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题解】
这是在接见参加国家科委农业组扩大会议的科学家时的讲话节录。
【正文】
农业合作化以后,解放了生产力,为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开辟了道路,但是我们抓的不够紧。其实,不久之后,我们组织编写十二年科学规划,其中也包括农业科学规划,但抓得不具体、不深。后来开始大跃进,要求多快好省,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但当时对工业面向农业、城市面向农村做得不够,以为靠“大办”就可以解决问题。认为个别丰产方的经验可以不经过试验就可推广,结果形成估产偏高,征购过多。靠大办,只有群众运动,没有和科学技术改造结合。动员群众搞大兵团作战,使有些业务部门也受影响,把科学研究机构和推广部门动员去做别的事。
总之,过去几年工作中有成绩,也有缺点错误。后来又进行调整,调整的成绩很大。但是,在这个时期对农业的技术改革又没有抓紧。在精简工作中,把农业科学研究机构精简过头了。当然,精简是必要的,但农业科学院减得多了,有些科学家被列为编外,这样做当然不妥,无论国务院或者农业部都是有缺点的,我代表他们向农业科研部门的同志道歉。精简是对的,应该精简,我们精简的不只几百万,而是上千万,几乎把一个小国家搬到乡下去了。正是因为这样做了,才有条件使城市生活改善。既然农业科研部门精简过头了,如工作上需要,该请回来的就请回来,该归队的就归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本来农业方面的业务机构应当充实,但技术推广站、种子站、畜牧兽医站等,很多都撤销了,没有撤销的,人也减少了,得力的干部都被调去干别的工作了。这表明对技术工作不注意,觉得很容易。这些机构当然要恢复起来。前不久我和廖鲁言〔1〕同志在东北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县与公社一级,工作人员最多的是商业,其次是工业,再次是文教,农业排在第四位。这种安排,显然是不恰当的。我不是说农业方面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占第一位,但县与公社是基层,应该面向农业,农业方面的工作人员过少是不对的,要改过来。我从东北回到北京,又听说农业科学研究机关也精简过头了。这些是属于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要改过来。只要大家认识一致,改过来不难。
现在要发展农业生产,搞农业技术改革,因此对农业科研机构先要从组织上加强,使它健全起来。听说农业科学院最怕人去参观,因为设备不好,把猪养在三楼上,觉得让人看见了,不好意思。其实搞个养猪场并不是不可能的,就是没有认真去做。提到这个不必生气,也不必着急,改了就算了。有了错误就勇于承认。你说我们就不做可笑的事吗?不一定。年轻的时候且不说,年纪老的时候还是做了。像三门峡的问题,以为一下子可以使黄河清了,现在,还不是问题很多。可见,大有大的知识,小有小的知识,知识不够,就要学习。特别是做行政工作的人应该承认自然科学知识不够,应该谦虚些。一个人学到老也学不完,总是有可学的。不管哪一位,包括聂荣臻〔2〕同志在内,都要学习。自然科学家也不能骄傲。作为自觉的革命者,要做两外事:一是思想改造改到老,一是知识学习学到老。有人可能问难道当人死了,化成灰了,还有学不完的东西吗?当然是这样,就是死了还有学不完的。例如孔夫子,知道的事很不少吧,但他还有许多不知道的事。孔子是唯心主义者,不算。就是马克思也不能把今天的事都讲到了,毛主席也不可能把共产主义的事都说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有很大发展,但他也不能把现在的事都预料到。革命的导师都是这样,何况我们呢。思想改造就更是改造不完的。人们的改造需要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结合起来,不要怕说改造,我们要做到两件事:一个要老老实实学,一个要老老实实改造,日进不已,人的精神面貌就愉快舒畅了。自然科学家应该这样,党的行政干部、共产党员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严,否则不能在非党群众中做表率。
过去农业科学技术工作没有搞好,党、政领导方面应该都有责任,当然行政方面要多负些责任的。
在发展农业生产上,当前必须抓住农业的技术改革这个中心环节。你们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需要大家多用脑筋,鼓足干劲,把科学研究工作和农业的技术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公报上说要发展农业,有些地区还在恢复,受灾区要恢复,非灾区要发展。恢复与发展是紧密结合的,不可分的,二者之间并没有鸿沟。现在农业是在新的基础之上发展了,有些情况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不同了。例如水利、机械都有了很大发展,又有了电力排灌等新的装备和新的技术。尤其不同的是现在国家提的总方针: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强调工业支援农业,各行各业都要支援农业。城市要面向农村,城市精简了一千多万个劳动力支援农村。八字宪法、四十条都要切实抓起来。总之,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很多事情需要做。
【注释】
〔1〕廖鲁言
廖鲁言,当时任农业部部长。
〔2〕聂荣臻
聂荣臻,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2007/09/10
把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