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夜。在欧洲战场,苏联红军和英美联军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在亚洲,中国艰苦地坚持了对日抗战,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占了明显的优势。这年秋天,便由中、美、英、苏四大国在华盛顿郊区乔治城敦巴顿橡树园召开会议,为发起建立联合国做准备工作。1945年2月,雅尔塔苏、美、英首脑会议决定,于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由美、英、苏、中四发起国,于3月5日向已加入《联合国家宣言》的反法西斯国家,发出了参加旧金山会议的邀请。
3月2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了中国出席旧金山会议的代表团成员名单,包括顾问共11名,其中有中国共产党的董必武;胡适也是代表团成员之一。①
4月25日,正当美苏两国军队在德国领土会师的这一天,胡适出席在旧金山开幕的创建联合国的会议。会议开了整整两个月,于6月25日在旧金山歌剧院召开全体会议,无保留地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第二天又在退伍军人纪念堂会议厅举行了签字仪式。然而胡适却借口反对极权政治,不同意《宪章》中五个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的规定,而没有在《宪章》上签字。
旧金山会议期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急转直下。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英美集中力量在太平洋对日作战,6月22日美军攻克冲绳,并于8月6日和9日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中国军民转入全国规模的对日大反攻,苏联也于8月8日对日宣战。8月14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于是胜利结束,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之间,在关于战后和平、民主问题上,斗争复趋激烈。
胡适使美以来,仍始终抱着反共立场,曾为国民党发动的皖南事变辩护,说“新四军之解散,为军纪上必需之举动”。②1944年9月,美国赫尔利以罗斯福总统私人代表的名义来华,调处“国共关系”。他与蒋介石一唱一和,提出要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换取到国民党政府里去“做官”的阴谋计划,抵制和反对中共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1945年8月中下旬,蒋介石又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主席去重庆举行国共两党的和平谈判。当时任驻华大使的赫尔利也为此专程飞到延安。
胡适自然也十分关注“国共关系”。③旧金山会议期间,他曾与董必武讨论战后政治问题,也劝中共放弃武力,从事“和平奋斗”,遭到董必武的驳斥。8月24日,胡适又致电毛泽东,电文云:
润之先生:顷见报载傅孟真兄转达吾兄问候胡适之之语,感念旧好,不胜驰念。
前夜与董必武兄深谈,弟恳切陈述鄙见,以为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政党。公等若能有此决心,则国内18年纠纷一朝解决,而公等廿余年之努力皆可不致因内战而完全销灭。试看美国开国之初,节福生十余年和平奋斗,其手创之民主党遂于第四届选举取得政权。又看英国工党50年前仅得四万四千票,而和平奋斗之结果,今年得千二百万票,成为绝大多数党。
此两事皆足供深思。中共今日已成第二大党,若能持之以耐心毅力,将来和平发展,前途未可限量。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以上为与董君谈话要旨,今托王雪艇兄代为转告,用供考虑。胡适,八月二十四。④
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了避免内战,争取国内和平,决定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等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后,便收到由王世杰面呈的胡适这个电报。重庆谈判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正是胡适电报所说的“武力”问题。在谈判中,毛泽东坚持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坚决拒绝国民党要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的无理要求,表现了坚定的原则性,也作了一些让步。经过43天的谈判,达成了《双十协定》。10月11日,毛泽东返回延安,于17日作《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其中谈到关于军队“武力”的问题,说:
国民党宣传说,共产党就是争枪杆子。我们说,准备让步。我们先提出把我们的军队由现在的数目缩编成48个师。国民党的军队是263个师,我们占六分之一。后来我们又提出缩编到43个师,占七分之一。……这样一来,他们无话可说,一切谣言都破产了。是不是要把我们的枪交给他们呢?那也不是。交给他们,他们岂不又多了!人民的武装,一枝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⑤
这是对蒋介石的答复,也可以说是对胡适电报的答复。
这时的胡适,又成了文化教育界名声大噪的风云人物。人还没回国,舆论却造得很响了。8月30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电告胡适,拟请他出席将在伦敦召开的世界教育会议(即后来的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9月,国民党政府任命胡适为北京大学校长;胡适返国就任前,由傅斯年暂行代理。9月13日,蒋介石致电胡适,希望他“早日回国主持校务,并图良晤”。10月10日,国民政府明令颁给胡适胜利勋章一座。11月1日至16日,胡适作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⑥在伦敦出席创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参与制定了该组织的宪章。会议期间,他曾提议于1949年纪念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周年;并往牛津大学接受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直到1946年6月5日,胡适才由美启程返国,在海上航行30天,于7月5日抵达上海。他在南京、上海勾留20余日,会见了许多朋友、政客和名流,京沪两地住所都积有两寸厚的名片。月底才到北平,住进东厂胡同1号一所十分阔绰的宅院里。9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回国的这段时间,蒋介石正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破坏停战协定,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部署并发动全面内战。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民,又被推进了战争的深渊。国民党政府又在全国加强法西斯特务统治,镇压爱国民主运动。就在胡适回抵国门十天之内,知识界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二位先生,在昆明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一般有良心的人都感到失望苦闷乃至忿怒,盖原意中事”。⑦而胡适却与“一般有良心的人”都不同。7月20日,他在上海文化教育界名流举行的欢迎茶会上,还劝人不要悲观,说:
我们文化界,教育界,应当在这五年十年之间,咬紧牙关,尽力挽救和改善目前的局面,如果我们自己先就悲观,觉得世事不可为,那末国事真更将令人悲观,令人觉得不可为了。⑧
如果说这是胡适的“乐观主义”,那么,他在北平对记者谈话,竟宣称“中国民主有了进步”!⑨这样颠倒的“乐观”,不迹近阿世吗?
10月10日,北京大学举行复员复校后的开学典礼。胡适以校长身份首次对全校员生讲话,便抬出南宋理学家吕祖谦的两句话:“善未易明,理未易察”,要大家深省;他提倡所谓“独立的研究”,要大家——
不盲从,不受欺骗,不用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用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用别人的头脑当自己的头脑。⑩
可以说这便是胡适给“善未易明,理未易察”加的注脚,并无甚么深意。而当内战硝烟弥漫,青年学生向往民主自由进步,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广泛开展的时候,胡校长却反复申说这些人所共知的道理,用意还不明白吗?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王宠惠、魏道明、吴贻芳、李璜、张君劢、胡霖、顾问施肇基。
② 胡适1941年2月在纽约的演说,曾载2月8日重庆《大公报》。
③ 参看胡适1944年12月8日日记,见《胡适的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月版,下册,第605页。
④ 胡适致毛泽东电曾载1945年9月2日重庆《大公报》。又附见胡适致王世杰(电稿),《胡适来往书信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8月1版,下册,第26至27页。
⑤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毛泽东选集》4卷横排合订本,第1106~1107页。
⑥ 中国代表团成员共五人,其他四人是赵元任、罗家伦、程天放、李书华。
⑦ 周炳琳1946年7月9日致胡适信,见《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册,第112页。
⑧ 胡适在上海文教界欢迎会上的讲辞,载7月21日《申报》;又载南京《教育通讯》复刊第1卷第11期。
⑨ 见1946年7月30日北平《华北日报》。
⑩ 见1946年10月11日天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