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论敌人的要塞与围攻乐安的经验教训(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

  【正文】

  照战术原则说来,在政策上或要点上,构筑永久或半永久筑城的要塞,而以极少数兵力编成的要塞军孤立死守,其目的不仅要使野战军行动自如,并且要使野战军利用其限制敌军行动的良机,遂行其企图,并且依此以保护广大苏区,使敌人不敢突入,更以之为据点面向外发展,这就我军设备要塞说来是应如此。

  从相反的方向说来,我军对敌人要塞用兵,应基于战略和政策必要上来决定,实行时又须依据当时情况来决定,用兵方法(参看战术学教程卷三):

  帝国主义指导下的国民党军阀,在苏区周围边界上,尤其是利用旧有的城廓(古要塞)构筑了许多要塞——堡垒、炮台和碉楼,作为对苏区进攻的据点及防御的支点,以便其野战军行动自如。但近来因为我们挺进游击的关系,特别是他们的野战军(进剿军),因为在摩罗嶂和黄陂山两次惨败,而防我突进的关系,其后方城市已渐次布满了堡垒、炮台,好像钉地的“梅花桩”一般,如果城市革命运动仍缺我们积极领导,没有造成暴动的有力前提,则这一形势,将要在内战中发展一个时期。

  但敌人这样“梅花桩”式的布阵,也只能相当地限制我们进行与遮拦的运动战。

  若按其各要塞之相互距离,远者一百五六十里,近者也是一百里左右,要塞空隙如此之大,其余后方的要塞有许多比较软弱,甚至有完全软弱,容我通行的,这样确实是不能封锁我军的出动和扼制苏区的发展,我们读军事艺术简史,叙述苏联国内战争,有如下的说法:

  “少数的武装力量,因其不能绵亘配置于宽大的战斗地段之故,所以对敌人各集团间隙犹有积极动作的可能,突破敌人薄弱的配置,顺次向敌人比邻地段的翼侧和后方扩张战线,也是容易的事……”

  此外,敌人在要塞分布的兵力,多者一师,少者一旅,是极端削弱了它决战的野战军,在战术上犯了“本末倒置”的大忌。然而敌人之企图,是要用野战军乘我军长久硬碰、踌躇紧贴或留恋不舍(如攻赣教训〔1〕),于某一要塞之下来消灭我们。这是我们要深刻了解的。

  就一般说来,我们应先消灭弱的野战军再攻取其要塞。但在必要时(敌军因败后都督守要塞或我军须攻取某塞才便野战或如此破坏其野战部署)也可先攻或同时攻取某要塞。

  这须视情况而定,当攻要塞时,以尽采取特种攻击为当,同时我们要知道,敌人某些要塞有时因战略关系也会自动放弃的;如我们去年宜乐之役〔2〕,逼使敌放弃了南丰。

  有些同志以为在要塞大空隙中不能作战,而主张专打要塞的;有些同志以为打要塞是不可能的事,而主张不打要塞的。其实都未能从战略和政策的必要上来着眼,从战术攻击诸法上来着手,以致各有偏见。

  此次我军在摩罗嶂及黄陂山两战胜利与敌军两次进攻作战计划失败而全线退却时,我们为要争取便利进窥抚州的作战线及联络线和为要破坏敌军整顿及重新部署兵力起见,攻取乐安。无论在战略和政策上都是必要的。我们根据当时情况,主要是采用奇袭及强袭,但攻城军在事实上攻了五天未能奏效,而敌人之解围军却很快而来,我军亦安全撤围。今就所知攻乐安的战斗情报(攻城军战斗详报未来),从战术上来举出其中的缺点和错误如下,以为研究战斗经验的参考。

  一、照一般规则说来,奇袭部队在事前要有正确的侦察,适当的编组,绵密的伪装,恰切的袭敌部署,临事要秘密地向攻击点潜行,遇敌警戒兵或小部队,则以一部当之,且用白刃刺杀之,主力仍应猛向攻击目标前进。前进前须严禁使敌注意的动作,如枪声、喊声等……然一旦为守兵察觉时,则决行猛烈的强袭,力求达到目的。我们这次强袭的部队,却未明了上述的要求,未实行详细侦察,也未计划如何伪装,先头部队如何展开,后续部队准备强夺,甚至奇袭部队指挥员说:“奇袭不成再来佯攻。”从此可以看到他无坚决袭取城廓之决心,以致临事时外头部队徒与敌人堡垒士兵谈话敷衍,伪装事实至半小时之久,以致不能利用一切隐蔽好机会,图谋寸进,袭取敌人或袭取城防,反而受到相当的损害。

  二、攻取要塞诸法,原可混用,且必须灵活地机断地使各种方法配合来用。然而这次总的计划竟勉强将各法散分阶段,不相联系,以致未能使各方齐头并进,混合采用奇袭强袭和及时兼用简易的攻击作业乃至坑道作业。

  三、进攻的战斗队形无纵深与配备,或有纵深配备,而后梯队远掉后面,每不能适时扩张战果。

  四、误解集结兵力为拥挤一团,尤其是在拥挤时不便使用武器及避免损害。竟有为敌人的手榴弹而吓退或停止不前的,亦有已经紧接敌人,占领了敌人外壕,而不乘胜前进的。这些都成为敌人机关枪、手榴弹、刺刀的好目标,而增加自己的损伤,丧失已得的胜利。自然,到了刺杀距离,而无刺杀技术,也是停止不前的原因。

  五、夜间动作,有的缺乏绵密的侦察、周到的部署,特别是连以下的干部缺乏指示,以致不能发挥应有的战斗力,且常疏于翼侧的战士警戒,每因敌人小小由变,便发生紊乱。

  六、火力与运动很少配合,甚至有不求射击杀伤敌兵,只求枪声不断,便认为是火力优势者(此种浪费弹药之错见极端有害),这在事实上当然不能丝毫扫除步兵的前进障碍,更说不上掩护步兵前进,此火力不能与运动配合的另一原因。更有不了解火力队本身也须火力与运动配合的,以及用侧射火力援助比邻部队运动的。这些都由于有些团长不善于甚至没有指挥火力队协同作战的原因。

  七、各级干部少有能就当前态势,选出敌人薄弱部作为主要攻击点,以及进攻该点的道路(或用土工作业开辟进攻路)的。又有选定主要攻击点时,毫不注意伪装,或连续几次专攻一处,致被敌人发觉早有抵抗准备,也是非常有害的。

  八、进攻时各方多有未能一致协同动作,使敌人能递次应战,且因此有被敌各个击破之虞。

  九、撤回时,没有采用伪装法来隐蔽行进路线来欺骗敌人,以致我军撤退路线,容易为敌人探得。

  十、对空发射是防空防毒的积极手段,我们对空射击的技术是幼稚的,应该努力学习的。

  因为有上述各项错误和缺点,致围攻乐城五天而仍未奏效,但我们必须认识,红军战士勇猛的攻击与壮烈的牺牲,已足使敌人胆寒,已经使北面敌人目前仅有的增援队,甚至被我们击退的和赣军都马不停蹄地被调来解围。依据我们已占领的两个堡垒,已爆炸的一个堡垒及已切断了南门外与万隆山的堡垒等情况看来,如果我们攻城的战术更精确些,攻城的时间更充足些,则乐安城必为我们攻下无疑。

  现在更勿庸失望,我们已准备先要消灭敌人野战军,然后再夺取敌人赖以支撑的要塞,而且我们有了攻要塞的经验,以后攻要塞就比较容易。胜利在前,乐安终久是我们的。

  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

  【出处】

  根据一九三三年四月出版的《红色战场汇刊》刊印。

  【注释】

  〔1〕攻赣教训,指一九三二年二月四日至三月七日,中央红军奉命攻打赣州,历时两月有余,终因敌防守严密、增援部队赶到,红军被迫撤出战斗。

  〔2〕宜乐之役,指一九三二年八月十六日至二十日红一方面军攻占江西乐安、宜黄的战役。

  2007/09/10

  论敌人的要塞与围攻乐安的经验教训(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