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帝国主义总是要战争的〔1〕(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二日)

  【正文】

  阁下给了我一个任务,要我向诸位谈谈国际形势。你是老师,我是学生来写文章,看及格不及格。有个好处是,今天毛主席见了卡翁达总统,有了话题。毛主席对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作了新的解释〔2〕,那我就好写这篇论文了,有主题了。

  要说三个世界,先要说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情况。当时反法西斯联盟〔3〕刚结束,联合国开了成立大会。一九四六年邱吉尔〔4〕到美国去,在富尔敦放了一炮〔5〕,号召反苏反共。那时苏联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后被世界人民看成是先进的英勇的社会主义国家。当然,我不是说斯大林〔6〕的领导没有错误,他在政策上的确是有错误的,但他在反法西斯战争时为世界人民建立了功勋。当时刚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上有一种舆论,说新的反苏战争就要起来了。毛主席则认为不然,说这不完全是要进行反苏战争,是一个借口,借口反苏来争取中间地带。当时所说的中间地带,就是美苏中间隔着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西方正在实行马歇尔计划〔7〕,邱吉尔代表这么一种倾向,借口反苏好把中间地带争取到自己这边来。首先是美国接受了这一点,因为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强国,它在战争中损失最小,得利最大。如果真要进攻苏联,当时只有美国才有可能,而别的国家不可能,因为它们在战争中损失太大,无法发动反苏战争。毛主席看出这是他们的一个借口,想利用这个借口把中间地带控制到自己这边来。所以,美国当时最赞成邱吉尔这个演说,杜鲁门总统、马歇尔国务卿都支持这个演说。四十年代后期、五十年代初期大概是这么一个状态。后来产生了杜勒斯政策〔8〕,也就是边缘政策,企图划一条线把社会主义国家箍起来,其他就算他们的势力范围。

  在那之后,西方世界发生了很复杂的变化。西欧得到恢复了,日本也得到恢复了。这时候苏联换了领导,赫鲁晓夫〔9〕上了台,政策变了。美苏彼此用谈判的方式进行争夺。西方世界分出一个第二中间地带来,带头的是戴高乐〔10〕,他上台了,反对美国控制西方和第一中间地带。

  到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美苏变成两个核武器发达的国家、卫星上了天的国家,争夺两个中间地带。第一中间地带就是民族独立或者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第二中间地带就是除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像西欧、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

  事态的发展确实如毛主席所估计的,美国和苏联都在争夺两个中间地带。与第一个时期不同的是,苏联不再是被边缘政策包围了,相反,它也有核武器,卫星也上了天,也有洲际导弹了,觉得自己行了,它变了,要向外扩张,成为争夺的一方。两霸的争夺从六十年代初期一直发展到现在。

  关于三个世界的概念,在六十年代里和七十年代有了变化。初期说第一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旧的帝国主义阵营,第二世界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第三世界是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国家。那时是这样来解释三个世界的,现在情况变化了。

  毛主席按照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势的分析,觉得做出另一种定义更合乎现在的实际。这是毛主席考虑很长时候后才第一次这么提出的。两年半前当我们第一次去联合国时就问过我们。毛主席和阁下谈的就更合乎今天的实际了。毛主席说:第一世界就是美苏两霸,它们掌握了大量核武器,自己觉得很强大,也比较富有,是生产发达的大国。第二世界就是中间派,也有些核武器,但不多,比较第三世界要富一些,像欧洲国家、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都属于第二世界。第三世界主要就是亚非拉,亚洲除去日本都属于第三世界。我们第三世界人口最多,比较穷,比第二世界穷,更不要说比第一世界了。所以,根据这个定义说中国属于第三世界,是发展中国家,就合理,就合乎实际了。

  第一世界是美苏两霸。祸根就是从第一世界来的,两霸争夺世界。因为现在要打世界大战,只有这两霸最有资格。它们掌握大量的核武器,大量地生产现代化武器。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已经二十九年了,虽然没有打世界大战,但小战没有停。或者是美国争夺殖民地,继续压迫那个地方的人民,引起战争,像印度支那〔11〕;或者是苏联进行武装侵略,像在捷克斯洛伐克;或者是两霸争夺一个地区,像中东,在这个地区战争打打停停,停了又打。

  在我们看来,两霸在世界上,瓜分是形式,多拿到一点更好,实际上是争夺。争夺是它们本质上的要求,暂时的妥协是表面现象。你们那个国家野生动物比我们的多。就拿狮子来说吧,两头狮子争夺一个动物,当然就要打架。如果两个,还可以各吃各的,但吃完之后还要争第三个,这是它的本性。暂时不争夺,就停一停,休息一下子,准备新的争夺。我们东方拿老虎作比喻,因为老虎更凶残。

  帝国主义总是要战争的。比如裁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超级大国讲得最凶,在日内瓦也开了不知多少次裁军会议,但越谈,军越多。所以,这不是裁军会议而是扩军会议,这是它们自己都承认的。军事预算不断增加,今年还是如此。前年它们就限制战略核武器问题达成了妥协。因为当时苏联的多弹头导弹还没试验好,美国的弹头数目比苏联少,所以它们就限制数量,不限制质量,不限制改进和增加品种。这个限制是假的。苏联就利用这个加紧改进和制造多弹头导弹。最近又进行了试验,从苏联本土(咸海)向北太平洋发射了第一颗多弹头导弹。这还不是发展新式导弹?所以,美国的国防部长施莱辛格就说,美国非进行试验不可,非增加军事预算不可。明年美国的军事预算要超过八百亿美元,这是公开部分,还有不公开的。苏联公开的预算数目就更小了,而实际数目并不亚于美国。

  它们这样竞争下去,为什么?会不打?钱花在这上面,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时间长了还要报废。总有一天要试一下的。当然,也有可能核武器打不成,就用现代化常规武器打。它们同时又发展现代化常规武器。所以,这两霸争夺总有一天要打起来的。它们说要把竞争时代变成谈判时代,那只是外交语言。美国在这点上比苏联好一点,它有时说些实话。苏联就不同,它口口声声说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专门要争地方,要扩张,要挑起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总要全世界人民防备两霸争夺挑起世界大战,我们必须有准备。你不准备,它就欺负你,因为你弱嘛。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如果我们第三世界联合起来,如同毛主席说的,非洲首先联合起来,一致对付两个超级大国,那它们就得考虑考虑了。所以,不要以为它们能瓜分势力范围了,全世界会被它们控制起来了。不要相信这个,这是不会实现的。第三世界国家如果都联合起来,就占了绝大多数,所以第三世界人民的觉醒很重要。

  【出处】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记录稿刊印。

  【注释】

  〔1〕这是周恩来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的节录。

  〔2〕新的解释,指在周恩来与卡翁达会谈之前的同日,毛泽东在会见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3〕反法西斯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并结成侵略联盟,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侵占埃塞俄比亚和阿尔巴尼亚。法西斯的侵略行径,不但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抗,而且加深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希特勒德国突然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英、美遂同苏联结成反法西斯联盟。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军突然袭击美国夏威夷珍珠港海军基地,英、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次大战进一步扩大。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多个;参加法西斯集团的国家有:德、意、日等七个。由于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法西斯集团逐步崩溃,反法西斯同盟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4〕邱吉尔,即温斯顿·邱吉尔,当时任英国首相。

  〔5〕在富尔敦放了一炮,指一九四六年三月五日邱吉尔在美国富尔敦威斯敏斯特学院所作的演说。在此次演说中号召反苏反共,他说:“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今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影响,而且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在远离俄国边界、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里,共产党第五纵队已经建立。它们绝对服从来自共产主义中心的指令,完全协调地工作着。”“如果我们不趁还来得及的时候正视这些事实,那就太不明智了。”

  〔6〕斯大林,即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7〕马歇尔计划,正式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一九四七年六月五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说,提出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演说发表后,美国总统成立了三个委员会研究对西欧援助问题,把马歇尔计划更加具体化。一九四八年四月三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马歇尔计划,次日由美国总统正式签署,先后共有十五个国家接受了马歇尔计划,但苏联及其他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的全部费用近一百三十亿美元,其中的百分之六十六给予了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德,这和美国在欧洲的军事战略有关。美国为执行马歇尔计划还与各受援国分别订立了双边协定,在协定中包括有对受援国家的经济和财政进行一定控制和监督的条款。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的恢复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美国也借此向欧洲市场倾销剩余商品、扩大资本输出,并为美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了准备。马歇尔计划协定于一九五二年六月结束,实际上于一九五一年一月已基本结束。

  〔8〕杜勒斯政策,也称边缘政策。一九五六年一月十六日美国《生活》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引用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的话:“我们过去曾被带到战争的边缘。到达这个边缘又不卷入战争的本领是一种必要的艺术。如果你不能够掌握这种艺术,你就不可避免地要卷入战争。如果你企图从那里跑开,如果你害怕走到边缘上,你就失败了。我们必须——在扩大朝鲜战争问题上,在卷入印度支那战争问题上,在台湾问题上——正视它。我们走到了这个边缘并且我们正视了它。我们采取了坚强的行动。”杜勒斯一月十七日就这篇文章发表声明说:“这种设法用防止潜在的敌人估计错误的办法来防止战争的政策不是个人的政策,也不是一党的政策,而是全国的政策。”

  〔9〕赫鲁晓夫,即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曾任苏共第一书记兼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0〕戴高乐,即夏尔·戴高乐,曾任法国总统。

  〔11〕印度支那,通常指中南半岛东部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

  2007/09/10

  帝国主义总是要战争的〔1〕(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二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