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三、冒雨背同学
天色渐暗,大雨滂沱,教室里空空荡荡,只剩下小周恩来和他的同桌——一个下肢残废的学生。同学们有的被家长接回了,有的把衣服顶在头上冒雨走了,可残疾孩子家里还没来人,为了他,周恩来没有走。很久以来,他一直照顾这个行动不便的同学,似乎这已经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职责。
雨还在下着,周恩来从老师那儿借了一把伞,对同桌说:“我们一道走,你打伞,我背你。”这样,在风雨之中,他们踉踉跄跄地向前走去。雨水和汗水湿透了衣服,加上路滑,十分吃力,但他毫不动摇,直到同桌的爸爸来接。他见到此景,忙着拉住周恩来的小手,感激地说:“谢谢你,周同学,谢谢你呀……。”
(田俊翘)
二八四、好老师
范金标刚给周恩来当警卫员,周恩来便告诉他,要学习文化,有了文化才能读马克思、列宁的书,才能读毛主席的文章,才能更好地懂得革命的道理。他说:“学习,学习,再学习。你要争取每天识三个字。只要有一年的功夫,就可以读书看报了。”并且说,他要经常检查范的学习。过了几天,周恩来果真来检查范写的字了,一方面鼓励他好好学习:才学写字嘛,写得难看是难免的,熟能生巧嘛,慢慢地就会进步。另一方面还亲自教授,指着他写的字,一个一个地问他,作细心的批改和讲解。
周恩来不仅教范金标学文化,在他身边工作的陈友才、丁振愈、曾祺祥、魏国禄等都跟周恩来学过文化,周恩来是他们的好老师。
(徐必成)
二八五、办识字班
周恩来在苏区时,非常重视妇女学习文化。由于敌人的封锁,苏区的纸张、笔墨都很缺乏,周恩来就提出,可以用木炭在瓦片上写或者用石子、树枝在沙地上写,这是敌人封锁不了的。有关同志把周恩来的话对群众一讲,大伙都非常拥护,许多妇女说:“周副主席真了解我们的心啊!丈夫在前线写了信来,自己看不懂;想鼓励丈夫勇敢杀敌,有话写不出,早就想学文化了。”
在周恩来的帮助下,苏区很快办起了识字班。
(徐必成)
二八六、红蓝杠杠
一九三三年冬,周恩来到中央苏区党校看望学员,了解到有些工农干部学员,过去念不起书,现在拿起书本,有很多生字,有些字勉强认得,又不知怎样解释,读马列主义的书很吃力。便鼓励学员要耐心,要坚持,要克服困难。他让党校的同志设法给每个学员发一支红蓝铅笔,又对学员们解释说:“我给你们出个主意,以后学习,碰到不认得的字,划个红杠杠;认识而不懂得意思的字,划个蓝杠杠。有机会就向有文化的同志请教,日子长了,积少成多,慢慢就会提高啦。”周恩来的嘱咐使在场的工农干部感到十分温暖。大家都说:“周副主席对我们工农干部多体贴,为我们想得又多细致啊!”
(徐必成)
二八七、舍己救肖华
一九三三年初,为了庆祝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进一步鼓舞部队战斗情绪,总政治部召开了全军青年工作会议。这天上午,会议在宜黄县总部驻地召开了,到会的首长有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政委、总政王稼祥主任等。当周恩来刚刚讲到要提高警惕时,突然有六架敌机出现在驻地上空,低空盘旋,寻找目标。当时担任总政青年部部长的肖华才十八岁,和在场的许多青年人一样,缺乏防空经验,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面,急忙往外跑。刚冲到门口,敌机正好俯冲下来投弹,周恩来盯着当空坠下的炸弹,猛一把把肖华拉进门坎内,大喊一声“卧倒!”随即将肖华按倒在他的身边,用身躯掩护着肖华。好几颗炸弹在门口几步远的地方爆炸,弹片掠身而过,掀起和震落的尘土厚厚地盖了人们一身。敌机飞走了,近处的房子有的变成了一片瓦砾,祠堂周围的空场上炸出了一个个大坑,墙上也弹痕累累,王稼祥的腰部被炸伤了。只见周恩来拍打着身上的尘土,用手帕揩了揩脸,凝视着准备继续开会的同志们,诙谐地说:“蒋介石知道我们在这里开会,派飞机给我放炮庆祝。”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徐必成)
二八八、肖华吟诗
一九三三年,在江西瑞金,红军总政治部召开的一次会议正在举行,会场突然遭到敌机轰炸。一些青年同志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于是连忙向会场外跑。与会的周恩来却非常冷静沉着,一把拉住了向外冲的一位青年同志,令其卧倒,并用身体掩护了他的安全。周恩来这种视青年一代为党的宝贵财富,宁肯牺牲自身而保护青年干部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了那位青年,后来,他曾以《周恩来政委和我们在一起》为题,写颂诗记之:
蒋机咽咽哭亡魂,投地烽烟黑半空。
军中青年会正酣,远略妙韬讲更浓。
临险泰然周政委,扬眉一笑凌苍穹。
轻拂弹尘重开讲,挥手潇洒满天红。
这位青年便是肖华。
(徐必成)
二八九、理解支持
一九三四年,一位新调到苏区中央局妇女部工作的工农干部,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忐忑不安,每逢开会,轮到她讲话,她就心情紧张。特别是开大会,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就心慌得连想好的话也全忘了。看到这些,周恩来便常常给她打气:“不要紧张,你先喝口凉水,讲话就不怕了。”听到这亲切的声音、和蔼的目光,她感到轻松了许多。
(徐必成)
二九○、少共国际师
敌人的第四次“围剿”被粉碎之后,蒋介石又纠集七十万人马,准备进行第五次“围剿”。“紧急动员,扩大红军,保卫革命根据地,捍卫胜利果实”的战斗口号,成为红军和根据地人民的行动中心,一时间,掀起了青少年参军参战的革命热潮,于是,“少共国际师”诞生了。
由周恩来提名,调正在前线的肖华回到总部,让他担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针对肖华的顾虑:年纪太轻,只有十八岁;缺乏经验;“少共国际师”有一万多人,担子太重。周恩来鼓励他说:“正因为你年轻,才叫你去嘛。年轻干部带年轻的兵,这样部队更有朝气。只要认真地学习,经过斗争的磨炼,就会逐步走向成熟。”
(徐必成)
二九一、布包饭
一九三四年,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仗打得激烈残酷,红军的生活越来越苦。有一段时间,从总部首长到伙伕,每人每天发半斤粮食。大家用灯芯草编成小袋子,用来装粮食。每天早上装好发下的半斤米,分作三餐吃,大家把它叫作“布包饭”。
周恩来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每天一份“布包饭”。他看到身边工作的这些警卫员、理发员等小战士,一个个都处在长身体的年纪,怕他们吃不饱影响身体,就常常从自己的半斤米中,让出一些来,省给他们吃。
周恩来对这些“红小鬼”真是疼爱极了。
(徐必成)
二九二、隐蔽所
一九三四年的一天,周恩来请来理发员陈友才给自己理发。理完了,小陈正在收拾工具,忽然发现敌人飞机轰炸来了,并且正朝这间屋子冲来,他一转身就喊:“周副主席,快进隐蔽所!”
周恩来一把抓住小陈的手,不容小陈推拒,拉起他就跑。
进了隐蔽所,小陈发现这里地方太小,他怕自己在里边,周恩来活动不方便,又扭身跑出来,想再跑回理发的屋子去。周恩来又把他拉回来。自己却站在隐蔽所门口,用身体挡住了小陈。就在这时,只听轰隆一声,敌机扔下的炸弹响了,刚才周恩来理发的那间房子被炸塌了。
小陈看看炸塌的房子,看看周恩来,想起自己学徒时受尽打骂,如今周恩来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他,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不由得热泪夺眶而出。周恩来笑着瞧瞧他,替他抹去了泪水,鼓励他,叫他别哭,小陈看着周恩来,又笑了。
(徐必成)
二九三、挑水泡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有一天行军,警卫员小丁脚上起了不少水泡,他怕让周恩来知道,因为那样自己就会被迫休息,就不能照顾周恩来了。趁周恩来不在,小丁赶紧让巡诊的医务人员给治。不巧,他刚把脚伸过去,正好周恩来走来看见了,就走过来,对他说:“小丁,把脚伸过来,我给你挑泡,黄水流出来就好了。”
小丁一听,赶紧把脚缩回来。哪有让副主席给警卫员挑水泡的呢?周恩来看看他,笑笑说:“我们都是阶级兄弟嘛,给你挑挑水泡有什么关系?”小丁拗不过,只好把脚伸出来。周恩来左手托着小丁的脚掌,右手拿着根针,象位妈妈,慈祥地、小心翼翼地挑着水泡。小丁的心里象点着了一盆火,一切疲劳全消失了。
(徐必成)
二九四、关心耳目
长征路上,周恩来非常关心电台工作人员。电台的工作人员因工作关系,总是要晚出发,多赶路,有时大部队的同志们要睡觉了,他们才赶到宿营地。周恩来宁愿自己不让后勤人员照顾,也要让他们把电台工作人员的生活安排好,把好一点的房子给电台工作人员住,使他们能够较好地休息。有一次,刚刚到达宿营地。周恩来就查看电台工作人员的住房,并对后勤人员说:“电台很重要,是我们的耳目。”他还说:“电台的同志白天行军,晚上还要工作,很辛苦,要注意照顾好他们。”
(徐必成)
二九五、缴获交公
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军在遵义时,军委总司令部住进贵州军阀柏辉章的房子。警卫员魏国禄给周恩来收拾卧室。在打扫地上的零物乱纸时,忽然发现了一个黄澄澄的小圈圈,放牛娃出身的小魏从来没见过这东西,就好奇地把它套在手指上。别人告诉他,这叫戒指,用火一烧,还鉴别出这是真金的。
第二天早上,小魏给周恩来送洗脸水,刚要出来,突然,周恩来用质问的口气问他:“懂不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执行得怎样?”小魏一时不知怎么回事。周恩来就指着戒指严肃地告诉他:打土豪要归公。待明白了事情的来由后,周恩来换了温和的口气说:“同志,这个房子是柏辉章的,这个军阀是王家烈部下的师长。他逃跑了,他家的一切东西,都是剥削百姓的不义之财,应交公。”
(徐必成)
二九六、慈母心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旬,一个雨后的拂晓,部队行军到贵州省桐梓县松坎镇。忽然从路旁树林里传来了呻吟声,周恩来立即停下来,向树林里走去。原来是个负了重伤的红军战士,浑身污泥,躺在树下。周恩来蹲下去,摸摸他的头,叫警卫员拿出仅有的一杯热水,自己慢慢地喂他喝。周恩来又轻轻地抚摩着他的伤处,问他疼不疼,能不能走。那伤员坚强地说:“能走。”可怎么也站不起来,周恩来急忙按住他,说:“你伤势过重,怎么还能走呢?”他搀着伤员,回头叫道:“把担架抬来!”
担架来了,周恩来把伤员扶到总部给自己准备的担架上,又把一床毛毯盖在伤员身上。他的动作是那么轻,手是那么柔,那么稳,真象一位爱护儿女的慈母一样。
伤员激动得流着泪,说不出一句话,担架要走了,他抹了一把泪,拼尽力气大声说:“首长,我伤好以后,一定要多杀敌人,来报答首长对我的关怀!”周恩来亲切地摆摆手,目送他走了。
(徐必成)
二九七、雪山护友
一九三三年,王稼祥被敌机炸伤,伤势很重,弹片从右腹打进去,嵌在右肠骨窝上。当时因为战局千变万化,虽经医治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弹片一直保留在腹内,腐骨亦未清除,一直流脓,每天要换绷带,十分痛苦。
长征到夹金山,病势愈发严重,周恩来得知实际情况后,命令医务人员重点负责王稼祥的治疗工作,并派了保健大夫,屡屡叮嘱:要掌握病情,要想尽办法控制其发展,切勿掉以轻心,有了情况要立即汇报。
(田俊翘)
二九八、任劳任怨
长征时,李坚真在野战医院干部连当指导员。干部连有好几位年迈的老同志,有负伤的领导干部,还有一部分女同志。而当时条件又非常艰苦,有时全靠野菜、树皮和草根充饥;伤病员不但没有药,有时连开水都喝不上。同志们互相帮助,顽强前进。但也有个别伤病员有时不免向指导员发点脾气,后面的部队也嫌干部连走得慢而有意见。李坚真一气之下,提出不干指导员了。这事让周恩来知道了,他对干部连的同志说:“李坚真是个女同志,能这样作就不错了,你们应当体谅她,支持她,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后来看到李坚真,周恩来又恳切地对她说:“怎么你不想干了?是啊,是有不少困难啊!困难是暂时的。有缺点,改嘛,改了不就好啦!身体怎么样?要好好干啊!”
(徐必成)
二九九、女红军
长征开始后,女同志非常辛苦,天天长途行军,照顾伤病员,有时找不到民工,还要抬担架。一九三五年七月,长征到了靠近毛儿盖的时候,给养很困难,一些女同志采了一些野菌充饥,吃后都中毒了。周恩来考虑到女同志的实际情况,怕把她们都拖垮了,决定把集中编队的女同志分散到各个军团去。在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一方面军的女同志,全部安全到达了陕北。
(徐必成)
三○○、雨中宿营
一九三五年八月,红军过草地时,每当宿营,几个警卫员就架起树枝,用绳子捆住被单搭成棚子,再拔些水草铺在地上,这就成了临时营房。
一天半夜,突然刮起狂风,下起了倾盆大雨,被单做的帐篷全湿透了,几个警卫员冻得直哆嗦,话都说不出来了。
雨声惊动了深夜未眠、正在工作的周恩来,他冒雨走来,劝这几个同志到他帐篷里去,警卫员怕影响周恩来的工作和休息,便说:“我们进去,您就休息不成了。”周恩来笑着说:“你们不进去,我反而休息不好。”随后便命令似地叫他们进了帐篷。
一进帐篷,周恩来又招呼他们:“到这里来坐,挤一点暖和。”于是他们就和周恩来挤在一起,肩并着肩,身贴着身,度过了这难忘的一夜。
(徐必成)
三○一、偏方治病
走出草地不久,警卫员小魏得了疟疾,他怕周恩来知道,又要照顾自己,就故意落在队伍后边走。他来到宿营地,周恩来正在为他着急,一会儿,亲自给他端来一碗山芋,嘱咐他吃点东西,好好休息,命令他次日骑牲口走。
小魏的疟疾治好了,脚又生了病。肿得象馒头。周恩来又让他骑自己的马走,亲自把他扶到马背上去。警卫员小魏骑着马,病愈不久的周恩来在旁边走,小魏几次要从马背上下来,让周恩来骑马,但每次都被周恩来连劝带扶的,让他继续骑马。
小魏的脚病刚好,又害起眼病来,眼睛又红又肿,看不清东西。那时部队连洗眼的硼酸水都没有,医生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怕眼睛瞎了,小魏急得直哭。周恩来知道后,便来安慰他,并告诉他两个偏方。小魏按这法子治,果然有效,两天就好了。小魏心中对周恩来十分敬慕、感激。
(徐必成)
三○二、不是去做官
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周恩来把跟随他长征的警卫员范金标找去,要他下连队当干部。范金标舍不得离开周恩来,不愿去。周恩来便亲切地对他说:“同志,你不能跟我一辈子,应该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毛主席领导我们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我们的队伍壮大起来了。不是要你去做官,是要你去做个骨干,把毛主席的光辉思想、红军的优良作风带到部队去!”
(徐必成)
三○三、两块油布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直罗镇战斗胜利结束后的第二天早晨,天气特别好。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的战士们一起打扫战场,收捡战利品,押送俘虏兵。大家有说有笑,十分高兴。这时,周恩来忽然发现他的两个警卫员每人手里拿着一块黄油布,正高兴地向背上披试着,就严肃地问他们:“油布是从哪里来的?”当听到两名警卫员的解释——黄油布是敌人丢在山坡上,被他们捡到的。他们送到管理处,管理处说,他们如果需要,就拿去用。这时,周恩来点点头,又嘱咐说:
“越是在胜利的时候,就越要严格遵守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
(徐必成)
三○四、警卫员深造
一九三六年的春天,一天下午,周恩来没有出去开会,在家里办公。一会儿,他把警卫员魏国禄找了去,象待客一样让小魏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非常温和地说:“你在长征中工作得很好,现在到了后方,‘红大’准备招一批老同志去学习,你愿意去吗?”针对小魏怕自己文化太低学不好的顾虑,他又说:“魏国禄同志,现在革命形势发展得很快,非常需要一些忠诚老实的干部,过去我们整天行军、打仗,想学习也没机会。现在有条件了,送你到学校去好好学点本领,将来可以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会跟得上。”
(徐必成)
三○五、祝你进步
长征后的第一个春天,周恩来准备将警卫员魏国禄送进“红大”去学习。
小魏有些依依不舍。第二天清晨,依然来到了周恩来的办公室。心中默默告别他熟悉的一切。正在此时,周恩来进来了,叮嘱他休息休息,做好准备。说着从抽屉里拿出来两个本子,还从兜里取出来一张他和邓颖超的合影照片,然后说:“你要走了。我没有什么别的东西送给你,两个本子你拿去学习用,这张照片留作纪念吧。”
小魏接过本子,上边还有他的亲笔题字:“努力学习,祝你进步。”看到这儿,小魏流下了眼泪。周恩来又站起来抚摸着他的头,宽慰他,让他星期天有空到这里来玩。
(徐必成)
三○六、僻巷求医
周恩来的警卫员小吴突然生病,又发烧又呕吐。他亲自来到小吴床前象妈妈哄孩子一样说:“快别动,你烧得厉害,我马上找大夫给你来看病。”周恩来费了不少周折,终于找到住在同安里小巷里的一位医生。大夫一见是周恩来,忙说:“哎呀,长官是国民政府的周副部长啊!今日光临,定有见教……”
“先生不必客气,我处有位小战士,昨夜突然高烧,不能行走,特请老先生屈尊出诊一趟,不知老先生可肯同去?”
“此事何必多说,理当效劳。八路军同志乃抗日志士,老朽无能,爱国之心尚存,能为贵军效劳,深感荣幸。况长官身居高位,能礼贤下士,老朽我何惜举步之劳?”于是,周恩来与医生老朋友般边走边谈,来到办事处。老大夫果然名不虚传,很快给小吴看完了病,开了药方,并安慰说,很快就能痊愈。周恩来亲自挽着老医生的手臂说:“太麻烦您了,我来送您回府!顺便到药店把药抓回来。”说着陪老大夫上了汽车。老大夫兴奋地对周恩来说:“我活了偌大年纪,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事:长官为士兵抓药,跑腿请大夫。仁人志士,一代风流啊!”
(田俊翘)
三○七、望你三思
张国焘在武汉溜走,周恩来再一次发动群众把他找了回来,严肃地对他说:“老张同志,你不要忘记你还是个共产党员,你信仰过共产主义。”“那是过去的事了!”“不,党组织和我个人都等待着你,你过去虽然有缺点,有错误,我们还是殷切希望你改正错误,不能怨天尤人,不能消极悲观,更不能对过去的信仰发生怀疑,动摇……”张国焘横蛮地说:“我现在就很怀疑,动摇。”周恩来沉思了一会,说:“我帮你提三条建议,一、改正错误,为党工作,这是组织和我个人所期望的;二、向党请假,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休息一段时间;三、自动声明脱党,党立即开除你的党籍。”张国焘不加思索地说:“第一条不可能实现,后两条可以考虑。”周恩来痛心地说:“不,老张,象你这样的知识分子党员,又担任党内的高级领导职务,对这样重大的问题,一定要慎重啊,不能凭一时感情冲动,更不要意气用事,希望你三思而行啊!”张国焘说:“那就让我闭门静思两日吧!”周恩来告诉警卫员,“好好照顾首长,有事随时找我。”为此事,几天来周恩来的心,一直揪着,希望张国焘回头是岸!
(田俊翘)
三○八、不忘功臣
李达是我党最早的创始人,是“一大”的筹备人和组织者之一。以后,他在白色恐怖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宣传,献身于教育事业。
一九三九年,李达与当时在重庆的周恩来、董必武同志多有联系。毛泽东从延安给李达寄过一信,盛赞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欢迎他到延安去。
周恩来派吕振宇看望李达,并问他是否愿意去延安。李达表示愿意前往,但是,又想继续出版自己的著作,并习惯于散漫生活,态度不甚坚定,最后终未成行。周恩来返渝后得知此消息时深为李达惋惜。
冬初,周恩来在吉林再托人看望李达,并给以经济上的接济。一九四八年,周恩来又通过“地下交通”送去邀请李达去解放区的密信。
一九四九年,李达规劝程潜湖南和平起义有功,后来他抵达北京,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款待。
一九六一年夏天,周恩来去庐山,见到李达,热情地握手,并关切地询问道:“有没有动脉硬化?”使李达感激不已。
周恩来一直不忘这位老前辈,不忘这位老功臣。
(田俊翘)
三○九、柑桔之情
周恩来在重庆工作期间,不仅在政治上对同志们关怀备至,而且在生活上对大家体贴入微。同志们的衣食住行,也都经常过问。有的同志生了病,他总是亲自探望。有一次,办事处的一位副官蒋泽民患感冒发烧,躺在床上起不来。周恩来知道后,放下手里的工作,立刻去看望他,关切地嘱咐他要好好休息,并且一再问他想吃点什么。第二天,邓颖超又带着一袋桔子来看望他。望着坐在床前的邓颖超和摆在桌上的桔子,他的眼睛湿润了,喉咙哽塞了。他深知,周恩来夫妇同大家一样,生活也很艰苦,每人每月的津贴很少,这些桔子是他们用自己的薪金买来的啊!
(高生)
三一○、宽厚待人
抗战期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和解放区军政干部一样,过着军事共产主义的生活。周恩来不但自己在生活上绝不搞特殊化,而且对有病的同志十分关怀。每位有病的同志每天可以得到定量的鸡蛋和肉类。罗清患肺结核病,几次请求取消伙食优待,周恩来的回答是:“这是组织上的规定,必须执行。”罗清有一次外出,一条被汽车压伤的狗到处乱窜,把他的后脚跟咬了一口,鲜血直流。他回到红岩村后,周恩来夫妇知道了,立即前来看望,关切地问:“咬得厉害吗?流了不少血吧?”并立刻让人去请医生来治疗。
(高生)
三一一、临行赠笔
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年,刘九洲一直担任周恩来的警卫员。他感到文化水平低,希望能去党校学习。周恩来知道后,很快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开会为他送行。想到马上要离开敬爱的周副主席了,他百感交织,眼泪抑制不住地滚滚流下。周恩来严肃、深沉地说:“我们今天欢送九洲同志,我本来打算要他和我长期一起工作。……他是一个苦孩子,十三岁就参加了红军,从小没读过书。他要求学习,很对。组织上同意他的要求。”接着又说:“你要好好读书,努力提高文化知识,多锻炼身体。你要常到邓华同志那里去,他会帮助你。……”小刘激动极了,他向周恩来保证:“我一定好好读书、学习,以便更好地为革命工作,……”周恩来从自己衣袋里掏出一支金笔,递到小刘手里。小刘双手颤抖着接过金笔,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高生)
三一二、学外语
抗战期间,周恩来在重庆主持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一九四二年,他号召办事处有文化的同志在工作之余学英语,并以身作则,本来他的英语水平已相当高,会见外国友人,常常不用译员,直接用英语同外宾交谈,但是,他还是请龚澎教他。罗清读了一本关于英国保守党的英文书,在外事组会上,谈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周恩来马上给予鼓励。他说:“我们就是应该加强学习,多读点原文书。多注意从历史发展来研究国际形势,才能研究得深透,有利于提高业务水平。”这之后,他就组织一个二十多人参加的英语中级班,让罗清用业余时间教英语,并经常询问大家的学习情况,鼓励罗清切实教好。
(高生)
三一三、出征之前
一九四二年八月,周恩来的警卫员刘九洲在中央党校毕业,即将开赴抗日前线。周恩来笑着说:“九洲啊,我听说你带兵了。”九洲马上回答:“是,当了连指导员。”接着他向周恩来汇报了部队的情况。周恩来听了很高兴,亲切地嘱咐说:“九洲啊,你们的部队要南下,执行新的任务,你要努力学习,勇敢作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临别前,周恩来还拿出灌肠、香肠、素菜,为他送行。刘九洲十分感动,不好意思吃。可是周恩来一再催促他说:“吃吧!吃吧!都是你的。”最后,周恩来看了看他的手枪,说:“看,你这枪太旧,换把新的吧!”说着,把身边的几把短枪都推到面前。刘九洲心头一阵发热,他不愿违拗周恩来的一片心意,只好收下两盒子弹。
(高生)
三一四、抬伤员
一九四七年八月十八日,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在沙家店和胡宗南匪军进行决战。下午三点钟,战斗打得正激烈,部队的伤员从前线抬下来,当时,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正住在梁家岔,毛泽东立刻要机关人员组织救护。周恩来发现有一副担架停在村口,就赶忙走过去,亲切地问躺在担架上的伤员:“同志,你哪里受了伤?”“我的大腿被打坏了……”当周恩来了解到一位抬担架的老乡因为肚子痛,实在走不了后,就让警卫员扶老乡到医务所去看病,自己和另一个老乡抬着伤员就走,后来警卫团的战士赶来硬把担架接过去了。伤员向战士一再打听刚才那位首长是谁,战士轻声地说:“刚才抬你的那位首长,就是周副主席!”伤员猛然坐起来,激动地说:“真是周副主席呀!哎呀,我的天呀……”竟呜呜地哭了。他再三请求说:“请你跟毛主席、周副主席捎句话、就说我把伤养好了,马上重返前线杀敌人,就是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周副主席的安全!”
(高生)
三一五、视察五台山
一九四八年春,党中央机关从陕北迁往河北,途经山西,周恩来曾经视察五台山的寺庙文物。中共北岳区委派驻五台山秘书周官做向导。听到随行同志称呼这位首长“老周”,才知道他是周恩来。离开罗候寺,又先后看了显通寺、元兆寺、菩萨顶和神堂院。周恩来勉励周官好好学文化,说劳动人民知识化了,就能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当了解到五台山还有蒙、藏等少数民族,周官又是党派来做统战工作的,周恩来告诉他,蒙藏同胞有放牧习惯,五台山水草很好,发展畜牧业很有条件,要养些奶牛。少数民族兄弟爱吃奶食,还要他在工作中注意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教育和团结宗教人员成为爱国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高生)
三一六、安电灯
一九四九年,周恩来莅临第一次文代会,与代表们促膝谈心,他走访了一个小组又一个小组。后来他与京剧名流盖叫天攀谈起来,问起盖老的饮食起居。盖老顺口答道:“我住的地方很好,就是没有安上电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盖老哪里会想到开完会后到家一看,周恩来已派人给他家接上电灯了!满屋通明,使盖老的心里也亮起了一盏明灯。他情不自禁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是党。”
(田俊翘)
三一七、冒名寄款
周恩来的普卫员彭海贵十四岁参加红军,转战南北,十几年没有和父母联系过。全国解放了,他立即写信回去,告诉自己成长的情况。不久,父母回信,告诉他家乡分田地,闹翻身的事。最后写道:“海贵,几年间,你给家寄的钱,全收到了……。”小彭很惊异,他从未给家里寄过钱呀!那么又是谁一次又一次寄的呢?他终于回忆起来了。那是刚到重庆的时候,周恩来问:“你家里有什么人?”他说:“有六十多岁的父亲和继母。”“生活怎么样?”他难过地回答:“很苦!”“你成家了吗?如已成家,就接出来吧!”他说:“没成家。我参加红军只有十四岁……”周恩来“哦”了一声,就沉思起来。后来,终于证实了——钱,是周恩来让有关人员从救济费中按年给他父母设法寄去的,当时用一个化名寄出,也没写发出的地址。
(高生)
三一八、暂压电报
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敌机向志愿军总部狂轰乱炸之际,毛岸英不幸光荣殉国。彭德怀当天就向中央军委发电,报告了敌机空袭和毛岸英等人牺牲的经过。收到电报后,周恩来心绪万千。他知道,毛岸英是毛泽东寄以最大希望,最为疼爱的长子,在这突如其来的噩耗面前,毛泽东能承受得了么?为了避免引起毛泽东“出师未捷先失子”的过度悲痛,周恩来左思右想,宁可日后自己落埋怨,决定将电报暂时压下。
此事,直到半年之后,在志愿军司令部请示如何安葬毛岸英时,才告知毛泽东。
(田俊翘)
三一九、不给牌子
周恩来对晚辈有一条重要规定,那就是:“不许你们在任何场合打我的‘牌子’。”周尔辉是周恩来的侄子,他的父亲被日本鬼子杀害了,解放初期,家境十分贫困。他最初在扬州读中学,享受助学金待遇。自从国家干部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的那个月起,周恩来立即叫他不再要领取助学金,而从自己的工资中支付他的生活费。一九五二年,周尔辉在北京读书时,北京有干部子弟中学和许多条件好的重点学校,周恩来却把他送进条件较差的学校。当时,住校生伙食有两种:一种每月九元,一种每月七元。周恩来让他吃每月七元的伙食。入学之前,一再叮嘱他,不论是填表或谈话,都不许透露出和他的关系。他对尔辉说:“你要是说出和我的关系,人家知道你是总理的侄儿,就会处处照顾你,将就你,你也会产生优越感;那样,你的进步就慢了。”
尔辉在北京的十年间,遵循伯伯教导,一直没让人知道他是总理的侄儿,没有以此获得任何特权和照顾。直到入党的时候,组织上到淮安调查,才知道他和周恩来的关系。
(李华民)
三二○、严与慈
一九五二年,在莫斯科,周恩来将准备提交苏联政府讨论的“一五”计划(草案)及总说明等几本小册子,详细地重新审阅了一遍,逐字逐句,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凡有错误的地方,都圈圈点点做了改正。审阅当中,周恩来发现林业采伐、造林和木材蓄积量计划数字核对不上,他当即在电话中严厉批评了计划综合工作的同志:“象这样的差错和疏忽不能容许!一个年轻人要对自己经手的工作,绝对地负责任。”第二天,周恩来来到代表团驻地看望大家,在午餐桌上,他亲自斟满两杯酒,走到一天前批评过的那位同志面前,递给他一杯,慈爱地说:“昨天我批评了你,以后要细心一些嘛!不要把这么重要的数字搞错!来,现在我敬你杯酒,祝你今后工作得更好。”就这样,一席话,一杯酒,一下子就缓和了一天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造成的紧张沉闷的气氛。
(李华民)
三二一、表扬教师
一次,周恩来问到体委副主任是否读过最近一期《新体育》上的一篇文章。文章讲的是一个小学教师对自己在担任校足球赛裁判时没有把工作做好而主动承担责任。这位教师虽然挨了球员的拳头,但他觉得自己确有错误,第一、作为教师他没有教育学生遵守规则;第二、自己确实错判了几个球。“真是个了不起的教师,思想境界很高。应当表扬!”周恩来说“你们体委的领导干部要总结比赛的经验教训,实际上,你们都应该从这个小学教师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李华民)
三二二、慎选拳师
周恩来与胡志明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青年时代,他曾应胡之邀到广州越南政训班讲课。抗战期间,曾从蒋介石手中将被拘捕的胡志明营救出来。在越南抗美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也给了他最无私的援助。
周恩来得知胡志明曾从马下摔下,腰骨损伤,久治不愈的情况之后,一直惦记此事。一九五六年,他趁胡志明飞抵中国疗养之机,热心建议胡志明学中国太极拳以恢复健康。他讲述了太极拳的奥妙及医疗的功效,胡志明高兴地应允了。那么,派谁为拳师呢?
经周恩来慎重挑选,最后决定委派上海武术协会主席、名扬中外的太极拳大师顾留馨赴河内任拳师。胡志明异常欣喜,在主席府内,不仅他一个人习拳,而且叫他的警卫、厨师、秘书、司机都来学拳,场面煞是庄重。
胡志明的体质大大增强,对周恩来的关怀一再表示感谢。
(田俊翘)
三二三、入党介绍人
程砚秋是京剧“程派”艺术的创立者。抗日战争期间,他保持民族气节,拒绝为日伪演出。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周恩来不止一次到他家里促膝长谈,启发和提高他的觉悟。在他提出入党申请后,周恩来又做他的入党介绍人,在他的入党志愿书上填写了自己的意见和希望,并亲笔给程砚秋写了信:
砚秋同志:
我在你的入党志愿书上,写了这样一段意见:
程砚秋同志在旧社会经过个人的奋斗,在艺术上获得相当高的成就,在政治上坚持民族气节,这都是难能可贵的。解放后,他接受党的领导,努力为人民服务,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这就具备了入党的基本条件。他的入党申请,如得到党组织批准,今后对他的要求,就应该更加严格。我曾经对他说,在他被批准为预备党员期间,他应该努力学习,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力图与劳动群众相结合,好继续克服个人主义思想作风,并且热心传授和推广自己艺术上的成就,以便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发扬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精神。现在把它抄送给你,作为我这个介绍人对你的认识和希望的表示。
周恩来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李华民)
三二四、郑重转达
周恩来有一对在广州工作的晚辈,年轻时也闹点家务矛盾。这些事是许多家庭都会遇到的,他们很尊重、很信任伯父、伯母,把这点事也写信告诉了两位老人家,并且说是解决了。周恩来却把它当成一件道德教育的大事,郑重其事地加以指导。当邓颖超去广州的时候,周恩来委托她转达了三条意见:一、作丈夫的要克服骄气,体贴妻子;二、作妻子的要克服娇气,关心丈夫;三、家务事要夫妇共同负担。这对夫妇照这三条去办,以后互敬互爱,关系越来越融洽。
(胡幼梅)
三二五、布衣菜根
周恩来反对封建特权,经常教育晚辈自觉肃清几千年来的封建世袭制度、门阀观念的影响,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九五八年,国家刚开始实行机关干部下基层劳动锻炼时,他就教育侄儿周荣庆下基层,由北京到河南当了农民,和从部队退休的妈妈一块参加农业劳动。他告诉侄儿:“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鼓励他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后来荣庆当了拖拉机手,和一个农村姑娘结了婚。周恩来称赞说:“这很好嘛!劳动之家光荣。”
(李华民)
三二六、防止灯下黑
一九六○年五月的一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西楼大厅召开会议。院子里停放着许多小轿车,司机和警卫人员三人一群,五人一伙,有的下象棋,有的打扑克。这种情景被因参加外事活动而来晚了的周恩来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散会后,周恩来把张文健找来,对他说:“中央负责同志都很忙,我也很忙,未能及时过问你们的学习。你看刚才那情景,负责同志在里边开会,你们在外面玩耍,这很不协调嘛!毛主席那么大年纪还在学习英文,你们还年轻,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学习呢!从今天起,中央在中南海开会时,你就负责组织司机和警卫人员学习,你不在时要指定别人代为组织。这是给你的一个任务,你要把这件事办好。”稍加停顿,周恩来又接着说:“你们都是在中央负责同志身边工作的,对你们要求要严格,要防止‘灯下黑’。如果领导同志身边的工作人员犯了错误,那影响就大啦!当然,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或少犯错误,更主要的是使自己得到进步,学到更多的本领为党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你们这样做了,起个带头作用,在外面也会产生好的影响。”从那以后,每逢中央在中南海开会,司机和警卫人员就组织起来学政治、学文化、学习专业知识。
(李华民)
三二七、嵯峨浩归来
溥杰与嵯峨浩的婚姻完全是关东军为政治需要而捏合的。但是,从一九四五到一九六○年溥杰在押的漫长的十五年中,这位痴情的东方女子一直抵挡着外界的各种压力,苦苦等待,表现出对爱情的坚贞和人品的高尚。溥杰特赦后,由于溥仪自责自疚的心理,坚决反对溥杰再与她团聚。在爱新觉罗的“家族会议”上,大家表示要接纳嵯峨浩,并恳求周恩来帮忙。周恩来十分关心此事,他特意委托到日本访问的许广平亲自拜访嵯峨浩一家,并做了妥善安排。不久,在一九六一年除夕宴请溥仪一家的聚会上他高兴地说:“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根据大家上次讨论的意见,有关方面已经正式批准嵯峨浩前来中国定居。不久就要来了。她不是敌人,也希望大家不要把她当成外人,要以亲属相待,她仍旧是咱中国爱新觉罗家的儿媳妇嘛!”
溥杰听罢,激动万分,他满眶泪水,十分谦恭地站起身说道:“谢谢总理的关怀!”心里在说:“总理啊,你真是我永生永世、永远不忘的大恩人啊!”
(田俊翘)
三二八、破窑讲学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五日,为了赶往西安,解决“双十二”事变,周恩来一行二十多人,骑着骏马向延安急驰。一直走到天黑,才在安塞附近的一个庄子里住下来,这个庄子只有十八户人家和一些破窑洞。周恩来和大家一起,挤在两个破窑洞里度过了一夜。
这天晚上,周恩来了解到龙飞虎等四人是从红军大学调来给他当卫士的,就问起学校的情况来,他们一一地告诉了他,周恩来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问他们,知道不知道什么是帝国主义,什么是资产阶级?龙飞虎说知道一些,就讲给他听,他听了后,鼓励他们说:“好嘛,以后还要努力学习。”
(徐必成)
三二九、心系他人
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经周恩来亲自组织,在西安七贤庄一号建立了红军联络处。自此,周恩来即搬到这里来住。
一九三七年二月,国民党中央军进驻西安后,西安的政治环境变得十分险恶,联络处的工作人员外出办事,被国民党特务绑架、暗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周恩来关心着每个同志的安全,晚上,有谁迟迟未归,他总是派人出去找,直到所有同志都回来了,他才放下心来。
(徐必成)
三三○、看望李杜
为了促蒋抗日,西安事变解决后,周恩来又从各方面去做统一战线工作,其中包括作国民党左派军政人员的工作,从其内部督促蒋介石抗日。一九三七年三月下旬,周恩来到上海还曾邀约李延禄一同去看望东北抗日将领李杜。见到李杜时,周恩来对他非常尊重,总是肯定他为抗战救国做的工作,又鼓励他“继续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为国共合作,共同抗战,共同建国做出更大贡献。”后来李杜果然为统一战线出了大力,带李延禄去会见了蒋介石,促使蒋介石答应了东北抗联提出的六条抗战要求;又亲自出国去求援武器装备。当工作中出现不同意见时,李杜明确表示:“听周副主席的。”
(徐必成)
三三一、考教师
一九六一年的一天,去看望周恩来的几个侄辈恰好都是教师。周恩来说:“你们是当教师的,我考考你们,你们知道全国有多少可耕地?已耕的有多少?每亩收多少粮食全国人民就够吃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答不上来。周恩来说:“当教师的可不能就书本教书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关心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看样子你们做得还不够。”
(胡幼梅)
三三二、婚礼祝词
人大会堂一女服务员,结婚时年已二十八岁,周恩来知道后表示赞赏。并参加了婚礼。他和邓颖超向新婚夫妇赠送了一束鲜花。婚礼开始后,大家请总理讲话,他笑眯眯地说:“大会堂的服务员响应号召,实行晚婚,这样做很好。今后哪位服务员也是二十八岁以后结婚的,不管是谁,我都要来参加婚礼。……”话音刚落。大厅里便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胡幼梅)
三三三、循循善诱
一九六二年三月,周恩来到辽宁召集东北三省领导同志开会,商讨调粮问题。黑龙江省委书记是个直性子,想不通的事就不容易转弯。会上,当周恩来谈到要黑龙江省再增拨两亿斤粮食支援其它省时,他觉得黑龙江省已经调出不少粮食,对再多调出两亿斤有意见,就同周恩来争了起来,要求中央考虑黑龙江的实际困难。周恩来并不打断他的话,也没有强迫他执行命令,而是耐心地听他讲完,然后循循善诱地与他谈,要服从大局。黑龙江有困难,但其它省份更困难,很多省份死了不少人,国家要拿出粮食来帮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才能渡过难关。由于耐心做工作,这位省委书记思想通了。想办法做好各方面思想工作,与全省人民一道完成了调粮三十亿斤的任务。
(李华民)
三三四、支援粮票
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对司机和警卫人员,总是不忘记让他们尽量多吃点,休息好。有一次,周恩来对保卫人员说:“你们粮票不够,我可以支援你们。我一个月三十斤定量(实际上周恩来自动减为二十五斤),除了宴会,我只领二十斤,你们年轻能吃,我可以支援你们。”
(胡幼梅)
三三五、重要信函
一九六五年七月,李宗仁先生毅然返国后,受到毛泽东与周恩来的热烈欢迎,并安排他到全国各地游览参观。
一九六八年八月,李宗仁病倒,脸色苍白,低烧不退。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之下,进院检查,发现是直肠癌。周恩来立即批示:“早手术比晚手术好,作比不作好。”他指定一位医术高超的教授主持手术,手术很成功。李宗仁非常感激周恩来。
但是,癌症已进后期,李宗仁对夫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没病也差不多了。”于是他口授了遗嘱:把带回的图书捐给广西图书馆,字画捐给国家,把周恩来拨给他的生活费送还给国家。最后,他又请程思远代写了给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信:“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一份子是一个无上的光荣,……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
一九六九年一月三十日李宗仁病逝。追悼会上,周恩来高度评价了李宗仁的信,说这是一个“历史文件”。周恩来握着李宗仁遗孀的手说:“你放心好了,国家会照顾你的。”
(田俊翘)
三三六、邀客避难
严凤英在《天仙配》中以七仙女的成功表演享誉全国。为此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爆发的一九六六年被打成文艺黑线上头等的牛鬼蛇神。
为避开造反派的残酷迫害,她悄悄躲到北京,藏在王亚梅家中,第二天写了一封信给周恩来,汇报了自己的遭遇和眼下的困境。周恩来得知后,十分关切,委托邓颖超带口信给严凤英,说:“如果有困难,就到我家来躲避。”走投无路的严凤英十分激动,她左思右想,不忍心去打扰,但是,有了周恩来的支持和保护,就给了她以活下去的勇气和斗争下去的决心。这样她一次又一次抗拒来自合肥的“勒令”,一次又一次躲开造反派的追踪。她相信,“将来的回忆,一定是个愉快的喜剧。”
(田俊翘)
三三七、传讯促邓
一九七二年一月,毛泽东亲自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在休息室里接见陈毅的夫人张茜时,毛泽东严肃地对张说:“陈毅是个好人,是个好同志,要是林彪的阴谋搞成了,是要把我们这些老人都搞掉的。”这时,毛泽东又表示:邓小平的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场的周恩来听了十分高兴,暗示陈毅的子女们想办法把这个信息传出去。这件事促成了邓小平的复出。
(刘学琦)
三三八、为友减担
一位日本朋友向周恩来反映,在日本参加招待会要自己付款。欢迎中国代表团的招待会很多,出于友好,不便拒绝,但每月应酬数次,无处报销,个人负担很重。周恩来立即指示有关单位研究这一问题,同日本朋友商量,如何能减轻他们的负担。
(禾木)
三三九、激情辩护
一九七二年,在周恩来举办的一个中日招待会上,翻译因为忙了一个通宵头脑已经木然,在翻译时漏译了一段“中国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贯彻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才使日中两国人民梦寐以求的邦交正常化得以开花结果”中的上半句。坐在旁边的一个“领导”对周恩来说:“这可是个政治错误啊……”翻译吓了一身冷汗,立即向周恩来诚惶诚恐地表示再也不出类似错误。周恩来只是默默地点点头,然后把脸转向那个“领导”,十分激动地说:“什么政治错误,我看这不是政治错误,而是肚子抗议。招待会即将结束,我们大家都吃饱喝足,唯有他——这个当翻译的,象走马灯似的忙上忙下,到现在还没有动过筷子、滴水未进……”
“领导”很不自然地低下头去,一声不吭。翻译万万没想到,周恩来会作这种表态,顿时百感交集。
(田俊翘)
2007/09/10
第十二章助人篇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