋蔼龄。礼物虽轻, 却表明当时的人心所向。孔祥熙和宋蔼龄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后来由于长女需时照 顾的缘故,宋蔼龄才结束了这段教学生涯,退居家中协助丈夫处理校务并料理家务。

  当回忆这一段难忘的经历时,宋蔼龄说:

  “我根本不配做这种工作,我相信即使在一所普通学校里,我也不够格。我之 所以能够教书,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特殊……我记得在一次英语课上,一个学生问 我,为什么在一个英语复合句里,有时候不能重复使用一个名词。我回答说:‘哦, 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我看来,对于那些使我和学生都感到不解的问题,这是一个 最好的回答。从此以后,每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我就说:‘哦,这是不言而喻的!’”

  孔祥熙办学一向重视体育,重视学生身体的锻炼,他认为身体是发展智育和德 育的基础。所以铭贤学校一向是以体育好而闻名的。1916年春天,山西省举办第一 次中学以上运动会,这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孔祥熙倍感兴奋,觉得一展铭贤学生体 格和学校风貌的大好机会来了。于是他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些在当时认为新的花样, 借此机会宣传铭贤也宣传体育的重要性。运动会在太原举行,只有100多名学生的铭 贤学校竟派出了20多名选手前往参加,其规模在各学校中绝对第一。孔祥熙让铭贤 学校的运动员穿上整齐的校服,精神抖擞地在太原市绕行一周。运动会开幕那天, 孔祥熙又亲率只穿背心短裤的选手们绕场小跑一圈,向观众挥手致意,使整个运动 场掌声不断,轰动一时。

  在这次运动会上,铭贤学校的选手们夺得了200米跑、400米跑、撑竿跳、掷铁 球、平跳和跳远六个项目的冠军。任何一所学校与之相比都相差甚远。于是各学校 纷纷派人与孔祥熙联系,拟在铭贤选手中聘请体育教员。孔祥熙为了进一步推动山 西全省的体育而婉辞说,铭贤选手并非专攻体育,他答应代为各校向平。津、沪、 宁各大都市延揽大批体育人才人晋,分赴各个学校担任体育教员。自那时起,山西 的体育一度雄居华北之首。

  1916年夏季,孔祥熙在太谷凤凰山酿泉亭举办了山西全省第一届学生夏令营。 参加夏令营的各校学生欢聚在一起,交流知识,研讨学术,并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活 动,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加。这次活动使得学生们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才能,得到 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当然,孔祥熙和宋蔼龄回太谷继续办铭贤学校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两件事:一 件是“发财”,一件是“革命”。

  在中国旧知识分子的传统观念中,有重学问、重名望而轻财富的特点。做了铭 贤学校校长的孔祥熙,在一般的太谷商人看来已经是富得流油了。但孔祥熙认为经 商发财要“志当存高远”,他不能受“一群少年去赶集,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看 见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之类一般百姓的人生哲学的束缚。

  古人云:“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意思是说袖子长善于跳舞,财富多益于经 商。

  孔祥熙最初经商的资本并不多。据说,山西人喜欢攒银子,集到一定数量就把 它铸成1000两一个的大锭收藏起来,称为“莫奈何”,最初是防盗贼的意思。当初 孔祥熙就是凭着3000两银子起家,后来竟发展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中的“首富”, 足见其发财确实是“有术有效”。

  早在孔祥熙组建“中美同盟会”时,他通过和外国传教士的频繁接触发现煤油 乃百姓生活之必需,煤油生意有大利可图。当孔祥熙听外国传教士告诉他英国商人 要在山西倾销煤油时,立刻伙同他的五叔孔繁杏,设立了“祥记公司”(又称祥记 商行)。他向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交了25000英磅的保证金,按当时汇价16银元兑换 一英磅,共付出40万元,取得了山西省亚细亚壳牌火油总代理权。此外,孔祥照后 来曾对别人说,他开始发财是在欧战时期,代美国购买山西铁砂。孔祥熙因为和教 会有关系且和美侨较多接近,又因为火油生意和美国使馆商务参赞处有所来往。一 次,他听说美国商人要收购铁砂,立即跑到太原把山西铁砂定购下来,每吨银币1元, 运到天津交货。美国给他的收购价是美金1元,转手之间获利一倍多。

  祥记公司的买卖为孔祥熙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利润,这可以说是孔祥熙组建“中 美同盟会”的意外收获。同时也为孔祥熙日后经商积累了资金,为其成为一个买办 商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5年,孔祥熙与陈光甫、庄得之等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据上海商业储蓄 银行档案记载,在该银行最初发起人集聚的约10万元资金中,有孔祥熙股金1万元。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是旧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之一,它与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 业银行(后改称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和新华信托储蓄三家私营银行合称为“南四行”。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提倡小额储蓄、举办小额工商放款为招揽业务的手段。抗 日战争以前,它在国内各地的分支机构多达80多处,直到解放前夕还尚存40余处。

  1917年,孔祥熙又借中华书局面临危机、濒临绝境时,投资人股并渐渐控制了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陆费伯鸿于1872年创办的,最初以出版中小学课本为主,并印行古 籍、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1917年因缺乏资金,几乎倒闭。正当此时,孔祥 熙以投资相利诱,企图夺取中华书局作为他的政治资本。但因中华书局旧有股东害 怕孔祥熙喧宾夺主,就采取一边利用、一边限制的办法,仅借了大宗款项,来增加 书局的资金。

  后来书局为了更好地吸收资金,又采取厚发股息的方法,从而资金迅速增加, 由初期的25000元增至160万元,后又增至400万元和800万元。期间,孔祥熙逐渐在 书局打下了基础。

  书局的资金收足以后,又因美金、法币等币制形同悬崖转石,每况愈下,所以 中华书局不得不降低股息,中华股票价格也迅速跌落下来。当听说孔祥熙又想收买 中华股票时,老板陆费伯鸿对孔祥熙抱着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为此孔祥熙说了不 少陆费伯鸿的怪话,什么“不商量事情”、“不接受意见”、“想搞独立王国”等 等,这些怪话传到陆老板那里后,陆总是一笑了之。因二人相互猜疑,也使孔祥熙 收买股票的如意算盘没能实现。

  直到1941年陆费伯鸿在香港逝世后,孔祥熙马上把自己的亲信李升明扶上台, 接替了中华书局总经理的职位。因李升明对孔祥熙唯命是从,孔祥熙由此当上了中 华书局的董事长。从此,经过几十年苦斗,中华书局终于完全落人了孔样熙手中。

  孔祥熙喜欢搞独资经营。他的私人企业基本上都是商业资本。除了祥记公司以 外,他办的商业还有山西裕华商行及广茂兴和晋丰源商行。

  山西裕华银行创设于1915年,天津的裕华银行是由裕华银号改组而成。后来在 重庆和上海又都先后成立过裕华银行。广茂兴、晋丰源商行原来是经营药材生意的, 抗日战争期间迁到重庆,大搞投机生意。裕华银行是孔祥熙私人企业的核心,负责 人都是他的心腹,总经理一直是由铭贤学校总务主任武渭清担任的,孔祥照所办的 企业有它的特点,不讲求外表,不重视宣传,只求实惠。孔祥熙所开设的铺子,店 号头一个字,总是“广”字。孔祥熙为什么对“广”字有如此特殊的兴趣呢?是因 为他在广东经营过许多企业,自己的家眷又是广东人,所以他很喜欢“广”字,认 为“广”能给他带来财运。

  办学同时,孔祥熙念念不忘的另一件事就是革命了。孔祥熙充分利用自己的特 殊身份广泛结交北方军政要人如阎锡山、冯玉祥和张作霖等。

  1916年元月,国人的强烈反对最终没能阻挡当时已利令智昏的袁世凯一意孤行。 是年元旦,袁世凯在北京改元“洪宪”并皇袍加身,登基当上了皇帝。从北京传出 消息,“洪宪”皇帝特令孔祥熙的侄辈、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孙孔令贻仍袭封衍圣公, 并授予“一级大绶宝光嘉禾章”加“郡王”衔。孔祥熙在山西太谷得到消息后,大 为愤慨,当即写了一篇《上袁世凯书》的洋洋千言,发送到报馆公开发表。文中孔 祥熙写道:

  “吾公(指袁)将谁欺?欺天乎?他人数吾公十大罪状,或八大罪状,熙不再 深责,即以称帝而言,已属罪不在赦。何况其他?尝思吾公之称帝,不是不智,即 为不仁,不智不仁,两者必居其一。然一再思索,二者竟兼而有之,此吾公所以为 国人所弃绝而誓不两立也!

  “吾公不图报效,不图尽责,乃欲推翻共和,自立称帝,丧心病狂,一至如此, 尚何言哉?惟事已至此,熙为吾公计,为吾公子孙计,丞应悬崖勒马,幡然改图, 通电自责,退栖山林。且将吾公承认之二十一条,宣布取消。如此尚不失为勇于改 过之英雄,国人亦必能见谅,而与以自新之余地。否则,若执迷不悟,冒天下之大 不违,以断送吾炎黄子孙之大好河山,则身败名裂,在指顾闻尔,何暇作皇帝迷梦 焉!”

  孔祥熙这篇讨袁檄文,通篇义正辞严、语锋犀利,大有革命者的精神和气概, 表明了孔祥熙这个时期是站在中华革命党人的立场上,维护孙中山先生革命与民主 这面旗帜的。文章发表之后,颇受各界瞩目。港台报刊杂志评价此文是孔祥熙一生 之中,对外公开披露其政治主张的第一份通电。世人一般都知道这份电报给铭贤学 校带来了荣耀,同时也为孔祥熙涉足政坛并扶摇直上添色不少。而实际上,首倡上 书并参与谋篇布局、润色斟酌的首功,却应记在孔祥熙的“贤内助”宋蔼龄的头上。 实际上,这也是宋蔼龄设计夫君的第一个强有力的步骤。后来当孙中山先生在广东 组成革命政府后,又是宋蔼龄代夫君以探亲为名先走一趟以为铺垫,然后孔祥熙才 正式开始了广东革命政府的仕途生涯。直到后来,宋子文因挨蒋介石耳光愤而辞去 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之职后,也又是宋蔼龄出面找蒋,孔祥熙才又得到了一顶“财政 部长”的乌纱帽,我们这样说,倒并非是贬低孔氏无能,而是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 后面,的确该有一名非凡的女性。宋蔼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时,这篇讨袁檄文不仅使孔祥熙出尽了风光,同时也使他与阎锡山之间,就 此建立了十分密切的联系。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