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年夏,刘伯承得知中央军委准备创办陆军大学的消息后,心里非常高兴。立即给党中央写信,请求辞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去参与筹建陆大。他在信中诚恳地写道:“……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
党中央很快批准了刘伯承的要求,决定委派这位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著名军事家去办学校,搞教育,把他那丰富的作战、建军经验传授给全军中、高级干部,从教育与训练上更好地完成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转变。毛泽东和朱德给他写了亲笔信,让他把西南的行政工作移交给邓小平、贺龙,尽快到北京领导筹建“陆大”。
刘伯承一到北京,就立即投入到“陆大”的筹建工作。首先是确定“陆大”的校址。以前,中央军委曾考虑把校址建在东北。后来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又决定把校址建在北京或其他省市。刘伯承经过两次勘查地形,考虑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百废待举,百业待兴,财力物力都很紧张,要营建这样一个大型的军事学校要花很多的钱,更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早日开学,培养懂得现代战争的干部以支援朝鲜前线,也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建议:“陆大”的校舍暂不动工兴建,先找一个可以办学的地方把学校办起来再说。刘伯承的意见既能节约经费,又能早日开学,得到筹委会的一致赞同。
这个地方选在哪里好呢?
刘伯承想起了人民解放军进占南京后,设在南京的华东军区军政大学。
华东军大设在南京紫金山下原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国防部”的院内。占地约三平方公里,房屋面积达四十七万平方米,院内绿树成荫,操场开阔,各方面条件较好。早在一九四九年五月,刘伯承率领第二野战军开进南京的时候,就曾经去过那里,详细查看过那里的房屋、设府情况,并向党中央专门做过汇报。那时,他就考虑过将来在这里办学校培养干部的问题。所以,他建议把“陆大”暂时设在南京。
毛泽东、周恩来对创办“陆大”非常关心。在筹备期间,周恩来在日理万机之中三次会见了刘伯承和“陆大”筹委会的成员,传达了毛泽东对办好“陆大”的指示,提出了“陆大”临时党委的组成办法、干部配备和组织机构等问题,研究了教学方针和教学内容,对如何办好这个学校做了重要指示。
第一次是在一九五一年的十一月初,周恩来特意把刘伯承等人请到中南海去研究。
当刘伯承等人来到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时,工作到夜间很晚才休息的周恩来刚刚起床,还没有来得及吃早饭。他和大家一一握手问候,并亲切地对刘伯承说:
“刘老,你来了。我起晚了。”
刘伯承知道,周恩来日理万机,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从天黑一直亮到黎明。深情地说:
“总理,你多睡一会儿吧。我们昨天睡得太久了,早晨睡不着,就起得早,听说你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到早晨三四点钟才休息,太劳累了!”
周恩来微笑着说:
“不要紧,我习惯了。”
一会儿,服务员端来早饭请周恩来用餐。趁此机会,客人们环顾了主人的住所,古老的庭院,已经破旧。北房五间,是会客室和办公室。房间陈旧,设备简单,里面几乎没有什么装饰物。
靠墙排满了书柜,三张方桌接成一个长会议桌,还有几把椅子。最显眼的是那张又宽又长的写字台,上面放满了摞得很高的文件和书籍。
再看主人的早餐:三块烤馒头片、一盘咸菜、一杯牛奶和一个鸡蛋,这一切都表明,住进北京城中南海的周恩来,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
周恩来匆匆吃完早饭,就带着刘伯承等人走进会客室,开始谈工作。
“总理,我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就来了。”刘伯承微笑着对周恩来说。
“我知道,刘老组织性纪律性是非常强的,只要中央有命令。你就来。”周恩来用非常满意的口气回答。
“我来是来了,就是怕搞不好。”刘伯承谦逊地说。
“你搞得好,搞得好。你有几个特长:你有学问,又非常严格,严师出高徒嘛!所以,这三军总教头,非你莫属啊!”在笑声中,周恩来既是赞誉又是鼓励他说。
“总理,可不能那么讲,我是能做一点就做一点。我能力实在不足,过去搞‘红大’,那个好搞,两三个月就过去了。现在搞现代化,我是没有经验的。你看能不能给我找几个好助手?”刘伯承诚恳地提出要求。
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陆大”临时党委的组成方案,并和刘伯承一起,详细研究了“陆大”的组织机构和一些领导干部的人选问题。
这次会见,大约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因周恩来要接见外宾,谈话就结束了。
三、“三军总教头,非你莫属啊!”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