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三年三月十五日)
【题解】
这是观看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杜鹃山》,在演出间隙和演出结束后的谈话节录。
【正文】
《杜鹃山》的灯光太暗了。暗得什么也看不清楚,我很反感。观众也有这样的反映。倒是戏的情节把我吸引住了。灯光是配合戏的,不能自搞一套;布景山石头上的字,一点也看不清,我们几个人猜了半天,才猜出是“诚则灵”三个字。我们演戏是为了观众看的,你让观众看不见,戏到底宣传什么呢?你们这里是不是导演说了不算,要听灯光的?蓝马〔1〕同志曾对我说过,在有的单位,导演说了不算,要听灯光的。他们那里,只有陈其通〔2〕同志排戏时说了算。
近年来,话剧舞台上出现了很多反映新人新事、反映革命故事的好戏,这是件好事。像《兵临城下》、《第二个春天》、《井冈山》、《霓虹灯下的哨兵》、《平型关》、《杜鹃山》等等。对革命故事题材的戏如何写?对剧情、人物——从这些剧本中应作进一步的研究,解决一些问题才好。文化部和剧协〔3〕要组织讨论。《杜鹃山》这个戏的好处是人物有发展,但传奇性多了些。我们写革命故事的戏不能太神秘、太传奇。惊险、离奇了,反而不真实,使青年们不能真正受到教育,例如《兵临城下》中的地下党员李忠民在敌人内部神出鬼没,就搞得太神秘了。我党的地下人员也不会像戏里那个样子。
《杜鹃山》这个戏的第五场,现在线索太乱,再加上灯光太暗,戏的头绪就更看不清了。杜小山怎么又回到他家?乌豆先下山的,怎么贺湘会先到这里?乌豆哪里去了?敌人为什么没有埋伏,而贺湘他们倒埋伏得很顺利?总之,看不明白。灯光暗得看不清,看了半天才明白是自己人。
贺湘一个孤单单的女人,单枪匹马地到山里来,这点太传奇了,也没有帮手。可以交待一下:原来是两个人从湖南来的,被捕之后,只剩下她一个人;或者是贺湘到铁血团后,向上级请示,上级又派了个人来。总之,贺湘身边要有个商量事情的人,现在太孤单了。要使它合乎情理。
贺湘来到铁血团几个月了,又打过胜仗,她在队伍中是有影响的。乌豆因听说杜鹃妈妈被捕要下山去,又听了队副挑拨,就那样执拗要下山去,一点不听党代表的劝告?此处有些过了,还值得研究。乌豆要找共产党,等找来后又闹翻了,说贺是叛徒,又掏枪要打她,看了不舒服。不能光表现他的野性。难道党在这里工作了几个月对他没有影响?过去我们也改造过这样的队伍,没有闹翻的,牺牲了的倒有。
近来看了些戏,觉得话剧中的音乐和灯光是个问题。如《杜鹃山》第一场乌豆与杜鹃妈妈一段话,突然出来音乐,为什么?看不出道理,反而搞乱了戏。过去搞话剧像《蜕变》、《北京人》等都没有配音乐,反而使我们能很安静的欣赏艺术。《屈原》是到了最后“雷电颂”才有一点音乐配合朗诵。后来赵丹〔4〕演《屈原》搞的大乐队,我看反而没有以前的好。为什么现在的话剧都必须有音乐呢?是不是向苏联学的?受苏联影响?不要学这些!花钱请乐队更不必要了。现在每场戏都加音乐,有的也不调和,声量大,太刺激人。话剧就是话剧,音乐加得不好,反而影响了戏。
歌剧院也是乐队太大,那么大的乐队放在乐池里,弄得王昆〔5〕等几位演员直叫苦,观众听不见演员的唱,她一个人怎能压过那么大的乐队呢?相反我们芭蕾舞倒需要个好乐队,可他们的乐队很弱,今后要重新调整调整,先从北京开始做。
歌剧院的乐队可以搞得小一些。近来他们在创作上进展不大。我们的歌剧音乐要搞群众喜爱的东西,不要贪大,不能洋派十足。以前的《白毛女》音乐很好、很纯朴,有泥土味,而这次改的我就不喜欢。
在文艺界我发现个问题,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谁也不管谁,自己搞自己的:导演搞导演的,灯光搞灯光的,布景搞布景的,服装搞服装的,这样不能创作出好的东西来。话剧是综合艺术,各人搞各人的,怎么可以呢?
我看了这次评剧院的《夺印》,给他们提意见,他们连夜改进了,做得很好,我很高兴。他们给我写了封信,信中说,观众早就写信提出,乐队在观众席前妨碍了演员的唱,希望把乐队放到后面,但他们就是没改正。你们这个戏,观众反映灯光暗看不见,为什么不加亮、不听取群众的意见呢?是否这是专家的意见呢?专家的意见也需要三结合,而三结合中最根本的是群众的意见。我们的党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党。听说你们青艺过去是常开会、常整风的,但就是做不到走群众路线,不能听取群众意见。这一点很重要。
还有个问题,为什么电影里的演员要别人来配唱,甚至配音呢?如果我们熟悉这个演员,可是从影片上听到的不是他的声音,我们又怎么接受他创造的人物呢?太假,太不真实了。演员要有真本事,要有基本训练,要会唱、舞、骑马、游泳等等。话剧演员必须会说话,一个演员连这些本事都没有,什么都由别人代替,那何必要培养专业演员呢?到大街上随便找个人就可以当演员么。这次我去缅甸带去影片《五朵金花》,扮演金花的演员,回来后我才知道,歌不是她唱的,连说话都是张桂兰〔6〕配的。我见到配唱的那位白族女同志唱得很好,形象也不错,这部影片反映白族的事,而她又是白族人,为什么不让她演呢?回来后我向这位白族同志检讨了我的官僚主义,这是对少数民族的尊重问题。我不知道现在导演都是怎样选演员的。
《杜鹃山》还是照这样演下去。不要马上就改。
【注释】
〔1〕蓝马
蓝马,话剧、电影演员。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话剧团艺术指导。
〔2〕陈其通
陈其通,剧作家。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
〔3〕剧协
剧协指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名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一九四九年七月成立,一九五三年改称现名。
〔4〕赵丹
赵丹,电影表演艺术家。当时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5〕王昆
王昆,歌唱家。当时是东方歌舞团独唱演员、艺术委员会主任。
〔6〕张桂兰
张桂兰,当时是长春电影制片厂配音演员。
2007/09/10
对话剧《杜鹃山》剧本及演出处理的意见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