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1月16日报道】香港分社记者爱德华·吴从香港发回文章,题为《回忆周——富有吸引力的革命家》,全文如下:
1946年的寒冷的春天和炎热的夏天,在中国国民党首都南京,当时担任共产党联络官的周恩来经常来往于闹市区梅园新村他的家(也是他的办公处)同宁海路5号乔治·马歇尔将军的总部之间,几乎天天都要同美国的和国民党的联络官进行会谈。
关于周先生在这些为了避免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在中国发生大规模内战而举行的这些会议上作为平等的谈判代表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和才能,人们已经说了不少了。但是关于他每次来开会和会后离开时如何给普通人留下的温暖的印象,却记录得较步。
在这个时期里,常常在周先生到达或者离开马歇尔将军的总部的时候,我正因为办事情丽在总部的镶壁板的门厅里,所以我有充分的机会亲眼看到他的性格中的“如何争取朋友”这一面的实际表现。
我记得很清楚,周先生到了大门口之后,不是直接去会议室,而必定是先向当时刚好在前院或者门厅里的既非谈判代表也非官员的人问好、握手。
周带着他那诚恳的笑容和锐利而又友好的目光,走近每一个在场的美国兵、中国勤杂人员和工作人员。他的问候话很简短,但是握手却很有力。
离开时,同样十分热情地同大家一一道别,从来不马虎到笼统地打个招呼了事。周先生在南京期间一直细心地保持这一例常的做法,到马歇尔将军调解失败,他收拾行装回中国西北延安的窑洞的时候,他已给在马歇尔将军的灰砖楼房里工作的美国士官、看门的中国人、园丁和仆人中间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我第一次看到周正是在这个时期的这样的场合。我同他不怎么认识,大概他也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
过了大约10年,我在北京见到了他。那是在一个外交使团在一个大厅里举行的招待会上,我和其他客人一起站在离主宾席很远的地方。
这位总理来了,他在同大厅那一边的客人们握手之后,便穿过大厅向我走来,就好像认出我来了似的。他说了声“你好”,同我握手,正是以前熟悉的那种握手。然后,他接着同其他客人一一握手。
爱德华·吴:给普通人留下了温暖的印象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