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生转毛主席:
甲、日本占领新加坡后的动向,我的估计是:
(一)完成第一步南进的计划,继续占领缅甸、荷印〔2〕,以威胁印度、澳洲。
(二)完成第一步计划后,不经过或经过休整(日本损失很轻)进入第二步计划。
乙、进入第二步计划可能有三:
(一)配合德国攻入印度、近东,其利易于打坍大英帝国,不利在日本战线太长,德须渡海远征,易为苏联切断。
(二)配合德国攻苏,其利在英、美无力牵制,不利在日、德均难有把握。
(三)德转入防守,日本单独解决中国,其利在易为,不利在不能解决问题,且无前途。
丙、根据目前条件看,尚不能确切判断哪种可能为大,不过从下列事实看,攻苏的可能是在增加着:
(一)寒季时间不多,德国可能停止向别处进攻,仍准备向苏冒险。
(二)根据太平洋战争〔3〕情况看,英、美一年之内决无反攻可能。
(三)日本在南洋用兵极少,毫未影响北进兵力,空军亦然。
(四)在德、日看来只有先击败苏联,英、美不足惧。
(五)日本在华北加紧“扫荡”。
(六)中、英、美反动分子仍在进行挑拨日、苏战争活动。
丁、但继续南进和攻中国的可能根据也还存在。我以为主要地要看希特勒〔4〕的战略方向究竟如何,及苏德战争最近的发展情形而定。
戊、蒋〔5〕的企图很明显,他希望日本北进,但也不能不准备,如日、德打通印度或转攻中国。他根据三种可能的内外政策,大致如下:
第一种可能实现,蒋可采取不和不战态度,加紧压迫民主,进攻我们。
第二种可能实现,则压我们北进。
第三种可能实现,则蒋较困难,国内情况可能好些。
己、在蒋希望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条件下,他的准备工作是:
(一)傅作义〔6〕向大青山挑衅,准备切断我与外蒙联络。
(二)胡宗南〔7〕作进攻边区的试探,主力准备渡河与河北纵队准备入冀南与我磨擦。
(三)汤恩伯〔8〕由右翼入皖北苏鲁。
(四)准备东北干部与我磨擦。
(五)蒋方针在压我们过河入满〔9〕,不从则就地解决。
(六)对大后方党实行突击。
(七)对我公开机关及进步分子则包围监视,准备一网打尽。
(八)对民主活动极力压迫。
(九)对地方势力分别处置。
(十)对英、美则自愿效劳,巩固其宗主国的民族压迫政策。
(十一)依照计划准备与苏联谈判,收复新疆、外蒙。
这一切都证明,蒋在积极准备在第二种可能下反共压苏,虽然这种实现的程度很难,即在日、苏战争起后也不见得能行得通,但蒋之主观上决不会主动地承认民主、联共、亲苏,这是可断言的。
庚、蒋此次赴缅、印未多带军事随从(主要的宋美龄、王宠惠、商震、董显光〔10〕),足见其着重在政治。今日英、美处处失利,而中国独有长沙胜利〔11〕、缅甸出兵〔12〕。从拉铁摩尔、诺克斯卡尔〔13〕,到罗斯福、丘吉尔〔14〕,都不敢谈中国民主,天天颂扬蒋及中国抗战。故蒋更会利用英、美声威压迫国内。故从这一点看,蒋及英、美必然会希望而且企图促成日、德攻苏的。以上估计如何,请示。
周恩来
十七日
【出处】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进一步实施南进政策,对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发动进攻。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占领新加坡。这是周恩来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七日给中共中央情报部部长康生转毛泽东的电报。
〔2〕荷印,指当时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印度尼西亚,又称“荷属东印度”。
〔3〕太平洋战争,见本卷第388页注〔2〕。
〔4〕希特勒,德国法西斯首领。一九三三年在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支持下出任总理。次年总统兴登堡死后,自称国家元首,实行法西斯统治,积极扩军备战。一九三九年九月派德军入侵波兰,一九四一年六月大举进攻苏联,一九四五年四月在苏军攻克柏林时自杀。
〔5〕蒋,指蒋介石。
〔6〕傅作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十五军军长。
〔7〕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8〕汤恩伯,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9〕满,指满洲,即中国东北地区。
〔10〕宋美龄,蒋介石夫人。王宠惠,当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商震,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董显光,当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11〕长沙胜利,指第三次长沙会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配合其在华南及东南亚地区的进攻,防止中国军队向南转移支援英军在香港、九龙及缅北的防御,遂以四个师团三个旅团约十二万兵力,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发起对长沙第三次进攻。国民党军第九战区以十三个军三十七个师共十七万余兵力,在司令长官薛岳指挥下应战,日军被迫北撤。至一九四二年一月十五日,日军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双方恢复到战前态势对峙。此役毙伤日军五万余人。
〔12〕缅甸出兵,一九四二年二月,根据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中英双方签定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和驻缅英军的请求,中国政府正式编组远征军第一路,由史迪威和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指挥,率领由第五、第六、第六十六军组成的远征军,共计十万余人,入缅支援英军作战。中国远征军此次入缅作战,历时半年转战一千五百公里,伤亡五万余人,虽未能保证滇缅跨畅通,阻止日军的前进但广大官兵英勇作战给日军以有力打击,遏制了日军快速推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3〕拉铁摩尔,当时任蒋介石的政治顾问。诺克斯卡尔,不详。
〔14〕罗斯福,当时任美国总统。丘吉尔,当时任英国首相。
2007/09/10
对日本占领新加坡后的动向估计〔1〕(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七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