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一书,又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八十一问》、《八十一难》等等。关于这本书的性质,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卷下《难经论》中说:“《难经》非经也,以经文之难解者,设为问难以明之,故曰《难经》。”可见,此书是一部解释《黄帝内经》的著作。《难经》全书共有八十一章,以问答解疑的形式,讨论了《黄帝内经》中关于脉法、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方面的81个带有疑义的问题,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难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难经》在中医理论的各方面,都对《黄帝内经》有所补充,有所发展。书中内容简要、辨析透彻,尤其对中医脉学有非常精当的论述,特别是第一难中论述了脉诊“独取寸口”的方法,一千多年来,一直为后代医家所沿用。宋代苏轼在《楞伽经跋》中曰:“医之有《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后世达者,神而明之,如盘走珠,如珠走盘,无不可者”,对此书评价甚高。由此可见,《难经》不失为我国古代医学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查考《难经》一书,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汉书。艺文志》中均无著录。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以及后来的《隋书。经籍志》中,虽然提到了此书,但都没有说明作者和成书时间。因此,历代学者对此书的成书时间和作者,各持一说,自成一言,而终无定论。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帝王世纪》曰:“黄帝命雷公岐伯,论经脉,旁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认为是黄帝时代的著作。
唐代的杨玄操,在所著《难经集注。序》中,首次提出《难经》一书为秦越人所著,其曰:“按黄帝有《内经》二帙,帙各九卷,而其义幽赜,殆难穷览,越人乃采摘英华,抄撮精要,二部经内凡八十一章,勒成卷轴,伸演其道,探微索隐,传示后昆,名为《八十一难经》”。随后,《旧唐书。经籍志》等书也记载有“《黄帝八十一难经》十卷,秦越人撰”云云。但是,也有其他的不同见解,如《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难经本义》条曰:“《难经》八十一篇,《汉书。艺文志》不载,隋唐志始载……吴太医令吕广尝注之,则其文当出三国前。”日本学者丹波元胤在《医籍考》卷七中亦云:《难经》一书“较之于《素问》、《灵枢》,其语气稍弱,似出于东都(东汉定都洛阳)以后之人,而其所记,又有与当时之语相类者,若元气之称,始见于董仲舒《春秋繁露》、扬雄《解嘲》”。他们都认为是东汉时期的著作。
清代学者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一书中,近代学者廖平在《难经释补证》中,又都断定《难经》一书为六朝时期人所伪托。
《难经》的作者和该书的成书时间一样,也是当代学术界长期争论,众说纷坛的一个问题。
甄志亚主编的《中国医学史》(教材)认为:从此书的内容来看,《难经》的成书年代似可以确定在东汉以前,大约编撰于西汉时期。至于该书的作者,尚待进一步研究考证,而秦越人所著之说殆不可信。
李今庸在《读古医书随笔》中提出:《难经》一书,旧题为秦越人所撰,此乃系唐、宋间人所为,实非战国时代的秦越人所著。他认为,此书的成书时间不可能早于战国后期,甚至不可能早于秦汉时代,而应当在东汉时期,确切他说,上限只能在公元79年(即章帝建初四年)以后,下限很可能在公元106 年(即殇帝延平)前后。
程鸿儒在《漫谈秦越人与“难经”》(载《中华医史杂志》1982年第3 期)一文中认为:《难经》一书是秦越人所著。杨文儒、李宝华在《中国历代名医评介》一书中,也持同一观点。其主要理由是:首先,东汉名医张仲景在写《伤寒杂病论。序》时已经谈到有关秦越人的事迹,“余每览越人入虢,望齐侯之色”,同时也提到了他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而成。其次,今本《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这段回答正是引用了《八十一难》中第七十七难的经文,虽然字句略异,而意义相同。这说明早在东汉之前,《难经》已经存在并且流传了。最后,宋代李昭所编《文苑英华》中载有王勃所写《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其中曰:“《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医经之秘录也,……医和历六师以授秦越人,越人始定立章句。”王勃为初唐文学大家,被尊称“四杰”之一,其所言决非无稽之谈。
《难经》的作者究竟是谁?其成书年代到底在何时?看来这千古之谜,还有待我们后人去揭开。
(冯兆平)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