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敌人侵华政策的战略方针〔1〕(一九三九年六月六日)

  【正文】

  敌人侵略中国的战略方针是什么?没有问题是根据他的政策来决定的。我们说到战略方针的时候,不必说到历史阶段,只说现阶段,从七七事变〔2〕日本展开全面侵略战争后,这一阶段的战略方针是什么?开始是速战速决,这个战略方针是要求迅速压迫中国投降屈服。从军事上来看,要实现这个战略方针必须根据三个条件:第一是要歼灭我们的主力,第二是占领我们的土地,第三是丧失我们的作战意志。

  日本实现这三个条件的情况怎样呢?我们来看一看日本强盗实现第一个条件——歼灭我们的主力,依靠什么办法呢?照一般的战斗定律是要包围对方、迂回对方,把对方的主力歼灭。然而日本不可能使用这方法,自从开战以来,日本就不愿拿出很大的兵力一下子把中国压倒,而是逐渐地增加、逐渐地消耗。这是日本很大的一个致命伤,按照军事的眼光看,这是不应该运用的方式。譬如,在上海战争〔3〕的时候,日本不拿十几个师一下子压倒中国,而开始用几个师团,然后增加五个师团,然后七个师团,最后十一个师团、十三个师团。大家懂军事的晓得,逐渐增加必然要逐渐被我们消耗。在任何时期,日本的兵力总是不到十二个师团,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打仗呢?这是日本一个基本的弱点,就是本钱小,舍不得。它跟本钱很大的东家对赌,它的这个东家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万人,它只有七千万,就一注一注输下去,是这样一个战争,也是这样一个赌博。这是日本不可挽救的弱点。

  日本军队用到中国战场上的,虽然现在有三十六个师团,可是在开始的时候它决没想到要用三十六个师团,然而实际上却是遇到中国顽强的抵抗,损失了六七十万人。我们假定说,日本在开始一下子拿三十六个师团全到中国来,当然一方面它不可能,可是另外一方面,真是这样做的话,那会相当使我们持久抗战发生困难。正因为日本没有这样做,不会用歼灭的方法来消耗我们的主力,像欧战〔4〕时的凡尔登战争〔5〕一样,所以它不得不用逐渐增加、逐渐消耗的方法。以上海一战来说,这样一注一注增兵想要压倒我们是不可能的。敌人为实现这个战略战术,即采取正面火力的杀伤来消灭我们、歼灭我们。拿正面火力杀伤我们,虽然在第一期抗战中间,譬如上海的战争,我们的死伤很大,然而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稍为加以注意,我们就可以避免那么多人被杀伤。到徐州会战〔6〕的时候,我们能够机动,损失很小,相反的还得到了许多胜利。在华北战争后期,我们能够用运动战,避免了大的死伤,而且得到了胜利。特别在武汉会战〔7〕的时候死伤对比减少了。上海战争的时候,中日伤亡的对比是五比一;徐州会战是三比一;到武汉战争时候,已经达到二比一。至于游击战,更可以收到相反的比例。这就说明我们这一种机动地发展可以避免主力被敌人歼灭,而敌人更遭失败,所以虽然武汉撤退、广州失守〔8〕,然而我们的主力并没有被敌人消灭,而且以后也更难被消灭。在武汉撤退、广州失守以前,我们有很大的城市给敌人包围着,我们不能不拿几十个师的兵力去保卫它们,虽然我们预料到这些大城市终必不保,然而我们的目的是削弱敌人。但是,现在二期抗战没有这样大的城市要保卫,同时一期抗战中敌人歼灭我们主力的政策也失败了。因为二期抗战当中,他即使拿下我们的一些城市,像长沙、兰州、梧州、南昌,甚至于拿下西安、南宁,也不会变更我们的战局。我们不需要拿举国之兵去保卫城市,并且交通也割断了,也不可能用这许多兵去保卫城市。所以,现在敌人要想歼灭我们是连机会都没有了。

  我们再看第二个条件,日本占领我们土地用什么办法来实现。一般地说,打仗占领对方土地,最好是占领全国,使对方没有办法继续打仗,没有力量继续打仗,例如德国在普法战争〔9〕中,一下子把巴黎占领了;欧战时候,德国把比利时占领了,比利时也就完了。但是中国不是比利时,日本不断地吞并,两年才得到多少地方?中国也不是法国,法国就是巴黎,巴黎就是法国,巴黎有四百万人口,法国的一切经济政治中心都在巴黎,中国不是这样。中国也不是英国的伦敦,伦敦有七百万人口,差不多大英帝国就是它。中国的武汉、广州、南京、上海、徐州、天津、北平,现在是那些地方被占领了,而不是中国被占领了。日本虽然占领了中国的一些土地,但是日本没有办法把中国吞下去。

  日本占领中国土地的方法是什么?它不得不靠夺取大城市,加上军事战术。日本在中国夺取的土地、占领的土地,还仅仅是大城市,交通要道、沿海、沿铁路、沿公路的城市,加上几条铁路、公路。这当然不是中国全部的土地,不仅不是中国的全部土地,而且也不是全国沿海的土地。单靠这些土地,并不能够决定对中国的占领,中国不仅有广大的并没有动的土地,就是在那些沿几条铁路的四个地区,仍有百分之七十的土地在中国人民和军队手里。假如整算起来,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地方在中国人手里,在跟日本作战。所以,日本单靠占领中国的城市、交通要道不能够解决问题。

  日本补充的办法是经济封锁,把沿江沿海的口岸封锁起来,使中国不能够得到外国商品输入,中国的商品也不能够出口。日本包围中国、割断中国交通,一般地说,开始的时候这办法也不能实现它的目的。日本封锁中国的经济恰恰封锁不住,中国还有西北、西南的交通——西北的陆路交通、西南的海路交通。粤汉路〔10〕断了,商品可以走海路。日本没有办法把中国的西北、西南封锁起来。而且日本自己也忍不住,因为把中国沿海口岸封锁住,固然别国不能把东西运进来,中国的土货不能运出去,可是日本也就不能够跟中国买卖。这是割断中国交通的定律,也没有什么奇怪。固然可以像欧洲大战时一样偷买,可是一般地说,是能够封锁住的。但是日本不能够这样做,假如日本跟中国停止买卖,日本的经济来源就感缺乏,日本就要饿死。日本是依靠跟中国和别国交商才不会饿死,所以日本不能不跟中国保持通商的关系,以使许多的口岸商埠还是在通商。大家晓得,像温州、宁波、汕头、福州等几个商埠都是在通商的。固然通商对日本有利,可是中国都能够运用这些口岸,进出口自己需要的东西。因此,日本占领土地的办法,也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还有很多地方在抵抗,经济还能够不受封锁,而且还在自己生产,坚持这场战争。

  第三个条件,就是日本要丧失我们的战斗意志。它靠以下办法实施:

  (一)制造傀儡政权,特别南方各地的维持会、维新政府等等。然而一直到现在这些政权的作用还没有多大,真正跟日本跑的还没有多少。上海有一个维新学院的学生在津浦线〔11〕各地调查,他得到的材料,维新政府底下的老百姓有三十多万,在游击队统治底下的老百姓有二十多万。所以,傀儡政权的状态,华北是如此,长江流域也是如此,成效不大。

  (二)要孤立我们,使我们失掉世界上的帮助。这样一个孤立我们的政策,当然也没有达到目的。我们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并没有孤立,各国对中国的援助还是在增加着。

  (三)散布和平空气,要使中国人民厌恶这场战争,要求和平。对这种活动,虽然有一部分抱幻想的人,然而总的趋势说,一直到武汉陷落这样大的打击之下,投降的空气还没有使中国乱起来,并且日本反受了打击,特别是汪精卫的活动,在当时没有闹起大的波浪,日本反受了大的打击。但是,日本强盗不会放手。虽然是挑拨离间,企图使我们内讧,然而这一着也还没有怎么得手。到今天也没有动摇我们抗战的基本政策,挑拨我们内哄这个侵略政策却促进了我们的团结。所以,从第三个办法上,日本也没有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即人民不愿打仗。

  相反的,我们的军队是愈打愈强,我们的人民是愈抗愈坚。人民的觉悟增加,抗战的势力增强,大家听到我们抗战胜利就高兴,听到我们内部有摩擦、傀儡活动,就愤恨,就是这个证明。

  因此,按照战争的眼光来看,要达到速战速决的战略要求,假如在刚才所说的三个问题上不能够解决得好,当然就没速战速决的可能。所以,我们说日本速战速决战略方针失败了,是根据这样分析得来的,也就说明一期抗战结束了。在广州失守、武汉撤退以后,我肯定地说一期抗战是完结了。当然或者有同志问,在《论新阶段》〔12〕中,说在第一个阶段的战争是代表敌人进攻,我们防御。但是敌人今天的进攻并没有停止。事实上敌人进攻南昌,南昌丢了,并且他还想企图进攻长沙、梧州、南宁、西安,但是我们不能够进攻日本。这就是说,第一个阶段并没有结束。我想问题不能够这样机械地解释,说第一个阶段结束,敌人的进攻就完全停止了。我们要从基本的象征来看,代表第一个阶段敌人的战略方针是速战速决,速战速决今后是不可能实现了,所以说第一个阶段的战争结束,也就是一期抗战结束。因为中心只是说明敌人今后再占领某些城市,也不能够解决战争。这里就要总结敌人在一期战争中第一个阶段中为什么失败,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日本对于我们的估计错误,对于自己的基本认识不够,总起来说,就是敌人认识的错误。敌人把中日战争看得太容易,他侵略中国有四十多年的经验,自以为可以完全懂得中国了。可是,从西安事变〔13〕起,一直到一期抗战结束,敌人处处估计错误,他企图实现的希望没有实现。敌人不懂得“九一八”的炸弹〔14〕使中华民族预知了他变化的方向,西安事变的发展使中国获得了和平统一的胜利。敌人没有懂得战争的烈火使中华民族在抗战中锻炼了、生长了。这是日本没有想到的。日本以“九一八”以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以七七事变以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所以处处估计错误,政策算错,军事算错,不懂得中国的军队是愈打愈多、愈打愈强。经济上算错,不懂得中国的农业和小规模的生产能够支持这场战争。精神上估计错误,不晓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意志坚强了,中华民族自信心增加了。这些都说明日本认识的错误。

  同时,日本也有对于自己的认识错误,没有想到这场战争是比较长期的战争。没有认识到在长期战争中要这样大的消耗。没有认识到它的军事上有这样大的弱点,这就是自大。完全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原因。

  (二)第二个原因,就是敌人方面有许多弱点。总结刚才所说的,我们可以看出像《论新阶段》上所说,日本虽然是强国,人很少,本钱不大,敌人又多,舍不得使用他们的本钱。我们虽是一个弱国,我们人口多,本钱大,我们只有一个敌人,我们可能牺牲,舍得牺牲。敌人要保留他的力量,所以他牺牲不容易补偿;我们舍得牺牲,所以我们还能够继续战斗,不会丧失战斗的意志。同时敌我强弱的对比是变化的,结果造成中国在变化中发展,造成敌人速战速决的失败。

  (三)在经济上敌人不能够长期支持,因为我们是农业国,能够长期支持。这一个特点,许多人看不清楚,不仅日本不认识,就是欧美的人民也不认识。所以,在我们抗战初期失掉许多大城市的时候,欧美朋友非常担心,感觉到我们不能够支持。恰恰在大城市失掉的时候,我们仍然能够支持,这是敌人不懂得、欧美朋友也不懂得的。我们是半殖民地的国家,农业还没有大的发展,我们还可以靠农业来支持,倒转来说,日本是工业国,假如它消耗多了的时候,它很难坚持下去。在欧美认识中间,我只看到德国的一家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发挥了这个观点,它从军事的眼光上来说明,中国地大这一个特点使战争性质在中国有许多改变。在许多欧美朋友中间,这是一个特见。

  在中国,当然毫无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说得很清楚,半殖民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多,而日本强盗是一个小国,人口少,彼此战争的性质的确是改变了。就是说,这场战争不仅政治上不同于欧战——这场战争是侵略国同被压迫的半殖民地的国家的战争,一方面是民族解放,一方面是侵略政策,这是政治上的不同;就是军事上也不同,在这一点上有许多人只承认政治性质不同,不懂得军事性质也有改变。毛泽东同志提到的这个问题,他讲一般的军事性质,指出是持久战。但是,我们同时会懂得,中日战争的持久性也不同于欧战的持久性。欧战的持久性,是开始的时候德国的武力压倒法国,整个进入法国境内;以后英国美国加进来,造成兵力相持的对立;以后联军方面军事一天天加强,德国一天一天地减弱,这正是欧战三个阶段持久的形式。可是,中日战争的持久战所表示军事上的性质,所表示的特点,按毛泽东同志的报告所说,我们是半殖民地抵抗的革命战争,特别发挥相持阶段上,也就是说发挥全面战争的性质,不但是军事方面,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斗争。在军事性质上说,不单是靠正面的战争,而且靠敌后的游击战。我们的战线,不仅是正面,而且是在敌人的背后,不仅是内线,而且是外线。这些政治上的特点、军事上的特点,说明了速战速决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解决中日战争的问题,也说明了战争的性质决定是持久战不是速决战了。

  (四)敌人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是一伙极其野蛮的残酷的强盗。敌人不但是帝国主义强盗,而且是封建性的强盗,所以表现的弱点特别多。在一期战争中,日寇奸淫掳掠烧杀的野蛮和残酷,可以说是任何时代的战争史上找不到例子的。不仅这样,同时反映在日本军队内部的腐败、堕落、无耻,也是近代战争史上找不到先例的。日本军队压迫中国,单拿发洋财来说也是找不到先例的。譬如,外国人来旅行的时候,到处要出钱,在天津一站要花一百块钱,到北平又要花钱,到丰台、到保定非拿钱不可,而且这钱拿去后,没有收条。在满清、北洋军阀时期,所受的贿赂也不会这样多。日本军人发的洋财也就在中国荒淫无度地花了,在天津、上海,旅馆里住的以日本人为最多。甚至于日本军人不敢存钱在日本银行里而存在中国的银行,因为恐怕国家发现而没收。所以,日本这种军队还怎么能够持久作战?怎么能够保证长期的战争取得胜利?而且这批军队将来回到日本国内去又会怎样?上海战争结束后,士兵回去造成了日本二二六事变〔15〕。这情形很难使它的士气提高。日本这种野蛮、残酷的侵略政策,使得我们中华民族更加同仇敌忾,敌人的压迫更加增强了我们抵抗的决心。我们在精神方面进一步觉醒,也使得日本速战速决不能够实现。

  以上这四种原因,即从敌人认识上的错误,从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与发展,从战争的性质,从敌人精神上的致命弱点,都说明决不是速战速决的方针能够解决问题的。速战速决方针的失败,加上侵略战争的基本错误,就必然使日本帝国主义彻底失败。

  【出处】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记录稿刊印。

  【注释】

  〔1〕这是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举办的训练班上所作《关于目前抗战形势及任务》报告的第二部分。

  〔2〕七七事变,见本卷第163页注〔21〕。

  〔3〕上海战争,指淞沪战役。见本卷第61页注〔2〕。

  〔4〕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即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德、奥、意组成)和协约国(英、法、俄等组成)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奥国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刺,成为大战的导火线。七月奥国进攻塞尔维亚,八月德、俄、法、英参战。日本也向德国宣战,出兵占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随后意大利从同盟国转到协约国,美国、中国等也参加协约国(一九一七年);土耳其、保加利亚则参加同盟国。战火遍及欧、亚、非三洲,以欧洲为主要战场。至一九一八年,同盟国集团逐渐不支。九月土、保、奥先后投降,最后德国也被迫投降,于十一月十一日签订停战协定。大战遂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这次战争历时四年零三个月,参战国家三十三个,卷入战争旋涡的人口在十五亿以上,死伤三千余万人。结果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削弱,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并未解决。俄国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5〕凡尔登战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进攻凡尔登法军阵地的战役。德军在此役中的失败,使同盟军在西线失去了作战的主动权。

  〔6〕徐州会战,是继淞沪、太原会战之后中国正面战场又一次大的会战。自一九三七年底至一九三八年五月初,双方均投入数十万兵力,历时四个多月。在此次会战中,日军虽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其妄图打击中国军队主力、挫伤中国军民抗战意志的目标却未能实现。中国军队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达到了一定的战役目的,为部署尔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四五个月的宝贵时间,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特别是台儿庄大捷给了日军以有力打击,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周恩来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月下旬,白崇禧奉命前往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行前,白崇禧邀周恩来商讨对敌作战方针。周恩来对白说:在津浦线南段,已令新四军第四支队协同李品仙、廖磊两集团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运动于辽阔的淮河流域,使津浦线南段的日军,时刻受到威胁,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在徐州以北应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白对此建议深加赞赏。此后,周恩来又派张爱萍以八路军代表的名义去徐州见李宗仁,劝李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抵抗日军,同日军打一仗。周恩来告诉张爱萍:“曾同白崇禧谈过此事,现派你再直接向李宗仁做工作。”张爱萍到徐州向李宗仁讲了几条:一是日本侵略军占济南后南下,孤军深入,骄兵必败;二是济南以南、徐州以北的地形很好,台儿庄一带都是山区,对我有利;三是广西军队是有战斗力的,北边有八路军在战略上配合,集中兵力打一个大仗,可以给日军一次沉重的打击。李表示这个意见很好,并要张转告周恩来。台儿庄大捷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7〕武汉会战,参见本卷第138页注〔1〕。

  〔8〕广州失守,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日军为配合向武汉的进攻,集第二十一军四万余兵力在广东沿海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军第四战区余汉谋部防守广东,虽兵力占优势,但事先未作防止日军登陆的部署;日军登陆后亦未组织有力的反突击,致使广州于十月二十三日沦陷,余汉谋部退守粤北。

  〔9〕普法战争,是一八七○年至一八七一年法国和普鲁士之间为扩张领土、争夺欧洲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法国在战争中遭到失败,被迫与普鲁士缔结《法兰克福和约》,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赔偿五十亿法郎。

  〔10〕粤汉路,指广州至汉口的铁路,即今京广线一段。

  〔11〕津浦线,指天津至浦口的铁路,即今京沪线一段。

  〔12〕《论新阶段》,是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原题是《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报告共分八个部分:一、五中全会到六中全会;二、抗战十五个月的总结;三、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四、全民族的当前紧急任务;五、长期战争与长期合作;六、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与世界的反法西斯运动;七、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八、召集党的七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将来武汉不守的情况之下,抗日战争的形势将出现许多新的情况,过渡到一个新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在抗日战争的新阶段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这种新姿态就是统一战线的广大的发展与高度的巩固。这个报告,原载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版的《解放》第五十七期,题为《论新阶段》。其中第七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编入《毛泽东选集》。

  〔13〕西安事变,也称“双十二事变”。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国民党爱国将领、东北军领导人张学良和第十七路军领导人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为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在西安附近的临潼扣押了蒋介石,即为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派出周恩来等人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同张、杨一道使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4〕“九一八”的炸弹,指九一八事变。见本卷第206页注〔5〕。

  〔15〕二二六事变,指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六日,日本皇道派青年将校制造的政变。陆军军方企图利用这个时机建立新体制。为此颁布了《戒严令》,但因内部不统一,海军、政界和财界也不支持,遂转向镇压政变。以此一事件导致冈田内阁垮台。统制派利用此次事件“肃军”,清除皇道派,并通过恢复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加强了对政府的控制。

  2007/09/10

  敌人侵华政策的战略方针〔1〕(一九三九年六月六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